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师课堂 | 开启修心门扉45

第四十五课

打开《开启修心门扉》120页,只要精进不退,每天讲一点点,总有一天会完成。

至尊达波仁波切弟子中逸然超群、名列前茅之瑜伽师秋雍,是一位大成就者。一位康巴的修行人(听闻其美名,特地前来拜见,)他向成就者供养了布匹后,便祈求传法。

至尊达波仁波切的弟子中最得利、最了不起、整天得100分的一个叫做秋雍的大成就者。一位康巴修行人供养他一条哈达和布匹,祈求传法。

一开始,成就者什么也没有传。康巴人再次殷切地请求,成就者就拉着他的手诚恳地说道:“我也会死,你也会死!我也会死,你也会死!!我也会死,你也会死!!!”就这样重复了三遍,

有一个印度大成就者静命,对弟子两年中一句法也没有传,也有这样的。所以第一次没有传,然后康巴人再次祈请,康巴人本来比较野蛮的,一直追着,白天晚上都请求。

“成就者就拉着他的手诚恳地说道:‘我也会死,你也会死!我也会死,你也会死!!我也会死,你也会死!!!’就这样重复了三遍。”如果我们其他人可能气得要命,“你最好把我的布匹给我拿回来,这不叫什么法,这个我也懂,我在大城市的时候就完全懂得,我也会死,你也会死,我可以给你传,真是欺负人,我从此以后再也不理你。”可能会这样说,但是以前的众生的根基也是不同的。

有些众生的根基喜欢分析,有些对上师的信心非常大,而且自己也特别喜欢观修,仅仅是依靠这样的教言也可成就。禅宗和大圆满的很多公案也是这样,本来无常法也是很深的,如果你真正深入进去,通过这种死亡无常的道理真正通达佛法最甚深的意义。

去年讲《札嘎山法》的时候我记得在“修者与修法品”中有一个仲敦巴的教言:“如果没有生起无常观,只是一味地探寻本尊的身色白红与身相、空性以及大手印等高法,那么他的修法不会善始善终究竟圆满。而重视无常观、业因果的人修法一定能够自始至终,究竟圆满。”当时我觉得收获很大,我们现在很多人就是要谈空性或者本尊的法门,但实际上对无常和对世间基本的概念都没有修好,始终是修不成。听说去年慈诚罗珠堪布在成都的时候也讲了菩提心的功德和三殊胜,后来堪布说:“我去年也给你们讲了三殊胜和菩提心的功德,今年也讲这个,是不是你们大家都生起厌烦心。”后来他们开玩笑说:“我们都看见《开启修心门扉》里面的秋雍上师光是说“你也会死,我也会死”已经三遍了,他都没有生起厌烦心,你只给我们重复了两遍,我们肯定不会生厌烦心,三次以后就不好说了。”

并进一步起誓:“上师的教言没有别的,我也没有修习除此之外的其他法门,你也应当好好修习此法,我发誓没有比这更殊胜的窍诀了。”

很多人发誓的时候把右手举起来,现在很多西方国家,尤其是入了美国国籍的人,在他们的上帝面前要发誓,发誓的方法很多,但是他宣誓,除了无常以外就再也没有殊胜的窍诀了。

据说,康巴人听完后,也开始精进地修持此法,终于获得成就。

弟子的根基不同,非常有信心的话,上师说了“你也会死,我也会死”这一句话也是成就的因,如果不具足信心,所有的大圆满、《四心滴》、《七宝藏》全部给他传圆满,他也会认为也看过,也懂,除此之外根本得不到任何利益,所以信心非常关键,如果信心很大,上师说的每一句话都深入人心,觉得有甚深的价值,最后也真正对自己的利益非常大。甚至上师如意宝以前也讲过,“我的上师即使是开玩笑也有甚深的密意,对我的修行有极大的启发和帮助。”但是心存邪见的人,哪怕上师整天都给他灌大圆满的顶,传大圆满的法,也是觉得这个上师是个凡夫人,自相续中无有一点利益。

《入行论》云:“何时赴寒林,触景生此情:他骨及吾体,悉皆坏灭法。”

《入行论》中关于无常法也这样讲的,到了尸陀林,观自己的身体和别人的骨头无有任何不同。

因此,尽管一切经论,以及藏地各个法脉及宗派的见解各说不一,莫衷一是。但在必须观修死亡无常,猛厉发愿令此境界在相续中萌生并茁壮成长,且时常祈愿“以此观修串习,何时就能让此境界在相续中萌生”的问题上,却不谋而合,观点一致。

虽然藏地、汉地还有各个高僧大德们的教法和宗派都不相同,但是观想无常和祈祷的境界能在自相续中生起来,这种祈祷和发愿根本没有差别,全部观为一体。

那么,又有谁能例外而不精勤修习远离一切怀疑的殊胜之道——随念死亡呢?

那么在这个境界上,谁不愿意精进地修持远离一切怀疑的无常法呢?所有的教派都一样的。为什么汉传佛教的印光法师禅堂里面有一个“死”字,其实从表面上看来,禅堂里面有一个“死”字并不觉很出奇。有些和尚的禅堂里面写的“忍”,有些写的“禅”,但是这些都没有令后人特别重视,为什么他的“死”字如是的重视呢?说明他死亡无常观修得非常好,而且他的成就也相当高,原因就是这样的。

因此,随念死亡是修行之初的必要途径。如同前面所阐述的,舍弃今生在修行之初必不可少一样,这一点务必了达。

修死亡无常是在修行过程中不可缺少的。

博朵瓦云:“前提乃为观修无常法,并非梵文顶礼句等等。”

很多文章的开头都有梵语和顶礼句,但这些不是真正的前行,每一个修行者的前行法门就是打好无常的基础。我们学一部论典,首先讲一个无常法,并非是梵语和顶礼句,博朵瓦尊者是这样的意思。

又云:“如果能忆念死亡,则与香怎耶巴、宁敦释迦炯以及奔公甲等一样出色。”

如果你要修无常,有几个好榜样的上师,应该是像这些“劳动模范”,是无常的模范。

耶巴瓦时常提醒自己:死亡之劫,注定难逃!所以,平时偶感小恙,就会将自己的资具倾囊赠与他人,并超然地说道:“没有资具有什么不合理?直至死亡之前都可以借债度日。”

耶巴瓦经常这样讲:死亡难逃,不知何时死,所以稍微有点感冒、有一点头痛的时候就把财产全部交给僧众了,可能这个上师胆子比较小,第二天也是死不了,然后又借锅碗瓢盆之类。

据说,当他示现圆寂之时,天人奏响的美妙音乐响彻重重山峦,在场的人无不为之震撼。其所剩余的食物仅除六克之外,别无所有。

可能他当时住在一个山谷里,圆寂的时候妙音回荡山谷。

他剩下的食物只有6克,“六克”有两种说法,一种说法是7斤,一种说法是28斤。28斤还可以,7斤真的有点少,他除此以外什么都没有,他们古代的人还是很喜欢把剩下来的东西过秤。

普穹瓦建议:“应将这些粮食供养三宝。”博朵瓦却认为:“应当用于僧众的法会。”

普穹瓦说他的粮食应该供养三宝好,博朵瓦的意见有点不同,认为不要供养三宝,还是供养僧众吧。有很多汇款供养三宝,我都没有办法处理,我就全部供养上师,上师是佛宝,上师是法宝,上师是僧宝,有这样的教证。但是不知道普穹瓦说的三宝指的是谁,有时候想僧众的身口意是三宝的聚合,因此,供养三宝的钱实在不好处理,供养僧众也应该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