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师课堂 | 开启修心门扉53

第五十三课

有人认为,只要能倾其一生用于修行,就堪称名副其实的修行人。

很多人认为只要我一生当中做修行人,毕生用在修行上面,自己就应该是名副其实的修行人,但是实际上他们的想法不一定是正确的。如果你是修行人,你用三士道来衡量,是大乘的修行人还是小乘的修行人?如果是小乘修行人,所作所为有没有出离心所摄持,如果是大乘修行人,有没有菩提心来摄持?如果没有,虽然持修行人的形象,但也不一定是真正的修行人。

所以下文中作者不一定承认他的说法和想法。

如果他们的这种定义能够成立的话,那么,经中所说的那些在大海中饥渴难耐、死后尚须奔赴恶趣的情况又是针对何人而言的呢?

如果你的相续中出离心和菩提心都无从谈起,自己认为自己是很了不起的修行人,那么前面《宝积经•迦叶品》所讲的,有人住在大海中却煎熬而死的说法或者死后奔赴恶趣怎么会存在呢?根本不可能的事情,所以应该观察。

如果希望此生与痛苦毫不沾边,与快乐相偎相伴,乐不可言、喜不自胜,名利兼收、万事畅顺。

有些人不愿与痛苦沾边,一点也不愿意苦行,整天都与快乐相偎相伴,过着乐不可言、喜不自禁的生活,这个时候还要名利双收,而且顺利快乐。

即使进行传授灌顶、讲经说法、听闻讽诵,也都是被追求此生福报之念所支配,那么,将来于此轮回中所承受的痛苦,也必将由这些世间八法而导致。

如果你是这样的目的,自己想获得利养、快乐和名利,哪怕你讲经说法或者听闻佛法,不管做什么样的佛事全部是被今生的贪念所支配,这样一来后果是什么?就是在无边的轮回中感受无边的痛苦,来源全部是世间八法。

如果仍放任自流、执迷不悟,让黑白花三种世间八法越发增上,变本加厉,实在是毫无价值。与肩负对疾病毫无疗效的药囊八方奔走的说法别无二致。

作为修行人,《开启修心门扉》前前后后都已经提了很多次了,以世间八法做任何善事,没有一点意义和价值。但是能不能做到关键是看自己,有些智力清醒、如理如法的人今后会倍加注意,有些说一百遍也不一定起到作用。

如果我们没有用药来对治自己的烦恼,就与药的口袋整天带在身上却没有给别人治疗、自己也没有吃的道理没有任何差别了。

因此,事到如今,难道你还不明白必须从心底里彻底抛弃今生快乐幸福的原因吗?

有些人学佛已经很多年,到目前为止这一点应该懂了,如果希求即生的快乐是我们修行人最主要的目标和宗旨的话,那一切的一切都完蛋了,你现在还没有明白吗?不过很多修行人学佛就是为了这个目的,而且想方设法依靠各种渠道获得财产和快乐,这一点藏传汉传当中都有,这就是当前修行人的弊病,目的是什么呢?以佛法作为买卖品,即生中过得很快乐的话,那跟世间人不分轩轾了。

如果有人发问,由世间八法或者烦恼所引发的一切,都是造作恶业而趋往恶趣的因吗?可以这样回答:一般来说,除了以殊胜出离心所摄持的以外,所做的由世间八法所引发的所有黑白花三事,都只能成为感受轮回痛苦的因。

以世间八法所引发的一切业是不是恶趣的因?如果有人这样发问的话,我们回答得非常全面,我们不管做任何一件事情,如果是名闻利养的发心干脆把这件事情放下来,如果不是名闻利养的心,而是为利益众生的发心,不管别人怎么说都应该做。

所以,释迦牟尼佛的佛法在众生的内心当中弘扬是极为重要的,现在很多人可能受唯物论的影响根深蒂固,这样一来说得好听、做得好看、摆得很整齐就认为是佛法,实际上不一定。真正的佛法应该是心里通达。现在很多人不管是对业因果、对三宝还是对菩提心的认识都太浅薄了。

昨天有些道友这样提问:以前在僧众里面皈依、出家,看了很多僧人的行为不如法,后来心里面产生了什么样的念头呢?我以后皈依佛、皈依法,不皈依僧。曾经有个老领导也这样说过,他说:“我在街上看到很多出家人的行为是不如法的,有时候到舞厅里面去,有时候打蓝球,有时候打乒乓球,做各种非法之事,所以,我只对佛陀、佛法很有信心,家里摆有佛像和佛书,但是我不皈依僧众。”

这些人认为所谓的皈依僧,就是皈依穿着出家人衣服的人,他们对三宝的概念认识得非常粗浅。为什么这么讲呢?并不是穿着红衣服的就叫做僧众,大小乘的僧众是什么样的大家都知道,但这些人连什么叫僧众还不知道,认为不皈依僧就是不皈依出家人,但事实并非如此。

很多人认为释迦牟尼佛已经圆寂,现在只有佛像,这就是佛宝,法宝只有《华严经》等几本经,出家人就是僧众,这叫做僧宝,实际上完全错了。但很多人这样认为是情有可原的,现在汉地很多佛学院根本没有佛教的教育,只有世间的老师讲物理、化学、政治常识,在藏传佛教中稍微好一点。

但是我以前遇到过的一个领导确实是这样讲的,当时我跟他说也没有任何用处,因为他对佛法的认识很粗浅。我们这里的有些修行人不会这样。

以后我们弘扬佛法的时候不要着重在外面的宣传,希望传递佛法的时候应该传递到人的心里面。

因为很多人的无神论的概念和意念特别强盛,无法逆转,但是造一个金碧辉煌的寺庙不一定是弘扬佛法,那些大肆宣传的也不一定是。佛法的价值和智慧让人们从心里接受,人们进一步认识什么叫做三宝、什么叫做出离心、什么叫做菩提心,让他们懂得这样的道理才算是真正弘扬佛法。这也是为什么要求大家每天都背诵,每天都在这方面下工夫的原因。

现在我们五明佛学院可以说在全世界来讲,闻思修行应该算是无与伦比、独一无二的,我们应该有责任想尽一切办法将自己所认识的、所懂到的知识在别人心里弘扬开来!不然所谓的佛法中到底哪些是修行人,哪些是非修行人,哪些是真正有功德的法谁都不知道,佛教里面所讲的道理谁都不接受,就是依从自己心中所想而去做,这就成了佛法是不合理的。

因此全部都是烦恼,只有成为恶趣痛苦的因。

因此,以烦恼所牵引的一切佛事活动,都没有丝毫价值。这就是此经的用意所在。

另外,判定是否为恶趣之因以及罪业的界限,可以从两方面加以陈述:

在上中下三士道中,小士道所积累的一切善根,因为仅仅是为了获得轮回安乐而做,所以也就属于以世间八法或烦恼而造作或积累的。虽然这部分善根属于以贪欲心所积累的善根,但仍属于善业而并非恶业。

小士道的修行人为了获得人天的圆满,而去积累布施以及持戒等福报资粮;为了获得色界与无色界的圆满,而修持寂止、胜观以及止观双运的禅定等等。这些以烦恼及世间八法所作的不是罪业而是善业。在诸大论典中,都将这些善业称为“随福德分善”。

同理,上界所属的一切烦恼,以及由其所积累的业,都不属于不善业的范畴。同样,以救畏与善愿所持守的戒律,以及因善愿所作的布施等也属于善业。因此,以世间八法与贪欲等烦恼所造作或积累,不属于罪业或不善业的情况也是屡见不鲜的。

无著菩萨云:“上界的烦恼谄诳等等,全部都是寂止的紧密所依,是以众多善法所摄持的,故不会成为不善业。”

好,讲到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