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师课堂 | 开启修心门扉52

第五十二课

夏沃瓦云:“对于上中下三种士夫而言,这种修心既是传戒,也是求学。

夏沃瓦说:我们讲上士道、中士道、下士道的修行真是非常重要,为什么这样讲呢?因为很多修行人不懂什么叫做上士道的人,真正发了菩提心的人才算是上士道的人,中士道的人是自己想获得阿罗汉或者自己想获得寂灭果位的人,下士道的人大家都知道,就是为了人天福报,根本不想从轮回当中获得解脱的人。

现在的有些修行人,一定要到很富裕的大施主面前享受一辈子的快乐生活,这些修行人应该是下士道的人。

有些人说我一定要求密法,即生当中一定要成就,不管众生,反正我自己要获得密法的即生成就,这可能是中士道的人。

有些人,自己的成就不重要,只要对众生有利我要成就,如果对众生无利,我一个人成就有什么用呢!这样的发心是真正的大士道的人。

表面上看来可能有些人疯疯癫癫的,但是心里的发心是上士道的,有些人整天给别人夸夸其谈,讲经说法,高高在上,但也许是人天福报的因缘也没有,下士道的境界都不具足也不知道。

如果是牦牛可以从价值上衡量,这个牦牛的身体比较大,起码有三千斤,肯定值三千块钱。但是人在自我衡量的时候应该清楚,有些修行人认为自己一无是处,一切都完蛋了,从此以后可能还俗好,或者再也不学好,这样退失信心的行为也是不如法的,一定要有信心。

但也不要自以为是,我们一般的凡夫人算不了什么,自己心知肚明。因此,三士道的教言对一个修行人来讲也是传戒,如果传了这样的教言,也是我们求学中最主要的一个目标,求学的目标是什么,大家一定要记住。

比如说我们上一所学校的目的是毕业以后找一个好的工作岗位,自己一辈子快乐地过生活,这是一般世间人读书的目的。但是我们现在读佛学院,每天不管是闭关也好,闻思也好,目的是什么呢?就是为度化众生,这是我们上士道发心最起码的一个基本条件。因此,大家在这方面串习自心。不是上士道的人可以炼根,可以转移自相续,逐渐依靠善知识和教言还是可以转变相续的,这不是亘古不变的东西,人天福报或者是下士道的发心都不具足,光是不得不听一堂课,浑浑噩噩的心态中不好,应该是无论早上起来、晚上睡觉,随时发心,逐渐成熟这样的发心,这也是一种求学。

若能这样使自心谙熟以后,就不会生起追寻物质财富的念头,就能以此而获得众人的拥戴。

如果我们的心真正与法相应,将前面讲的看破今世和名闻利养的虚伪性修炼成熟的话,就不会生起追求世间财富的各种念头。许多人研究学问的目的是自己想获得快乐、发财,如果以这个目的和前提来学真的没有多大意义,不如念咒语好一点,但是我们为了利益众生,为了利益自相续,闻思是非常需要的。

我们的心真正与法相应,就不会生起希求世间八法的念头,也不会需求获得众人的爱戴,不会生起这方面的心。

所以,也就是最上乘的积累资粮,也就是最上乘的迁就他人。”

我们要学习三士道,最好、最上乘的积累资粮,就是大家在发心上改正自己的错误,最好地随顺他人、最好地迁就他人,也是先懂得三主要道的要领,这极为重要。

宗喀巴大师的这段教言更是传颂千古、荡气回肠:“暇满义大极难得,亦如水泡速灭尽,何者悉皆不跟随,黑白业果毫不欺。长久思此缘起法,此四法根若稳固,其余善法容易生。”

宗喀巴大师的这段话在千秋万代中传为佳话,感人至深,给我们留下了思考的空间和余地,宗喀巴大师的教言和善说我们值得好好探索和思维,他是怎么讲的呢?

暇满难得、人身无常像水泡一样,除了业因果,任何事物都不可能毫不失坏地跟随自己,我们要长期思维这方面的道理。暇满大义、极为难得、寿命无常和业因果这几个法的境界在相续中已经稳固的话,其余善法容易生。

依科喇嘛在色尔坝地方呆过,他让弟子们在几年当中修加行,打好加行的基础,以后修行会成功的。原来我们上师到美国去,那边有一个叫仲巴的仁波切,他每讲一个引导,在六年当中让弟子修这些加行,反反复复地修,加行的境界在心的相续中生起来的时候再给他们传一些密法中较高的引导文。

在学院的时间比较长的人在这方面会有很甚深的体会,没有打好基础的人喜欢说自己有神通、神变,让大圆满第一步境界的人举手,第三步境界的人举手,有几百个人举手,不用修加行,交六百块钱就可以了,大家都是菩萨。说起来的时候都很舒服,我们也不愿意当凡夫人,我们都是菩萨,都是第一地的,第二地的,大圆满三步境界。但是明天遇到对境的时候原来的一地菩萨开始生起极大的嗔恨心,抽出长长的刀子准备杀人。自欺欺人没有多大的意思,所以,宗喀巴大师也说基础稳固以后,其他的境界自然唾手可得。

“彼等未执利乐根,自诩智者与禅师,若贾金洲空手归。”

如果没有抓好利乐的根源,自己认为我是了不起的智者、大班智达、博士、硕士、学士等等,有些人说是禅宗的第几代祖师,名片可以写,画册可以做,光盘也可以做,自认为高高在上,很多事情是人为的。有些大成就者和真正的大菩萨依此真正会利益众生,但自己的境界自己知道,自相续一点境界也没有,就像商人到了金洲空手返回一样(这里的“贾”指的是商人),虽然你来到人间做了很多非法的事情,在人们的哈达和鲜花当中度过了你的一生,实际上扪心自问,最后离开的时候一无所获。

那天我对有些堪布说:来到这里我尽心尽力,闻思修行确实在十几年当中很精进,但是在修行方面,尤其是甚深大圆满方面修得不多,可能死的时候会后悔,但自己没有认为我是怎么了不起。所以,我们这里的人还是要看清自己,别人不能衡量你,自己看自己的相续中有没有出离心,没有出离心,不要说大圆满的瑜伽士。大圆满的成就者,连一个小乘的修行人也不如,欺骗别人很不好。

有时候我想:如果没有境界就不能传,可能小乘的法也不能传了,因为小乘的出离心很难以生得起来,大乘的菩提心很难以生得起来,如果什么境界都没有就不准传,那么我现在连传小乘法的资格都没有,但既然小乘法都传了,虽然没有大乘境界,但是只要我对这个法没有邪见,有清净的传承,对别人有利,以此作为理由,不得不传,自我安慰。

“南洲聪睿顶中严,名称幡幢照诸趣,龙猛无著渐传来,谓此菩提道次第。

南赡部洲极其聪睿的顶饰,所有的人当中最聪明的人应该是龙猛菩萨和月称菩萨,现在所谓的有些专家、博士,他们的智慧恐怕无法与他们相提并论,我们可以看得出他们的传记和造论,现在的有些专家在一门学科中遣心研究,结果六庄严中名声非凡照耀整个六道的龙猛菩萨和月称菩萨,他们所传下来的法门是什么呢?就是《菩提道灯论》和《菩提道次第论》,他们坚持广行派和深见派传给阿底峡尊者,阿底峡传到宗喀巴大师,实际上《菩提道灯论》应该是阿底峡从印度金洲那传过来的。

尽满众生希愿义,故是教授大宝王,摄纳经论千流故,亦名吉祥善说海。

他满足众生的希求意愿,而且是真正的大如意宝,它摄纳了所有释迦牟尼佛的八万四千法门,也名叫善说海。纵横交错的河流全部汇入于大海,所有的经教全部归入于《菩提道灯论》和宗喀巴大师的《菩提道次第论》。

我想我们应该讲《菩提道灯论》,因为《开启修心门扉》里面两次都已经提到,之后我们再讲一个无垢光尊者的法,不然我们就不是无垢光尊者的儿子了。

证一切法互不违,经论悉皆成教言,易证佛陀之密意,重罪险隘亦能救。

这是宗喀巴大师《菩提道次第论》中最主要的教言,我们以前学《札嘎山法》的时候也考试过。证悟一切佛法互不相违,所有的经论成为自己的教言和窍诀,这样才很容易证悟佛的密意,从最可怕的险隘当中获得救度。有几种解释方法,但《札嘎山法》里面的解释方法与此处有不同。

是故印藏诸智者,具缘众依之胜言,以三士道之次第,智者何不生欢喜?

印度和藏地所有高僧大德们的教言就是三士道的教言,那么我们要讲三士道的教言——《菩提道灯论》,谁不欢喜?如果不欢喜,那跟牦牛的老板没有什么差别,牦牛的老板是谁?

摄集善说诸精华,每每讲闻此妙理,则具讲闻胜法德。须思广集此妙义。”

这个《菩提道灯论》当中已经摄集了所有的法要,逐字逐句地讲解,那就已经具足了讲解所有释迦牟尼佛八万四千法的功德,宗喀巴大师和其他的高僧大德都是这样解释的。我已经准备了《菩提道次第论》的法本,一直放着,但是要开讲的话可能要一年多的时间,有点困难,但《菩提道灯论》涉及了《菩提道次第论》的所有意义,因此,我们学《菩提道灯论》也可以获得功德,应该思维这个道理。

“为根稳固而精勤,诸佛胜法善说中,部分当下即施行,其余作为发愿境,无一舍弃均佛道,如此能将诸佛法,知转道用胜智者。”

以稳固的信心宣说佛法,我们如果思维其中部分的道理,比如说人身难得和寿命无常,其他无法学习就发愿以后一定要精通,这是诸佛菩萨的发愿行境。凡是佛道的,不管是大乘、小乘、汉传、藏传所有的教法不能舍弃任何一道,这是我们的原则,原则不能变,方向不能变,所有的释迦牟尼佛的八万四千法和其他高僧大德们所著的正法我们全部要接受,应该这样想。知道将所有的佛法转为道用的是真正的智者,对藏传佛教有看法的人不是真正的智者,将佛法的一部分转为道用,一部分就像瞎牛吃草一样,一只眼睛是瞎的,只吃一边的草,另一边它根本看不到的,这样不好。我们以后不管是汉传、藏传、密宗、显宗都一定要全部乐意接受,这是我们修炼相续的最基本条件。

因此,如果发自内心地追求胜法妙义,首先放弃此生的黑白花三种琐事极为关要。一般来说,除了那些最为卑鄙下劣、罪大恶极的无耻之流以外,稍有良知的人们都容易了知,诸如杀生、偷盗等黑事于理不容,而与这类恶行彻底告别的人也比比皆是。

首先我们要放弃黑白花三种琐事。一般除了特别可怕的屠夫、妓女,还有一些没有良知的人以外,以杀生、偷盗来维生是于理不容的。与这类恶行彻底告别的人也是不胜枚举。现在修行人中搞杀生、偷盗这些坏事的基本上没有,尤其是修行人杀牦牛的情况不多,偷盗的也不多,断除这些恶事、黑事的人相对而言比较多。

但对于所谓的白事、花事,诸如传授灌顶、讲经说法、塑造佛像、发放布施、经忏佛事、做泥塔像、缮写护轮、降伏鬼神、念诵密咒、闻法讽诵等形象上的法事活动,能斩断未断除今生贪执的这些忙碌琐事的人实在是稀有罕见。

《札嘎山法》里面也说了,我们现在所做的白事、黑事,自己也搞不清楚到底是善业还是恶业,如有些灌顶、有些传法、有些造佛像、有些化缘、有些降伏鬼神……

比如说传法,实际上你只要有一个清净的传承,传法的目的不是为自己的名闻利养的话,将教言传给别人只有利益,佛陀也开许,当然密法不好说,显宗当中只有利益。

至于灌顶,自己还是应该具足境界,有一个经常到外地去的年轻喇嘛,汉话很不错,一直要求堪布教他灌顶的方法,已经求了三四次,这个堪布没有答应,一直没有教。

我想光是灌顶的方法比较简单,拿一个宝瓶,首先在宝瓶里面倒一点水和克什米尔的檀香,旁边放一个水晶,到尸陀林里面找一个托巴,但是你自己四续部中不要说全部观,该灌顶的属于是哪一个续部?这个灌顶里面要观想什么?这个本尊的心咒你念圆满没有?观想的时候把弟子观为什么?这些一无所知,光是把仪轨念一下,把宝瓶拿来,这样做仪式,表面看来很好,但是真正的灌顶不是在样式上学拿宝瓶的方式,方式上起码半天的时间当中就可以学会,像大幻化网的复杂灌顶,半天的时间也肯定可以学会的,但是要看自己对续部的境界具足没有。

而且灌顶非常危险,让很多人受个居士戒、受个出家人的戒很害怕,不喝酒很困难吧?很多人认为灌顶没有什么,上师也随随便便地灌,弟子也随随便便去接受,只要有一个灌顶,他不会问要守什么样的誓言,上师具不具足法相,根本不观察。

所以,一方面来讲密法很不方便在有些地方弘扬,对别人也没有任何利益,生起次第、圆满次第等很多境界根本没有,如果没有具足二因四缘,灌顶肯定没有得到。以后我们这里的人很有可能到别处去灌顶,但请一些灌顶的人你们也应该详详细细地观察他是否有灌顶的资格。不然灌顶有各种各样的目的,专门学样式而作灌顶对众生没有任何利益?!基本的密法道理应该懂。不过现在的世间已经颠倒了,别解脱的戒中,一个居士也可以传斋戒,但大家都害怕,怕犯戒而不敢受,但却认为灌顶没有什么的。别解脱戒都那么困难,菩萨戒都那么困难,受密乘戒到底是什么样的,大家应该清楚利害,否则表面上看来是白事,实际上是花事、黑事。

所以,真正能砍断今世琐事的人是非常稀少的,黑事稍微好一点,能砍断白事和花事的修行人在这个世界上是比较罕见的,因此我们要看清哪些是有利的,哪些是无利的。

经中不是说:自心没有远离对今生的贪著,则一切所作都毫无必要吗?再说善不善业均是由心所造。所以,必须令自心做到不被人天鬼神所冷齿嘲笑。

最好的修行人,鬼神天人不会嘲笑,在他的背后根本不会有任何当面一套、背后一套的行为。但是如果实在做不到这点,就做到在任何人面前不被嘲笑,如果没有这样,心一点都不善,灌顶的目的就是想多获得人民币,有了人民币就周游世界,到处享受生活,以这样的目的学灌顶。有时候我真的生邪见,可能自己修行不好,可能有些人真正利益无边的众生也很难说。你们也要仔细地观察,尤其是学过一些经论的人不要轻信别人,应该通过详详细细的观察,对众生有利,你再做这件事情,无利就应罢手。

《智成论》云:“无论何种业,身语意所作,第四者不存,于此当明辨。无意仅身语,所作不成业,无彼以言辞,始终亦不成。故身语之业,皆由意业成。众生以自心,所作诸善恶,一切有利业,皆当善察析。佛云以邪心,所作不成福。众生导师云:故诸善不善,皆由心所为,心亦坏灭法。”

《智成论》中也说:不管是什么业,只有身语意三门所做的业,第四个业在这个世界上是不存在的,应该明白这个道理。如果没有意的业,身体和语言的业不可能成立,如果没有这个业,通过言辞等所造的业始终不可能成立。众生的善业、恶业全部是由心所造,大家应该详细分析。佛经里面说以邪见所造的业都不成为福德,龙猛菩萨也说:“贪嗔痴所做的业全部是不善业。”如果心善一切都是善,心如果不善,以前所做的善业也可以坏灭。

《迦叶品》云:“譬如海水冲击之某人,反为干渴煎熬趋死城。如是贪婪诸法却放逸,身居佛海反奔诸恶趣。

《迦叶品》中说:被海水冲走的人,口特别干,慢慢会死的。贪婪诸法的人,一点也没有观察自相续,整天都放逸,依靠佛法来造恶业,欺骗很多的众生。这些人极其放逸,也非常可怜,形象上自以为做了善事,但实际上自己一点也不懂善恶因果,对很多信徒的今生、来世带来不便,所以,以贪婪引发的有些人,身居佛法的大海当中,前途反而奔着恶趣,非常可怜。

又如郎中置于囊袋药,纵然云游浪迹遍世间,若未能阻疾病之纠缠,彼良药之功效则休谈。

有些医生把药放在口袋里面到处游走,但是从来没有接触众生的病苦,那么他的良药的价值根本无从谈起。

如是比丘具备戒功德,亦具听闻若未能清除,非理烦恼繁衍之疾患,彼等听闻纵勤亦无义。”

同样的道理,具有清净戒律、也有闻思功德的有些比丘,根本没有清除自他非理烦恼的纠缠,从来没有修过,自己所得到的戒律和闻的智慧从来没有利益过众生的话,就如同医生的药一样,对众生、对自己根本没有意义。这些人听闻和受持戒律也根本无有任何实义。

所以,我们获得法益,哪怕是一句话,应尽量地在调伏烦恼方面去思维,每天最少也是在几分钟或几十分钟之内安住,将所学的道理对治自己的烦恼,再将自己所懂到的法义尽量地利益众生。利益众生的心在自相续中萌生作为修行人是至关重要的,如果没有这样,听闻佛法只是为积累财产、希求名声,以这样的目的来修行确实没有很大的意义。

这样的修心法门语言比较尖锐,应该刺入我们心脏最深的部分,对有心的人来讲,不得不思维这些教言,如果思维,对大多数的人应该有一点帮助。

我们应当审慎思维,此经所表达的宗旨究竟何在?

大家应该思维,如果什么感觉都没有:唉!终于听完了这堂课,今天啰唆地讲了半天,我一定要吃一顿稀饭……这样的话,究竟的宗旨意义——今天中午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