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师课堂 | 开启修心门扉24

第二十四课

现在还是冬天,今年的冬天特别冷又是特别漫长,也许是我的感觉,本来学院也是遇到了这么大的不幸,可能对人的心情也有关系,感觉上冬天又一天比一天冷,没有终止。我也了解了一些金刚道友,大多数的金刚道友房子也不错、吃的也有、穿的也有,这些人不算过什么苦行,尤其是像我这样的人。但还有些人没有房子,有些虽然有一间破烂的房子,冷得和外面没有什么差别,再加上没有钱,吃的一般,穿的也特别薄,这样过冬很困难。不了解的时候,表面上看来大家都是僧团中的一员,没有什么差别,但实际上有个别人确实是生活得比较苦,一方面应该随喜他们的苦行精神,但另一方面如果人太苦了不一定呆得下去,所以你们有些吃穿乏少的人,如果不好意思通过扶贫的管家,就把贫困的状况写下来交给我,我来想办法,真的要给你买一间房子也有点困难,但是小的问题,两三个月中的吃穿会有一些办法的。这些人与家里没有联系,施主也没有,金刚道友也没有,今天到这里不行,明天到那里也不行,有些贫穷的人到哪里也不会有人看得惯。有些福报和福分的问题。本来不是新来的也有经济问题的话,也说一下。

下面我们讲《开启修心门扉》,这是格鲁派的一部论典,在格鲁派所有的教法当中,首先要学《菩提道次第广论》,这是在修学中最重要的一部论典,学习此论之前就要学习《开启修心门扉》,否则就不能趋入菩提道次第的修学,格鲁派有这种传统。虽然格鲁派和我们宁玛巴的教派上是不相同的,实际上教义没有什么区别,因此,我们作为修密宗大圆满的人,也应该用这把钥匙来开启门扉。如果未学此法,修任何一个密宗的法门不一定能够成功,因此,希望大家用此修心法门首先将自己以前世俗的念头尽量断除,如果完全断除,不要说你们听者,像我这样的传法者也是无法企及的。但是,我们首先要明了看破今世的功德和贪执今世的过患,如此一来,自心相续中的功德才会日趋增上。

前不久我刚刚翻译出的时候直到现在,我一直是欣喜若狂,可能以后我也会终生将这个法作为自己最主要的老师来对待。在闻思《开启修心门扉》的过程中,喜欢实修的道友对此法很有信心,可是还有一些道友对它的看法却是截然相反的,在文字上、意义上认为自己都能通达:“反正就是看破今世,出家人肯定都有看破今世的念头了,所以这个法不太重要。”如果对你们来说“这个法不重要”的念头已经生起,恐怕是不合理的。我们每一个人能够舍弃家庭,出家修行,这是一个很艰难的过程,学习佛法应该精益求精,但又不能偏废一方,学习显密教法首先打好一个稳固的基础对我们来说是极为关要的。

《开启修心门扉》共有十九个问题,第一个问题“看破今世”已经讲完了,这部论典中,看破今世和后面的无常观讲得比较广,有些问题讲得很略。今天我们开始讲“弃离亲友”,作为修行人贪执亲朋好友是修行中最大的一个违缘,我们从理论上破析亲友和我们之间的关系究竟是怎样?亲友在我们修学中的利害得失是怎样?世人都认为亲友特别重要,但是对我来讲“亲友并不重要”的念头,是正确还是一个错误?下面一一地加以分析。

二 弃离亲友

无论居于何地,断绝与亲友的牵连也十分关要。

无论你是居住在城市、寺院里还是寂静山林中,斩断对亲友的牵连是十分重要的。

藏巴加惹云:“如果对世间法感到索然沮丧,则是斩断牵连的标志;

藏巴加惹尊者也说过:如果我们对亲友的关系、名闻利养感到兴趣索然,甚至倍加反感,就说明这个人真正做到了斩断牵连。从世俗的角度来说此人薄情寡义,将自家的子女、亲友抛之脑后,孑然一身到寂静处依止上师修学,对很多世俗人来说是百思不解的,但这是真正断除牵连的标志。

如果对世间法有感恩戴德之念,则是沉溺贪嗔泥沼的标志;

如果从前某人在世间法上对我有恩德,认为应该知恩图报,或“此人是我的亲人、彼人是我之怨敌”的念头在相续中不断涌现,那就说明这个人已经沉溺在贪心和嗔心的泥沼中了。麦彭仁波切在《君规教言论》中所提到的知恩图报与此处的作为修行人应该感恩戴德的说法有所不同,为什么这样讲呢?虽然作为修行人应该知恩报恩,但是在世间法上的知恩报恩对我们来讲不大重要,二者应该详加分析:倘若一个修行人始终为了报答别人的恩德而在世间做非法行,他终究没有解脱的机会,会一直沉溺于贪嗔的泥沼中不能自拔。

如果明了世间琐事皆为迷乱,则是生出厌离的标志;

在家人的所作所为都是无有任何实义,皆是迷乱之因。譬如有些人这样讲:“工作有什么意思,我整天忙于同一件事情有何意义?在家里也是每日做着重复的事情,从一而终,一生中就这样碌碌无为虚耗此生,究竟有何意义呢?”认为世间的所作所为全部是虚假迷乱的,这说明在他的相续中已经产生了厌离心。正如有些人出家时就认为亲朋间的关系、世间的工作和积累财产这类的世间法无有丝毫实义,从来世讲“万般带不去,唯有业随身”,不如还是做些有益来世的事情。以这样的想法为因剃发出家,这是真正的出离心,所以出离心的基础首先要知道世间的一切皆是迷乱的。

如果认为一切皆为实有,则是善法油子的标志。”

无论你是在家还是出家,如果你认为亲朋间的关系、积累财产等一切的所作所为均是真实无伪的,这说明你是善法油子,或被称为佛教油子。什么叫佛教油子呢?就像《大圆满前行》中所讲的,裹酥油的牛皮,虽然与酥油长相依伴,但它仍非常坚硬。同样的道理,虽然这个人滋润在佛法的甘露中,但此人的相续仍然极难调化,坚硬无比,所以称这种人是佛法油子或善法油子。

这里也说明了如果我们对世间法的执著根深蒂固,那么无论是所谓的高僧大德还是普通的僧人,如果知晓自己的亲朋好友被别人欺负,便气急败坏地怨恨于心,“我”和“他”的执著特别重,这说明他对世间法仍然非常重视,没有看破今生,也没有斩断亲友的牵连。

当然,虽然在行为上弃离亲友,心里却不能舍弃众生,而应当对他们生慈悲心,但必须断绝身体、受用的牵连。否则,修法就会一败涂地。

虽然行为上你已经离开了父母和亲友,但在内心中还是要对他们发悲心,但必须断除身体和受用的牵连,如果你受用依靠他们,身体也深陷于家庭的牢笼之中,语言上也是经常互通音信。如此一来,自己始终束缚在网罟中插翅难逃,我们如果经常与世间人同流合污,那么短暂人生的修法不会成功。

要斩断牵连,若能得到父母的欣然应允最好不过,即便他们百般加以阻挠,大发雷霆、大失所望、怨气冲天,自己也不能退缩。

如果父母真正开许是很好的,我们这里有极个别人是这样的,不但支持,甚至自己也陪着儿女去听法,就是所谓的佛教家庭,这是最好不过。如果他们不但不开许而且百般加以阻挠,伤心失望。对于众望所归的你出家修学的决定,他们认为是绝无仅有的损失,即使这样你也不要随顺他们,你既然已经发心,就要坚持自己的立场,不应随波逐流。

很多出家人,开始时对父母、亲友的说教并非言听计从,但是到了寂静山苦行几天,便开始左右思量:“哎,这里很苦,家里还是比较温暖的,还是回去吧。”与家人电话联络,原来那个不错的修行人开始脆弱了、退缩了、回去了,不该这样。作为一个出家人,在他出家的历程中定会现前很多违缘,这是一个自然规律。比如从历代高僧的传记来看,几乎都受到世人的不解,世间人有他自己的观点和立场,不理解出家人是情有可原的,但无论怎样,你还是应该选择自己的路。

自往昔的释迦佛开始,所有的修行人都是在亲友们的依依不舍、泪雨滂沱中抛下一切的,这是一种特定的缘起规律。

往昔释迦牟尼佛出家时,国王、王妃等家人都不开许,所有宫门全部已经关闭,但后来他想尽一切办法,舍弃王位,然后到尼莲禅河畔苦行六年,最后获证佛果。

那天有人对我说:“佛教与俗家的思想相差太远,没有慈悲心,抛弃家庭的人是不懂佛教的,我也是信佛教的,佛教以慈悲为怀,在家人不同意的情况下出家,释迦牟尼佛也没有这样开许,既不符合政策,也不符合佛教的教义。”于是我问他是否知道佛陀的公案,佛陀他自己出家的时候家人也是不同意的,家人不同意而出家非常符合佛教的教义,佛陀是在家人未曾同意的情况下出家的,而我们出家时一定要征求父母的开许,这是办不到的事情,我跟他辩论。其实这也非常符合国家的政策,为什么这样讲呢?年满18周岁的公民都有宗教信仰权,这是任何团体和个人无权干涉的,有关法律中有专门的规定,所以说这既符合法律也符合释迦牟尼佛的传统。

自从释迦牟尼佛出家以来,我们在出家的过程中虽然是违缘重重,但如果是一个真正如理如法的出家人,今生来世的后果都是可喜的。如同从前弘一大师出家一样,家人如果一直不能理解、依依不舍,一听到孩子出家的消息,父亲从这边倒下去,母亲从那边倒下去,倒下去就倒下去,好好为他们祈祷回向就好,反正人总有一死。

加哲仁波切也说:“亲友等以爱心相敦促:操持今生圆满当勤苦。本欲利益反成损害行,彼即逐今生利之愚夫。

加哲仁波切也曾这样说过:亲友们在所谓爱心的驱使下劝阻、敦促你:“你一定要为今生的圆满而苦心经营。”他们还会绞尽脑汁、竭尽全力地给你找一个门当户对的合适人选为你组合家庭,且奉劝你将一生的精力都用于家庭、工作和生活等琐事中来。他们本想帮助利益你,但却反其道而行,成为损害之因。华智仁波切说:“从一方面讲,父母愚笨至极,因其令孩子行杀生、成家等非法行,以此角度来讲无有恩德。”因此,他们是追逐今世利益的愚夫,这些人的好言相劝,表面上非常有道理,实际上是要你做坏事,没有真正的利益。

为解脱故当看破今生,精进修习深广之妙道,为彼胜义今生皆放弃,前往静处勤修极关要。

为了解脱的缘故应该看破今生,精进地修持甚深的妙法,比如无上密法和看破今生的法门,为了获得这些法的深广奥义必须要看破,如果没有看破今世,甚深的境界恐怕难以企及。因此,当我们的相续中生起看破今世的想法、因出离心而生起出家的念头、对上师三宝生起坚定不移的信心、知道轮回是苦想要依止上师的时候,你应当知晓在庞大、无尽的轮回中,这种念头是非常稀有难得的,应当倍加珍惜。如《入菩萨行论》中云:“犹如闪电极明亮。”如果遇到有缘的众生,应尽其所能的将这些善法转告给他们,这是非常有必要的。我们为了获得如此甚深的奥义一定要抛下今生的一切,前往寂静山离群索居,精进修持佛法至关重要,因为纠缠于世俗亲友间毫无意义。

富贵之时匿遁亦追逼,衰落之日投靠却逃逸。儿子尚会弑杀亲生父,至爱亲眷何者可赖依?

“富贵之时匿遁亦追逼,衰落之日投靠却逃逸。”这是一个对偶句,以前教我的有一个刘老师,他讲课时一遇到对偶句或者是排比句就好像遇到如意宝一样,很多人过年的时候请他写过年用的吉祥语……

富贵的时候即便你匿影藏形,逃遁在外,仍有人紧随其后、卑躬屈膝,是因为你有财富,所以无论你怎样藏匿,他们还是穷追不舍。当你萎靡颓废、衰落败坏的时候,投靠这些亲朋好友,他们就会仓皇逃逸,不难看出世间人的趋炎附势。

我刚来的时候没有房子,上师借给我一个小小的土坯房子,我的亲朋好友全部反对我,我回去的时候他们都不理不睬、冷眼相待,后来我稍有财产的时候,他们又开始攀缘做客。“我是你父亲的什么,母亲的什么,我们是亲戚,只不过你现在看不起我们……”所以,所谓亲朋好友之间的关系均是虚假的,他们要看情况来亲近你。

也有为了财产和名声杀父的情形,父子之间如若实有的亲戚关系存在是不应该互相杀害的,我们依靠这些亲朋又有什么益处呢?没有一点利益。

当面喜笑颜开和气状,背后种种恶语相中伤。利济反以损害相回报,凡愚伴侣纵亲定相欺。

还有当面笑逐颜开,以和气状前来供养,或者美言赞叹,但却背后使坏,背地里用种种的恶语来中伤你。

你帮助利益他,他反而以怨报德,加害于你,所以凡夫愚笨的亲友,纵然再亲密无间,实际上一定会欺惑你,因此无有任何利益。

盛时媚笑阿谀且谄曲,权施巧计令自财物离;颓时颦蹙争斗无毫利,护养亲友悉皆为鲁迷。

当你兴盛时,对方便显示出一种欢喜献媚的姿态来,想尽一切办法将你的财产据为己有。当你衰败时,他们也是愁眉苦脸,颦蹙争斗,无有意义。扶亲嗔怨者就是鲁莽执迷的愚笨之人,衰败时谁也看不起你,兴盛时没有不对你好的,所以所谓的亲友关系都是虚假的。

众亲兴盛联合摧他众,各自分离内部起贪嗔。紧要关头弟兄相残杀,亲友能成利乐实罕稀﹗”

亲友们兴盛时会联合起来伤害其他众生,他们内部也会产生无尽的矛盾和贪嗔之因。

最关要的时候,兄弟父子间也互相残杀,所以,亲友之间若能达成互相利乐的情形是稀有罕见的。但我们每一个人从无始劫至现在都存在此类习气,比如我的亲友来了,我就一定会在衣食住行等各方面尽其所能地关照他,而其他人与我无有任何关系。但这种执著是不合理的,我们应该看清。从前噶当派的高僧大德修行很好,对亲友的执著非常淡薄,这样的话修行不会受到违缘。我们很多人修行的违缘就是来源于没有抛弃故乡和舍弃亲友。

喀Ra巴也殷重地告诫弟子:“此生父子及子孙,亲属党羽皆如同,萍水相逢之过客,心中当无牵挂意。”

喀Ra巴也曾语重心长地对他的弟子说:今生的儿子、父亲、子孙,还有亲属、党羽(手下的人)就如同萍水相逢的过客一般。什么是萍水相逢呢?浮萍漂泊在水上,即便偶尔接触,也很快会分离,在河岸边仔细观察,萍水相逢的道理就会清楚。我们亲友之间的关系实际上与这个比喻全无差别。你暂时的家庭就像匆匆的过客在路上偶然相遇,想要相聚终生是办不到的。帕单巴尊者也这样说过:“亲人犹如集市中过客,望莫恶语相伤当热瓦。”《大圆满前行》中也曾引用过这个教证。所以对于萍水相逢之过客一般的亲朋好友,心里最好不要牵挂,如果一直对父母和子女牵肠挂肚,修行根本不会成功。

以前噶当派的修行人,看待自家的亲朋好友与其他众生并无差别,无论从哪个方面讲都是平等的。比如自己的母亲和山外面的一只山羊,他们会平等对待,无有差异。但我们并不是这样吧?看到山羊和牦牛的时候,我们会认为这只是一般的众生,再可怜也无所谓的,看到母亲就会喜形于色,出去迎接。这是悲心没有修好的缘故。我们对待每一个众生,只要他快乐,我们也应该非常欢喜,这才说明我们的慈悲心修得不错。

昨天我到医院去,一些道友从上午十一点为别人看病,晚上六点钟才吃中午饭,我对他们说:“你们很累,很感谢!”有一个道友说:“只要对他们有一点利益,我们累一点也没有关系。”我就特别欢喜,我们讲了大乘佛法,每一个人的心里都应该有这样的一种崇高的精神,如果是这样,那么从世间法的角度来讲对世界和平、人民团结也是有利无弊的;从佛法的角度来讲,自相续的大悲心和菩提心很容易生起。无论是不是我们的亲人,“凡是有生命的众生能够得到一点快乐,我们再苦也不要紧”的念头在心中生起,就是很可贵的。所以,如果能做到对所有的众生与自己的父母平等相待,就是我们大乘菩萨应做的行为。

热比旺修也云:“欲妙恰似真仇敌,亲属宛若羁缚绳,骄蛮犹如魔盘踞,切莫贪婪嘉麻瓦。”

同样,热比旺修尊者也有类似的开示:世间的色声香味等欲妙与仇敌没有什么差别,锦衣玉食就像仇敌一般。亲戚眷属与捆绑你的绳索别无二致。傲慢心就如同你的心里盘踞着魔王,骄慢的人看不到别人的功德和自相续中的过失,所以我们常说:“傲慢的山坡上流不住功德水。”很多骄慢的人认为自己无有骄慢心,但实际上很多人心里盘踞着这样的魔。

巴曾讲过一段精辟的教言:“依靠故乡长贪嗔,具厌士当速动身;

巴曾讲过一段精辟的教言:“依靠故乡长贪嗔,具厌士当速动身;

依靠故乡,增长我们相续中的贪嗔等一切烦恼,具有厌离心的人定要快速起身,不要留在故乡。如果你回去探望父母,应速去速回。

我们这里有一个道友回去吃一顿饭后就要回来,他三年都没有回家,所以家人很不理解。但是他却说:“反正我看了就可以了,故乡如同毒蛇一般,不能长久驻留,所以我吃了一顿饭就回来了。”世间人都认为我们这些有出离心之人的言行举止怪模怪样,而真正有出离心和厌离心的人看世间人之所作所为也都是颠颠倒倒,互相都判断为是精神病。

依靠亲友萌忧情,修士情意当寡轻;

依靠亲友会产生内心不悦的情感,所以所有的修行人对情意应该寡轻。

从前有一个人到寺院里去看一个出家修行人,修行人明知而不欲相见,这个人后来心生嗔恨,回想昔日之好,觉得这个出家人现在是不是有精神问题了呢?但是真正依靠这些亲友,会产生不计其数的痛苦,因此“寡轻”很重要。

依靠财物贮积生,具离心士当洒脱;

依靠财产还是会产生贮积的烦恼,具厌离心之士不该如此,应该洒脱,应该无有牵挂,远离财产的牵缠才是真正的修行人。

依靠甘馐衍贪婪,断欲之士当苦行。

依靠甘美的饮食会增长自己的贪婪之心,现在很多人过年的时候喜欢吃火锅,为一时的口腹之欲而杀害很多众生,增长贪心,想要断除欲妙的人一定要断除这些苦行。

不得餍足此亲友,愈护需护者愈众。

对于这些亲友,即便你整天帮助他,他都毫不厌足,越来越保护他们,他们就需要越来越多的人保护,他们的要求越来越高。

斩断深情方妙胜,此即忠言务镂心。”

斩断亲情,首先他们不会理解,到后来他们把你当作已故的人,就不会管你了。米拉日巴尊者也说过,首先他们会痛不欲生,到后来,虽然你这个人是活着的,但在他们的心目中,会将你看成死人一般,再也不管了,所以无牵无挂的修行人是很快乐的。

有些修行人,首先无牵无挂,与家里没有联系,但光是依靠八十元钱生活也有一点困难,还是去打电话,看哥哥不能寄的话,其他的人能不能寄一点钱,不然也有一点痛苦是吧?


基巴尊者意味深长地说:这些是我的肺腑之言,你务必要铭刻于心。一言以蔽之,这里的意思是说,作为修行人,亲友

有很大的危害性。

巴Ra瓦也云:“亲友本无亲疏分,旺时察言又观色,贫困潦倒却相轻,势卑不见势盛趋,浊时亲朋割舍难。”

巴Ra瓦尊者也对此问题做过抉择:与亲友之间本无亲近和疏远的差别,当你兴旺的时候他们也是察言观色;当你贫困潦倒之时,他们也会凌辱、轻视你;当你势力卑微的时候,他们不会理睬你,倘若你财富圆满,势力强大,他们一定会来探望你。

我们给有些生病的修行人的家人打电话,他们都说:“我们不想管,这样的人不好管。”我当时心里想,如果他有钱有势,他们肯定来看望的。还有一个病人的家属稍微好一点,我们把他送到成都,打电话给他家里人,请他们来接,他们说:“毕竟他是我们家里的人,虽然家里的钱不多,但是我们依然会把他接回来养病。”有一些人稍微好一点,但有些人当别人卑微的时候不会去接近的。

所以作为修行人来讲,浊世的亲朋虽然难以割舍,仍要远离亲友,只有这样,我们的修行才会成功。

因此,这里表面上似乎在讲亲友间的关系,但是作为修行人,对此修法如果能真正如理的去修持,在我们修行的道路上便会有很大的助益。

〖第二 弃离亲友品释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