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师课堂 | 胜道宝鬘论03

《胜道宝鬘论》传讲(3)

——索达吉堪布2018.03.15第127次网络开示

我们佛学院喇荣寺这边明天开始念两天的经,明天主要念《普获悉地祈祷文》(上师用藏文念祈祷文)。后天大多数的人也是念这个,喇嘛、觉姆这边也念一些护法神。主要是遣除一切障碍,获得一切悉地、如愿以偿。

麦彭仁波切写的这个祈祷文的功德非常大,在他的相关传记当中也讲了,他写下这个祈祷文之后,修道过程中一切顺缘自然具足,一切违缘也都遣除。上师如意宝对这个祈祷文也很重视。以前还有一个莲师的除障法,那个是莲花生大士亲口说的一个祈祷文。不过上师如意宝经常是让我们念麦彭仁波切的《普获悉地祈祷文》。

明天早上七点十分左右开始吃糌粑、喝糌粑汤,上午八点钟开始到十二点、下午一点半到七点钟之间念这个祈祷文。各个班的课应该没有了,晚上还是七点半的时候讲《胜道宝鬘论》,这个不受影响。如果这边有网的话,下个礼拜开始讲《维摩诘经》,星期一和星期二讲《维摩诘经》,星期四和星期五讲《大乘经庄严论》,星期六讲《胜道宝鬘论》,暂时这样安排。如果有网的话,再给大家发通知。

《普获悉地祈祷文》可能我们这边大多数的人念得比较慢一点,但不管怎么样,这边要求每个人念一万一千遍。如果能念满十万遍的话,一切障碍遣除,一切顺缘形成。虽然我们学院今年也并没有出现什么违缘,但是按照以前上师如意宝的传统做法,新的一年开始的时候都修一些缘起法。根据当时的各种因缘,有时候修度母法,有时候修观音法,有时候修其他的法。所以大家最好……我也希望我们山上的道友们,遣除自身修行过程中的一切违缘,成就世出世间的一切所愿。

我个人可能刚开始来佛学院的时候受上师如意宝的影响吧,每年都交一些钱让僧众念十万遍,一直是这样的。因为末法时代,修行过程中需要许多的顺缘,念这种祈祷文很重要。所以我自己非常重视,一直以来也是这样,好多老的常住的道友们都非常清楚。所以希望明天道友们在家里也好,在各自的经堂也好,大家应该很认真地念。如果有一些发心的话,那就上午或者下午还是怎么样……边发心边念也可以。

对这个祈祷文,学院里面的人都比较熟悉。学院以外的人,可以用其他方式来报名参加。如果明天有微信的话——前段时间有好几个念诵也是这样,你们发愿念一万一千遍的,就可以到我的微博上点个赞,这样可能方便一点。学院里面的就不用点了,学院里面肯定有统计的,外面想报名的可以这样。时间今天说大概是五六天,但是我们这边念得比较慢,那至少在一个月之内完成吧。这是我创造的,现在都讲要有创意,是吧?所以他们说一个礼拜的话,我就延长到一个月,这就是我的创新能力。

下面我们开始讲冈波巴尊者的《胜道宝鬘论》。《胜道宝鬘论》里面没有什么理论上很高深的法,也没有非常神秘的逻辑智慧,但是有很多的修行窍诀。作为一个佛教徒、一个修行人,这里面有非常珍贵的一些教言,这些教言我们去依止、去修行的话,对自己可能会有非常大的帮助。

前面我们已经讲了二十个法,今天再讲十个法。本来想每天讲二十个法,但是也许我比较啰嗦,每次都没有成功。今天看能不能讲二十个法,如果我讲得快一点也许可以。

今天讲应当依止的十个法。第一个是“应当依止具有证悟与悲心的殊胜上师。”

从理论上面来讲,依止的善知识有很多不同的法相。《心性休息》里面引用了密宗所依止的上师的法相;去年我们讲的《经庄严论》当中也讲了十种上师的法相,(上师念藏文颂词)“调静除德增,有勇阿含富,觉真善说法,悲深离退减。”讲了身口意、三学,要调伏、寂静、除惑,加上功德要超胜弟子,利他又非常精进等等,讲了十种法相。

那么这里怎么讲的呢?上师的法相就是具有证悟和悲心,就这两个。也就是说,你要寻找上师的话,并不是因为这个上师特别出名,或者说他特别有钱、显现上特别慈悲,或者这个上师对你在饮食起居等方面相当关心,这些都不一定是上师的法相,这些一般人也可能做得到。所谓的善知识,他是佛法的引导者,所以上师最好对万法的实相有所证悟,即使没有完全证悟,也有所通达。就像《入行论》里面讲的一样,精通大乘。这是一个法相。第二个,就是上师一定要具有悲心,对弟子也好,对一切众生也好,具有强烈的悲心,这是上师的法相。

所以从窍诀的层面来讲,我们所依止的上师,一定要对佛法精通,最好是对佛法有所证悟,包括对空性、对大圆满,还有对自己的心性有所证悟;然后对所有的众生有悲心。我们讲《中观庄严论释》的时候也讲过,信心和悲心是所有佛法当中最胜的,因为信心缘三宝、缘涅槃法;悲心缘三有,观三界轮回的痛苦,让众生拔除一切痛苦。所以世俗的白法当中,就是悲心和信心了。也就是说,对于上者的信心和对于下者的悲心是很重要的。

所以作为一个上师来讲,相续当中到底具不具足大乘的慈悲菩提心?如果有了这两样,虽然其他的法相前面讲了很多,但是最重中之重就是具有证悟的智慧,还有缘众生的大悲心,这两种一定要具足。有了这两者的话,说明是一个殊胜的善知识。

依止善知识方面,无论是从理论上讲,还是从修行层面讲,确实非常重要。如果没有很好地依止善知识,修行不一定很成功。很多人说“这个是我的上师、这个是我的上师”,这样其实也是很好的。我的确觉得很多上师的恩德是很大的,如果他没有摄受我们,即生当中我们不一定遇到那么好的佛法。但所谓的上师的真正的慈悲,并不是给我们安排一个住处,或者经常给你发个微信、打个电话,这不一定是上师的法相。其他的世间人,尤其是现在,很多人都能做得到这些。有些人经常讲,这个上师特别特别慈悲,因为他自己住的地方都给我们腾出来了。这个可能也算是上师对你慈悲的一种体现吧,但最关键的是上师对所有的众生有慈悲心,而且这种慈悲心是无条件的。这个慈悲心很重要。

所以我们修行者首先要依止一位具有慈悲和智慧的上师,而且这种依止,我前面已经说过无数次,应该是终生依止,这样对自己是很好的。不然的话,短暂的人生当中,依止一个舍弃一个……就像我们读书,我们也不希望中学三年老师经常换,本来只有三年的时间,如果换了好几次老师的话,对学生也是不利的。我们学佛也是这样,如果你换了很多很多的上师,短暂的人生当中,你又要重新适应、重新观察、重新获取上师的密意、重新修行的话,可能有一定的困难。所以真正依止了以后,应该用自己的方式去闻思修行,获取上师的密意,这样很好的。

每个上师的行为不一定完全相同,但是至少有一个共同点,上师的法相应该具足。千万不能依止一个世间当中也不具足任何功德的所谓的……如果说难听一点,就是欺骗众生的人。有些人花言巧语,刚开始说得非常好,很多人也赞叹、喜欢,但后来越来越多东西暴露出来,最后别说引导佛法了,连世间当中基本的人品和人格都不具足,以盲导盲,自己也非常苦恼。

所以很多人依止善知识错了,也许是上师有错误,也许自己也有错误。因为自己特别愚笨,刚开始的时候很盲目、很随意、很草率地就去依止,依止完了以后又产生邪见开始诽谤,然后到处宣扬“我的上师如何如何不好”,这些话也是很难听的。表面上看上师很不好,实际上你自己也很不好的,因为你自己观察错了,还到处宣扬“我的上师很不好”。从某种意义上看,你自己也是非常不好的,这一点应该看得出来。

这是第一个,应该依止具有这两种法相的上师。

第二个是“应当依止幽静悦意有加持的寂静处”。作为一个修行人,在自己的一生当中,在自己拥有的时间当中,应该依止一些对自己的修法非常有利的、比较幽静的、到了那里以后感觉特别舒心悦愉的、前辈大德们加持过的、涌现过许多成就者的,这样的寂静处,应该去依止、闭关修行,这个很重要。

因为我们一直在红尘当中、在闹市里面度过的话,凡夫人毕竟是受环境影响的,尤其是刚开始的一些初学者,如果自己有条件的时候,还是依止一些寂静的地方——你周围的一些寺院,或者其他寂静的地方。所谓的寂静,不一定是完全没有一个人,而是远离了所有的修行违缘,远离贪嗔痴,对自己创造顺缘的、自己的心得以寂静的地方。

像我们学院刚开始是非常寂静的,现在说是寂静处呢……有时候看起来我觉得是寂静处,因为回到学院以后,好像很多烦恼、各种世间的念头减少很多,觉得“哇!这个地方,就是所谓的寂静处。”但有时候,学院里面有各种车的声音、人的声音,甚至一些工程机器的声音,好像也不是很寂静的感觉。但不管怎么样,对自己修行有帮助的地方,就叫寂静地。

我们这个地方原来叫十三大虹身成就的大密静处,一百多年前敦珠法王居住的时候,有很多的虹身成就者。“喇荣”有两层意思。“喇”是喇嘛,上师的意思,也有僧人的意思。因为当喇嘛的话,就是已经出家了,所以也有僧人的意思。“荣”就是可以、堪当的意思。以前上师也解释过,所谓的“喇荣”的意思,就是很多人到了这里就想出家、就可以出家,有这样的意思。“喇荣”还有一种意思,因为“荣”在藏文的古文当中,有城市的意思,所以“喇荣”是出家人的城市、喇嘛的城市。原来我们说是“喇荣佛教都市”,法王有一次这样说的。当时人不太多,但现在从有些照片上看,确实这里也算比较庄严吧,也可以说是出家人的城市,或者堪当出家的一个寂静处吧。这就是喇荣。那么这样的地方,可不可以说是寂静处呢?有时候可以说是寂静处,有时候根据情况吧。如果说是特别适合闭关的幽静的寂静处,那这里不一定是真实的寂静处。

有时间我们在都市里面也可以有寂静处。我们经常说“关门即深山”,关上门有时候就跟在深山没有什么差别。尤其现在我们城市里面的有些居士,如果即生当中真的要去依止一个寺院,永远住下去不一定能做到,但是最好自己选择一个比较幽静的地方,哪怕是一个小时也是可以的。

我在喇荣也是,有时候事情特别多,参加什么工程的会议啊、建筑的会议啊、教学的会议啊。所以我一般下午的时候就关掉……我自己说叫“三关”,哪三关?院子的门关掉,手机关掉,网络关掉,这些全部都关掉。以前没有网络的时候,关手机和关门;这几年以来有网的话,全部关掉。然后自己看看书,稍微修行一下,念诵一下。反正下午自己就经常强迫性的……不然没办法。

有时候人啊好像散乱的因特别特别多,所以哪怕是每天留出一个小时……比如中午一个小时或者早上一个小时,谁也打不通你的电话,自己禅修。如果不方便跟别人说禅修的话,可以说什么特殊的上班啊、出差啊等等,这样说一个方便妄语也可以的。反正我们要依止一个寂静处,这个很重要,这是必须要依止的。如果没有依止寂静处的话,我们的心随着外境而转,最后修行确实很难上去。

在藏地寂静的地方非常多,以前像拉萨那边是比较多的,但现在可能在那些地方要住下来有一定的困难。以前五台山也有很多寂静处,但是现在好像也已经成了旅游胜地一样,特别规范,可能修一个茅棚也有点困难。我听说终南山有很多各种宗教的修行人,这种人是苦行的依止寂静者。在城市里面这样可能不行,但如果实在不行的话,可以在自己的家里、自己的周围,这样也可以的。

我在想我们学会很多的人,以后如果有条件的话,你们可以做一个小小的院子,十个人、五个人一起,每个人住一个小小的房子。其实人有时候很复杂,一个人可能需要很多间房子。如果是简单地修行,一个很小的房子,比如二十平方米的一个小房子是完全可以的。你一年当中可以闭关10天、21天,或者说是一个月,甚至7天也是可以的。以这种方式创造自己的寂静处,我们很多人应该有这个能力。

我看到汉地有些商人,有些稍微有点能力的人,专门给一些修行者提供闭关房,但这种闭关房也附加很多的条件,这样不是很好的。应该给他们比较自由轻松的空间,否则的话,“凡是入了我这个闭关房的必须要给我做什么什么”,有些商人对佛教也不是特别的懂,凭着自己的想象力,要给他们制定三大纪律、八项注意。(众笑)三大纪律,我们原来读的是三大“记录”。(上师笑)

下面讲:“应当依止见行一致、忠实可靠的友伴。”我们前面讲了一个是上师,还有一个是环境——住的地方要寂静,现在是第三个。见行一致,见解和行为是一致的。比如你是一个佛教徒,见解是佛教的见解,你的行为也是佛教的行为,你是一个大乘佛教徒。如果你们见解和行为有特别大差距的话,那在一起也有一定的困难。

就像佛教徒认为佛教非常殊胜,我看到有些伊斯兰教的大师,他们讲:这个国家除了我们的宗教以外,其他的都不能有。他们很公开地说其他的都是错误的见解。所以我们世间当中各个宗教都有自己的一些说法,如果不同宗教的人聚集在一起的话肯定会打架。

所以我们经常说的志同道合吧,比如都是学习大乘佛法的,或者都是学习一个法门、一个传承上师的弟子,这样比较方便一点。否则的话,我是这个传承上师的,他是那个传承上师的;然后我赞叹我的上师非常非常了不起,他就不高兴——“我的上师更了不起!”(上师笑)然后互相就产生一些矛盾,有这个可能。

而且依止的道友应该忠诚、可靠、敦厚,非常有人格,是这样的一个人。因为有些人确实说起来非常好听,但实际上越接近越觉得不可靠,可以说是所谓的狡诈,或者说具有谄曲性,经常跟他一起的话,有一定困难。实际上有些人特别老实、人很直的话,他不一定整天都是赞叹你,整天都是“哇,你特别好啊,好棒啊!”没有这样,但是他人心很稳定,始终都不会对你有害的。一方面是志同道合,一方面人很老实,这样的友伴要经常依止。这个确实我觉得也很重要。

尤其是我们佛教徒,有些出家人特别的……除了自己以外谁都不管,那也不是很好的。在出家的群体当中,有一两个各方面因缘与自己很不错的,这样依止是最好的,不一定要天天都是说好话。其实我们修行的过程中,真的需要这种行为一致的、见解一致的、思想等方面能够说到一起去的这样的人互相依止,还是很重要的。

那么在家人包括我们学会当中的,有些在家人还是很好的,比如夫妻两个都是出家人——哦,不是出家人(上师笑),是学佛的,不过有些居士其实跟出家基本相同。去年有一次我遇到一个人,我说你们家里不吵架还是很好的。“是啊,上师,我们十年以来只有夫妻之名,没有夫妻之实。表面上看是在家人,实际上就是出家人。”所以我刚才口误,但实际上说是出家人的话我相信也有一些道理。总之,有志同道合的友伴是很好的,修行上互相有一种照应和帮助。

出家人和在家人都应该有这样的友伴。其实对谁都不靠近,这样的修行人不是很好的。应该有一些比较可靠的人,万一生个病的话可以互相帮助。否则的话我看现在有些……藏地可能有点不同,藏地稍微有点亲戚关系的,生病的时候大家都去帮助。我经常这样讲,出家人也好,居士也好,包括他们的父母,如果没有人照顾肯定不行的。所以平时有些比较可靠的友伴,快乐的时候一起修行佛法,遇到痛苦的时候大家一起去帮忙。而且这种帮忙是没有条件的,“我今天帮你,过段时间你要对我什么什么”,不是这样的。完全是他的人格魅力引发的,完全是以真诚的心来互相帮助,这对佛教徒来说也很有必要。

希望我们学会里面的道友们,有些可能是需要帮助的,有些是不需要帮助的。不需要帮助的就没事,那需要帮助的话,大家还是应该很认真地对待身边的人吧。有时候我们可能对和我们没有关系的人很慈悲,但是对我们内部的人……昨前天在我们的法师会议上我也讲了,从今年开始,我们度人很重要的,但是先度自己。我们身边谁有困难、谁需要帮助的话,一定要去帮。这样的话,我们佛教徒自己也有一种安全感。比如我们一个地方学会有20个人,不管怎么样,一个人遇到困难的话,大家都很真诚地一起去承担,这样的话可能我们就有很多修行的力量。不要口头上说,先在我们自己的团体当中体现一种爱,这一点也很重要。

因此这里讲要依止见行一致的、忠实可靠的友伴。麦彭仁波切怎么讲的呢,前段时间不知道我藏文微博上发了没有,意思就是说:要舍弃散乱愦闹,如果实在不能舍弃的话,一定要交往贤善的友伴,这就是最好的药。所以上师如意宝经常引用麦彭仁波切讲的这句话。我们应该要远离一切散乱,尤其是一些年轻的出家人。如果你实在断除不了散乱的话,你就去依止一些堪布、堪姆、辅导员,行为比较好一点的。这样的人跟他一起交往的话,慢慢慢慢地熏染,表面上看好像你跟别人一起,没有完全闭关,好像有点散乱,但这种散乱实际上逐渐逐渐变成一种很好的妙药。这也是依止道友很好的方法。

我们现在上网的话,每个人在网上也有许多的友伴,其实这是很可怕的事情。那个时候你一定要依止一个贤善的,所谓的网友也好、道友也好,否则这个是更可怕的。包括有些出家人、有些修行人,因为上网看一些不好的影片,最后慢慢地就堕落了。过一段时间就不愿意听课了,过一段时间就开始下山了。我们学院当中也有过这样的,包括居士当中也有。熬夜看连续片,第二天上课的时候眼睛都是红红的,一直在那打瞌睡。听完课之后又继续开始看一些乱七八糟的,那个时候已经完全清醒了,晚上也没有瞌睡了,白天听课的时候就特别困。这些人过一段时间就完全崩溃了,没有希望了。确实不需要这种友伴,有些人依靠这些信息上的恶友,然后短短的时间当中身心全部都已经倒塌了,谁也没办法,不可救药了。这个时代非常非常恐怖!

以前可能善知识经常看得出来这个人的行为是什么样,但现在的话……如果自己没有智慧、没有正知正念、没有自觉的话,就非常可怕啊!所谓的可怕,就是我们在解脱路上、在修行道上已经完全没希望了。这样的话我觉得也没有必要。刚开始的时候,大家皈依啊、发心啊、出家啊,包括受居士戒啊、参加学会啊,这些对你们来讲也是很不容易的一个选择,那么后来也应该依止正道,这个很重要。大家所谓的友伴,应该是可靠、忠厚的。网上如果选择不好的话,接受了一些不健康的教义的话,最后可能你根本都不知道自己已经堕落了,这一点也是比较可怕的。

下面第四个,“应当忆念维生资具的过失,依止适度的生活。”应该经常忆念我们的生活资具、生存方面的一些过失。

适度的生活,佛教当中不会排斥,而且完全是允许的。《大乘经庄严论》里面有一句话,意思就是说,作为修行人可以享用美味佳肴,因为依靠饮食可以增长戒定慧三学。有很多修行人,吃得好的话,闻思修行都很好。有时候饭做得比较好的话,他们发心都比较好;如果做得不好吃,每天都是一个东西的话,最后发心都没有能力了,戒定慧三学都上不去了。(上师笑)

所以说有时候我们发心做饭的菩萨们压力比较大。如果吃得好、穿得好、喝得好的话,就都很不错的。很多人最关心的是,“今天吃什么呀?哇!真好吃啊!”有些人本来就很挑剔,不管是什么都“嗯,不好吃!”一直是这种态度。这种态度的人可能前世的业力现前,没办法的。但也有些人确实认真做和不认真做还是有差别的。

所以上等人一般经常议论的是什么呢?就是闻思修行,比如哪个班讲得好、哪个班考得好。中等人就经常讲一些“哪个部门吃得好,哪个部门吃得不好”,就一直议论这个。下等人是没有的——我们这个世界都是中等和上等以上的。(众笑)

所以这里讲要经常思维生活资具的过患,比如说一些食物、财物过多的话,有很大的过失。《毗奈耶经》当中也有,某个比丘贪著他的钵盂、贪著他的衣服。那个时候比较穷吧,一个人死的时候就是一件衣服、一个钵盂、法器这样的;现在可能有些人没有很好地观想这些财物的过患的话,临死的时候可能会贪著自己的手机、车子、房子。所以我们稍微有一点财物的人也要准备,不然你死的时候,“啊,我的银行卡在哪里?”最后灵魂已经在银行卡上面,银行卡怎么样也打不开,最后念他的名号,念一些观音心咒才打开……真的有时候不好说。

大家对财物不要有很大的执著,不然我们什么时候死很难确定的,死的时候很有可能心识就专注自己最执著的。比如我有什么亲戚朋友、我有什么财物是经常放不下的话,可能就会专注这些。所以说我们对财物和饮食不要过多地去贪著,不然——智悲光尊者说,修行人样样都具足的时候,佛法没有成就,魔法已经成就了。

所以有时候人有特别多的一些生活资具也不一定很好,看起来好像你非常成功,你的财物什么的都圆满具足,但实际上那个时候你的贪心、你许许多多不好的恶念就会出来,最后始终是在轮回当中得不到解脱。有可能这样。

所以我们时时刻刻当中,生活应该是依止适度的,不管是吃饭也好、穿衣服也好、建房子也好。在我们学院当中的算是比较知足少欲的,不算特别过份,衣食住行方面没有特别的竞争,“这个人已经造了多少间房子,我也要造”——现在更不可能了。以前有些条件比较好一点的人,“某个道友建了一个三层的水泥房子,我要建四层的”,这样的情况好像没有过吧。反正这些确实是很不好的。

意思就是说这方面我们应该适当,这样确实可以带来很多快乐。以前爱因斯坦的人生观里面讲:“简单和纯朴的生活,无论是从精神层面还是身体层面,不管对谁都是非常有意义的。”这句话很有意义的。在他的传记当中可以看到,(昨前天霍金死了,是吧?)爱因斯坦不是修行人,但是这些科学家有时候对世间的真理,对一些道理还是比较明白的。

所以如果生活越来越复杂、要求越来越高,就会带来一定的痛苦,但是也不能故意吃不好的或者苦行。其实佛教当中并不是非要让你苦行,非要你把有的东西全部扔掉,这种思想并不赞叹。我们的生活一方面不能过多地贪执世间的财物,应该想到它的过失,它给我们带来的压力和祸患;另一方面也应该适合你的生活,可以依止适应你身体的饮食。

尤其是出家人,要尽量减少一些财物。像我昨天讲的,不要到处给我写信、寄各种包裹。尤其是女众,寄很多的包裹。真的,我对这些包裹很反感,希望不要给我寄什么包裹,这些包裹我也没办法一个个打开。当然我知道你们的心很清净,“这个人参很好”“这个红酒很好”等等。但实际上一个普普通通的出家人,什么都用不上的,死的时候也带不走。所以我们经常把这些捐给慈善机构,但中间过程很累的。其实作为一个修行人,大家都是比较简单的,不是特别复杂,这种生活其实我很喜欢。不管是住的地方也好,其他什么也好。简单的生活其实可能是生活当中最有意义的。

第五个就是“应当无偏依止诸位成就者传下的窍诀”。我们要依止什么呢?应该没有偏堕地依止、不只是我的上师的、某一个教派的,我们的心应该很广阔、很宽容,接受所有成就者传下来的窍诀、教言。

这里的无偏并不是自己没有宗派,自己有一个宗派。比如我是学藏传佛教的,但藏传佛教当中有很多教派的大成就者,他们的教言我也可以接受;作为一个学藏传佛教的,我对汉传佛教、对南传佛教等所有的教派也可以接受;甚至其他宗教当中对我今生来世,对自己、对他人有利的教言和窍诀也可以接受。这个窍诀可以分广义和狭义两方面讲。从广义上面讲,世间当中其实有很多的密诀和窍诀,对这些我们不要有特别的一种偏堕的心。有些时候可能我们真的有一点狭隘,除了自己以外什么都不看,什么都不承认。这一点,尤其是二十一世纪的今天,可能不能这样的。我们应该放眼世界,有时候我们自认为这个是最好的,对我来讲也许是最好的,但对整个世界来讲,不一定是这样。

以前我刚来到这个山沟,我传讲佛法的一些方式跟现在有一些差别。我现在看得也比较多了,有时候觉得“哦,我原来这种思维方式……”我现在依然认为佛教非常殊胜,但是在表达的时候,在跟别人沟通的时候,还是会用不同的方法。

因此这里讲,我们接受的时候,大成就者们传下来的所有窍诀也很重要的。当然这样的窍决最好是上师的一些窍诀。以前好像在《前行》里面讲过,有三位大德叫库、俄、仲,他们问阿底峡尊者:“是精通佛教当中所有的经典和论典好呢,还是上师的窍诀好?”阿底峡尊者说:“依止上师的窍诀最好。”库、俄、仲三位尊者问:“为什么?精通经论不是很重要吗?”然后阿底峡尊者说:“精通三藏实际上并不能实地修行。光是对所有的三藏全部通达无碍,自己也不会修持。如果你通达了上师的窍诀,那你修持所有三藏都没有任何困难。”所以,最后我们真正要修行的时候,还是需要上师的窍诀,这一点的确很重要。

我看到一些大的佛教的书店,里面书特别多。现在我们学院也在建一些男众、女众的图书馆,希望以后世界上的很多的书在里面。到那个时候一看,“哇!千百万。”我们大概可以放三十万本藏书在里面。那个时候,你可能看不出来到底该修哪个、哪个好,根本看不出来,每一本书都很好。但如果有了上师的窍诀,“哦,书是这么多,但最关键是通过什么方式来调服自己的心”,应该就比较简单。这一点,应该清楚。所以我们要无偏地依止上师的窍诀。

以后最好观清净心。“我是某个上师的传承”——对自己的上师有着不共的信心,这是应该的;但是不能够自我赞叹,然后诽谤他人,这样是不好的。以前有一个大成就者,他的教言书里面说:“我们不能为了养母亲杀父亲;同样地,我们不能维护自己的宗派而去诽谤其他的宗派。”这说得很对的。所以我们要接受所有上师们的窍诀。

第六个:“应当依止有益自他之物、妙药、咒语与甚深缘起法。”好像去年还是什么时候我引用过这个教证吧,就是我们应该依止什么呢?对自己和他人非常有利的一些加持物、圣物,包括什么念珠啊、转经轮啊。作为一个佛教徒,这些是对自他有利的。如果非佛教徒的话,对自己和对他人好的很多东西,也要依止。还有妙药。世间现在所谓的中药、西药、藏药……世界各个地方都有,比如印度有印度的药,非洲有非洲的药。我问那些非洲人,他们说非洲药特别好,他们只相信非洲的药,不相信其他地方的药,什么止血的药啊……有很多的。

我们有些佛教徒,真的,除了吃一点甘露丸以外,不吃药。有些还是比较偏堕的。现在藏地也有这样的,明明肚子里面有恶性囊肿,也打卦要不要开刀。“哦,不用开刀。”打卦的人说你不用开刀,然后不开刀过一段时间就死了。这种现象很可怕的。

前一段时间,我们这边有个发心人员,一个法师,很年轻的就死了,说是在汉地圆寂的。后来听说是他天天吃中药。他好像是肺结核,去年我让他吃一些西药、看西医,因为西药对肺结核这些比较容易治。但是根本不相信。有些人认为西药不好的,只吃一点中药,念念咒语觉得就可以了。那肯定不行的!咒语有咒语的能力,但是药物一定要依止。现在持偏见比较重的,有些西药的医生,他们完全排斥中药;然后中医也完全排斥西医,双方历来都是“打架”的。我们还是要凭自己的观察,该吃西药的时候还是要依止,否则你完全是一个中药医生的铁粉丝可能也不是很好的。

佛教修行人也是这样的,一个是有利的物质,包括我们的念珠——确实有用的,要带上、要经常依止。还有药,还有咒语,息增怀诛的咒语。大威德的咒语啊、发财的咒语啊,包括降魔的咒语、开智慧的咒语。真的,这些咒语很有不可思议的加持力,你们不要不相信。有些人完全是学者,对念咒语、拿转经轮这些非常反感,这就是用自己的专业来看别人的过失,其实这是不对的。

有时候我看到我们佛教徒对非佛教徒的有些行为看不惯,其实不应该这样的。我们作为一个佛教徒,看不惯其他宗教徒,“哇,这个多余的事情,他那个乱七八糟的是什么东西。”不应该这样的,他有他自己的密意。非佛教徒也不应该用你非专业的角度,来讲佛教徒专业的有些东西,比如拿的转经轮啊——你看我们有些人拿了好多啊……它有它的一些意义。还有我们的咒语,还有甚深的缘起法。甚深的缘起法可能是念仪轨,我们天天课前课后念的《普贤行愿品》,上师如意宝认为这是非常重要的,古大德们也很重视。表面上看我们前后就半小时左右的仪轨,但这个仪轨对自己、对他人都非常非常有利。

包括我们明后天修的《普获悉地祈祷文》。这个祈祷文的大概内容是:第一句是祈祷八种不同名号的莲华生大士,以前我们讲《七句祈祷文》的时候讲过吧。然后是八种莲花“智波格热灿嘉当”。然后“智波仁怎钦波嘉”是八大成就者,吽嘎热、蒋华西宁、布玛莫扎以及龙猛菩萨等八大持名者。接下去是八大菩萨,大家都知道。后面就是八大法行的本尊,马头明王、金刚橛,还有大威德、护法、空行等,就是一般宁玛巴当中讲的八大法行的所有本尊。在这么多面前真诚祈祷,遣除内外密的一切障碍,获得一切共同和不共同的悉地。内容看起来不是特别多,但这是成就者的金刚语。所以我们念诵的话,真的依靠这些八大持明、八大菩萨、八大法行的本尊,还有八大莲师的加持力,我们相续当中所有的违缘都遣除,所有的因缘就能具足。

懂得甚深缘起的人他就明白,短短的这些祈祷的语言,确实自身的修行可以圆满成就。如果不是这方面专业的话,那根本不知道的。比如中医拔罐,不懂中医的人就会觉得特别奇怪,很残忍;用银针、金针做针灸的时候,他们也觉得很残忍。所以人类历史上,有很多甚深的世间和出世间的缘起法。我们以前也学过一些所谓的缘起法吧。

总而言之,对自己和对他人有利的这些物质、药物,还有咒语、缘起法一定要依止。不要“啊,我是修空性的,什么都不要,这些都是相。”“凡所有相皆是虚妄。”(众笑)表面上看皆是虚妄,但是慢慢慢慢自己真的生病、出现违缘的时候,这个“相”也就出来了,然后也不是虚妄的而是很真实的了。原来你说大话“皆是虚妄”,那个时候还是不是虚妄?你看看。

下面讲第七个:“应当依止有益身体的食物与方法。”应该依止对自己身体有帮助的食物。我都遇到很多人经常说:“啊,你应该吃这个、你应该吃那个。”——每个人都当自己是营养学家、我是什么都不懂的人一样。确实对身体有害的,包括现在所谓的垃圾食品,比如快餐面、红牛、可乐等,这些都要放弃。应该依止蔬菜、水果、坚果,凡是对身体有利的食物,包括所谓的粗粮,这些食物要依止。

还有一些对身体好的方法。方法可能比较多吧,现在国内外都有很多的健身方法。有些说跑步很好,有些说磕大头很好,有些说练瑜伽很好……尤其是西方人特别爱跑步,我不是完全承认他们这一观点,不过走路确实很好的。

我希望我们修行人天天都……包括我们经堂附近的房子,大家都很想买。为什么呢?因为离经堂很近,非常方便。其实这是很不好的,对你的身体来讲是很不好的,非常不利的。如果你离得远一点,每天就一定要来来去去的;如果离得特别近,过一段时间身体都不一定很好……不是完全确定,但是我看原来经堂附近的那些道友身体都不太好(众笑)。因为他们很方便,每天从家里出来就是经堂,从经堂出来又进家里了。这样好几年当中从来没有运动的话,对身体特别不利。

所以有时候应该去转一转坛城,一百遍也可以,一千遍、一万遍也可以,法王也讲过很多的功德。或者早上起来磕头。我看到很多领导,以前好像没有,现在都要“减肥减肥”,很多领导说:“我每天要坚持一万步。”每天都步行、徒步,这样也是很好的。确实步行对身体很好,可能有时候也有必要吧,有必要也可以去其他地方……

我弟弟他们前两天去拉萨,步行去的。刚才问他到哪里了……他们应该是上个月二十几号去的,从塔公开始走的,已经走了大概七百多公里,还有一千多公里。他们不是三步一拜,就是徒步走,也不是为了健身。去年我母亲死了以后,他非要磕头上去。然后我们也没有同意,说身体不好不要磕头上去,后来他心里就一直有压力,“这样的话我一定要步行上去。”前一段时间我也答应了。他们可能也想是用这样的一种方法吧……不过有时候这样去的话我也比较认可。虽然与闻思修行的功德相比较,这些都不算什么,确实我们闻思修行的功德更大。但有时候人好像一直在一个环境当中快乐地坐着的话,不如为了解脱,为了对父母报恩也好,自己苦行也好,走一些路也是可以的。

我们现在健身方面、食物方面,每个人都有自己不同的……尤其是现在瑜伽特别多。在西方,禅修和瑜伽特别兴盛,但他们的目的仅仅是今生当中自己的身体、自己的心。为了心灵健康他们就禅修,为了身体健康就练瑜伽,西方人喜欢这样的。为了利益众生、为了解脱几乎是没有的,发心也是没有的。所以真的人现在越来越自私了……可能也不好这样说。

像藏地以前,藏传佛教大乘的佛法理念,确实就是想帮助别人,但现在越来越不行了。汉地的儒家思想对自己的父母和自己的家庭很关心,这一点可以说是一种自我提升——但现在好像很多年轻人也没有。西方思想比这个还窄,对自己的父母和亲友都不一定关注,最重视的就是自己。所以利他的范围还是有差别的。西方人对父母也好、身边的人也好,可能不会那么关注的;汉传的文化对自己的家庭还是很关心的;藏传以前的话,的确对很多众生比较……但现在几乎全部都被西化了。现在藏地的很多年轻人特别特别自私,自私得不得了——有时候自私也是很好的,自私的话容易成功。

下面讲“应当依止有利觉受证悟的法行与威仪。”要依止有利于提升自己觉受的,也就是能让诸佛菩萨的加持和感应越来越增上、自己的证悟越来越明显——没有证悟的就证悟,已经证悟的就越来越明显,这样的法行和威仪很重要。

法行是什么呢?《现观庄严论》和《辨中边论》里面讲读诵、供养、听闻、思维、修行、讽诵等等有十种法行。为了证悟、为了自己相续的觉醒,经常念一些咒语,看一些高僧大德的传记,这种法行非常有帮助的。还要依止很好的威仪,包括禅修、磕头、转山,这些对自己的觉悟也很有帮助。有时候到寂静的山里面去祈祷上师,有时候到山顶上大声地唱“嗡嘛呢巴美吽”,还有打坐啊、磕头啊……汉地不是也说“三千威仪,八万细行”,有很多威仪方面的要求。其实这些威仪可以增上对上师三宝的信心、增上自己的证悟,在这些方面有很好的帮助。所以,经常依止让自己的觉悟和证悟越来越增上的一些法行和威仪是很重要的。

第九个就是:“应当依止具足虔诚信心、恭敬心的有缘弟子。”一般我们讲弟子依止上师,但讲上师依止弟子也可以,这是从广义上来讲的。我查了一下汉文字典,“依止”有依赖和不离的意思。那么作为一个上师,他肯定要有眷属,有他的弟子,那他的弟子应该是对上师三宝有虔诚信心的人,这很重要。第二个是对上师、对佛法有恭敬心。第三个应该是有缘者。如果上师跟弟子的缘分不好,那就天天吵架,最后可能上师也舍弃弟子,弟子也诽谤上师。后人写他们传记的时候,也不好写,对吧?(师笑)写传记的时候,作者很纳闷、很痛苦,不知道怎么写这一段。如果世间人的话,感情有一些复杂性是可以的,但是师徒之间的话,如果写得太那个,可能对弟子也不利。

的确,麦彭仁波切在《君规教言论》当中也讲,恶劣的眷属是君主的敌人,这个敌人一定会摧毁的。所以有些上师面前特别恶劣的弟子,对上师是非常不利的。尤其是对上师没有信心、没有恭敬心的话,也得不到上师的密意。然后上师的所作所为到最后全部都没有意义。

没有信心、没有恭敬心的人,比如像善星比丘,在佛陀面前呆了那么长时间,最后丝毫的功德都得不到。在我们整个世界当中,除了佛陀,具足功德和远离过患的人是找不到的,但是具有邪见的人始终就只看到过失,不可能得到丝毫的利益。所以这里讲到作为上师的话,他所摄受的或者说依止的、依靠的弟子,一定要有恭敬心和信心,而且他们之间的缘分应该很好。这样的话,上师相续当中、身口意所有的智慧,才能满瓶倾泻般地融入这个弟子的相续,然后弟子弘法利生的事业也会圆满。

我去年不是也讲过,不要说我们佛法,世间当中比如一个医生,他对自己的老师很有恭敬心的话,他也会得到很多的智慧。我去年在云南遇到一个书法家,他对自己的导师非常有信心,一提到导师的名字,一个老年人差点都哭了。我都不好意思,我就看其他的地方,不断地转话题。如果一个老人哭的话,我擦他的眼泪也不对,所以我就不断地转话题。

所以世间一个书法家,他对自己的导师都有这样的信心。我们经常说所谓的恭敬心和信心是东方人的一种观念,其实也并不是。我看到美国的很多大学老师,比如他带博士生的话,他也很喜欢有信心、有恭敬心的学生,如果下面哪个学生对他特别无礼,导师也很不高兴的。毕竟都是人嘛!所以看起来西方文化有些地方完全不同,但实际上它的根在某些地方是非常相通的。我特意了解了一些大学专门带博士生的老师,与博士生之间的缘分好不好很多都是依赖于信心、依赖于恭敬心、依赖于精进地学习,这些还是有一定的关系。有些天天都挑导师毛病的人,最后导师也特别讨厌他,不给他高分,最后毕业都很困难的。真的有这种现象。

所以我觉得作为一个上师的话,依止弟子也很重要。一般具有善巧智慧的上师,他周围的人至少也是过得去,不是特别恶劣、特别地对社会、对别人有害。如果一个上师身边的人特别不好,对上师、对三宝没有恭敬心、对众生没有慈悲心,这种人确实对佛法都是有害的。

我们有时候讲课也是通过自身来说明——按照西方的有些讲课方法,都要用自身来说话。比如我以前当上师弟子的时候,一方面对上师的恭敬心和信心我觉得还过得去;还有一个方面,凡是对上师有信心和恭敬心的人,我还是很认真地维护。比如来见上师的、什么样的人,我都特别有同情心。你们年龄比较大一点的人应该知道,当时我在上师身边做翻译,出去的时候经常有人来见上师,我还是很理解他们的。因为我自己刚开始来见上师的时候,我也是有个很虔诚的信心,包括很希望上师摸个顶。所以我也尽量地安排。不过这方面也要智慧,又要看上师,又要看下面人的信心,中间可能上师有时候不高兴就开始批评我。但宁可批评我,我也不愿意毁坏下面人的善根。

我看我们今天的课堂当中,也有很多各个不同的一些上师的弟子,有些确实对听法很有意乐。有很多了不起的大成就者的、有些上师的弟子,你们在处理上师与其他弟子之间关系的时候,一定既要看上师又要看下面的弟子。有些人只看上师的脸,下面就根本不管,把门关掉,人全部推出去,好像特别恶劣。这样的话,下面的人对上师会产生邪见,“哇,上师的弟子都那么坏,上师是不是也有点过失啊?”“把我夹得很痛的!”有时候可能会逐渐逐渐产生邪见的。如果上师身边的这些弟子很慈悲的话,那么逐渐逐渐地,可能对佛法的信心也会越来越提升的。

我自己也曾经跟随大恩上师如意宝一起出去过很多地方,那时虽然很累但是也很快乐,现在想起来还是很快乐的。我不管到任何一个城市、到任何一个国家,甚至任何一个上师以前住过的宾馆,也有很多美好的回忆。当时在上师身边做事确实很累,晚上也不敢很放心地睡下去,有很多的顾虑和考虑。但是在做事的过程当中,现在我自己想起来也没有很多的后悔。当时也没有为了上师故意得罪很多人,也没有为了弟子而对上师的健康什么都不管。

所以,我也希望包括学会当中的,很多各个不同教派的一些上师们的弟子,你们维护上师我很随喜,没有任何问题,但是在维护上师的同时,应该对其他众生要有悲心,对上师的形象、对上师的很多方面也要负责。这一点也很重要。总而言之,具有信心和恭敬心的话,做什么事情都很方便。

最后一个讲到:“行住坐卧四种威仪中应当常常依止正念与正知。”其实前面也讲了,对大乘修行人来讲,行住坐卧依止正知正念是很重要的。正知正念我前面也介绍过,《华严经·净行品》里面也宣讲了行住坐卧的很多威仪。汉地经常说“行如风,站如松,坐如钟,卧如弓”,代表了行住坐卧四种不同的威仪。那么我们作为一个菩萨或是作为一个具有清净戒律的修行人,行住坐卧都要有善法的正念,对上师三宝的祈祷。

有些人是真的不管在任何时候,都不离行持善法,包括念咒语。现在我们有些人咒语念得还是挺好的,虽然我们开会的时候并不要求念咒语,但嘴一直不断自动地这样……(上师学。众笑)这应该是念咒语吧?不是其他病吧?这应该是很好的,念咒语、拿念珠,包括我们吃饭的时候供养三宝——大多数的佛教徒还是可以,我倒是经常都忘了。

很多正知正念都是一段时间的。以前我刚来学院的时候,当时可能刚刚出家,很多威仪是特别注意的,但慢慢地……可能人年龄越来越大就越来越糊涂吧。有时候我看到我们很多修行人对行住坐卧、对善法的正念,从他身体语言的行为也可以看得出来,他内在的比如说慈悲心、智慧、信心、出离心、菩提心,应该有很多善法善念不断地增上。

学佛并不是一天两天的事情,应该是长期的行为,这样的话,实际上对自己今生的修行和快乐都有很大的帮助。真的,学习佛法呢,我们先不说什么来世,暂时对今生来讲,对心态的调整也有非常大的利益;对来世的解脱方面,只要学过很多经论的人就没有什么可说的,大家应该是很明白的。因此我们修学过程当中不能中间半途而废,应该以正知正念来长期地修习,不要觉得“哦,我学了三天了,我听了一节课了。”不能这样的。现在不管是在学院当中也好、在外面也好,有些道友真的对听课、对学习佛法很有意乐,这个很重要。

我也希望你们发心人员的话,哪怕是听一堂、两堂课,最好我们的相续不要跟法背道而驰,到时候收不回来是很可怕的。凡夫人真的和调皮的孩童一样的,特别不听话,最好每天听一些……不管是什么上师的课,或者有一些什么来约束自己。有时候凡夫人需要有一点强迫性,到一定的时候自然而然修行就比较方便了;没到这个之前,刚开始还是要有一点强迫,尤其是闻思修行不要间断!

今天讲了应该依止的十种法,你们课后要再看一下,文字很短,但实际上内容很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