上师课堂 | 开启修心门扉03

第三课

因此,今生追逐快乐、厌离痛苦等念头以及如同毒药般的一切琐事都应当彻底屏弃。

世间八法对我们的危害非常大,因此我们若是为今世求乐避苦的念头还有毒药一般的今生琐事都应彻底舍弃。当然要求凡夫人全部舍弃今生的需求,这一点对初学者来讲是很困难的,但是我们首先应该深刻认识到希求今世的一切所作所为全部是非法。现在很多人喜欢求密法,密法自然很好,是诸佛菩萨最究竟的精华教义,但是很多人根本没有打好基础,只是为了希求即生中荣华富贵、开天眼等各种可以在人群中炫耀自己的资本,这样无有任何必要。

无论是大、小乘修行人都有自己应守的本分,如果是大乘修行人,内心相续和所作所为都应该以菩提心来摄持;如果是小乘修行人,就应当秉持出离心所摄的看破今世这条规则,以出离心来摄持善根和行为,如果两者皆无,就是一种形象上的修行人。

现在很多佛教徒,开口闭口说自己是某某大名鼎鼎活佛的弟子,得到过至高无上的时轮金刚的灌顶、密集金刚的灌顶,得过大圆满的灌顶。当然从末法时代浊世猖狂的角度讲,能够得到如此殊胜的灌顶当然是值得随喜的事情,但令人担忧的是,他的相续中究竟有没有一个起码的看破今世之出离心和利益众生之菩提心呢?如果连这一点基础都没有,得再殊胜的妙高灌顶也恐怕是空中楼阁,虚无缥缈无有实义。

因此,一味只寻求高深莫测的大法,对初学者来讲不一定是很相应的,因为无论多么贤善的上师,哪怕与你初次相识就慈悲摄受你,为你灌殊胜的顶,但你自身如果没有打好修行的基础,那么这个密法对你来说是不相应的。有很多人经常让我看看他是不是学密法的根基,有没有学密法的因缘,我想每一个人都应该有,只不过没有打好基础对每一个人来讲也可以说是没有,因此一定要舍弃求乐避苦的念头和今生中没有很大意义的琐事。

也许是我邪见很重、修行不好的原因,每到大城市的寺院,每天都有上千人在拜佛、供水、供香,在佛前做些微善法,功德都是很大的,所以应当随喜,但如果逐一追问他们拜佛等的目的时,所得到的答案往往令人大失所望,都是为了自己的身康体健、生意兴隆等目的为出发点的。如果问卖门票的人为何住在这里?他会说是因为服从寺院的安排,仅此而已。不要说利他的菩提心,即便是观“三界犹如火宅”般欲从轮回中获得解脱的人也是寥若晨星,因此,可以说在整个世界中形象修行人非常多,这一点是显而易见的。但是真正因看破今世寻求出离的,包括学院中如此多的人中恐怕也是少之又少,有因遇到挫折而出家的,有为逃避生活而出家的,直到现在出家的目的仍然不很明确,每天都是在迷迷糊糊中混日子,这样做没有很大意义。在座的人应该是有智慧、有见解的人,应当思维自己剔除须发、身着袈裟的目的是什么?如果不是为即生中获得解脱和利益众生,那么你一天听一百个灌顶对你可能只不过是种下善根而已,没有多大的实义。

要深知,一切善不善业仅为心之所为,而身语之业却是无记的。

因此看破很重要,所谓的看破并不是外面形象上的一种行为,一定要在内心中观察自我。我想噶当派修行人的传统是非常好的,现在大多数人都是人云亦云,随波逐流地跟随他人转,凡有灌顶、传法,大家就会一窝蜂跑去,但是到底心相续中有没有一个稳固的基础,从来没有观察,这是很遗憾的事情。大家应审慎地深思啊!

所谓的业力最根本的就是心,而身语的善不善业全是无记法。按小乘《俱舍论》的观点,心是无记状态时,不会感得快乐和痛苦的果报,只有身语业才有善恶之分,在《俱舍论》第四品中有宣说。但是真正从大乘的角度来讲我们的心是最关键的,一切善不善业仅是唯心所造,心善一切都是善,心不善,表面上做的上供下施也不一定是真正的善事。

彼等愚痴凡夫却反其道而行之,一心追求此生的幸福安乐,希望美名广传,并获得他人的恭敬利养,却害怕痛苦煎熬,担心臭名远扬,并以得不到恭敬利养为患。

我等凡夫之辈学佛的目的是什么呢?只为希求今生的快乐幸福、声名广播和别人的供养恭敬。这应该是非常惭愧的。我们所担忧的是害怕身体痛苦或名声受损,否则利益和恭敬就会离我远去,但这些都应该是倍感惭愧的。《入行论》中也有这样的教证:“谓谤令他疑,故我嗔谤者。”这就是我们的一个最大过失。

于此必须提醒众人,在一切所作所为中,由贪嗔痴而引发的,(即使是身语的贤善)行为,不善业所占的成分极大。

不要说是杀盗淫妄之类的大恶业,即便是以贪嗔痴所引发的形象善法,也肯定是不善业的成分占多数,比如:贪嗔痴所引发而建造寺院、供养布施或者行持清净戒律等行为。从因果不虚的角度讲,当然造佛像等也应该有一部分善根,但是大多数为了贪执自己的名声,法王如意宝不是也讲,很多人建寺院修佛塔,表面上看是善法,但是如果以嫉妒傲慢心所使,只为贪图名声和恭敬利养的不清净发心,所做之善事也成为堕入恶趣的基石。

完全以贪嗔痴所摄持的耕耘稼墙、商贾买卖、牟取暴利、诉讼争论、伏灭怨敌、护持亲友以及闻思修行等一切所作所为都只能成为轮回和恶趣的因。

心善地道善的道理,华智仁波切在《大圆满前行》的因果不虚品中有广说,因此一定要发清净心。我们闻思修行的目的只为让众生获得利益,即便自己存在自私自利的发心,那么这颗心也应该是从轮回中获得解脱之心,为利益众生,从轮回中获得解脱的这份发心相当重要。如果没有这样,自心被贪嗔痴所摄,无论你经商稼农,还是牟取暴利、护亲灭敌,甚至闻思修行,一切所作所为只能成为恶趣之因。

也许有人会问:闻思修行不是所有行为中最殊胜的吗?为什么也是轮回之因呢?这在《札嘎山法》中已经提到了,如果你为了今生的利益闻思修行,有什么样的果报?博朵瓦尊者说果报有两种,其中之一就是你为今生而闻思修行,三宝的加持可令你在即生中获得利益,比如说你所需求的财产、名声等,但来世怎么呢?来世只得到地狱、饿鬼、旁生中感受三恶趣的果报。所以,如果你所受持的是小乘的戒律就一定要以出离心来摄持,如果是大乘的戒律,那肯定是菩提心来摄持,如果这两者都没有,就只能算是善愿戒或救护戒,这一点前文中已经提到过,在此重宣此义,希望大家应该清楚。

所谓的修行人应该怎样定义?如果别人说你不是修行人,可能你会马上暴跳如雷,不客气地以出家多年为理由与别人辩论。但你真正扪心自问的时候,如果出离心和菩提心都没有,那算作修行人也着实困难,更不要说什么空性见解或者大圆满的本来清净和平等的见解。

很多人喜欢求密法,这一点我也应该感到欢喜,但是我非常担心很多人尚且没有开垦自相续的田地,单单在旷野上撒一颗种子,恐怕无论如何耕耘都不会有发芽结果的一天。同样的道理,首先大家也不要只希求高深的密法,《开启修心门扉》之类的修心法门可能都没有听,《俱舍论》也可能没有兴趣,如果我传一个大圆满法,大家就兴趣盎然,找一个好录音机全部录下来,自认为是密法的根基,且一定要即生成就。说得非常好听,但是你没有读过幼儿园和小学,没有读过中学和大学的课程,就想一步登天而希望获得一个博士的文凭、获得一个博士后的文凭,除去极富资质的天才以外,一般来讲是非常困难的。

因此,我希望喜欢希求密法的人——一般世间人所说的宗教狂热之徒,还是应当次第打基础,先学加行,观察自己的心符不符合一个修行人应该具备的条件。许多人看不起小乘法,其实小乘法中也有它独特殊胜的窍诀,如果我们没有打好这个基础,获得一个大圆满的境界恐怕是不现实的。很多人得了最高的灌顶,名义上是大法王的弟子,但常常法是最高的,人不是最高的,人法不相合,像藏地有一种说法:煮牛脑壳时,牛脑壳的肉还没有熟,就先把舌头吃了是不应理的。这个问题留在下文广说。

所以说,包括闻思修行,如果没有看破世间,那么也只成了恶趣和轮回的因。

《因缘品》中云:“诸法之前意先行,意念首要而敏捷,若以凶狠之意念,所说言语所作行,以彼获致无量苦,犹如车轮断头颈。若以清净之意念,所说言语所作行,以彼将获大安乐,恰似树荫恒追随。”以凶恶念头等三毒为发心所作的一切行为,都必将咎由自取而带来无穷痛苦。

此处所讲的也是体现心的重要性,是一切显现的根本,与万事联系最为紧密的就是自己的心。如果是凶狠的意念,不管他说的什么话,做的什么事情,会获得无量的痛苦。以善念或恶念所引发的一切行为,结果会截然不同,下面讲这方面的公案。

从前,有两位乞丐见到一群僧众时,其中一位以嗔恨之念咬牙切齿地诅咒:“但愿这些僧人的脖颈被车轮碾断。”不久,当他躺在路边睡觉时,被飞驰而来的马车轧断了头部。而另一位却对僧众生起了清净之心,心想:若能以天人的甘露供养这些僧众该多好啊!以此善心使他获得了极大福报。上午,他躺在树荫下睡觉,直至下午,树荫也不会因太阳西行而偏移。后来,他以此福德而成为了一名大商主的继承人。

婆罗门和国王种姓的两位乞丐中,其中一位看到光头出家人,就希望把他们的脖子碾断,他发下如此严重的恶愿,最终是自己惨死在急驰的马车下。还有一位,因为心生清净之想的缘故,此公案中说他最终成为一名大商主的继承人。《大圆满前行》和《释迦牟尼佛广传》中都有此公案,但说法不一,也有他最终成为王位继承人之说,但也可能是情节相似的不同公案。

也许是前世业力的关系,在家人中也有类似的情况,人与人的性格截然不同,有些看到出家人时显得谦卑恭敬,会尽己所能地给予帮助,还有人则一见到没有头发的出家人就恨之入骨。

总而言之,这全是我们一刹那的心在作怪。有些人看见别人时,在内心当中觉得这个人很坏,有机会的时候一定要杀他,一直咬牙切齿地诅咒,但有些人根本不是这样,看见别人痛苦或造恶,觉得他很可怜,但愿他离苦得乐,乃至对方加害于己的时候,也愿他获得快乐。

所以,我们平时虽然精进于拜佛、念诵,然而接触任何人都如同怒气冲天的魔鬼一样。许多人对我们这里发心人的印象是不错的,其他住在屋子里面的老修行人不好说,也许接触他们的时候真的如同接触毒蛇一样,稍微碰一下就要爆炸,如果如此,不是好修行人。

佛教的特点就是培养内心的修养,这一点从他的行为中是可以略见一斑的。佛教无论从心理学、因明逻辑学还是人文地理各个方面都有它独特的研究方式及优势,可以说是包罗万象,含摄一切万法。所以,不管佛教徒与任何身份的人辩论,不怕世间人,不管心理方面还是生理方面,从哪一个方面与别人辩论,只担心我们不懂教理,否则一定会令他们张口结舌。

这里是从利他的善心角度来讲的,我们一步步慢慢来,最终才可以将利他的善心持之以恒,不可能只有等到开悟的时候才把佛教融入世间和社会当中,而现在却要把仇恨的人全部降伏灭光,这样肯定是不行的。

另外,在一般情况下,若故意杀生,则为造作恶业。但是,如同大悲商主虽然杀了人,因为是以大悲心所引发的缘故,不但没有成为恶业,反而成为圆满资粮的殊胜方便。此等事例,在《弟子问道录》中已广为宣讲。

此公案在《释迦牟尼佛广传》和《大圆满前行》中均有广说。在一般情况下,杀生是肯定不允许的,但如果是发清净善心,不但没有罪过,反而成为积累资粮的方便,譬如大悲商主的公案就说明了这个问题。

我们对世间之事进行观察也可得知,若以蔑视的态度给予他人饮食等物品,不但不会令他人高兴,反而引起他人的仇视;反之,若以恭敬心或大悲心等布施他人,则会令他人喜笑颜开。

我们暂且不从佛法的角度说,即便从世间的行为来观察也可得知。比如我们布施的时候怀有一种仇恶之心,对来乞者百般厌恶藐视,以悭吝心勉强给他一些低劣之物,口中也念念有词:“给你给你,快滚出去!特别脏,讨厌得很……”原本没有钱财的乞丐就非常痛苦,别人如此嫌恶他,就更是雪上加霜,无疑使他更加痛苦。

所以,一切显现都是心的差别。应当防意如城,千万不要令自心生起希求此生幸福的念头,一旦生起此念,也当励力抛弃,这一点尤为关键。

我们的所作所为不是以即生的快乐幸福为目的,我们出家修道,每天都应该思维:我们求学的目的是什么呢?不是为得灌顶,不是开天眼,也不是获得神变,回去的时候不用坐班车,一定要飞在虚空当中,不是这种目的,目的就是在我们相续中生起一个真实的出离心。不管别人怎么说,内心中就是将轮回看作监狱一般,所作所为都无意义。真正彻见轮回痛苦的本体时,见解才会非常稳固,虽然你只是一个普通僧人,没有财产和名声,只不过在求学的过程中花了很多钱,但是你的相续中有一颗出离心就有价值,此等价值是一般财产无法比量的,如果不是这样,即便你拥有名声和财产,也会很快的时间内消失殆尽,无有很大的意义。

因此,大家应该想尽办法在相续中生起出离心,不是口头上说的,也不是形象上的,最关键的就是在相续中生起轮回无有意义的出离心和利益他众的菩提心,看破今世和利益他众,具足这两种心就是你求学的目的。很多人认为自己很愚笨,考试成绩很差,但只要你的相续中具足出离心和看破今世的念头,我就很满足。很多人说:“我来了这么长的时间,不传大圆满,我还不如不来。”但我不是这么认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