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师课堂 | 胜道宝鬘论10

《胜道宝鬘论》传讲(10)

——索达吉堪布2018.03.31第134次网络开示

(上师念《胜道宝鬘论》藏文传承)

今天念了一段《胜道宝鬘论》的传承,可能下节课还有一半。你们只求传承不求法的这些人等着啊……其实这些人我是看不惯的,只求一个传承,不好好求法,过“快餐生活”。但是也没办法吧,众生的意乐千差万别。下个礼拜不一定有课,再下一个礼拜六吧。《胜道宝鬘论》和过段时间准备讲的《孝经》,这两部法今年完成就可以了,不是特别着急。

前面“鞭策之十法”已经讲完了,今天讲“沦落之十法”。

第一个:“如果信心微弱、智慧高超,就会沦落为空谈者。”有些人信心不具足,对上师三宝包括对业因果这些都没有什么信心,但是智慧很不错,对佛教的空性意义,对世间的各种学问也完全精通,显宗、密宗的很多大经大论基本上都有学习、研究。这种人有一种危险性,他很有可能沦落为空谈者。

因为他无所不懂,嘴巴也特别会说,但是心相续当中没有什么信心。这种人在一般的人群当中,包括现在有些学校里面的一些教授、老师,还有一些研究者,嘴上说起话来头头是道,经常高谈阔论、夸夸其谈,特别特别会说,把很多人吸引住了。“哇!他讲的真有道理啊!”但实际上,他所讲的从来没有跟自己的相续结合过,所以对自己的相续并不是特别有利。没有信心只有智慧的话,有这种危险性。他也不会修什么法,只是谈一些理论而已。

佛陀在《月灯三昧经》当中说“我今为汝无量说,汝于此法若不行”,意思就是我给你讲了很多的法,如果你没有行持的话,“如人虽持良妙药,于自身病不能治”,就好像拿着一些很好的妙药,但是根本没办法治疗自己的病,没办法对治自己的烦恼。什么都会讲,但从来不修行,就像一个人确实带了好多药,但他从来没有吃过,那这样的话对他的病没有什么用。

有些人包括一些法师可能容易出现这个问题,经常都会讲,但是自己没有好好修,对佛法也没有什么信心,只是从研究者的层面了解而已,这样理论与实修是没有办法达成一体的。这也是个误区。

下面这个与刚才所讲的应该是对应的。第二个:“如果信心十足、智慧浅薄,那么就会沦落为肤浅执拗者。”有些人对上师三宝也好,对谁都是诚信不疑的,非常有信心;可是从来没有很好地闻思,世间智慧也不足,出世间的智慧也极其浅薄,没有一点闻思的智慧,这种人很容易变成肤浅的执拗者——个性特别强,别人说了也不听。因为他没有智慧,没有智慧的人有时候是很固执的,个性非常强。有智慧的人知道别人说的有道理,就会马上接受。

维萨空行母的传记里面有一个比喻,这也是我们藏族人经常用的,但这个比喻不太好翻译。空性母十二三岁的时候经常出现一些梦境,包括天上的一些神鸟啊,经常跟它们有一些对话。她哥哥认为她可能着魔了,有一次,把她带到父亲那里去,说:“你要给她做一个驱魔仪式,这几天她一直讲一些莫名其妙的话,好像精神有点不正常。”父亲说:“不用做什么驱魔仪式,我知道她的性格,还是听之任之吧!就像我们俗话说的:赶着的狗不会沿着路走,打碎的石头不会按照你的想象裂开。”意思是有些性格非常拗的人,我们怎么样做也是没办法改变的。当然我这里举维萨空行母的公案,并不是说她信心不足,而是讲性格执拗的这个比喻。

所以有些人信心很好的,尤其是一些没有闻思过的佛教徒,即使他学错了、他依止上师错了,但是他会一直坚持,谁说了也不听。父母说了也不会听,同行道友说“你这样做可能不对的,不合理的”,他也根本不会听,因为他自认为是对的。所以有信心没有智慧是一个误区,有智慧没有信心也是一个误区。

《涅槃经》里面说:“有信无解,增长无明;有解无信,增长邪见。”有信心没有智慧的话,就会变成一种迷信。现在我们有些佛教徒,真的信心还是很不错的,自己所有的东西都供养上师三宝,但是一点智慧都没有,后来就有很多麻烦,反而增长一些无明。有些人光有智慧,就像刚才第一个问题里面讲的一样,学术也好,其他方面也好,智慧非常不错,但是没有信心,这种人就经常成为邪见者。

我们闻思的无论是居士也好,出家人也好,都不要变成这两种人。光有信心没有智慧,确实是迷信者,我们佛教徒也不希望自己变成一个盲目的信仰者。光有智慧没有信心的话,变成邪见者,什么都不承认,因为你没有信心。包括在佛陀面前的善星比丘、提婆达多,他们是很厉害的,非常有智慧,可是因为没有信心,越来越产生邪见,到最后就觉得佛陀所说的法全都是邪说。

我们现在佛教徒当中也会有的,如果你没有信心的话,可能会认为上师所说的全部都是废话,甚至连《大藏经》中前辈大德讲的法义可能都觉得没有什么意义。没有信心的人,真的对有价值的金刚语不当一回事的。没有信心的人,面前有庄严的佛像,他会觉得用金子、用铜来做,好可惜哦……原来我们那边有一个老乡特别贪财,佛像的脸上有点儿金子,他就把金子刮下来拿去卖,卖也没有卖成,结果已经破案了。真的有时候没有信心的人,耍一些小聪明,看到佛像脸上贴了好多金子就开始刮,用刀把佛像的脸划得面目全非。世间人会有这样的。所以依靠这些窍诀,希望我们将来不要变成这样的人。

前面这是讲的有信心和无信心的两种情况。

第三个:“如果具有精进、无有窍诀,就会沦落于误区与歧途。”对法特别特别精进,但是没有传承上师的窍诀,没有很好的教言,这样的话也许会修错了,也许会看错了。

上师的教言真的很重要。就像阿底峡尊者跟宝贤译师的对话一样,如果没有上师的窍诀,千经万论怎么修呢?没有办法的。有了上师的窍诀,就像华智仁波切的《三句击要》,非常简单的三句话就为你直指了真正的心性。没有窍诀的话,可能会修着修着就修错了、修偏了,有这个可能性。正所谓“宁可千年不悟,不可一日错路”,汉传佛教也有这样的教言吧,宁可你千年当中都没有证悟,也千万不要修错;如果没有修错,即使不是那么精进……当然修行精进是很好的,但是太精进的话,有时候可能持续下去很困难。应该以一种持之以恒的态度,这样我觉得最稳妥。

像生起次第、圆满次第的修行,包括密法特殊的一些风脉明点的修法,很容易修错,一定要打好基础。如果没有打好基础,没有很好的窍诀,直接就特别精进的话,很有可能发生一些精神上不太正常的现象。有些修行人经常修错了,闭关、闭关,一直闭关的话……禅宗有种说法,刚开始的时候不要求闭关。刚开始最好先修人身难得、寿命无常,或者是修简单的慈悲、空性,还有无常法,这些是没有误区的。如果具有一些上师的窍诀更好。不然一开始直接就观风,有时候气脉明点修不好的话,风入于中脉当中……以前很多修行人在闭关房里面出现各种各样的现象。所以如果没有上师很好的窍诀,没有打好基础,而且没有很好的方法对治一些不良的、修偏、修错的验相,那是很危险的。

所以修行一定要有上师们的窍诀,而且这种窍诀应该是有经验的上师的窍诀,这很重要。如果上师没有任何经验,自己也从来没修过,只是文字上照本宣科,这样的窍诀不一定很深。如果是有经验、有修行的上师的窍诀,那修行是不会错的,精进也是非常有意义的——有了这种窍诀也值得精进,因为人身非常难得,如果我们不精进,以后有没有这样的机会也非常难说。

所以第三个是说,如果具有精进没有窍诀,那特别容易修偏修错,这是值得注意的。

第四个:“如果没有先以闻思断除增益,就会沦落于盲修之处。”我们一定要先有一个很好的次第性的闻思智慧,它可以断除我们无始以来的、即生当中的各种各样的邪知、邪念,各种增益。

增和益以前讲过吧,它可以变成疑惑、变成邪见,《中观庄严论》里面讲了三十二种增益。如果没有很好地闻思,盲修瞎练,就很有可能修偏。因此应该先用闻思的智慧来断除修行当中的各种障碍。

按照上师如意宝的传统,刚皈依佛门或者刚开始修行的人,不提倡马上实修。刚开始在比较长的时间当中,要求非常认真地闻思,尤其是显宗的加行方面,修五加行啊,还有学习五部大论,这些一步步全都完成以后,再开始真正地去修行。这种修行是有窍诀的,否则刚开始没有听闻佛法就直接去修,很危险。《正法念处经》里面也讲过“远离见闻法,是则为盲人”,如果我们远离了听闻佛法,远离了听闻的基础,那就相当于盲人一样,在修行过程中不可能有很好的结果。没有很好地闻思,确实很危险。

所以有些人刚刚皈依,或者今天出了家,明天开始闭关,那很危险的,我们不提倡。应该先好好闻思五六年,基础打好以后,再到山里面去修行也不迟。否则万一修错了、修偏了,这辈子可能没有重生的机会,非常危险!所以我们特别提倡的是,大家要系统地闻思修行,到了一定时候,修行也是自然而然水到渠成,非常容易的。

以前我们藏传佛教当中,有一个著名的嘉贡·贤嘎仁波切,他一辈子培养了二十五位堪布,而且对以五部大论为主的非常重要的十三部论典做了注释。他讲大圆满的时候说,如果你闻思得非常好的话,不修加行也可以,因为他觉得五部大论闻思的过程当中也同样地遣除怀疑。所以我们有些没有时间修加行的人有点开心了,“是不是我不用修了?我现在五部大论都完成了。”

所以这里讲依靠闻思的智慧来断除增益,这是非常重要的,这样就不会修错。

第五个:“如果所领悟的道理没有实地修行,就会沦落为法油子。”无常也好、无我也好,对这些法刚开始的时候应该有一些领悟。比如对于人身难得,“哇!人身真的很难得啊!”真的有一种感受,有一些领悟;讲到寿命无常的时候,马上也有一种感觉,“啊,确实是无常的”。有这些感觉的时候要修。

其实我们每个人都是喜新厌旧的,基本上都是。刚开始听到密法也好、听到显宗的任何法也好,那个时候你感觉非常好,“哇!人身很难得!轮回太苦了!依止善知识很难……”那个时候一定要抓住机遇去修。如果你没有修,刚开始的时候也听过什么寿命无常、人身难得、大圆满各种各样的一些好的见解,听听听……一直没有修,到了后面再过几十年,好像已经没有什么感觉了。

以前宗喀巴大师的有些窍诀里面也说过:你开始对密法有感受的时候,要马上抓紧时间修,那个时候是一个很好的机遇。以前上师如意宝也说过,在法王的有些道歌里面也有,他年轻的时候遇到了托嘎如意宝,然后次第性地闻思修行,因为这个缘起,后来的弘法利生非常顺利。

所以我们有些道友,你听闻了佛法、有一些感受的时候,一定要实地去修,不然的话,“现在先不修,光听闻吧,七八十岁再修”,那到了后面的时候真的成了法油子。“法油子”是什么呢?我们以前也讲过,《大圆满前行》里面也引用过:用佛法可以调伏一些恶人,但是对法油子是没办法调伏的;酥油可以让一般的皮革滋润,但如果是装酥油的壳子,酥油也没办法让它滋润。所以我们有些人真的成了法油子的话,“这个听过了。这个我也知道。不就是无常……”最后自己的相续跟法没办法相应。

因此,遇到这些法的时候,我们一定要尽量去修。这种修行实际上是要一点一滴地去思维,这是一种串习,这种串习叫做修。我们藏文里面叫做“gun”,指的是串习的意思。我们遇到任何的法,不能想着这是外在的、好像世界上的一个故事,应该将这些道理跟自己的生活相结合,这其实是一种很好的修行方法。

我的修行不是很好的,但是我一开始遇到的是《大圆满前行》,我自己觉得这是很好的。如果一开始我遇到的就是因明的辩论,那可能我的相续当中会增加很多的分别念,觉得这也不对、那也不对。而刚开始有信心研究佛法的时候,遇到的是《大圆满前行》和《入菩萨行论》,虽然后来也学了五部大论,有时候也增加一些分别念,但那也是在原来佛法见解的基础上增加而已,所以危害不是很大。

因此我们千万不要变成法油子、老油条,老油条还是比较可怕的。我们有些法师变成老油条的话就不太好啊!大家要好好地去调伏相续,这是很重要的!

第六个:“如果没有修炼方便大悲,就会沦落于小乘道。”

听《胜道宝鬘论》的这些人,中间跑了一部分人,今天又来了。我刚才说了,你们不太好啊!《胜道宝鬘论》最多可能二十几节课吧,连这个都没有时间听——其实你们不是没有时间,时间应该是有的,只不过是有些修行法门你们看不起。但其实你的修行不一定很好。有时候这些修行法门对自相续是更有利的!

有些人有各种借口,“我忙得很、我累得很”,其实每个人都是五蕴假合的身体、假合的心态,都有一些烦恼和一些压力,但是为什么那么多人可以坚持听闻?我看到在我们听众当中有些人是特别特别忙的,但他还是能坚持听闻佛法;有些人并没有那么忙,但是有各种各样的借口——也可以说是烦恼的原因吧。

所以今天来的这些人,你们没有什么重大事情的话……如果有重大的事情,我也管不了,你们一个人都不来我也没办法的。也没有交费,也没有任何的控制能力,我也没办法。但只要有一个人,我就会全部讲完;如果一个人都没有,那我可能也没办法讲——但也不可能的……其实你们在这个世界上还是活着的,我今天也发现你们是活着的(众笑),只不过中间是以各种各样的借口没来听课。今天为什么有时间来?“这个《胜道宝鬘论》我听个传承就可以了,以后有机会的时候再听听录音。”所以第一天来的这些人,今天来了;中间我们讲了七、八堂课,有一部分人就消失了,有一部分人一直坚持了下来。

从2006年开始到现在,有些人闻思修行的精神是非常可嘉的!我们以前求学的历程中,自己认为也算很不错的;但是现在有些居士的求法精神,比较起来真的是非常随喜。但是也有一部分就忙着以各种借口……我说我不会批评的,昨天也讲了,但是今天我稍微带有一点不满的语气……(众笑)你们的这种行为,刚才第一次我说了不太看得惯,现在我第二次也说不太看得惯。

希望你们以后听法的时候……要么不要听了,没有什么,这也并不是看节目。你们也应该听过我的法,有时候可能觉得啰嗦,有时候可能觉得讲得不错,不管怎么样……我想可能不是这个原因。大家对法都有信心,主要是你自己的烦恼和你自己的时间,可能是这个原因,其他方面我们可能没有不同的观点吧。

我们这些法呢,其实一个礼拜当中只有一两堂课。我看到有些老师把自己的课调到……有时候弄得很累的,但是他们为了听法一直在努力。有些在飞机上,有些在火车上,有些人一直把听课当作生命当中很重视的事情,这样对相续也是很有利的。如果自己不重视,那可能觉得听也可以、不听也可以。对我呢,你们多了多少人,几千几万,对我也没有什么有利的;你们少了多少人,也没有什么的。但是总的来讲,大家对佛法的重视程度应该比较平衡,这样才是对的。

《胜道宝鬘论》最后有几个十法是没办法发挥的,基本上可能念传承而已,所以中间大概还有七八堂课。你们一个礼拜只是来听一堂课,希望好好地配合,好吧?

这里讲如果没有修炼方便大悲的话,就会沦落于小乘道。所以修行过程当中,我们经常要用大悲心来摄持,要经常想到众生。开始听课的时候想到“我今天听课是为众生”;念经的话,“我今天为众生而修的”;最后做回向也是为了利益众生,就这样想。

当然我们凡夫人做善事,可能一部分是为众生而想,但大多数可能为自己。其实这样也是合理的。比如今天我听一堂课完全是为利益众生,我今天去放生也没有为自己的名闻利养,甚至自己的健康长寿这些都不考虑,全是一心一意地利益众生,如果有这样的心态,那是真正的菩提心所摄。如果达不到这样呢?我们也可以把善根分一下,白天观想为众生修,晚上修行的时候为自己,比如念一些护法神。

莲花生大士的祈祷文当中也有说的,我好像前段时间在藏文的微博上发过吧:白天的时候观想观世音菩萨,为了利益众生念观世音心咒“嗡嘛呢巴美吽”;晚上观想莲花生大士,为了自己的利益念莲师心咒,遣除一些违缘,成就一些所愿等等。白天为众生的利益,晚上为了自己修行,修上师瑜伽、修莲师瑜伽,这样也是可以的。所以我们修行完全没有一点自私自利的话,恐怕有一定的困难,但也可以为了利益众生这样修行。

这是说为众生修大悲心,不然就沦落为小乘了,那这种修行就不太对了。不过我们有时候这样讲的时候,大家可能两三天……比如一个医生给你讲“你不能吃垃圾食品,垃圾食品的危害性很大啊!你一定要吃好好的五谷粮食啊!”两三天还可以,“医生给我讲了,不能吃垃圾食品”;然后过了两天三以后,稍微还有一点印象;再过几天就没有什么印象了,“哎没事,这个很好,我就吃了吧!”我们听法也是这样的,今天讲到自私自利的过失、利益众生功德的时候,就开始管众生的事情;过一段时间自私自利就照样出来了,然后利益众生可能也没有了。所以我们的习气跟佛法相应不是那么容易。

第七个:“如果没有修炼空性智慧,所作一切就会沦落于轮回道。”

(上师拿起一包餐巾纸。念上面的字)“可爱不只是外表,更是一种心态。”现在这些餐巾纸上面也讲的是菩提心,(众笑)讲的窍诀很深,对吧?如果要修行的话,哪里都是窍诀。

修炼智慧很重要的,因为如果我们没有空性智慧摄受,所作的善根全部都会变成随福德分善根。随解脱分的善根才能离开轮回,随福德分善根只是人天的因而已。人天的话,大家都知道,这是轮回的因。因此我们修行的时候先发出离心、发菩提心是很重要的,但是这两者也并不是很究竟。

昨天前面我好像也讲过吧,包括修慈悲心与轮回也并不是相违的,唯一是修无我法才能遣除我执。《入菩萨行论》里面也是这样讲的:“空性能对治,烦恼所知障,欲速成佛者,何不修空性。”意思是所知障和烦恼障的对治就是空性智慧!如果你想解脱,想获得佛果,为什么不修空性呢?——当然如果有别的目的,不想获得成就,不想获得解脱,暂时想发财啊、长寿啊、健康啊……这样的话,不修空性也是可以的,“依靠诸佛菩萨的加持力令我永远健康。”

我看大多数的世间人可能不想获得解脱,这方面都没有想。大多数人就是平平安安、平平安安。我们经常坐车或者跟一些人交往的时候,“你们是不是学佛的?你可不可以赐给我一个力量?我很想家里平平安安”,大多数人是这个心态。当然这也是很好的,依靠佛的威力、佛的加持力,让你的家庭平平安安,身体健健康康,生活也是舒舒服服,一切都顺顺利利,这样也是可以的,依靠诸佛菩萨不可思议的加持力也可以成办。

但是我们最究竟的目标实际上应该是超离轮回,这样是最好的。我们讲经说法也好、修行也好,一定要有最高的一个目标,这样是最好的。如果只有暂时性的目标,那什么样的愿力到最后结果也就是仅此而已。因此没有空性智慧的话,结果也是全部沦落于世间道当中、沦落于轮回当中。

第八个:“如果没有平息世间八法,所作所为就会沦落成尘世之缘。”我们前面讲过世间八法,其实只有获得圣者果位才能完全平息世间八法。这里是说非常严重的、所作所为都是为了做一些名和利的事,干世间的一些坏事,这些如果不能断除,那我们的所作所为就会沦落为世间的因、尘世的缘。

比如我们修行,不能是为了名声而做。我以前也讲过,包括我们有些法师出去弘法的时候,首先要观察一下自己:我这次出去是不是为了获得一些名闻利养?如果是为了获得一些名利的话,那我就干脆不去了,这样可能好一点。包括我们有些居士,做道场也好,一点点名利都不求恐怕有一点困难;但如果完全是为了宣扬自己,完全是依靠佛法来赚钱的话——我们后面也会讲到,把佛法作为买卖品,这是一件很可惜的事情。我们尽量地不要让世间八法、不要让非常严重的世间心态染污自己。

《费闲歌》里面也有教言:“染尘容易出尘难,不断尘劳总是闲。”我们在世间当中,被红尘的世间八法染污是非常容易的,从红尘当中出来是很难的。包括我们有些法师,在寂静的地方修了十年二十年,一入红尘,很容易染上世间的名利,出尘就不那么容易了。

所以被世间八法染污是非常容易的,包括我们佛教徒。现在学会里面的大多数确实是很好的,大家的目的都是为了获得解脱,为了获得健康,为了让大家好好学习佛法,做很多有意义的事情。当然在这个过程中——吉祥母存在的地方也有黑耳母,所以有一部分人也在不断地做一些自己名声上的宣传,获得世间各种各样的利益,做一些不太如法的行为。

所以,我们还是要尽量地平息世间八法,做一些有意义的事。

第九个:“如果与城中俗人交往过多,就会沦落为护俗人情面者。”《胜道宝鬘论》其实主要是针对一些出家人、修行人而宣讲的。你们现在大多数红尘里面的修行人,有些地方是做不到的,所以也不要特别伤心。

这里讲作为一个山里闭关的修行人,如果跟世间俗人——这里所谓的俗人,就是每天都非常散乱、懈怠,整天喝酒抽烟,每天都是在浑浑噩噩当中,就连人生当中基本的,该学习的、该工作的、该生活的、该交往的,这些事情都不做。现在世间当中有很多懒人,特别特别无聊,每天都是过着非常无聊的生活,连自己的基本生活……本来是有能力的,但是就不愿意去奋斗。有这样一些人,这种人叫做世间俗人。作为一个修行人,与尘世里面的这种恶友交往过多的话,最后可能沦落为经常护持这些俗人情面的人,自己的修行一点原则都没有。

法王如意宝也说过,“莫舍己道,勿扰他心”,自己的道最好不要舍弃。你是出家人,那出家人的道不要舍弃;你是居士,那居士的道不要舍弃。舍了己道,经常护持情面,这样对修行非常有影响。不要说我们一般的修行人,就是对大成就者也是有一些影响的。

第五世达赖喇嘛在传记里说过,本来他今生当中如果精进修行无上大圆满的话,一定会虹身成就的,但是因为他当时可能面对的人特别特别多,跟很多世间人交往的原因,后来他的修行有所退失,所以虹身成就根本没有希望。以前上师如意宝也经常这样讲,如果他没有摄受这么多弟子,没有跟那么多世间人交往的话,他即生当中可能会虹身成就的。但是因为摄受的面太广了,里面有很多破誓言的,有各种各样的,所以法王也说:我以后虹身成就是根本没有希望的。

像这些大成就者,也会染上一些破誓言者。《大圆满前行》里有一个大成就者卓滚朗吉日巴说过:“唯一救怙我的就是上师,唯一的怨敌就是破誓言的人,因为破誓言的人对我的染污非常严重。”所以,修行人如果没有好好地把握自己的道场,没有好好的修行群体,跟世人经常交往的话,自己的修行就会越来越退失,最终自己也会堕落。

当然我们也不能认为自己修行很好,跟谁都不接触,这样可能也不是很好。我觉得我们作为修行人——后面还会讲的,该一个人安住的时候你能安住,该跟世间人交往的时候也能交往,而且不会被他们染污,我觉得这是上等修行人。初级修行人的话,“最好不要跟他们接触,不然马上染上了!”你自己也没有勇气,“所以我跟谁都不敢接触。”有些修行人这样的自我保护一方面也是可以的,但另一方面,看到这样的修行人大家都会觉得怪怪的。对谁都不理,看到所有的人都不说话,都对你嗤之以鼻,这也不是很好的。

尤其现在21世纪,人们有时候非常放松。我们佛教徒有时候特别不放松,我有这种感觉。像世间的一些大学老师、一些教授,很有智慧、很有学问,可是跟人交往的时候非常平和,不管是讲什么话,让人感觉很舒服。我们也知道这个人的威望、名声、修行各方面都非常不错,但是他一点架子都没有,特别随和,又勤快,比如倒茶,他很随意地帮你倒。而我们有些法师,好像身体里面有一块特别坚硬的钢铁一样,一直动不了,弯也弯不了,自己一直坐着(上师模仿,众笑)——因为自己要摆架子,“我是大师父”,“我是很了不起的”,走路的时候也是(上师模仿,众笑)。这一方面很好的,他的行为很如法、很庄严,非常好;但是跟世间人交往的时候,太那样的话也不是很好。

我们看到世间上很有威望、很有功德的人,给人的感觉,哪怕是一起喝个茶、吃个饭,一起聊个天,他的为人处世给别人带来特别轻松、特别温馨的感觉。可是我们有些佛教徒呢,自己稍微有些眷属、有点名声、长得也比较庄严……我们讲《亲友书》的时候,里面讲的“骄”,骄慢的骄, 有些是因为自己的才华,有些是因为自己的相貌,有些是因为自己的财富等等,有很多。稍微有一点就这样,不是特别好。

与人交往的时候,我觉得轻松一些好。对谁都有防范感,结果不一定很好。内心当中应该有自己的原则,但是在显现上、行为上,跟上上下下的人都要能接触。有些人对上面的人特别尊重,对下面的人就有傲慢心,对中等人稍微好一点。其实这样……不知道,看每个人的情况吧。

像我这种年龄的人,可能见的人层次都比较多吧,所以见到一个人的时候,好像五分钟、十分钟之内,我对这个人基本上会有一些了解。不管正确还是不正确吧,会在心里面把他的情况描绘出来,在心里面把他的生平全部都刻画完了。也许正确,也许不正确,不过这都不重要。

这里意思就是说,护情面不是很好。“宁肯老僧堕地狱,不把佛法作人情”,以前汉地也有这样说的,即使堕地狱也不会用佛法来做人情,很有修行原则,在汉传佛教当中也有这么一群修行人。

修行人有修行人的风格,在世间人面前有时候好像装也装不来。我去美国波士顿的时候,有一个藏传佛教的格西跟我说:西方人面前一定要装着自信,你太亲切了,这样不行的,西方人很自我主义的,你一定要……然后我就想,我该怎么做呢?不太好做啊。我说:“哎哟,凡事随缘吧,他们不认可也没事。”他说:“这样不行,来到我们这个道场就要非常自信、很傲慢的样子。傲慢的话,西方人很喜欢的。”我说傲慢的话,《俱舍论》里面讲了七种慢,我用哪一种慢?(众笑)后来我也做不出来。可能确实也是,他们有些人可能觉得我们太那个……但也没办法。

第十个:“如果功德威力出色而心不稳固,就会沦落为俗人的经忏师。”如果一个人的功德、学问、戒律、知识都很出色,闻思很好,但是性格不稳定,特别飘,就像我们四川话经常说的,“这个人是飘的”,有些人是真的心一点都不稳定,是飘的,那么就会沦落为什么呢?——经忏师。

本来他闻思修行非常不错的, 但后来因为他自己不稳定,到处跑,最后可能他自己原来的学识都用不上,只是经常给别人做一些佛事。在藏传佛教当中也有,汉传佛教当中也有,没有很好地修行,没有很好地闻思,经常在世间人当中做一些佛事。做佛事一方面很好,作为出家人,好心好意为别人做一些佛事是非常好的,但如果自己好的原则全部都放下来,那确实也是不太合理。

昨天我看我们高级讲考班里很多不错的道友退了,好像长期下来五六年、六七年的很少,主要是缺少一种坚持。刚开始,“我要去讲考”,就不断地闻思。过了一段时间就不行了,“累得很啊”“路上滑啊”“没有路灯啊”“很辛苦啊”,每天坐在那里又不好意思……没有一种挑战的心,这也是一个困难。

我们有些本来闻思比较不错的道友,但是后来被各种人挖走了。他没有任何名声,没有任何知识的时候,谁也不理他;稍微有一点……包括变成法师,包括做过几次翻译,或者是当过助理法师、当辅导员,这样的人才很容易被挖。如果真是人才,挖了我也不可惜,我们这里人才还是比较多的;但实际上对他自己来讲,还没有完全成熟,再稍微长大一点,以后可能会比较稳重,那个时候再去弘法也许好一点。如果苗芽正在成熟的时候就被别人用了的话……真的能用上倒是很好。我们培养人才并不只是对某个人服务,对某个道场服务,不是这样的。在全世界范围当中,只要对众生有利都可以的。但有些人在这中间因为其他因缘,后来夭折了,本来如果他再呆一段时间,将来弘法利生会有很好的机会,最后也没有了。

所以人心不稳定的话,自己没有原则,遇到一点点因缘就开始往外漂,最后有些变成了经忏师,有些连经忏师都当不上,有些还俗了……包括我们法师的出家群体当中也有这样的,居士辅导员当中也经常有这样的。所以学问各方面比较好一点的时候,自己至少心态、闻思各方面得以稳固以后再下去可能好一点。我们学院里有些堪布堪姆,真的很好的,自己已经完全成熟了,各方面弘法利生的能力很不错,但是为了保险,还是继续闻思。这样的话,自己的弘法利生事业会有可持续的一种发展,这也是很重要的。

虽然有时候威力功德都已经有,但心不稳定的话,很有可能沦落为经忏师。憨山大师的传记里面讲,他以前经常出去给别人做经忏,有一次晚上走路经过一个房子,可能古代房子不是很隔音,走路的声音吵到里面的一家人,里面人说的话憨山大师在外面也能听到。里面的人说:“哎哟,晚上半夜三更的这些人,要么是盗贼,要么是那些经忏鬼(都没有说是经忏师),走来走去的,不让我们睡觉。”后来憨山大师就发愿以后再也不去做经忏了。从传记上看,有些高僧大德生起出离心也是很容易的吧。

以前法王如意宝也是去经忏,后来有特殊的一些因缘,法王说以后再也不去了,然后托噶如意宝有一次在课堂上批评过。法王说除了唯一的这次以外,从来没有做让上师不欢喜的事情,但是那一次,托噶如意宝说:“我的小活佛是不是以后不度众生了?听说他不去经忏,他不去念经。”

有些高僧大德可能是装的、示现的,有些确实是……其实现在需要经忏师——念经的人,超度的人,做佛事的人。包括我们的助念往生仪轨,有很多居士团队到各个地方去经忏,这是很好的!现在我们法师不够,所以就有了“经忏居士”。人遇到特别困难的时候,我们这样帮助是很好的。

但是光念经不闻思也不行。我以前给很多念佛小组讲过,你们闻思不要耽误,不然天天都是“今天哪里人死了?我们今天到哪里去?今天有没有人死的消息?”就一直盯着,一直等着这个消息。看手机没有来信息,“还没有死人啊”,这样也不太好。我们在闻思修行的基础上可以去超度,去给别人念经,这样是很好的,对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