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师课堂 | 胜道宝鬘论02

《胜道宝鬘论》传讲(2)

——索达吉堪布2018.03.13第126次网络开示

有几件学院内部的事情要简单说一下,本来想念完《普贤行愿品》再说,不过可能也没必要。

一件事情是,现在学院已经开学了,喇嘛、觉姆、男众、女众以后要更加注意纪律。女众最好不要到男众区域去,白天也好,晚上也好,不能去男众区域;男众也不能去女众区。

前两天我跟堪布、堪姆、法师们也讲了学院纪律的一些情况。每个学院都有自己的纪律,到汉地寺院也是,哪些地方女客可以进,哪些地方不能进,哪些地方是宿舍区,哪些地方是方丈楼,哪些地方是女众区域……很多正规的寺院都有这样的。所以这是第一件事情,从现在开始,不管是开法会、不开法会,来学院常住的人应该自觉。有一些旅游的人或者刚来的,有些确实不懂也没办法——不过我今天在网上给大家讲了,有些人可能就明白了。学院有学院的纪律,这是第一个。

第二个,学院最近有一些快递、物流,以前都是在金刚萨埵商店门口。现在下午大概两点半之前在男众区域这边取,那个时候女众不要上去取包裹——我们有些女众包裹特别多。其实包裹特别多的话,闻思不一定很好,天天人脉很好,东南西北的包裹都寄到你的屋子里面……我听说有些女众的东西堆如山一样。然后下午三点钟以后,好像是在女众停车场还是哪里,那个时候物流、包裹在下面,希望女众到下面去取,那个时候男众不能下去。学院这边今天管家已经宣布了,希望我们这边的道友配合。

尤其是女众,我看到很多觉姆、女众出家人,特别喜欢跑到男众区域。看到我们的时候就马上戴着帽子,然后就往另一个方向走——但是这样没用的,现在手机马上可以拍下来。(师笑)也没有那么严重,开玩笑,也不用那么怕。但是,学院有学院的纪律,大家在这里最好遵守学院的纪律。其他的没有什么。

下面继续讲冈波巴尊者的《胜道宝鬘论》。昨天我们讲了第一堂课,一起要讲多少堂课现在还没有定下来,初步计划是每一节课讲十种窍诀,后面多讲一点也可以。

今年上半年除了《维摩诘经》和《大乘经庄严论》以外,如果有时间的话,很想讲一下汉地传统文化当中的《孝经》,讲孝顺父母的。我可能不是很专业,但是对父母的孝顺,从文化层面讲一下也是有必要的。这个以后再定吧,有必要的话可能给大家讲一下。我在外面学了一下,好像还可以吧,就像我们以前讲《弟子规》,虽然不是很专业,但字面上从我们佛教的层面来讲一下,也可以解释。有这样的想法,到底能不能实现还不知道。

昨天是《胜道宝鬘论》的第一节课,我们外面的道友们通过音频来听,我感觉很多人可能以前习惯了视频,没有视频就睡着了,也有些做事,可能各种各样的情况会有吧。不过我还是希望大家听课的时候尽量认真听,讲的过程当中,我们也是尽量不耽误大家的时间。时间是很珍贵的,但确实佛法也非常难得。你们也不需要去其他地方,只是在自己的静处、自己的住处接受佛法,大家以欢喜心来接受应该也没有什么不可以的。虽然没有视频那样的效果,但不管怎么样……也许过两天会来网,来网之后就按照之前计划的课程给大家讲。

《胜道宝鬘论》里面有十种法的、十多种法的、非常有意义的一些窍诀全部连在一起,就像各种珍宝串在一起的、价值连城的珠串一样,非常有意义的。我们每一个修行人,尤其是想修佛法的这些人……因为《胜道宝鬘论》并不只是理论上讲。有些人可能特别喜欢一些理论的研究,理论研究的话,可能通过其他方式来研究大乘佛教、小乘佛教比较好一点。这纯粹是藏传佛教当中,大乘佛教的一种实地修行的方法。当然里面也涉及到一些传承上师窍诀的理论,理论也有一些,最主要的是修行法方面。所以看到这些教言的时候,自己觉得非常有收获,很高兴,很欢喜。我们这里也有很多道友看了以后,感觉这次听这部法,也许对自己的修行有更上一层楼的把握,这也很好的。

下面就用比较简单的语言来给大家传讲。前面我们讲到非常可惜的十种法——有些是翻译成“非常遗憾”。

昨天最后两句,讲用嗔恨心来舍弃众生是非常可惜的。表面上看好像这个比较简单,实际上我们,尤其是佛教徒、大乘佛教徒,学了《入菩萨行论》,受了大乘菩萨戒,但是一点惭愧心都没有,一点后悔心都没有,经常因为自己世间的一些老毛病、一些习气,摧毁戒律或者说损害众生,这一点真的很可惜的!

我们学院这边可能稍微好一点,因为毕竟是一个佛教圣地,周围每天看到的,要么是出家人,要么是大乘行者。因为人都是在环境当中熏陶、熏染的,环境有一定的影响,所以这里可能会稍微好一点。但是包括我们学会当中,尤其是管理层的人,经常看到有些人的心比较黑。

之前有些课上我也讲过,有些人把世间的那一套,拿到我们佛教群体中来,利用自己的职权,不顾别人的感受,有一些很恶劣的行为来害别人,包括金刚道友。这种现象确实经常有。我并不是道听途说,别人反映一件事情,我马上就相信了,不是这样的。我对自己也有一个要求,别人赞叹一个人的时候,我自己也会想一下——不一定有这么多功德吧?我不会说:“是是是,这个人特别好。”我不一定随声附和。别人诽谤一个人的时候,我也不一定随顺他:“对对对,这个人很坏,马上开除。”我不会这样的。但的确从多方面了解,我们修习多年大乘佛教,最后有些行为上,对自己看不惯的人,不择手段地想把他弄死、想把他害死,甚至可以掐着他的脖子,然后,“摁摁摁——”(众笑)就是这样。真的,我们有些佛教徒特别……可以扪心自问啊,看看有没有这样的。

我们有些人性格比较善良,从来都不会害人的;但有些人,不知道是不是前世的习气,特别是发脾气、生气的时候,吞一个人也不会顾忌的——只要能吞得下去,他的喉咙如果粗一点,就很想狠狠地把他吞下去。(众笑)我看蛇吞老鼠就是这样,咕噜一下,马上就进去了。有些心比较恶的人,要吞一个人的话,马上吞下去,一点也不会眨眼,可能有这样的。

世间上就不用说了,世间上肯定有这样的。我们回顾一下人类历史上发生的战乱,人类为了自己的利益,互相冲突,真的是……我去到世界上一些地方的时候,看到……真的觉得我们人类历史确实是非常血腥的历史,并不是很光荣、很文明的历史。尤其是西方国家,像欧洲一些国家还有美国,他们到了非洲,到了很多地方的时候,为了自己的权力、财富,为了自己的一些利益,不择手段地害过无数的人和其他众生,这一点不用我们说的。以我们大乘佛教的一些理念,按理来讲应该以慈悲心来维护众生,即使不能利益众生,也应该尽量地不损害众生,至少要发这样的誓言。这一点很重要。

所以我也再三地祈求也好、祈祷也好、希望也好,我们学会里面包括学院这边的金刚道友们,我们即生当中,什么修大圆满、大中观,我们不说这么大,但至少我们不要故意害人。这一点我们要反观自身,吾日三省,一定要想想自己怎么样能做到这一点。其实也并不是很难的,虽然我们可能有很多不好的习气,前世当过毒蛇、当过其他一些众生,今生当中可能嗔恨心比较严重,一下要改变的话有一定的困难。但我们自称是受了菩萨戒的人,不能利益其他众生的话,也尽量不要损害别人,用权力等任何方式都不能损害众生。这一点很重要。

还有一点,我们以后会在各个地方培养佛教人才,这个时候,不要故意地用自己的实权来对一些人施加压力。这种情况国内外都有。我那天去一些西方国家的时候,看到有些人真的成绩很不错的,但是因为我们的管理……不知道什么原因,一直把别人——包括我们的研讨班,不让读,一直有各种情况。当然我们这么多人当中,全都是十全十美是不可能的,一些小的问题肯定会有,这一点我也并不是特别在意,这是正常现象。但这样的事件多了以后,我们大乘佛教的群体就并不是非常有等持的了。因此在这方面要再三地想一想。

昨天讲到不要因嗔恨心舍弃众生,如果舍弃的话很可惜。这是要反观自己,你们有没有因为嗔恨心舍弃众生?舍弃倒并不是最主要,用嗔恨心来伤害众生、伤害有情,尤其是伤害我们自己的金刚道友,那这是非常非常惭愧的事情,这是一个。

还有一个,昨天也说了,风华正茂的少年,不要让自己的三门庸俗虚度,不然也很可惜。这一点大家也应该注意,尤其是你们各个地方的一些年轻人,好好地闻思,该背诵的、该修行的,应该怎么做?否则年龄一上来,你想背诵、想学得很好,几乎不可能。所以大家不要再等着了!

我经常看到身边的人出现无常,其实我们每一个人闻思修行的机会并不是很长的。以前你们很多人在世间当中迷迷糊糊的,没有进入正道,现在就像是云间的阳光一样,稍微有这样一个闻思的机会,再过几年还有没有呢?我觉得大多数的人不一定有这个机会,虽然我们向往、我们希望有生之年好好地修行下去,但是我们所处的环境并不是很理想的。

现在这个时代,不是很乐观,对我们的修行有违缘的、各种各样的设备、信息越来越多,对我们修行有利的资源越来越少。这种时候,我们想成为一个永远都很好的修行人有一定的困难。尤其是一些年轻人,不要整天散乱、看手机,一直这样的话,真的很可惜啊!

我经常这样想,我们以前刚来喇荣的时候,这里路啊、灯啊、手机啊什么都没有,应该说生活是非常艰苦的。虽然跟真正的前辈大德像无垢光尊者他们相比较起来,我们的苦行不算什么;可是跟现在很多的修行人相比较,当年我们应该算是苦行的,而且也非常非常精进。可以说十几年当中基本上没有下山,也没有各种负面的信息扰乱,以很真诚的心依止善知识,好好地闻思修行。我个人在不同的场合当中也说过,我觉得我人生当中最有意义、最值得回忆的,就是当年非常清净的、有信心、精进心的闻思修行。我也希望你们,尤其是年轻人……你们散乱的因缘太多了,到最后,比如说到我们这个年龄,我们有的这些知识你们不一定能得到。如果得不到的话,那得了这个人身真的很可惜。

昨天最后讲的这两个法,我今天稍微补充一下。今天讲我们必须要有的十种法。

第一个,“必须有自知之明,有自己的原则,不随别人言语而转。”这个藏文翻译出来稍微有一点难度,但是基本上是这个意思吧。

我读中学的时候有一个语文老师,他天天就说:“人有自知之明,你们搞啥子嘛?”他冬天经常穿一件军大衣,脚上穿着特别大的一双皮鞋。因为我们特别调皮,教室里面天天闹哄哄的。然后他就很不高兴地过来:“你们搞啥子嘛?人有自知之明,晓得不?”(众笑)

所以我们每个人都要有自知之明,要有自己的原则。意思就是,别人说你非常年轻啊,你自己应该知道你到底是不是真的年轻;别人说你讲得很好,你自己也应该明白是不是;别人说你现在已经是成就者,这个时候你自己也应该清楚,要有自己的原则,自己应该掌握自己。我们要了解别人其实是很难的,但自己呢?这个世界上最明白的就应该是自己了。自己有没有这个能力?有没有这种境界?有没有这种实力?等等。不管是做事情也好,修行也好,自己观察自己,自己是什么样应该知道。

比如别人讲——“啊!某某法师非常非常的殊胜,什么积累资粮都不用学,你看一遍马上会成就。”你是不是这种根基?你到底有没有这样的信心?有没有这样的智慧?等等。我们自己一定要知道自己,不然的话,我们经常讲的自不量力,就是自己根本不知道自己。整天都是活在别人的世界当中,人云亦云,随波逐流,一直随顺别人而转。这种人很痛苦。

所以法王圆寂的时候说:“莫舍己道,莫扰他心。”就是不要舍弃自己的道,这个道里面有很多很多的内容。作为一个出家人,你不要舍弃自己的道,别人说在家很舒服、很快乐、很幸福。到底是不是?你自己也应该明白。人应该有自己的理想、有自己的原则,自己什么都没有,天天别人说什么、想什么,一直随声附和,那样不是很好。

萨迦班智达在格言里面不是也讲吗:智者自己能观察,愚者随顺别人而转,就像一些老狗狂吠的时候,其他的狗群也随着奔叫。现在很多人都是这样,尤其是在这个网络世界当中,网上说什么,“啊!这个衣服很好看”,大家就根本不观察,“啊,对对对!这个衣服很好看。”“啊,这个明星长得非常好!”“哇,对啊!”“这个上师特别了不起!”“哇,是啊!”……大家都是跟着。自己不了解自己,也不了解这个世界。很多人没有自己的主见、没有自己的主张,这样很可怕的。到了一定的时候,可能这个世界是什么样的自己都不是很明白。

所以我们每一个修行人,自己做什么、别人说什么,你要学会观察——到底是不是真的?别人说好也不一定好;别人说不好也不一定不好,应该用自己的智慧好好去观察。如果自己实在没有智慧,到有智慧的人面前探讨之后也就明白了。当然有些事可能也比较麻烦,但不管怎么样,自己至少不会留下遗憾和后悔。

人必须要有自知之明,这是第一个。

第二个讲到,“必须以诚信与精进依照殊胜上师言教奉行。”意思是依止上师以后一定要依教奉行,而且要用信心和精进依止上师。按照上师的教言行持,这样对自己是非常有利的。因为上师特别精通出世间的解脱道,也许这个解脱道刚开始的时候不一定特别适应你的相续,但是从长远来看,上师说的是非常正确的。所以用你的信心才能接受,不然对上师一点信心都没有,就像现在有些学者一样,不管上师有再大的功德根本看不出来。没有精进的话,虽然对上师很有信心,但自己特别懒惰、特别懈怠,每天都是在一种不精进的状态当中度日,那可能一辈子当中也没有做任何事情。

所以,先要有信心、有精进,然后以这样的行为依教奉行。以前金厄瓦格西的传记里面说,他有一个弟子非常依教奉行,比如说他在写字的时候,如果上师说要他做什么,就算还有一笔就写完,他也根本不会再写下去,立即去办;比如在供曼茶罗的时候,他上师说了什么话,他曼茶罗都不会收拾,放在那里马上就去。后来好像是下梯子还是捡垃圾的时候,当下就开悟了,有了大资粮道的一些境界吧。

所以从历史上看,依教奉行的话,如果上师确实是一个大成就者,然后弟子又有非常大的信心——从米拉日巴尊者以及其他很多高僧大德的传记当中我们也看得出来,的确有成就的希望。而且修行没有违缘,会越来越进步。所以这里讲,一定要依教奉行。

当然这种说法可能在西方有些批判主义思想的人看来,“为什么要依教奉行?如果有道理的话可以依教奉行,没有道理的话不一定要依教奉行。上师所说的不一定全部依教奉行。”可能会这样说。包括现在一些学者,他们的态度也是这样的。其实这样也未尝不可,就像《时轮金刚》的略续当中,当时释迦牟尼佛也说:“就像锤炼金子一样,对我的语言也可以观察,有道理的话可以接受;没有道理的话,不用以恭敬心来接受。”我们以前学过《事师五十颂》里面,包括宗喀巴大师的注疏当中也有这样的。只是有时候我们凡夫人自己认为有道理的,也许这种分别念不一定能超越上师的智慧;如果不能超越上师的智慧,还是依教奉行为妙。这是第二个。

那么第三个:“必须以了知别人的功过而无误选择上师。”前面讲的依教奉行的上师到底是什么样的呢?我们观察依止善知识的时候,再三地强调过,先应该观察功德和过患。有些人具足所有的功德,德相圆满的,非常好;有些不但没有功德,反而有各种各样的过患。人心当中有很多很多的过患,那么我们先应该学会判断哪些是有功德的人?哪些是有过患的人?也就是说哪些是恶人?哪些是好人?从世间层面也要去观察,从佛法层面也要去观察。反反复复这样观察以后,才选择你所谓的根本上师、所谓的上师。

刚开始选择确实有点困难,我们世间当中也经常讲“知人知面不知心”,有时候表面上看好像很有功德,但实际上没有,有些人隐藏得比较好。我们可以通过他的语言和行为来观察一个人的戒律,但是他真正深层的禅定、三学当中的智慧,这些很难观察的。华智仁波切在《前行》当中也讲:大乘的善知识,归根结底归纳起来,就是相续当中具有菩提心和慈悲心,这样的算是大乘的善知识。但是我们又不好分别,到底他有没有慈悲心也很难说,慈悲心并不是吊在外面,也并不是挂在后面。一般很多成就者、修行好的人,他会隐藏自己的功德,不会暴露;而很多没有慈悲菩提心的人,他外表就比较明显。所以,观察善知识确实也是比较困难的。

有些人认为可能眷属比较多应该很好,“啊!他的粉丝特别多!”其实这个也不一定。全知无垢光尊者在《心性休息》里面讲:像蛆虫般的弟子再多也是不能依止的。无垢光尊者把弟子特别特别多比喻成像蛆虫一样,也不一定可以依止。现在听说粉丝是可以买的(众笑),最后观察发现有些粉丝是假的。所以我们有时候说:“哇!他的粉丝几十万、几百万!”其实也不一定。包括讲得特别好也不一定,他可能是口才比较好一点,但相续中一点功德和优点都没有,只不过表面上像现在世间上的有些讲师那样,实际上并不具足善知识的法相。还有很多很多的……上师前世是什么什么、现在已经转世到第七世、第八世……转得再多有时候也不好说的。虽然从传记上看,确实转得比较多一点,但是到后来好像也并不是真正的弘法利生……有这样的。

所以刚开始确实要了知功德和过失。好像版本不同,有个里面是“教言的功过”,了知教言的功过之后选择善知识。虽然可能教言没什么过失,但是可能看这个上师讲的教言,也有好和不好的差别——是不是这样分类?我觉得这种理解好一点吧,对人的功过方面我们应该善于观察,观察完了以后再去依止。

所以这里讲得很好的,我觉得我们佛教徒真的要注意。那天我们讲《中观宝鬘论》时也讲了,佛陀也好、龙猛菩萨也好,都对我们讲了善知识的法相,大乘佛教徒一定要学会观察。善知识,也就是你的上师,你先应该很好地去观察,观察完了依止,依止以后就不要天天观察,也不要天天说自己上师的过失,否则的话……真的上师也是很可怜的。

尤其现在有些上师的女弟子,互相嫉妒。刚开始好得不得了,对上师做供养……前段时间我听到一个人说,两个女弟子不知道是对上师的行为不满还是因为嫉妒,最后把上师告到法院。上师也没办法,最后把上师的房子、上师的车……那个人跟我说:“原来某某某某人,什么都没有,后来他有了好多的弟子,后来呢……”我说:“然后呢?”他给我讲故事:一段时间当中他非常的麻烦,因为一个女弟子把他告到法院了。最后那个上师好像被关了几个月,什么都没有了。后来其他的人搞关系,上师就出来了,但是又回到原来的状态了——弟子也没有,车也没有,房子也没有。我说:“然后呢?”“然后?”他说:“就这样了。”(众笑)

所以有些时候,可能弟子们也没有先很好地观察,我看这样的现象比较多。好多上师身边,尤其是有些女性的弟子,她们有意无意地经常是是非非。国外也有这样的,你们听说过吧?

从个人的角度来讲,我觉得人与人之间有一些是非是正常现象,但是现在呢,作为一个佛教徒,尤其是作为一个上师的话,这并不是个人层面了,已经到了佛教的层面去。这样的话,如果大家在网络上、在平时的茶余饭后,把它作为一种闲聊:哇!佛教如何如何,藏传佛教如何如何,汉传佛教怎么怎么……有这样的。那么这师徒两位,对佛教不但没有任何贡献,反而演了一场不太精彩的戏,这可能不太好。所以,大家应该提前观察。

这里还讲“无误选择上师”,就是最好用自己的智慧选择。我原来也讲过,选择上师的时候,不要听到来一个上师,光看到一个广告,马上就拿着黄色、红色、绿色……各种颜色的哈达,流着眼泪就去……刚开始的时候是这样,然后慢慢就开始观察过失了,其实这样不是很好。刚开始很傲慢,不理他,然后好好地去观察他:到底这个人是好人还是坏人?然后慢慢慢慢……得到窍诀以后,得到法以后,那个时候真正地去恭敬,互相建立一个比较好的关系,这可能是比较适合的。所以刚开始不要盲目地视师如佛——“上师如意宝!你就是真正的如意宝!你是佛!你是菩萨!文殊菩萨、普贤菩萨的化身……真的我都不敢提你的名字……我太有太有福报了!……”(众笑)但是慢慢可能就不行了。

所以希望大家选择上师的时候,刚开始自己要观察;如果自己不会观察,可以问一下当地人,了解一下。比如我们要招一个英文老师、汉文老师的话,我们先网上招聘,应聘之后我们再去了解他的专业背景、他的很多很多方面。佛教有一点不同,所以应该要多方面了解。这是无误地依止善知识。

第四个也涉及上师,“必须以慎重的智慧与信心获取殊胜上师的密意。

先观察、依止,然后用自己的信心和精进来依教奉行——上师说什么都要依教奉行。上师最好讲佛法方面、修行方面,否则的话……现在很多师徒之间在世间法方面搞关系,这也有点麻烦。上师解脱道一点都不讲,就这样那样其他的事情,最后发生矛盾也不是很好。

按理来讲,先是你这个弟子要好好地观察上师,观察以后,已经选择了——“你就是我的上师,我就是你的弟子,今天我们达成共识。签合同、签名。”然后上师也签字,弟子也签字。签完以后,弟子用信心和智慧来依教奉行;上师也不能狂妄,什么今天你给我买个车、明天给我做个好吃的。上师应该讲佛法、解脱法,因为弟子需要解脱法,上师应该具足这个;如果不具足,那连上师的资格都没有。有的话上师就应该对弟子传授,传授的过程中,弟子应该很尊重地,很认真、很谨慎地,用自己的智慧和信心来获取上师的密意。

因为上师要摄受很多很多的众生,他的言行举止不一定非常符合你,有时候他可能不按照常理出牌,他可能会有不同的行为。尤其这个上师要随顺东西方各种不同众生的话,也许他的语言,东方人听了觉得,这到底什么意思啊?而西方人就觉得,哇!这个上师很棒,他讲的法特别殊胜。或者西方人觉得,他讲得一点都不好,而东方人却觉得非常非常好。东西方各种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包括我们不同民族的人的一些习惯、生活方式都不相同的。所以作为一个上师,要想用他的语言来让所有的人满意,的确有一定困难。以前佛陀,包括释迦牟尼佛以各种不同众生的语言、根基,应机施教,但我们现在一般所谓的善知识,有没有这样的能力不太清楚。

但不管怎么样,作为有信心、有智慧的弟子,他能接受殊胜上师的密意——需要智慧和信心。没有智慧的信心就变成了迷信,没有信心的智慧可以说就成为一种法油子。

我们以前也讲过:“佛法大海,信为能入,智为能度。”《大智度论》里面讲的。《中观宝鬘论》当中也讲,决定胜和增上生最根本的因就是智慧和信心。所以智慧和信心真的很重要。如果不是修行人的话,那智慧和信心都不谈了;如果你是一个修行者,智慧和信心没有的话,上师的密意根本没办法得到。

所以我们在座的各位,以前都依止过善知识,将来也会依止善知识,那你到底得过上师的密意没有?像以前的无垢光尊者、智悲光尊者,包括六祖大师,他们确实得过上师的密意。我们不说这些大人物,就是其他非常多的佛教徒、成就者,他们也都得过上师的密意。而得到上师密意的途径,就是有信心和智慧。如果光有信心没有智慧,就不会取舍,盲修瞎练很危险;如果光有智慧没有信心,确实到最后很有可能只是增加分别念。

我有时候想,我们早期依止善知识的时候,的确上师如意宝是非常了不起的大成就者,他有丰富的密意。从依止者的角度来讲,我们也是很认真的。说实在的,不敢说得到上师所有的密意和加持,但是部分自己可能是得到了。因为虽然在这个世界上遇到过很多人,但是谁的密意和智慧方面都没办法和他相比,所以自己在依止的过程当中也确实很认真。

随着社会的发展,物质、信息越来越多,但是真正殊胜的上师,不管是显宗还是密宗、菩萨乘还是密乘当中所讲到的殊胜上师,以后还会不会有很多?很难说的。所以我们遇到殊胜善知识的时候,在依止的过程中,一定要得到上师的密意。但是弟子光有信心,没有智慧也是不行的。有些人,上师的鞋子脱在了门口,他就想:“这鞋子脱在这里应该是有密意的,上师的密意是什么啊?”——这是没有智慧的一个表现,鞋子脱在门口有什么密意?(师笑)所以我们经常遇到很多人虽然有信心,但没有智慧——不过他自己可能并不这么认为。有智慧的人看到——“这有什么密意!”(师笑)所以这里讲智慧和信心都是需要的。

下面讲“必须具足正知正念不放逸使三门不染过患”,就是必须要具足正知正念,经常观察自己,提醒自己。不忘善的念头就是正念,对三门经常观察是正知,不放逸就是自己始终提醒自己。其实正知正念用我们现在的语言来讲就是自律,自己的自律性要比较高。

我们不说佛教,就是现在的社会当中,其实成功的人经常都是不放逸、非常精进的。我们有时候看到世间特别有威望、有理想的这些人,他不像普普通通的人一样,他对自己有很多要求,而且这个要求也是非常高的。就像我们菩萨戒里面讲到的一样,作为一个修行人的话,有正知正念就是——“啊,我是一个出家人,我是一个佛教徒,我是一个学过大乘佛法的人,不能这样的。我的身口意,我的语言到底在说什么?我心里面到底在想什么?我的身体到底在做什么?……”始终都会提醒自己、观察自己,这很重要的。

但是现在好像很多人就觉得这是一种压力、是一种约束。现在这个时代变得跟以往不同,如果要求自律、要求自我观察,就认为这是一种负担,是没有自由、不开放、不符合这个时代。所以现在很多年轻人非常放任,没有任何的自我约束,这样的话,真的跟疯狂者没有什么差别。现在的价值观确实有很大的变化,跟以往不同。现在很多年轻人都觉得什么约束都没有是很好的,但实际行为上什么约束都没有的话,最后,今生当中可能会犯法,来世可能堕入地狱,会非常可怜!因此,修行人也好,世间人也好,人还是要有自律,自律一生很重要的。

当然三门一点都不被过患染污,作为凡夫人是非常非常困难的,所以有些时候我们也不能太自卑了。现在有些修行人也好,有些上师讲经说法的时候也是,整天说:“我们修行不好,我们闻思不好,我们一辈子都空过了。”全是一些负面的话,好像我们整个人在世间当中,活得一点意义都没有。虽然我们确实有时候三门不清净、被染污、产生烦恼,有各种各样的一些过患,但总的来讲,我自己还是充满希望的。我们遇到了这么好的善知识,遇到了这么好的大乘佛法,虽然自己修行不是最精进的、最好的、最优秀的,但不管怎么样,大多数的时间还是一直在努力,并不是所有的时间都在放逸的行为当中虚度。

也许我们的所作所为并不是高标准的那种很清净,但是我们还是会努力的。比如我产生了各种各样恶的分别念,我的语言有时候也谩骂别人,我的心里产生各种各样的贪嗔痴,等等,但我们还是会随时念金刚萨埵忏悔。丝毫都不染的话,就是得地菩萨了,我们凡夫人真的做不到。

因此出家人也好,居士也好,希望不要特别的自卑吧。越来越这样的话,最后修行根本上不去,每天都是处在一种特别恐怖、非常后悔的状态,每天都觉得——“哦,我是一个罪人。”当然按照其他一些宗教的观点,人来的时候已经带着罪业了,一定要有负罪感。但我们佛教有点不同,我们可以忏悔,忏悔以后,就像日月从云中出现一样,可以清净的。就像《金光明经》当中讲的,千劫当中造的恶业,通过一次忏悔都可以得以清净——当然这个忏悔应该是很猛厉地忏悔。所以我们也不要特别的伤心,否则反而对修行不一定很好。

这是第五个,意思就是说我们一定要经常具足正知正念。寂天菩萨在《入行论》当中怎么讲的呢?(上师念藏语颂词)“合掌诚劝请,欲护自心者,致力恒守护,正念与正知。”我挚诚合掌祈祷,希望所有欲守护自己心的人,你们一定要守护自己的正知和正念,一定要依止正知和正念。上师如意宝的《忠言心之明点》中讲戒律的时候也说,一定要用正知正念、不放逸来守护自己的三门,也是这样讲的。

所以大家要尽量用正知正念来守护自己的三门。当然没有犯任何的罪,很清净的话是最好的;但如果染上了一些罪业,就一定要好好忏悔。不管怎么样都要继续努力,不要认为“我现在一切都完了,我是个恶人啊,我天天都产生恶分别念”。可能有些真的是前世的原因吧,经常生邪见,在上师面前也经常生邪见,在法面前也经常生邪见。

我个人的话可能前世的业力,我对上师、对法从来不生邪见,这方面我应该算是很好吧!依止善知识的过程当中,哪怕给我讲过四句法的上师,很能观清净心。不像我们现在有些人——“我今天在你面前好好忏悔,真的,我再也不对你生任何邪见了。”过了一段时间:“我又产生邪见了。”所以很多人是很痛苦的,对上师、对法师、对佛法,经常产生邪见。我自己真的这一点还是很好的。

有邪见还是很严重的,有了邪见后又断善根,又不好好修行。所以“又产生邪见、又产生恶念”的话,自己一定要好好忏悔,对吧?最好是不要产生垢染,如果产生的话要好好地忏悔!

下面讲“必须以坚韧的毅力和决心做到誓愿稳固不变”。不管是发什么样的誓言——发誓言很重要的,但是最后真正要做到圆满是很难的。听说要念什么什么多少万遍,“好,我念,我报名!”但结果全都是负债累累。发愿念这个一亿遍,又发愿念那个五千万遍,还发愿每天都念什么什么……发愿很容易的,但没有一定的毅力、没有一定的决心,最后还是有一定的困难。很多人的心态就像《亲友书》中讲的:有些是水中的文字一样的;有些是刻在石头上的文字一样,非常坚定。麦彭仁波切在《二规教言》里也讲:智者宁可舍弃生命而不愿背弃自己的誓言。所以誓言不要改变,决定做的事情最好要坚持做下去,誓言坚定非常重要!

作为一个居士,最后还是以居士的身份死去,如果中间产生邪见,这样那样的,最后连佛法的正见都舍弃了,那是很可怕的!作为一个出家人,也不要换来换去,本来我们人生很短暂的,你换几个身份那根本来不及的,又要重新适应。你原来是在家人,重新适应了出家人的生活,然后又再适应在家人的生活……按照我们藏地的说法,那是很不成功的,非常麻烦!

因此短暂的人生当中,你应该选择一个坚定的誓言,不管怎么样一定要认真做下去,包括依止善知识也是这样。这一点我还是特别赞同有些西方国家的形式,好多佛教徒依止某个上师已经40年、50年、60年,上师和弟子都已经老了,但看起来还是很好的——“我当时依止这位上师的时候他25岁,我23岁。”然后现在两个人都是白发苍苍的,应该可以说是誓言坚定吧。

其实誓言坚定还是很重要的。现在很多人专业也不坚定,今天研究这个、明天研究那个;工作也不坚定,今天搞医学,明天搞建筑,后天当老师,再过一段时间又……一辈子当中换了无数次;对朋友也不坚定,今天跟这个人特别好,明天就开始说过失;后天跟这个人关系不太好,跟那个人比较不错,但最后……大家都知道——嗯,这个不说了!

下面讲第七个,“必须以无贪无著的行为做到不被别人牵着鼻子走。”如果我们有贪执的话,那肯定会执著某个方面,就可能……因为你如果无贪无执,自己好好修行,那不可能跟着别人走的。像释迦牟尼佛成就的时候,当时很多魔女来引诱,每一个魔女代表人的不同的一个烦恼,但是佛陀的智慧一点都没有动摇。很多人修行的过程中也是一样,包括魔王波旬、包括很多的违缘,你特别执著的这些,可能就在你面前出现,那个时候你不要被牵着走。

我们讲《山法宝鬘论》的时候也讲过,作为一个真正的修行人,到一定的时候,你不要被施主牵着鼻子走。西方也有这样的,上师权力很小,施主的权力特别大。上师要抉择什么事情的时候,要问那个施主:“我要不要去一下?”(众笑)施主有时候态度不太好,上师就说:“啊啊,不行我不能去。这个事情呢,很不好意思,以后再说吧。我确实不能去。”如果施主稍微有点妥协:“你想想吧,你可以去吧。”上师也就……所以《山法宝鬘论》里讲,施主如果权力太大,上师没办法修行的,都是施主说了算。

现在还有这样的,有些上师确实权力比较……刚开始的时候弟子也没有那么大的权力,慢慢慢慢弟子的权力越来越大,上师的权力越来越小。就像我们世间当中父母和孩子之间的关系一样,原来是父母打孩子,然后慢慢慢慢就是孩子开始打父母,最后父母的权力就没有了,要看子女的脸色——“怎么样?我可不可以去?”最后变成这样。

所以上师也好,修行人也好,权力全部在别人的手里,那就没办法的。自己应该自主,自己不要有很脆弱的方面,别人以此让你没有自由,这是不合理的。自己还是应该有一种“犹如莲花不着水,亦如日月不住空”啊!卫萨空行母的传记里面有个很好的故事,但是今天时间关系,不讲了。“讲!——”(众人说)讲的话呢,要到下一节课。

必须以加行正行后行摄持恒常勤积二资粮”,我们一定要有加行发菩提心,正行无缘,后行做回向,以这种方式来积累二种资粮,智慧资粮和福德资粮。我们每天所作所为都要积累二种资粮。

所以要观空性、观菩提心,每一次这种善根一定要用正行和加行、尤其是前行摄持。我们讲《心性休息》时已经讲过,三殊胜大家都非常清楚。不过虽然理论上清楚,但是做的话有很大的困难。

比如我们今天这一堂课,刚才前面念了发菩提心——我自己都觉得,刚才因为接待人,没有发什么菩提心。我只是口头上念了,并没有发菩提心。待会回向念《普贤行愿品》的时候,我能不能观想也不好说。那么现在我是比较专注地讲,你们大多数人可能也是专注地听吧,如果前后有大乘的回向和发心摄持,中间大家很专注地接受佛法,那么就具足了三殊胜。同样的,念咒语也好,禅修也好,转经轮也好,闻思也好,这些都要具足三殊胜。大家每一次也应该尽量地观想,尽量用这些来摄持。

第九个:“必须以慈悲心直接间接专心利益众生。”这是大乘菩萨必须的,作为一个发了菩提心的行者来讲,是必须的。我们作为大乘行者,一定要有慈悲心。有些是以慈悲心直接利益众生,直接给他转法轮,断除他相续当中的我执,让他获得无我的果位,有些人很容易能做到。有些直接利益众生没办法的,像我们有些道友,找不到眷属,很想转法轮,到处都去了,回来的时候路费都没有了。(众笑)本来很想转法轮,摄受很多的众生,但是所化众生暂时没有找到,然后借个路费就回来了。发心是很好的,很想利益众生,但他只能间接利益众生——因为直接的没有找到。这样也是很好的。

所以直接和间接,什么样的方式都可以。《入行论》当中也是这样讲的嘛,除了直接和间接利益众生以外,没有什么更多的事情了。这个真的很重要。

首先我们这辈子尽量不损害众生,这是一个,要记住;然后第二个,我要饶益有情。饶益有情的话,有时候我们真的这辈子不一定能……但是我们念《普贤行愿品》的时候,通过回向也能让众生得到利益,这是间接利益众生。或者是通过别人,劝他修法,劝他加入佛教团队、皈依佛门,这样的话,虽然直接没有怎么样,但通过这个方式,我觉得也是间接地利益众生。总而言之有很多方法。

我很高兴有这么多人听课。现在很多人的佛教基础比较薄弱,大多数的人一直攀高法,就想得到大圆满的灌顶等等。这样的话,如果没有一定的基础,对这些道理一点都不懂,直接就是好高骛远的话,那这个法跟你的相续不适应的,不是很好。如果你对基本的这些道理,慢慢慢慢通达——就像现在我们大多数的佛教徒,确实对佛法还是有所了解,这样以后,自己的修行肯定不会偏。虽然不一定每个人都完全能做到,但自己还是会有方向,不会偏得很厉害。这一点很重要。

因此在这个时代当中,大家应该努力,该学习的应该学习,然后给别人劝导。有些人是很有感染力的,就“来来来来,皈依皈依皈依,马上马上,快快快……”昨天我在宾馆门口的时候,有人就是“来来来来,快快快,跪下跪下跪下……”(众笑)那些以前没有皈依过佛门的人,“为什么要跪下啊?”(众笑)大家就觉得特别奇怪。所以我们有些佛教徒,也不要全是那个佛教味。

以前南怀瑾也说过嘛,口口声声都是“阿弥陀佛!阿弥陀佛!”遇到什么样的人都是“阿弥陀佛!阿弥陀佛!”那大家可能觉得……你念“阿弥陀佛”,在一个承认阿弥陀佛的佛教团体当中是合理的,而在一个学术的、非常严谨的研讨会上,“阿弥陀佛!阿弥陀佛!”你这样上来的话,大家都觉得你佛教味太浓了,这样可能不太好。

所以我们还是要有智慧,没有智慧的话,虽然想利益众生,到底能利益还是不能利益,也不好说的,对吧?

必须以智慧与领悟对一切法不执著实有、不执著相状。”要有智慧,像中观的智慧,通过离一多因、金刚屑因等观察;或者依靠密法上师的窍诀、直指;或者禅宗的一些窍诀。那么不需要经过多年的闻思,通过一种表示方法来领悟:一切万法是无有实有的,在胜义当中远离四边八戏,在世俗当中如梦如幻。没有什么相状,没有什么可执著的,没有什么实有的。就是“凡所有相皆是虚妄”,所有这些相的背后全是虚妄的。而且我们现在看到的这些,都是如梦如幻、如阳焰一样的,虽然显现,但是显而无自性,“色即是空,空即是色”。这样的道理很容易明白。依靠一种智慧,依靠一种领悟,对一切法都不执著。

我们可能先通达某一个法,然后以此类推,就很容易的。观无常的时候也是这样,“今天我看到一个人死了,这个人好可怜。”再以这个道理,“这个人的身体、他的生命到底是怎么样的……”这样类推的话,有智慧的人可能马上就通达,“噢,其实我们世间当中所有的生命仅此而已。”同样的道理,我们用智慧来观察,“如果一个法空的话,那一切的有为法皆是空性的,没有什么是实有的,那就没有什么可执著的。”这种故事也比较多的。

所以我们今天也希望大家,用自己的智慧来观察,对一些事物不要太执著了,对感情、对生活、对地位、对财富,包括对自己一些所谓的工作。其实我们在这个世界当中,如果真正用智慧来观察的话,可靠的、经得起观察的,一个法也是得不到的,真的得不到的!

所以我们不要把假象认为真正是实有的,这就是中观当中最值得了解的。通过闻思我们会知道,世间当中所有的万事万物,为什么说是如梦、如幻、如阳焰、如露水。

好,今天就讲到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