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师课堂 | 开启修心门扉25

第二十五课

三 抛却眷仆

应当抛却对眷仆以及徒众等等的贪恋。正如《入行论》所云:“若贪诸有情,则障实性慧,亦毁厌离心,终遭愁叹苦。若心专念彼,此生将虚度。”

我们在修行的过程中没有达到一定境界之前,应该舍弃眷属、仆从和摄受徒弟的念头。有些人没有丝毫大小乘的境界,却想方设法要摄受很多弟子,然后在这些弟众面前显示自己的威望,这样处心积虑并不合乎道理。为什么这样讲呢?因为要摄受弟子,自己必须有一些证悟的境界,否则不一定能饶益众生,因此,首先应该到寂静地精进修持,在自相续中真正生起证悟的功德之时,才另当别论。

《入行论》这句话的意思是:不管是什么身份的有情,如果贪执就一定会障碍空性的智慧,也就是说最初没有精进修持,不想获取证悟空性的智慧,而去做什么呢?就是去摄受弟子。倘若一开始就这样做,不但不能证悟空性,连自相续中的厌离心也会失毁无余,最终今生来世都会感受极大的苦楚。

如果你一心一意地将所有的心思用于这些人身上,即生就已经是虚度光阴了。因此,我们首先应该观察自相续,如果自相续中真的有一些不可逆转的功德才可担当摄受眷属之任。为什么不能摄受眷属呢?一般来说,一个没有威望和能力的上师想要摄受浊世的凡夫,是很难成办的,这些人很难交往。

“刹那成密友,须臾复结仇,喜处亦生嗔,凡夫取悦难。忠告则生嗔,反劝离诸善,若不从彼语,嗔怒堕恶趣。”

与此类凡夫人交往,一刹那变成了密友,又转瞬间可以变成仇敌。譬如今天看某人慈眉善目,从各方面观察似乎与菩萨无有差别,但没有一刹那的时间,就变成了魔女、魔鬼了,特别可怕。应生欢喜之处,他们却颠倒生嗔,此类凡夫难以取悦。因此,最好远离这些凡愚,到寂静处闭门禁语,与谁都不交往。否则,自己的出离心、空性慧,乃至生死大计都会受到障碍。

如果你对他忠言劝告,他会不分青红皂白,嗔心大起,反而远离一切善法,如果你不对他言听计从,他就又起嗔心,导致堕入恶趣。

“是故近亲友,徒然自招损,彼既无益我,吾亦未利彼,故应远凡愚。”

因此,亲近并依靠此类亲友,一定会招来各种各样的损害,彼此之间均无助益,最好离群索居,到寂静地方去修行至关重要。否则我们自相续中还没有生起真实无伪的菩提心,想利益他众一定会是举步维艰的。

噶当派的很多高僧大德,缘一切众生修菩提心,自己先住在一个寂静的地方尽量调伏自相续,之后再到城市中行利生事业,他们的传统非常好。而这里有些人刚出家没有几天,便急不可待地要去弘法,办宁玛巴最有名望的道场,我告诉他至少要学三四年,他不听就回去了,但我听说他现在马上要还俗了。

作为凡夫人,我们的相续很“坚硬”,应该专注于调心,你如果在寂静地驻留十几年、二十几年,相续中的智慧一定会稳固,菩提心也会日渐增长,这时候再去度化众生,世间的灯红酒绿也不会对你的相续有很大染污了。我们是发了大乘菩提心的人,应当利益身边的众生,不然他们很可怜,但是应该时机分明。

《因缘品》也云:“一切时日如怨敌,凡愚相伴痛苦生,愚夫莫见亦莫闻,更莫依止方相宜。”

《因缘品》中的意思是说:一切时日当中凡夫愚人与怨恨的敌人不相上下,与这些凡夫愚笨的众生相伴,任何痛苦都可以从中滋生、繁衍。因此,首先应对这些凡夫愚童敬而远之,在他的口中说不出有助于我的出离心和智慧的言语,而只会经常说出有关贪、嗔、痴的语言,所以,不要去见他们,也不要听他们的话,更不要依止他们,只有这样才会幸福快乐。所以说,我们平日里首先应远离那些修行不好、人格很差的人,否则如果与他们接触,终有一天会遭受痛苦和忧愁。

秋吉瓦的一段话可谓字字珠玑:“过去众多佛陀未调化,所有大力菩萨亦未调。呵责怀恨称赞生骄慢,于强生嫉均者相比拼,傲视低卑执持粗暴心,纵宣法语亦作贪嗔行。

秋吉瓦的这段话,每一个字价值昂贵,犹如如意宝珠:现在这些凡夫众生,过去的众多佛菩萨未能调化,时值今日,所有的大力菩萨也不能调化他们。

对于此类凡夫,如果我们呵责他们的错误,揭穿他们的过患,他们就会耿耿于怀,记恨于心;倘若赞叹他们,他们当下生起傲慢心,又高高在上了。此类凡夫对强者心生嫉妒,与平等者相比拼,想要与他们一试高低,又歧视于比自己福报下劣的人,所以我们对此类人宣讲佛法并无助益,反而成为引生贪嗔之因。

我们平时在与他们的社会交往中也不难看出,除了佛教徒稍微好一些,许多凡夫愚众,赞叹他们,他们立刻高慢得不可一世,我们去帮助利济他们,他们也不会知恩图报。

如此凡夫愚众于现今,吾无力化故当调自心。

对于此类凡夫愚众,我们作为一个真正的修行人在没有能力度化他们的情况下只有先调伏自心,到一定境界的时候再去调化他们,否则我本欲用无贪、无嗔的法门度化他们,却极有可能没有几天他们就把我度化了,他们是用贪、嗔、痴的方式来度化我,所以最终也只是无能为力、一事无成。学院里的有些人,自己无有丝毫的境界,却准备度化家人,结果被家人好生教训,再也没有回来,从此以后,他就只有规规矩矩地为家里做事,听家人的话,这样的人就是“本欲度他,反被他度”的实例。

利他乃法根本之密意,当观所调化者之根器,知其随眠多寡前后际,不贪自利能调方调御。

那么佛经中说要利益众生,我却不去利益众生,只贪自利,这二者之间难道不相违吗?下面就宣说无有矛盾之理:

佛经中虽说利他是一切万法的根本,但是此中密意是什么呢?虽然在佛经中说利益众生很重要,但佛陀所说度化众生的密意是:知道一切众生的根基、一切众生的随眠烦恼、一切众生的前际后际、自私自利的贪欲心少许也无有,这种情况下可以调化众生,也可以利益众生。如果你自私自利之心一点也没有断除,对众生的根基一无所知,众生的随眠烦恼、前际后际也全然不知,口上说利益众生,其实自心全部被自私自利所充满,以这种心态来帮助众生是非常困难的。佛陀所说的密意应该是这样解释。

己尚追寻名利及乐赞,不具神通若欲行他利,犹如无翅妄想遨蓝天,他利未成自利衰败因。

反之,如果有人希求名闻利养、快乐幸福、美言赞叹,不具神通的人想要利益、帮助他们,此人就如同没有翅膀想翱翔蓝天一样,根本不会成功。不要说成办他利,连自利都会衰败的。尤其是噶当派的高僧大德,譬如阿底峡尊者也是这样讲过:“为亡灵超度之人至少是登地的菩萨,否则自度不能,还欲超度别人是可笑之因。”阿底峡尊者的其他教言中也说到:“不具神通之人,利益他众也是极难成办的。”无垢光尊者的《大圆满心性休息大车疏》和其他的法门中也这样讲过。

真正的利益众生,要摄受眷属,一定是具有神通、神变之人才能成办,否则我们这类的凡夫,尚未调伏自相续中的烦恼,自相续与世间普通人的相续一模一样,有些人也可能超越了普通人的根基,怎么解释呢?有人说:“我现在有一千个弟子,我有二百五十七个弟子,我把皈依证也发给他们了。”从某个角度来讲,让没有皈依过佛门的人皈依,使他们种下善根也很好,但从他个人的角度讲,很可能依靠这些弟众,自相续中的烦恼越来越增盛,名闻利养的心也越来越增长。所以,噶当派的传统是不具神通之人大多都不会摄受弟子,而当自己具有一定的智慧之时,才去摄受弟子。严格一些好。

然而现在有很多人,自己本不具神通却经常言说神通,我曾在课堂上说过多次,我们学院里的金刚道友,经常有一些说的,也有一些听的,常常说:“我具有神通,你前世是什么,后世是什么,你应这样做……”一种神神秘秘不正常的心态,这样不好。希望你们真正要弘扬佛法,自己也想真正变成一个修行人,最好不要乱讲,有些世间人可能会对此有信心,看你很了不起,有神通神变,有他心通。如果你真有他心通,就到我面前来考试,其实没有吧!你们在其他弟子面前说的那些话,到我房子门口的时候怎么没这么说过?要切记:做说神通之类的事情无有任何实义,世间上很多愚痴的人都认为这是佛法,但这不是佛法!

所以,今后我们弘扬佛法的过程中,以一般普通人的身份来弘扬。佛陀怎么讲,我们从道理上也如是讲给别人听,也许对方不一定接受,因为末法时代的人非常愚痴,如果是一个很奇妙、很神秘的东西,他会接受,真正甚深的法,如出离心、无常观等的法门,世人不一定认可,但即便不能接受,最好我们也不要出卖自己,不要暴露自己愚痴的行为。所以,我认为现在许多人是掩耳盗铃,或者很多行为自己还不知道是个错误,就在别人面前宣说,这样也无利益。

我们学院的弟子们总的来讲还是很出色的,言谈中都可以分辨出是一个如理的修行人,其他地方来的修行人却不一定是这样。我们喝碗茶的工夫让他讲一讲,他也许会一直讲:“我的梦境是这样的,我梦中看到了什么,我天眼开了……”一直讲着奇奇怪怪的事情,除此之外,佛法的道理谁都讲不出来。

现在密法在汉地不能弘扬开来,原因我认为有两种:一是一些密宗修行人到了汉地,要么化缘,要么灌一个顶,除这两点以外,弘法利生的方便几乎是没有的,很多人讲不来密法甚深的道理、逻辑推理,用世人容易接受的显密融合的道理来开示的也是少之又少;另一方面是互相之间语言沟通的困难,去汉地的很多人有各种各样的目的。因此,汉地的一些出家人和居士都特别排斥藏传佛教,对于藏密的修行人,许多寺院里也不会接受,特别的害怕。为什么呢?密宗很多所谓的上师喜欢讲神通,喜欢说一些奇奇怪怪的语言,另外弟子们也开始随学,这样就在弘扬佛法方面起到很大的障碍。

大家以后如果有因缘弘法利生的话,希望你们不要说神通,我们的上师如意宝一生当中从来没有说过神通,从来没有认定活佛,但是他老人家弘法利生的事业,在全世界的影响力是怎样的,大家都是非常清楚的。但是有些说神通、神变的人,一时可能会平步青云,但最终却一败涂地,就再也抬不起头来,从此就消失了。所以我们以后弘法利生的宗旨和方法,大家应该知道。

这里有这么多的弟众,也许以后会遍布各地去弘法,但也可能有些人着重弘扬神通和灌顶,我觉得形式上灌一个顶非常简单,首先沐浴,然后拿一个宝瓶……灌一个顶可能不需要两个小时,但是真正有没有灌顶的能力和资格,还是需要自我权衡的。

来了一个上师,首先他给大家灌一个顶,摄受一个弟子,不化缘,从第二次开始,他就要修什么寺院、坛城、佛境、无量宫、莲花生大士的红色铜山、香巴拉的无量宫殿……所以很多人不能接受。有些人一看到密宗的上师来了,他的信仰非常狂热,但是到城市中去的所谓上师、活佛们不化缘的几乎没有。口头上说没有化缘,慢慢观察,你们化缘的数目和方法只不过是一种善巧而已,别人说出你们的教言的时候特别可怕。

这些上师们要么依靠灌顶来摄受弟子,要么就以化缘来摄受弟子,所以密宗真欲在城市里面弘扬开来恐怕有些困难。我认为外在的建筑物并不重要,真正重要的是什么呢?就是释迦牟尼佛的教法和证法弘扬开来非常重要。

你们可能有很多打算,要帮助很多人,当然这也是对上师的一片好心,上师喜欢财产,你对他在财产方面作下等供养,可能对上师来讲已经是上等供养了,现在的很多上师,用闻思修行来供养,他就不太欢喜,用财物供养,他就乐意接受,因为时代已经变了。

我想我们弘法利生的时候能不能开示菩提心、轮回的痛苦,让众生的相续中稍微播下一个种子或者是萌生一些出离心和菩提心的善根,这就是真正的弘法利生,表面上不一定看得出来,但实际上这很重要,别人也容易接受,真正的佛法也是这样。但是我现在所担心的是我们藏传佛教的高僧大德最好不要回到城市中去,否则或者灌顶或者化缘,除此以外几乎没有,以后藏传佛教在什么地方开始弘扬开来呢?还是很困难吧!藏传佛教真正的精华并不是灌顶和化缘,我是这样认为的。

纵言讲闻乃为持胜法,必依净戒无违出离心,应为公正求义聪睿者,智士方宣胜藏乃密意。

既然未调伏自相续就不能摄受弟子,为什么佛经中说讲闻二者是最殊胜的弘扬佛法、受持正法呢?

其中密意是指此人要在具备清净无垢的戒律和真实无伪的出离心之基础上才有资格堪为讲法者。

那么为什么佛经中说讲经说法是弘法利生的基础呢?

讲法者应该具备清净的戒律和无伪的菩提心,听法者也同时应是具有公正性、希求心的聪睿者,对具有这些条件的此等人,具有清净戒和出离心的智者方可以为他宣讲佛法。在讲经说法的过程中,尤其是讲一些甚深的密宗法门,中观、大手印的法门,或是灌顶的时候,你就必须要观察弟子的根器,如果他们不堪法器是很容易舍弃密法的,这就是所谓的讲经说法的密意。

虽聚追逐今生名利眷,无信无欲纵演殊妙法,亦不实修徒生贪嗔因,此类讲闻实乃轮回绳。”

对于只追求今生的名闻利养,对法没有信心和欲求心的眷属,虽然给他们宣讲了佛法,但实际上他们不但不实修,反而成了贪嗔之因,也可能会造成泄露甚深教法的过失。所以,诸如此类讲闻全部成为轮回的绳索。还有一些所谓的上师,欲令自己声名远播,就摄受很多眷属,经常为这些眷属灌顶、传法,其实这些眷属对于佛法和上师均无信心。

就曾有一位上师遇到了一个腰缠万贯的大老板,便想方设法、处心积虑地想为他灌一个顶,他还给知近的人打电话说:“你们给我好好地念经,我很快就可以摄受一个大老板了!”让人啼笑皆非。

这确实是末法时代的象征,有些弟子既没有信心,也没有欲求心,甚至不知道什么是灌顶,什么是佛法,可能只知道什么是黄财神,知道黄财神对做生意很有利益,为这样的人即便传无上甚深的大圆满法,他也不会实修,而成了贪、嗔、痴的因,这种讲闻实在是了无实义。

我自己都不能观察自相续,却在这里说很多人的过失,实际上并不合理。很多人,包括我自己在内都沉陷在迷茫之中,但是这些甚深的教言,圣者们曾经讲得很清楚,即便有过失也是大圣者们的过失,因此,我在这里大胆地说,如果没有揭露这些不应理的行径,很多人都不会知道。我们今后如果有讲经说法的机会,首先要观察自相续,是不是为了寻求一些财产和名声,如果答案是肯定的,就应该取消这次机会。如果你心里想:我相续中得到的佛法之传承是非常殊胜的,虽然我不具足传法的资格,但很多众生愚笨至极,他们连最基本的佛法道理都不懂,我的发心是令别人的相续中得到一定的利益,自己并没有夹杂自私自利之心。如果是这样清净的发心,无论别人怎样说三道四、妄加评论,你还是应该为别人宣讲一点佛法的道理。

同理,在上师面前听闻佛法的时候,是不是为获得解脱而听?有些人听闻佛法的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现在世间上“政治和尚”、“经济和尚”等五花八门的名词也层出不穷,学法的人之中也存在听法不为获得解脱,而是在成为某位上师的弟子之后便可以利用上师的名义欺骗很多众生为目的,如果以这样的发心来听闻佛法,也同样成为轮回的绳索,因此,对于讲闻两种人,平时一定要观察自心。所以噶当派真正修行人的教言,是弥足珍贵的。

藏巴加惹也深有体会地说道:“如果想幸福快乐,就应选择独处。食物丰盛的时候,就可以尽情饕餮,无需与人分享;

藏巴加惹尊者对幸福快乐的定义是别具一格的,他认为:如果你真正想要获得今生、来世的幸福安乐,就要选择独处。倘若你有充足的食物,完全可以自己享用就是了,无需宴请别人,生活还是非常简单快乐的。在家人却不是这样,当你资财满盈的时候却没有帮助别人,最后所有人都会对你不加理睬,有诸多担忧,出家人却惬意得多,自己好好吃着,不用分……

我讲课的时候,你们不要笑,现在有些人太开心了,但我想今年我们不开心,大家也不要过年,不要放音乐,像今年这样的痛苦和损失在我们一生中恐怕再难以遇到了。对我来说,我所有的家人在一天当中全部去世,我也不会这样伤心。但如果一直沉溺在悲痛欲绝的心情中不能自拔,不能振作地颓废下去,那也不是智者的行为。可是有一些个别的金刚道友下课后仍然像表演相声一样地大声说笑,可能这些人真的是没有心脏了。

从前我一直认为上师离开后我肯定会伤心得痛不欲生,在这个世界可能无法正常地生活下去,但是当事情真的发生了,我似乎也不是那么痛苦,一直没有掉眼泪,我想我是不是着魔了,直到前天我看了上师的一个大圆满道歌中的一段教言:“当我深陷在恐怖的轮回深渊里的时候,上师您老人家举起慈悲的手将我安置在持明的行列中,这份恩德,我无以回报!”当我看到这句话的时候,我伤心到了极点,关上门,自己在屋子里面哭了很久,我想我可能没有着魔,心里会有痛苦,也有眼泪。虽然大家心里都很空白,可能今后的全部生活都不会有乐趣了,即便有这种感觉,但如果我们在课堂上也经常放声大哭,可能有些心脏病人是无法承受这种情绪的,因此我也尽量控制自己的情绪,但你们也不要过于忘却伤痛而欢喜得不能自已了!

下面我们接着讲课。

如果(食物)匮乏,也怡然自得,不必担忧有谁需要养活,当然快乐无比。即使挨冻受饿,也由独自承担,所以十分幸福。”这种说法实在是确凿不虚啊!

以上讲的是衣食无忧的情况,那如果是缺衣乏食的情况呢?其实仍然是无所挂忧,快乐无比,不要赡养别人,而世间人并非如此,你的孩子、父母等都是你生活上的负担,如若坐视不管,于人于己都不合乎情理,所以,世间上无论是富裕的人还是贫穷的人各有各的痛苦,富裕的人对一切都是高标准,痛苦也许更胜一筹。

我们出家修行人,自己拥有什么,独自享用就是了,不需要考虑别人,即便贫穷,也没有诸多负担。曾有道友说:“我生活费用完的时候,因为朋友比较多的缘故,所以我轮番着去别人那里吃几顿,可能五六天后又开始发生活费了。”一个人的生活还是很简单。曾经我也举过这样的例子:有人说:“我们家里的孩子都在读书,有许多的烦恼,而你们喇荣里的每一位出家人都是自由自在的,只管自己的碗就可以了,我看到你们的生活是非常羡慕的。”真正仔细观察起来就是这样,只有心存邪见的人才不一定接受。

有的人将所有的幸福安立于物质财富的基础之上,(实在是愚鲁至极。我们可以推想,)孑然一身的僧人,却债台高筑,可谓绝无仅有;而作为众人投靠的首领,却没有负债累累的,也只能间或觅之。

一个负债累累的出家人几乎是没有的,除非有一些不如理如法修行的出家人忙于经营生意,这样的人也可能有一些负债的现象,但绝大多数的出家人,自己管理自己的生活,自己如理如法地安住,会有人对你供养的,在家人对此也只能是望尘莫及。世间上所谓拥有一千万、两千万的大老板,实际上他又会对外投资,或者去银行里面贷款,总之他仍然是债台高筑的人,详细观察他们,这些在家人也是非常可怜。出家僧众中如此这般的人是非常少的,互相告上法庭等各种的事情更是极为少有,这也是佛陀的加持。

喀Ra巴格西也感慨地谈及这一点:“敬信眷属之外无寺院,无有苦于恶人首领者。切莫耽执贤善长官位,恒时处于低劣卑位也!”

喀Ra巴格西也对此问题进一步阐述了自己的观点:除了具有清净信心和清净恭敬心的“眷属”以外,没有寺院也未尝不可,他认为清净的信心和菩提心就是他的眷属,除此之外,没有必要一定拥有寺院。有些人担心今后学院不存在的时候去哪里,其实无有寺院也无关紧要,只要你自己具有清净的信心和清净的恭敬心,这就是你的寺院。

世界上再也没有一个差事苦于作恶之人的首领了。

但也千万不要与现在的世间人一样耽执一些贤善长官的地位,恒时处于穿简朴衣服的低劣之位,就是高僧大德的行为,许多菩萨正是显示为低劣的乞丐、清扫者的身份来度化众生的。

“顽冥粗暴易怒自利者,增长有漏眷仆无则妙。吾之眷属乃智慧精进,成办一切所需无疲厌。”

希求一些非常顽固、粗暴、嗔怒、自利的有漏眷仆,没有任何必要,这些眷属一会儿高兴,一会儿不高兴,整日里追求自私自利之事,这些眷属有不如没有好。

我的眷属就是智慧和精进,有了智慧便不需要其他的人,有了精进则可成办事务,除智慧和精进外不需要眷属,除信心和恭敬外不需要寺院。如此才能成办一切。

因此,尤其我们作为一个平凡的修行人,不随便摄受眷仆还是很必要的,否则最初自己想要做一个高尚的人,却摄受了许多没有智慧、没有信心、没有精进心的愚笨之徒,他们经常会做不如法的事情,我们也认为自己在这些愚笨者之中是首屈一指的,却不知道凡夫人中是没有什么值得吹嘘的,自己最清楚自己的相续,一经观察,自相续中的烦恼泛滥成河,还会觉得自己很了不起吗?

就曾有人将他的管家、账房先生、厨师……分配得一清二楚。但如果你是真正具有智慧和菩提心的人,那么有成千上万的眷属来侍奉你也不足为过,暂且不谈密宗中等净无二的境界,相续中显宗起码的出离心和菩提心都不具足,自己装着大人物,身体本来也蛮好的,却左边一个人扶着,右边一个人搀着,前面一个人带路,有那么多人侍奉和恭敬,那么你真的是债台高筑了,何时能还得上债?

如果是病人,即便有很多人帮助,在佛教的戒律中也是开许的。不是病人,也不是什么大人物,周围却有许多人侍奉,是不合情理的。有人认为有很多人在自己的身边恭敬自己会对弘法利生起到很大的作用,其实不然。如果你的心相续中没有骄慢心而真正有一颗菩提心或许会有少数人诽谤你,但大多数的人会自然而然对你恭敬,否则自相续中无有丝毫的功德却高高在上的自以为了不起,又摄受很多愚笨的眷属,就如同《札嘎山法》里面说的,弟子说上师老人家是佛陀菩萨,他自己也自以为是,认为任何事都可以做,所以就无恶不作,如此自欺欺人无有意义。今后我们这里的有些道友会成为声名远播的高僧大德,也会有很多人侍奉的,取舍之处大家应该清楚。

从前阿底峡尊者来到藏地的时候,他也是以一个普通人的身份来度化众生,本是印度观世音菩萨化身的大德,做任何一种善事都是自己去做的。

现在在座的道友中,很容易找到眷属,不要说你们,我都可以找得到很多眷属,如果我说:“你跪在地上,我骑着你,你有功德。”一定就会有一些随声附和的人赞同并照做,但是这些行为只不过是长养傲慢心之温床。自己无论安住还是离开,除了病人以外,没有必要摄受很多人为自己做事,自己做一个普通人,相续中具有智慧、精进和悲心,就是所有眷属已经具足的标志。倘若这些都不具备:十点钟的时候,还在像猪八戒一样睡懒觉,智慧方面连东西南北都分不清,悲心方面一个众生要被砍杀脖子,你也是无所谓,外表上即便与观世音菩萨和大势至菩萨无二无别也无有意义。

也许我的话会起到一些作用,也许不会,我们有机缘在一起的时候,我苦口婆心说给大家听,以后这种讲闻的机会肯定会很难得的,所以,希望大家要将我的好言相劝领纳于心,有时候一句教言还是会对众生起到一定的作用。

巴Ra瓦格西也说:“具有财富名望之时,唯命是从随声附和;无力损害利益之时,以恩护养也相轻凌。

一个人具有财富和名望的时候,他下任何命令,大家都随声附和,而当你对他无有利益之时,你当初如何护养的人还是会轻凌你的。

人就是这样难以取悦,眷属也不例外,比如我现在有名声,有财富,而且我的话也有一定的威力,想要开除谁还是帮助谁都是轻而易举的事情,这时我说什么,所有的人都会随声附和地说:“对,对,对,堪布您老人家说得对。”但是当我年迈体衰,也失去了对别人帮助和损害的能力,住在洛若乡贫困潦倒之时,谁都不会理睬的,同时还会有人前来轻辱,这就是一种传统,一种规律。这是巴Ra瓦给我们的教言。

恶时眷属极难有利,独自烹调世人皆知,不离亲眷乃自妙手,无需欺诳诈现威仪。

在末法时代利益这些眷属是非常困难的,最好不要依止这些人。排除一些病人,大家都应该自己烹调食物,自己提水,否则自己认为了不起,指使别人为自己做事就不大好。应该学习噶当派修行人的传统,不要让自己的相续慢慢老化……

永远也不会离开的最好的眷属就是自己的双手,我们都拥有最好的眷属。如果某个人做我的眷属,为使他不对我产生邪见,可能我会不敢睡懒觉而马上起来念诵等做这些诈现威仪的事宜,但是在自己的双手面前不用如此敷衍。

独自享乐悠闲舒畅,苦行饮食无穷无尽。独自生计何处皆觅,独自衣衫怎样皆暖,绝地妙火炽热十分。独自安住何等亦胜,无我茅棚逸然温馨。”

苦行的饮食是无穷无尽的,独自享受也是很舒畅的。一个人的衣服怎样都会穿得温暖,一个人的生计怎样也可以得到。修绝地火会很温暖,就不必点火取暖了。一个人安住多么殊胜快乐,对破烂的房子驻留和舍弃都可以随心所欲,若是一个富丽堂皇的宫殿,离开之时就必然执著,所以说无我执的茅棚是最温馨、最温暖的了。这是巴Ra瓦尊者给我们的教言。

〖第三 抛弃眷仆品释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