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师课堂 | 开启修心门扉32

第三十二课

十三 切莫贪欢逐乐

《开启修心门扉》共分十九个问题,前面十二个问题已经讲完了,下面开始宣讲第十三个问题——切莫贪欢逐乐。意思是说:作为一名真正的修行人,最好不要贪执世间的快乐来度过自己的生活,否则修行不会成功。

善知识桑莫瓦见到世间之人为八法而辛勤劳碌,不由得触目兴叹:“世间八法对于我们世间众生而言是极为普遍的。

大尊者桑莫瓦的生平简介在注脚中写得很清楚,此大德在噶当派的教法和传承中是非常了不起的,是对佛教有巨大贡献的人。

世间上的人们整天为世间八法而忙碌,所以他非常感慨地说道:从未学佛的世间人不懂得要远离世间八法的道理,连什么叫做世间八法也不懂,但是对于沉溺于轮回泥沼的修行人来讲,追求世间八法仍是极为普遍的现象,上至妙高法座上的所谓大德,下至沿街乞讨的乞丐,凡是信仰佛教、自称是修行人的行列中,希求世间八法之人的数量之多难以估量,所以说极为普遍。

其中,对快乐的追逐更是普天率土之众生的共同行为。

世间八法中的每一个法人们都非常有兴趣,尤其是希求快乐、不愿意痛苦的众生可以说是普天率土随处可见。为什么这样讲呢?我想很多修行人对名誉和赞叹不是很执著,但是喜欢懒惰、喜欢快乐,自己有一点财产和能力的时候就开始修漂亮的房子,在房子里整日不出来,使用一些高档的消费品来享受生活,学院中也是有个别的修行人就是如此,将房子装修得特别豪华,念经、听课等什么都不想参加,在寂静地方整日享受快乐。华智仁波切在《莲苑歌舞》中专门驳斥这种人的行为,在寂静地方希求快乐不是修行人的行为,修行人都如此地追求快乐,世间人就更不必说,这是很多人的共同行为。

于此大地之上,所有的众生都在为自己所希冀的快乐而东奔西跑、昼夜颠簸。

在整个大地上,可以说所有的众生,在熙熙攘攘的人群中,你如果去观察,街道上、火车里、飞机中……不管是哪一个场合,多数的众生都是为了自己的快乐才熙熙攘攘,都是为了自己的快乐而东奔西跑。比如你坐班车时,可以观察一下,里面的三四十人,他们的目的是什么呢?就是为了自己获得成功和快乐,去市场中,有成千上万的人聚集一处,那么这么多人的心里面藏着什么呢?就是“我要获得快乐!”因此根登群佩大师在有些道歌中说:“没有眼睛的蚂蚁为了快乐而奔跑,没有四肢的蚯蚓也是为了快乐而忙碌。总之,世间上的人们都是为了寻求快乐而奔忙。”所说的原因也是如此。

其实,一切快乐的根源都潜伏着痛苦。所以,我们不应该面对快乐就欣悦开怀,值遇痛苦就灰心丧气。

我们在三界轮回中,大家用智慧去观察,所有快乐的本体不离行苦,这一点《中观四百论》中将一切感受皆为痛苦的原因讲得特别清楚。

我很希望新的一年中,很多人都能认识到释迦牟尼佛在众多经典中所说的一切受是苦、一切行是无常的道理,这在《中观四百论》前几品当中讲得非常细致。因为快乐的根源是痛苦,所以我们在遇到快乐之时不该欣喜若狂,忘乎所以,遇到痛苦之时也没有必要黯然神伤,悲痛欲绝。

世间人不懂得生活的本体就是痛苦,所以他们遇到痛苦之时常常无法自拔。比如他的家人死了,或者他的生意亏损,或者他名声上受到了损害,这个时候世间人会痛不欲生,没有勇气再站起来。不该如此,为什么这么说呢?轮回的本性就是这样,我们为何还要自我折磨呢?

如果为了今生的快乐,而花费大量心思,甚至不择手段,势必埋葬自己的来世。

如果有人为了今生的快乐而花费大量的心力、时间和勇气,不择手段去获取,这类人就是在自我埋葬,一定会毁坏自己的来世。因为今世的快乐是非常短暂的事情,如果把所有的精力用在今生的快乐上,那么这个修行人真的很惨了。我们很多人在上师三宝的加持下知道了自己修行的方向,这一点极为重要。一个修行人到底该怎么做,我们的目的究竟是希求一点今生的快乐还是希求一点神通、神变,还是为了众生生生世世的利益而发奋努力?我们的目的是什么?这一点要明确,否则整天苦行又有何用处,无有意义。

现在的确在修行人中很容易看出一些不如法的行为,排除真正的高僧大德和诸佛菩萨的化身,有相当一部分人为了希求今生的快乐却打着修行人的旗号欺骗了无量众生,如此来世的业果如何,大家是可想而知的。因此,在座的各位应该记住:所谓的修行不是纸上谈兵,也不是花言巧语,主要是在自己的内心中发清净的愿,倘若发了清净的愿心,即使即生中没有修成佛果,也没有变成得地菩萨,没有获得虹身持明果位,但是在你的相续中真正撒下了解脱的种子,所以这是非常重要的。

我自己认为我们贪执今生的快乐,想获得一个很好的房子,想过非常美好的生活,可这是几十年的事情,是相当短暂的。我有时候这样想:现在很多修行人的年纪与我的年龄相差无几,如果没有大违缘,你活到五六十岁又能在人间存活多少时间?以前上师如意宝在世的时候经常对我们开示寿命无常的观修方法:我如果能活到70岁,我如果能活到66岁……一直给我们灌输无常的观念,但后来真正已经显示无常,已经现前了他老人家所说的无常法。

因此,我们在短暂的人生当中希求今生的快乐是不是我们的修行目的,首先一定要搞清楚,我们修行的方向一经确定才能体现在行为当中。比如说我是去拉萨的人,途中的事情只不过是去往目的地的顺缘而已,譬如说我在甘孜歇一晚上,但这不是我究竟的目的,即生的快乐亦尔。因此,作为修行人应该有别于其他人,世间人根本不懂什么叫做佛法,什么叫做修行,我们依止善知识,而且依止这么好的论典以后,首先是确定修行的方向,这样就没有什么困难了。

如果像这样贪图快乐幸福,则无论是修法还是做世间的任何事务,都是追求今生、沉溺于世间八法的鼠目寸光之徒啊!大家应当深思!

这里讲得非常清楚,如果贪执今生的快乐,这样的人不管表面上修怎样深高的法门,或者做任何世间的事物,这类人肯定是沉溺世间八法的鼠目寸光之徒,非常的可怜,是缺乏远见做事的人。所以发心很重要,确定了目标以后,对今生的贪求就会觉得不是很重要了。

比如我有一个不错的房子,房子里面精美地装修过,装修完毕以后美美地在里面睡懒觉,这一系列的行为只不过是作为凡夫人休息的必用之一,除此以外没有大的实义,应该会懂得。但是如果没有懂得这个道理,稍微有一点经济条件和能力的时候,就认为自己已经发财,以后真的是很了不起的修行人了,所谓的修行人好像修财人一样,该修的心不修,不该修的财富已经修成了,自认为修成以后就摇身变为很了不起的高僧大德了。如果这样想,我们的行为完全已经颠倒,自己还尚不自知。

后人也应以此为借鉴,审慎思维,避免自己重蹈覆辙!”

后人应该引以为戒,贪执今生的修行人不是好修行人,不管你是有怎样名声的人、苦行者、舍事者,或者你是瑜伽士、活佛、堪布……你是什么身份的人,有什么样的名声,我们暂且不管,但是要看你的相续中有没有希求来世解脱的心,没有这样的心,表面上怎么样装模作样,有成千上万个眷属也无义。无垢光尊者在《大圆满心性休息大车疏》中说:“如是恶知识破别解脱戒及誓言,无有悲心,孤陋寡闻,懒惰懈怠,贡高我慢,暴躁易怒,五毒粗重,贪求现世之眷属资具、名闻利养,虽居静处却降下愦闹烦恼之雨,弃离后世,诽谤其他正法与补特伽罗,虽然口中传讲正法,也自以为是智慧,实际上未调伏自心,言行不一。”因此,我们作为后人和所有的修行人应该以此为借鉴,避免自己也踏上别人曾经走过的错误之路。

我们现在也不难看出,周围的很多人,有些是真正的修行人,看到他们的事迹和传记真的非常羡慕,我们做不到。有些人却在做特别不如法的事情。

前段时间有一些居士来到色达说是找他们的金刚上师,他的上师化缘修寺院、修经堂,他们也给了很多钱,后来他们来看他老人家,首先他们包了一个车到寺院里去了,但根本没有像上师在外面说的那样修建,他们很伤心,一直打听他们的金刚上师在哪里,后来听说因打架被关进监狱里面,他们特别失望,回来的时候他们对司机说:“我们对他供养很多,不如供养你好一点,看来你家里的条件也不太好,供养你虽然不成供养的功德,但是可能成布施的功德。”他们特别失望地离开了这个地方。

尤其是汉人,没有依止善知识的观察能力,盲目地崇拜供养,当然我们在座的人可能没有太多供养的钱财,但是很多人慕名地崇拜,根本不知道他是什么身份的人,听别人吹得特别好就马上去供养、去依止,到底在他的身上能不能学到什么呢?不说是佛法,像世间的高等院校里面的高级教师所讲的那样,能学到世间的一些高尚行为也可以,如果世间法讲得好,最少也不会做一些违法乱纪的事情,但是现在末法时代的时候确实是邪师、邪法纷飞,因此,自己应该善加注意,遇到正法和真正的上师是非常困难的,尤其是这些不叫修行人的所谓佛教的败类,也叫做毁坏佛教的愚痴者,可以说到处都遍布蔓延。希望大家善加观察。

我昨天也对着重闻思的人讲了很多,希望你们一定要明确闻思的方向,为什么这样讲呢?以前我们学院有些人闻思过多年,后来稍微有一点钱的时候就帮助其他的喇嘛和其他人到汉地化缘,这也许是一个善事,也许不一定是,我想我们来到这里的目的不是这样的。我们来到这里的目的是将自己心里获得的佛法方面的教言传给可怜的众生,在没有佛法的地方建立佛教中心、佛教道场、佛教寺院,通过这种媒介与他们交流,这一点我认为是我们的方向。

你们不加观察,就将不知底细的人全部带到城市中,他们暂时可能会发财,但是暂时发财对这个人是有利还是无利也应想一想,他的相续中连一个真正的出离心和悲心都不一定存在,如果没有这些,通过你的介绍在别人面前获得一些财富会对佛法有利?但是我认为所谓的佛法不是化缘,以前宣化上人是怎么样讲的,现在大多数的人要么化缘,要么灌顶。如果是一个真正的善知识,非常慈悲、非常了不起的大德是应该灌顶,但是有时是不是相似的灌顶也要观察。

我不是怨恨任何人,但是我们弘扬佛法的任务也比较重,再加上当前面临着的一些问题和困难非常多,因此,有些人根本搞不懂到底什么是法,在居士手里面得到一点钱不是弘扬佛法。所谓的佛法是教法和证法,所谓的弘法利生的结果就是利益众生。因此,我想藏地的很多寺院还是很寂静的,现在依然如故,在经济上去希求,我觉得这不是佛法的中心。

以前我们学院的个别道友出去依止其他上师,后来一直帮他们发财。前一段时间我跟几个堪布也谈了一下,以前某人在学院里的时候还很不错,听说出去以后整天跟着上师周游各地,后来他自己都成了疯疯癫癫的了,因为多年没有闻思。不管你是藏族人还是汉族人,多年没有闻思,行为很快就会变化的,在这里长期闻思的人,各方面非常如法,因此,希望你们最好不要中断闻思,不然很可惜,我是这样认为的。

(面对快乐和痛苦,人们总会暴露出形形色色的心态:)

因为很多人不懂什么是痛苦,什么是快乐,尤其是现在的人们,面对痛苦和快乐的时候总是暴露出形形色色的态度。

如果朝思暮想、念念不忘的快乐藏形匿影,让自己不能捕捉,人们就会迫不及待地生起这样的贪念:如果快乐能从天而降,与我相遇,那是多么舒心惬意的事啊!

比如说我们日日夜夜想着快乐,却一直抓不住快乐,那么人们就会迫不及待地生起欲得到快乐的念头。当世间上的人们没有遇到快乐的时候,心里是多么希望遇到,身体不好的人多么希望病体好转,贫穷的人又是多么地希求获得财产。

这是我们世间人的意念,我们修行人和世间人相比,认识本体的人与世间人相较当然有很大的差别,不认识本体的人和世间人没有什么差别。我有时候想,我们这里的有些觉姆、喇嘛,不闻思长住在这里很可惜,佛教中对治痛苦和对治执著的这么好的妙药,一直不享用,而在一边辗转痛苦真的很可怜。

如果快乐之事已成定局,人们就会认为:这是多么令人欢喜啊!进而对现有的境况产生强烈的贪执;

如果快乐的事已经获得,人们都认为这样的快乐是非常使人欢喜的事情,之后对它产生强烈的贪执。

此处对快乐分析得相当细致,前面没有特别地分析世间八法中所谓的快乐。以前上师如意宝显现上也这样讲过,世间八法中的快乐是最难获得的,自己吃穿好一点、不要生病是快乐,来世往生极乐世界也是快乐,作为凡夫人没有办法断根,但我们要认识到痛苦就是在希求快乐中获得的。

如果梦寐以求的幸福快乐果真如愿而至,又生起但愿这一切能与我长相伴随、永不分离的不愿失离的贪执。

如果自己梦寐以求的快乐真正已经来到,不愿意离开的贪执心也自然而然生起来。

如果曾经体验过的幸福快乐,如今已撒手而去,人们就会对往昔的快乐幸福再三忆念回味。在追忆中产生“渴望重温昔日旧梦的强烈贪执”。

有些人的快乐撒手而去,自己以前所享受的快乐已经灰飞烟灭、消失殆尽的话,那么对快乐、幸福再三地思念、回味,在追忆的过程中渴望重温昔日旧梦。意为希望再享受以前他所享受过的经历,比如有些昔日富裕的人,已经沦落到贫困潦倒的地步,这个时候他心里特别希望重温以前的美好生活。我们有时候也是这样,今年夏天到来的时候,如果你到耍坝子的地方去,“以前上师在的时候我们多么快乐,如果再来一次那样的场面多好。”很多人都会生起重温昔日旧梦的贪念,但实际是我们的贪恋所致,如果没有这方面的执著,这种念头是不存在的,这也是一种对快乐的追求。这是从快乐方面进行剖析的。

从痛苦方面也可以照样分析:

相反,人们对痛苦却是畏惧退避、视若仇敌。如果痛苦不招而至,就会产生希望痛苦没有出现的愿望,继而对远离痛苦产生强烈的渴求之情。

除了有些真正的高僧大德和诸佛菩萨的化身,遇到痛苦的时候不一定想避免,不一定把它看成敌人那样对待。作为一般的凡夫人来讲,上至皇宫里面的皇帝,下至沿街乞讨的乞丐,所有的人都对痛苦唯恐避之不及,欲获得快乐。

如果没有得到痛苦就特别欢喜,希望最好永远不要遇到。

如果痛苦没有出现,就会产生没有痛苦是多么的可心如意,千万不要让痛苦降临到我头上的切切之情。

如果痛苦没有出现,就会认为没有痛苦多么好!我们有些凡夫人两三天没有生病,便感慨不生病是多么好,多么快乐。昨天晚上我睡得很好,就在想如果每天晚上都这样多好,千万不要再让疼痛来到我的身体上。但实际上这也是执著,是不可能的事情,众生的业力现前,佛陀来了也是不能救护、不可逆转的。因此,一般的凡夫人有这些贪执的所有根源就是我们的实执,这一点大家应该清楚。

我想以后应该讲《大圆满虚幻休息》,我们把所作所为和一切事物看作虚幻,如果没有大的实执,恐怕所有的亲朋好友全部死了也不会哭泣,亲朋好友全部都变成了国家总统也会觉得无所谓,短暂的人生当中此类游戏和戏论肯定是正常现象,因此心相续当中不一定产生极端的痛苦和快乐之感。可是我们现在对万事万物的态度,该执著有的东西根本没执著为有,不存在的东西反而执著为存在,我们全部都已经发疯了,为什么寂天菩萨说呜呼痴狂满天下呢!

比如说从了义的角度说众生全部具有如来藏,我们却颠倒地认为众生没有佛性。本体都不存在的我、痛苦,反而执著为存在。本来存在的因果不虚、三宝的加持,我们都认为不存在。所以我们众生真正跟精神癫狂的人没有什么区别。

尤其是凡夫人,很多经典中将凡夫人比喻成精神癫狂者,为什么这样呢,原因是我们这些人,有的东西执著为没有,没有的东西反而执著为有,因此我们特别痛苦的时候应该观察它的本性。不应该痛苦!没有什么可痛苦的!你觉得特别快乐的时候也没有什么可快乐的!

稍微有一些境界的人很稳重,比如我们耍坝子,大家特别开心的时候,他也保持一颗平常心,去跳一跳、换一身衣服没有什么精彩、快乐的,他的父母死了,该特别痛苦的时候,也觉得没有什么可痛苦的,所有的众生只不过是暂时集聚一堂而已,所有的家人和亲友只不过是暂时的一种迷乱现象而已。

自己的心保持在一种稳固的境界当中安住,这也是一种修行的境界。

如果快乐痛苦都没有纠缠自己,就会产生安于现状、患得患失的执著之情。

凡夫人在没有快乐和痛苦降临的时候,就会一直处于一种患得患失的心态中,害怕得不到或害怕失去快乐,怕痛苦降临到自己头上,所以只有真正闻思修行的人才会断除生活上的执著。

简而言之,无论兴衰荣枯的何等现象出现,人们总是被各种各样的贪婪执著所羁绊。这些现象都是追求今生世间八法的典型事例。

当你或快乐或兴盛或穷苦或富贵的时候,不管出现什么状况,都会被各种各样的贪婪所控制,尽管贪婪的方式可能各不相同。

如果有人问:什么是世间八法?世间八法中快乐的典型事例应该是以上所讲的。当我们特别痛苦的时候,实际上是心里希求世间八法的快乐的心态相当严重,当我们觉得特别快乐的时候,说明心里希求世间八法的快乐念头占绝大多数,所以自己应该观察。所有希求世间八法的快乐之心,高僧大德们也觉得非常难以断掉,因此作者在此也作了一些破析。

那么,如何才能驾驭自心,让以上的情况不复出现呢?

我们通过什么方法分析,使得世间八法的快乐之心不在我们修行的过程中出现,有没有良药和办法呢?应该是有的。

热比旺修云:“檀香斧头同等时,即可称为离贪者。”

热比旺修这样教诫说:檀香和斧头同时出现在你的身体上的时候,你没有嗔心和贪心的话,这叫做所谓的离贪者,这是佛经中有所记载的。释迦牟尼佛以前达到什么样的境界呢?对他来说,他亲生的儿子罗候罗和经常对他造违缘的提婆达多一点也没有差别,就像自己的左眼和右眼一样来对待。有人用斧子砍他的身体和另有些人用檀香粉来涂抹他的身体,对他来说两人同等无别。

我们可能不是这样,有人恶语中伤的时候,就对此人恨之入骨,另一个人给你供养大量钱财,就对他慈悲摄受,说明他不是离贪者,反而是具贪者,真正的离贪者根本不会产生任何痛苦和快乐。别人对你恭敬供养,怎么样款待,也对他没有执著,别人怎么样害你、打你、骂你、说你,也根本不会有丝毫的嗔恨心,这就是圣者的境界。我们有时候猜想某人是不是圣者,别人骂他说他,他根本不还口,这个人很了不起,是不是圣者、离贪者。平时我们谈话中也有这种情况。

意思是说,如果有一人十分谦恭地用檀香粉为其身体的一方涂抹也不会生起愉悦;而在身体的另一方,被人用斧头无情地砍劈,也不会生起恼恨。

印度的檀香粉是最上品的涂抹粉,用檀香粉来涂抹自己的身体也不会对此人生起欢愉之心,在身体的另一方有人用斧头劈,也不会生起怀恨。

如果能达到这种境界,则不论今生出现成败利衰等何种场面,都会对世间八法持平等一味、如如不动之心。

你今生中如果到达这样的境界,无论是事业上或者在修行中的成败利衰,你的心还是如如不动,不被世间八法的风所动。

原来台湾出的一个我的介绍书里说我不为世间八法所动,我特别生气,这对我是最大的毁谤,因为不被世间八法所动的境界是相当高的,我不要说世间八法,世间一法都动得摇摇欲坠,马上要倒下去,如果一个人赞叹就高兴得会跳起来,如果一个人稍微说一点不悦耳的语言,就动摇得不是一般,心也动、语言也动、身体也动。所以有些人说我不被世间八法所动简直就是过分的赞叹。

我也看过其他的一些上师的介绍,弟子也写了很多不如理的介绍,这没有必要,不用口里说动不动,看行为和听他的话就了了分明了。你今天毁谤他,明天他在课上肯定语言已经开始动了,心也动了,当你赞叹的时候,他心里特别高兴,可能吃午饭也很有兴趣。

所谓不被世间八法所动的境界是高不可攀的,因此对一般平凡的人不要有“不被世间八法所动”的称呼。真正不为世间八法所动就是达到这种境界:有人对你供养赞叹、用檀香粉涂抹你的身体和一个人拿着刀子和斧头砍你的身体,你对这两个人一视同仁、不偏不倚,达到这样境界的时候,我们就可以称这个人是不为世间八法所动的高僧大德。因此,这是较高的境界,自己也不要认为自己可以不为八法所动,也许不为八法所动却被其他的风所动了。

因此,作为我们这些初发心者,即使从内心深处没有生起如此真实无伪的境界,做不到亲怨平等,也应调整自己的内心,抛开一切欢喜忧愁的分别妄念,专心致志地观修串习,这一点尤为关要。

我们作为初发心者,虽然难以达到远离世间八法、不为世间八法所动、亲怨平等的真实无伪的境界,但调整自己的内心,抛开一切欢喜忧愁的分别妄念对我们来讲非常重要。现在我们初学者,心的相续中有很多烦恼障和所知障的习气,我们难以做到像以前真正的高僧大德那样不被世间八法所动的境界,但是我们做不到也永远不去调整、不去挑战也不合理,即便做不到,仍要调整自己的内心,抛弃对亲朋好友生欢喜心、对自己仇恨的怨敌生嗔恨心的念头,尽量断除没有意义的分别念。

修行人要像《入菩萨行论》里面所讲的平息世间八法,恐怕很多凡夫人是很难做到的。首先要懂得过失,然后又懂得断除的功德,这样我们心的相续中会逐渐串习。我们每个人都有机会转变为好人,只不过暂时性格难改,难改的性格不能长期、一味地纵容。

希望大家在闻思的过程中,尤其是闻思大的论典是相当有必要的,《俱舍论》、大中观、大因明,懂得这些论典对世间的希求自然而然会淡漠。刚来的有些人,世间八法的念头特别重,但是遇到了很多大乘的甚深论典,世间八法的念头可以说逐渐减少。因此,作为凡夫人应知道分别念的过患,然后去串习。《萨迦格言》中也讲:“往后应有远目光,忍苦耐劳不放逸,勤学稳重机灵者,即使奴仆亦为官。”如古语所说:只要功夫深,铁棒磨成针。

如果因为佛法的缘故,而使世间人垂涎欲滴、苦苦寻求的妙欲以及受用等不期而至,就应当于深明其过患的境界中,既无欢喜,也无忧患地享受。

如果为了弘扬佛法,在弘法利生方面有一点利益的话,对于世间人的口水都要掉下来的、特别羡慕、特别希求的财物,你不是精勤地希求,却自然无勤获得的话,那么你该知道财物的过患,没有欢喜心也没有忧伤心来享受是可以的。

有些法师财源滚滚,世间人特别羡慕,感慨自己是个活佛、堪布多么好,我挣钱一点都不容易,而你老人家只要三个月到什么地方去,回来的时候就财产丰盈了,真的特别羡慕。

那么你老人家应该怎样对待?一方面要懂得论典中所说的财物的过失,如果没有懂得,自以为了不起,以此标榜自己是大成就者,然后自己欢喜若狂地享受是不行的。你应该在知道它的过患的同时,没有欢喜心也没有忧伤心的心态来享受是有特殊开许的。

并时时刻刻思索我们在前面再三宣讲,以后还将反复论证的诸多过患,进而生起猛烈的厌离心,千方百计、黾勉不倦地尽力将一切受用抛弃。

并且时时刻刻都该思维,现在我手里虽然有钱财,但这有着诸多的过患。

昨天我看了华智仁波切的传记,是根桑秋扎写下来的。华智仁波切圆寂的时候有足够十几天的口粮,一个法衣和钵盂。当时藏地的生活很贫穷,但我确实很羡慕他的境界,因为华智仁波切确实一生中宣讲财物的过患,他自己也特别知足少欲。

根桑曲扎说华智仁波切还没有圆寂的时候有一次这样说过:“如来芽尊者圆寂的时候要求旁边的人提醒他‘你要到东方去’,这样助念。我的上师如来芽尊者都需要这样助念的话,其他人更不用说,死的时候一定不要忘记提醒我到清净刹土去。”当时根桑曲扎说:这可能是上师在世时给我的教言,因为华智仁波切经常开极乐法会,他想:他肯定到西方去,如果上师圆寂的时候我在世,我一定要提醒他。后来华智仁波切生病,真实要圆寂的时候说要坐起来,坐起来以后一边入定一边弹指,马上要趋入圆寂,此时根桑曲扎已经想起来上师曾经交代过的话,心里面想应该说“华智仁波切往西方去”,但却不敢说。他在传记里说:“我心里很想,道理上也懂,以前上师提醒过我,但是不敢说,一直没有说。”他写得特别有趣,因为根桑曲扎的表达能力很不错,写得特别好。后来华智仁波切的传记中说他前往东方现喜刹土去了。

我可能在这里讲这个公案与课题没有什么关系,现在是在讲财物的过失,我们前面再三讲过,后面还要反复论证财物的过失,心里一直思维。应如前所讲的一样,反复思维财物的过失,因此应该以厌离心想方设法将财物和受用舍弃。

如果不能做到,比如为了佛法而不得不享受这些受用,佛陀也曾开许:如果为了众生的利益,而必须享受这些妙欲,若能时刻提起正念,并以发菩提心摄持等方式行持,就没有过咎。

如果实在做不到这一点,但是能真正为弘法利生起到很大的作用,再三抉择,如果对佛法有大利益,去享受也没有过失,佛陀也开许过。

但是我们昨天也讲了,如果依靠现代化设施可以为弘法带来很多方便,譬如现在我们的状况,如果没有利用电器,老弱病残的人都要去上师面前听课,恐怕是非常困难的,所以只要对众生有利,在佛法上用再多财物也可以。昨天很多发心的人说:“上师您老人家讲完了以后,我准备把电脑扔在水里面,我从此以后再也不想接触它了。”不能一概而论,只要对佛法有利是可以开许的。在古代,法本都是手抄本,听说寺院里有一个《大圆满前行》的法本,都特别执著,需要一匹马的价值,我以前也讲过。现在依靠现代化的设备,在很快的时间中可以理出法本,所以你们把所有电脑扔掉是不行的。但是像昨天所说的那样,如果依靠它,可令自相续中的贪嗔痴蔓延就没有意义。不管是电脑还是其他的任何财产都同样,反复思维,为了佛法而应用是开许的。

但是名义上是为佛法,扬言听课必须用电脑、电视,这样不行。前一段时间有些道友想化缘买电视机,我根本没有在电视里面演讲《开启修心门扉》,我对电视是很讨厌的,为什么呢?很多年轻人在电视面前肯定坐立不安,肯定按捺不住想看的意乐,不要说年轻人,就连只念阿弥陀佛的、老眼昏花的老年人,可能一边擦着眼屎,一边还要看着电视。这样下去我们宝贵的光阴就全部被抢夺了,特别可惜,因此在寂静的地方最好没有这些散乱的条件。

如果对众生有利,我们做一些光盘也是有必要的——为了众生的利益!

此处也讲到了,如果对于财富,一方面时刻以执著财物无有实义的正知正念来摄持,另一方面不是口头上说,而是真正为了众生的利益,佛陀是开许的,没有过失。但是口头上说为了众生的利益,心口不一,肯定没有意义。

这里主要是讲述享受财产方面的过患,因此,我们修行人应该像古代的修行人那样知足少欲,没有眼花缭乱、乱七八糟的事情是修行过程中最向往的。我们学院到目前为止,二十六七年的办学以来,比其他的环境在闻思修行上有一定的力量,其他乱七八糟的琐事也几乎没有,在这样的状态中,我们坚持一天也算是对佛法做出一分贡献。对我们的管理,某些道友心里可能有不服的地方,如果有,我也在僧众面前忏悔。

但是总的来讲,还是愿意让你们变成好修行人,不要随着世间变成一个特别可怜的修行人,因为很多人抛弃自己的家庭和工作来这里剃发出家,不是容易的事情,既然你已经变成了修行人,应该懂一点经、律、论,行为如法,这样的修行人特别有希望成材。

目的是为大家好,并不是强迫有些人、为难有些人,连这方面的念头都没有过,但如果你们觉得有也无所谓,因为众生的根基千差万别,满足所有的众生是谁也做不到的,我也没有这个想法和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