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师课堂 | 胜道宝鬘论14

《胜道宝鬘论》传讲(14)

这次讲《胜道宝鬘论》可能比较突然,原来计划是八月初才讲,因为中间要出去一下,结果有些地方没有去成——也好!本来还要去国内外几个地方的,后来没有去,检查完身体就出院回来了。回来就给大家讲课,这样也可以吧。

我想我们这边的道友,有些人喜欢我回来,有些人不太喜欢。因为没有课的话可以利用这个时间好好休息;有课的话,听好像也累,不听也不行。

不管怎么样都可以吧,我已经回来了(笑)。回来以后,今天讲《胜道宝鬘论》,明天讲《孝经》,后天星期三没有课,然后星期四、五讲《大乘经庄严论》,下个星期开始讲《维摩诘经》。跟上次的课程安排基本一样:周一和周二讲《维摩诘经》,周三讲《孝经》,周四周五讲《大乘经庄严论》,周六讲《胜道宝鬘论》,然后……(众鼓掌)一个人鼓掌,然后大家都鼓掌,这叫随声附和,知道吧?……暂时可能会这样讲吧,一直讲到八月份以后。八月份以后还要继续讲《维摩诘经》,可能还要讲我们密法班的一些课,其他就没有很多了。

我觉得人生当中怎么样都可以,做什么事情都要有一种很好的心态,要认真地对待,还有淡定地修行。

今天会讲到很多修行方面的过失,前面讲的是没有实义的十四种法。今天不一定讲很多,但我觉得也很好,每天我们这么多人一起念《普贤行愿品》的功德也是很大的。出去讲课……尤其是到了西方,人虽然不太多,素质也许高一点,但是念《普贤行愿品》的话……我经常课诵都不能完成,时间很紧的。所以我回来以后感觉很好,好像我们这里有殊胜的加持力,尤其是夏天的时候,这里很美,很舒服。

夏天藏地天气等各方面比较好,希望大家好好地闻思修行。因为藏地冬天确实比较冷,所以我们一般有接近两个月的时间下去看病、休息。我上来以后,今天也跟我们的堪布、堪姆、法师们开会,要求大家心要收回来。

大家不要有攀比心,比如谁买了好的衣服我要买,谁得个灌顶我要得,这些不需要攀比,因缘具足的时候自然而然什么都有。再加上我们喇荣这边放假十天——这是前段时间我让法师们通过民主的方式确定的,这十天假期端午节和父亲节之前都已经用完了。现在希望心要收回来,好好地收回到闻思修行上面来。我们这里除了个别的一些人发心特别忙以外,大家都要好好地闻思。发心的人有时间的时候也要好好地闻思、念咒语,不要散乱。

现在全世界的人心都散乱在一些碎片文化上。我刚才路上的时候看到上层次的人、中层次的人,各种不同层次的人都拿着手机。里面可能有很多东西,因为现在我们很多需要做的事情全部都在电脑和手机里。有时候我们看手机和电脑也不一定是在散乱,而是在做事情、在修行,在闻思的也有;但也有一部分确实是看一些无聊的、没有什么意义的东西。

大家的人生应该要争取做有意义的事情。所以我自己回来以后也很高兴,能跟道友们讲讲课。尤其是在夏天,我们上半年的课程比较多,我想尽量把之前的《大乘经庄严论》《孝经》《胜道宝鬘论》都完成;然后《维摩诘经》还有个别的法以后慢慢地讲,这样的话比较好。这是我课前要稍微说一下的,也就是大家的心应该用在闻思修行上。

我看到我们有些班的道友、法师还是很认真、很积极的,我们要求法师们没有特殊的、重要的事情,对闻思修行应该要重视。学院也好、学会也好,主要的特点就是大家好好地学习和修行,这是我们最提倡、最关心、最重视的;其他的一些行为,如果是好的当然我们也赞叹随喜。人生当中的事情要分轻重,包括我们有些居士,有些新学佛的、新皈依佛门的,甚至有些没有皈依佛门的这些人,我也希望你们不要变成一种外行人,对吧?有些佛教徒本来应该是内行人,自己已经加入了佛教团体,可是对佛教一点都不懂,所有的名词、修行方法全是非常陌生的,那就成了外行。对于外行的人,可以说是隔座山一样,道理要明白非常有难度。

下面我们就开始讲《胜道宝鬘论》,藏文传承前段时间已经都念了……有时候出去一下,回来第一堂课的时候心有点散,心还没收回来。所以第一堂课我没有安排《维摩诘经》,《维摩诘经》比较难一点。修行的话讲不好也不要紧,所以我就讲一个比较简单的。每次中间放假出去的话,好像回来的第一节课效果不是很好,这是我自己的感觉。我想这一节课讲得肯定不好,因此我就选择了讲修行的《胜道宝鬘论》——它是胜道的话肯定有包容心的,所以即使讲不好它不会发脾气(众笑)。

今天我们继续讲修行人的十八种过失。全部不一定讲得完,能讲多少都可以吧。本来前面十个法、十四个法都有,冈波巴尊者越到后面就讲得越多了,前面十、十四个法,现在十八个法,后面不知道多少了。

首先第一个:住在静处却成办今生的荣华富贵,实是修行人的过失。

我自己观察好像都在说我一样的,虽然有些不是很明显,因为自己也算是一个修行人,出家这么多年了。好像是针对我说的,所以今天在这里给大家讲的话……讲的时候好像自己已经做到了,以那种口吻来讲,不然没办法讲,但实际上并不是全部都能做得到。你们也应该理解。

《胜道宝鬘论》实际上主要针对当时一些闭关的、出家的、禅修的这些人来讲的,不一定直接针对城市里面的在家人,但实际上一个法很多人都可以修。现在城市里面的很多学佛人认为自己是修行人,修了多少多少年,“我皈依十年了、皈依八年了、皈依二十年了……”很多人都自认为是修行人,但是用这些法来衡量、来观察,我们确实会发现,自己在修行过程当中有些地方并不是特别地如法。当然,修行不好而特别伤心甚至选择自杀也没有必要,对吧?凡夫人修行不好也是正常现象,因为我们修行不好、学得不好才要学;不能认为我修行不好所以我不学,这种做法更愚痴。

这里讲的第一个过失就是:作为一个修行人,住在一个非常寂静的地方,深山也好、寺院也好,甚至自己的闭关处也好,或者说虽然不是这样的寂静地,但是对城市里面的有些人来说也算是在静处。在这样的一些地方,但是不好好修行,整天都是成办一些今世当中的事,要么名声、要么财富,各种名闻利养。这样一直追求自己荣华富贵的话,实际上不是真正的修行人。

这一点,住在静处的有些修行人,我们确实也要观察。比如我们喇荣,有些出家人、修行人确实是十年、二十年都非常知足少欲,不求名不求利,不求世间的各种荣华富贵,各方面很好的。但有些人到了寂静的地方,却整天都是搞一些世间法,其实真正用智慧来观察,这些也没有多大的用。你再有什么样的地位,到最后又怎么样?再有名声也是仅此而已。可能大多数的人都执著财富,但财富除了用于吃、住之外,真的……这个世间当中多少财富、多少荣华富贵,最后变成什么样了?真的与昨夜之梦没有任何的差别。

这里并不是说我们世间人不能追求财富,不是这个意思。你们有时候也有点极端:“啊!修行人以后是不能挣钱的,不能做生意的,什么都不能!”这样不行的,因为我们很多人可能需要生活,尤其是今天听课的大多数是城市里面的在家群体,你们该挣的钱、该做的事情应该做。但如果整天都是为了一些今生当中的事,不考虑来世,那也是不合理的。所以我们做任何事情都要用自己的智慧来选择。

尤其是作为一个修行人,抛弃了世间的很多事情到寂静的地方,却做一些没有意义的事情,这样的人生可以说是一种虚耗。全知无垢光尊者在《三十忠告论》中说:“住家之时致力严饰屋, 寂静山间寻求圆满福,琐事令自人生虚耗因,断尽诸事即是我忠告。”所以整天忙一些琐事是浪费自己人生的因,无垢光尊者有这样的教言。

比如你住在寂静的地方,然后天天装修自己的房子。我看有些道友,买了一个木头房子、水泥房子的,稍微有一点简单装修我也不反对,是可以的,但是特别高档的装修……有些在寂静的山里面闭关, 然后闭关的山洞也开始装修。现在拉萨那边很多以前无垢光尊者、莲花生大士的山洞,听说他们用质量很好的材料来装修,装修得非常好。本来是很多高僧大德居住的石头的山洞房,现在里面有各种什么保温啦等等。住家之士自己的屋内稍微装饰、装修一下还是有必要的,但是没有必要特别过分。

住在寂静的地方却开始追求荣华富贵、圆满的世间法,求名声、求财富;有些在寂静的地方整天打卦挣钱、算命挣钱、看相挣钱,甚至卖各种各样的一些产品来挣钱。包括现在佛教团体当中,有些进入佛教团体不是为了修行,是为了各种目的而进入的。这样的话,用琐事来耗尽自己的人生非常可惜!所以要尽量地断除一些琐事。

包括我们在喇荣的道友们,不要过于奢侈,你虽然有条件,但房子还是稍微装修得简单一点,对吧?不要太金碧辉煌,全是金子和银子做成的,像以前秦始皇的皇宫一样的话,那就没有多大的意义,因为你的时间大量用在这上面的话……以前德巴堪布也是这样讲的:如果自己是一个很好的修行人,很爱整洁的话,房子即使不是很好,里面看起来也很舒服的;如果里面住的人不爱卫生,房子再好实际上里面像狗窝一样,一进入就不是很舒服。

所以在寂静的地方,成办荣华富贵也好,或者有些修行人一直把所有时间用在一些琐事上,有没有必要,自己观察。所以这里说,在静处的修行人,不重视来世,而是一直关注自己今世中的事情,那就是修行人的过失,这是第一个。

第二个:作为群体的首领,成办自私自利之事,实是修行人的过失。

作为群体当中的首领:国王也好、大臣也好、管家也好、单位领导也好、中心的负责人也好、学会的负责人也好,我们这里的堪布、堪姆、辅导员也好……在你管理的范围当中,要你完全断除自私自利是没办法的,但是你不要利用自己的地位和权力,做自己的各种事情,这是非常不好的。

对我们而言,这里的每一个窍诀可以说是价值连城,非常的珍贵!当然如果你不是修行人,也无所谓,每天听的这些法当耳边风的话,那就没什么说的了。如果你真的想修行的话……尤其现在很多的修行人,包括佛教徒,不可能每个人都当群众,没有一个首领是不可能的。我们各个地方都有负责人,负责人有利他心的话,确实对大家的利益非常非常大;如果没有利他心,只有自私的心,利用自己的权力、地位开始维护自己,最后自己和他人都毁坏,这是非常可怕的。所以从大乘佛法角度讲,自私的心确实像毒药一样,特别特别可怕。

从世间角度讲,以前英国的哲学家培根,他有一个论著《论求知》,里面有一个蚂蚁的比喻。蚂蚁自私心非常重,虽然它身体很渺小,但是它对花园、对很多东西的破坏性很严重。同样的道理,一个群体当中,如果一个人的自私自利非常严重的话,那对群体也好、对整个道场也好,危害性非常非常大。

所以希望我们群体的首领,每一个有责任的人……我们十个人当中也有负责人的,我再三重复一下,这个人完全没有自私自利的心有一定的困难,但最好不要用职位、用自己的权力来维护自己,甚至所作所为都是。比如一个负责人,只用与自己关系好的——人本身都有一些过失,这个我也承认;但是与自己关系不太好的就全部都杀掉的话……有些人心还是很坏的。

现在世界上有两种人:有一种人自私自利心还是有的,但是发现有对手的时候,自己会通过学习来超过他;还有一种人,看到对方有一些成功的话,就想尽一切办法把他杀掉。我们以前也看过一些不同的资料。

所以包括在佛教当中,我们有些道友偏堕心比较重。今天上午我跟堪布、堪姆们一方面开会,另一方面我也给他们讲了一个麦彭仁波切的教言,《中观庄严论》当中说的:“今士寡闻智慧浅,偏堕嫉妒慢心高,是故实难成利他,为自心修善说著。”如今的这些师父们寡闻,智慧也浅,还有偏堕、嫉妒、傲慢高,有这些过失,因为这个原因难以成办利他。麦彭仁波切的《中观庄严论》前面有这样的一个偈颂。意思就是说,如今末法时代当中的好多人,孤陋寡闻、智慧浅薄,而且偏堕心很重。偏堕心,比如“我是藏传佛教的”“我是汉传佛教的”,对自方有一种偏堕,然后又嫉妒、又傲慢。麦彭仁波切的意思是,利益众生现在很难的,只不过我是为了自己串习和修行这些高僧大德的善说,写了《中观庄严论》。

麦彭仁波切很谦虚,也许在那个时候没有那么严重。但现在的确……包括我们有些人,比如我是某个上师的弟子,这个教派即使有过失也拼命地隐瞒,然后自己宗派以外的,即使没有什么大的过失,也拼命地开始说。我们佛教徒真的应该全是佛的弟子,我觉得这样好一点。不然每一个宗派当中:我是藏传佛教,你是汉传佛教,或者你是什么净土宗、天台宗,我是什么格鲁派、萨迦派、宁玛派。凡是“我的”派有过失我也不说,因为这是“我的”派;然后别人的派稍微有一点,就开始……这是偏堕。

我们现在的这些人,如果自己广闻博学,智慧很深奥的话,自己就知道哪些是错的、哪些是对的,但是我们恰恰没有这些,而且更严重的是我们还有偏堕心。我今天为什么跟法师们这样说呢,也是有原因的。这个法座不是很高的,不要坐在法座上就当作自己很了不起,这个是木头做的,上面哪个孩子都可以坐。有些法师坐在法座上可能就觉得自己真的很高了,这些木头没有什么的,但是人的傲慢心就自然而然地提高了。有了傲慢心,有了嫉妒心,有了偏堕心的话,所作所为就不会如法。居士是这样,出家人也是这样。所以我今天特别提供麦彭仁波切《中观庄严论释》的这个偈颂,就是希望大家注意。因为时间关系我不广说,但是这个偈颂我觉得对我们来讲很重要。

我们很多人,包括我在内,还是有很多的过失。比如我经常听到喇荣的什么什么,就有一种——“不会的、不会的,别人诽谤我们”;听到别人出了事情的话——“这个可能是真的吧?”(众笑)比如这样的,这个就是自己的过失。

现在网络时代的信息,确实有的时候很难令人相信。希望我们佛教徒也好、非佛教徒也好,任何网上看到的资料,最好不要马上就相信,因为背后可能有各种各样的原因,就像刚才讲的一样,有偏堕心、有嫉妒心,可能有这样的原因,有各种目的。

以前在香港还是哪个地方,有一个人穿着出家人的衣服准备自杀——跳河还是什么的。后来被救回来了,别人问他为什么自杀,他说:“佛教太不如法了,所以我想自杀。”如果不如法,自己不学佛也是可以的,但是他们就故意通过各种方式来对佛教抹黑、对某个人抹黑、对某个宗派抹黑。

所以刚开始的时候,可能我们要观察“这个到底是不是有目的的?”甚至现在还有把别人网上照片的头切掉,然后贴在另外一个人的身体上,各种各样的事情都有。所以网上的事情各种各样的,对佛教的诽谤也好,对其他任何你熟悉的、不熟悉的人的非议,没有必要马上就相信,应该先用自己的智慧观察:背后有什么样的人?有什么样的历史?有什么样的背景?……观察过后再进行分析,这样是可以的。

我刚才再三讲的,如果我们有一种自私的心、偏堕的心、傲慢的心、嫉妒的心,这些魔心作怪的话,我们的所作所为是不公正的、不客观的、不合理的、不如法的,那确实就是修行人的过失。尤其是我们每一个负责人——所谓群体的首领,现在我们学会的有些负责人权力特别大,我也没办法管控。有些人手下还有相当一部分人,到了一定的时候自己就开始……我现在遇到一些人,真的不像跟我们这边有关系的样子,特别特别傲慢。他傲慢什么呢?别人把他吹捧以后,“你是我们的负责人,你是我们的辅导员,你是我的堪姆,你是我的堪布……”人们这样的一些非常虚无缥缈的语言,然后他的傲慢和嫉妒就开始增长起来了,那个时候就不知道自己在什么地方了——不知庐山真面目,只缘自身在其中,是吧?

所以大家真的还是要想一想,不然我们的有些道友……如果一个人自私自利心非常重,而且权力还特别大的话,那危害性是非常非常大的!我们很不容易辛辛苦苦建立起来的道场、学佛的团体,然后因为自私自利人的行为——各种各样的,以自私的心把下面的人带来带去,最后可能一天的时间当中全部都毁坏。

《大般涅槃经》里面有一句话:“犹如画像,难成易坏”,画像、唐卡,我们画的时候可能要几天、几百天,但毁坏的话,放在水里几秒钟可能就毁坏了;“菩提之心亦复如是,难发易坏”,我们发菩提心也是一样的,发起来很难,但坏的话很容易——比如你说“我现在再也不度众生了”;你已经学了几十年,如果一天中发个恶心“我再也不学了”,像这样就很快很快毁坏了。

同样的,对于我们现在有些团体的负责人,希望大家应该非常负责地、非常清醒地、非常智慧地去选择。如果没有选好,可能这个道场以后都不复存在了;如果选得好,不但存在而且有发展的前途。一个寺院的住持也好,一个中心的负责人也好,将来的所有成败就依赖于他,所以这还是很重要。

有权力的人,不管你是什么样的权力,都不要傲慢,傲慢是没有任何意义的。如果真的能利益众生,那你的权力是值得的、有意义的;如果不能利益的话,那即使你变成美国总统川普的位置,也是没有任何意义的。你坐上了那个位置,但全世界的人都说你的话,那你没有任何的意义,而且你自己也痛苦,别人看你这种地位也不光荣,对吧?所以凡是有责任的道友,有发心的道友,首先要小心自己的自私自利心,不要做有害的事情。

今天我还是有一点感觉——看来好像第一节课讲得也不是那么差哦,对吧?那讲《维摩诘经》都没有问题了,是吧?

第三个:精通正法却不警惕罪业,实是修行人的过失。

这个大家应该是明白的,虽然有些人可能显宗、密宗,包括世间的论典、知识,都非常非常地精通,但是因为自己的智慧只是理论上的智慧,跟自己的相续从来都没有结合起来。这样的原因,对业因果、罪业一点都没有畏惧感,一点都不怕。

有些广闻博学的人只是口头上滔滔不绝地讲,但是内心当中——“啊,我不能这么做,不然的话今生可能别人说我。别人面前也不好,上师本尊面前也不好;到了来世会报应,感受无量的痛苦……”没有这样的危机感,没有这样的约束感,那是非常可怕的事情。所以作为修行人,应该精通知识,这很重要;否则就像我刚才讲的一样。

我们佛教徒一定要全面地提高自己的水平,这个水平不仅仅是佛学的五部大论,显宗密宗的水平,甚至可能世间当中的为人处世方面也重要。大家不要认为,“啊,我是读过大学的,我是博士生”,有时候知识分子、有才华的这些人,往往在人生当中是失败的。为什么呢?因为他没有人生的经验,而且像我刚才讲的一样,知识越来越多的时候傲慢心越来越大,别人的功德也看不到,自己的过失也看不到。这样的原因,什么事情都自以为是,最后处处都碰壁。

有些人自私自利心比较强,对业因果、对今生来世很多可怕的后果一点都不警惕、一点都不谨慎,这种人今生当中甚至有坐牢的危险性,来世有堕地狱的危险性。所以我们在修行的过程当中,尽量要对业因果有深深的了解。

前段时间有堂课当中我也再三给大家讲,佛陀首先说“业力不可思议”,这句话对我来讲感受还是很深的。虽然我们人类也有一些统一的规则,但实际上这种规则很难管得住所有人,因为每个人的业力、兴趣、感受都不相同。可能大多数人认为是这样的,但是有相当一部分人他的业感是不相同的,这是前世的业不同所导致的。我们今生所做的善业和恶业,跟我们来世的快乐和痛苦有直接的关系。虽然今生当中比较快乐的人,确实跟他的心态有关系,但归根结底还是跟业有关系的。

像我们现在有些人——“我心态不好”“我心烦得很”……那天有个道友给我打电话,“我现在心特别特别的烦,做什么事情都没办法,您给我指一条路。”我也没办法的,你前世造的业,现在已经变成这样了,你再怎么样……比如你用刀砍了自己的身体,特别特别痛,你跟医生说希望马上把它治好,但是没办法的。

所以我们的很多观念、大多数的教育就是为了今生当中的生活,为了短暂的人生几十年,除此之外对来世、对生生世世的关心是非常少的。甚至我们有些可能出了家的……以前我遇到过特别高佛学院的一个法师,他说:“我讲了很多很多年的法,但其实我内心当中是不承认前生后世的。”我说:“那你还讲这么多法?”他说:“毕竟我的身份是这样,所以还是要讲经说法。”内心当中根本就不承认前生后世,根本不承认业力,这样的原因可能很多事情没有什么约束,也不怕来世。有些人也是不怕法律,就做很多违法的事。现在还有很多年轻人,什么“佛系”,什么都不怕、随缘,是一种无所谓的、一种过分的生活态度,实际上也是一种愚痴的行为。

因此作为修行人,刚开始也许因为你的家庭、教育的原因,对业因果不是特别有概念,所以我希望你们多看一些《百业经》《贤愚经》。然后经常跟一些特别相信因果的法师交往,长期这样的话,到一定时候自己业因果的感受会越来越强盛。否则你以前这方面的教育就很少,我担心我们这里的有些出家人……可能藏地出家的稍微好一点。

不过现在藏地出家的也不是特别理想。前段时间我去一个佛学院,跟法师们大概讲了二十分钟,但讲到十分钟的时候我就开始不高兴,他们有些人东倒西歪的,好像连基本的听课意乐都没有。所以我对现在藏地出家人的水平……可能他们天天都是看一些信息吧。我们这里的出家人不知道对后世、因果会不会有——“啊,这个不能做,不然的话到时候我堕地狱怎么办呢?”“这个不能做,不然来世我变成哑巴、聋子怎么办?”自己自然而然有一种约束感。如果没有这样的话,即使天天讲经说法,可能也没有任何意义。

我个人而言,从小对业因果的取舍感是有的,但有时候因为愚痴、因为烦恼,不敢说能完全正确取舍因果,但内心当中确实是非常相信,而且这种相信是智信不是迷信。

所以希望修行人对业因果的道理还是要有一种深深的信心,这很重要;否则就不是修行人了。

第四个:拥有殊胜的教言,自相续却处于平庸的状态,实是修行人的过失

有些人教言是比较多的,什么大圆满、大手印、中观,笔记本上写的也是这个上师、那个上师的教言,但是这些教言全是放在书本上、放在佛堂里;然后自相续好像越来越不调柔,越来越与正法相违背。甚至以前没有学佛、没有出家的时候,好像还有一点善良的心,后来教言越来越多,反而自己的相续就像法油子、老油条,最后对什么都没有感觉,始终处于平庸状态。

有时候我们也会遇到这样的,这个修行人出家多少年了,那个人皈依多少年了、修行多少年了,已经是密法班的,听上去很了不起。但是跟别人交往和接触的过程当中——“哇!不得密法还好一点!”是不是他的秘密当中有功德,显现当中的话……非常麻烦的。可能大多数的修行都用在了文字上,没有很好地用在相续当中,那就像刚才讲的一样,是非常困难的。

《出曜经》里面,当时佛陀要求迦叶尊者:“你去跟比丘们好好讲讲课,代表我讲课,你讲得很好的。”迦叶尊者说:“我可以去讲,但是现在的这些人不好管,非常不好管。今天两个新出家的比丘,一个是阿难的弟子,一个是目犍连的弟子,这两个争论得很厉害,对佛陀的法义各执己见。一个说应该不空的、有的东西,另一个说是无有的东西,然后就一直争。我都没办法跟他们讲,现在的这些人不好管了。”你看迦叶尊者都生厌烦心了。

佛陀就说让那两个比丘过来,然后佛陀就问他们,他们回答的话并不是很乐意的,佛陀最后就说他们愚痴——有时候佛陀也好、善知识也好,稍微语气重一点还是比较好的——然后佛陀就说,你们光是这样在口头上、在表面上,没有任何意义,一定要修行;如果有一些修行的话,哪怕是四句话对自己的相续也是有利的。佛陀后来说“虽多诵习义,放逸不从正”,意思就是虽然我们诵了很多的经典,但对放逸者来讲,他没办法调伏自己的相续。“如牧数他牛,不获沙门果”,就像牧童整天都是数着别人的牦牛,自己根本没有什么财富;同样的道理,不好好地修行,口头上说得再好、精通再多的教言,你的相续也越来越与正法远离。

现在很多人听法方面我觉得还不错的,说实话,不管是在网上听课的还是我们这里的,很多人对听课还是很重视,这一点值得赞叹——点赞!很好的;但是听到的法还要尽量地、习惯性地修行。以前冈波巴尊者——我不知道讲过没有,刚开始他给弟子们说:“我如果一辈子修行的话,可能即生当中获得持明的果位;我一辈子讲经的话,对你们是非常有利的,但是对我自己一点都没有利益。”怎么办?然后弟子们说:“那您还是自己修行吧,您得到持明果位的话我们也是很光荣的。”然后冈波巴尊者闭关的时候,弟子们说:哎,我们当时选择错了,应该还是要上师给我们讲讲课,不然还是不行的。然后他们就请求上师半个月讲课,半个月上师自己修行。

所以你看修行还是很重要的,如果没有修行,相续肯定是平庸而住;如果修的话,不管是什么法,一定会让自己的相续有所改变,这一点看也看得出来。有时候我们看一个道友肯定是有修行境界的,你跟他接触大概十分钟二十分钟就知道;有些人虽然听过很多法,但是肯定没有修行境界,你看他发的脾气那么重——我今天上午跟几个发心人员发脾气,他们可能觉得堪布肯定没有修行,哈哈!其实我不是真正发脾气的,我是要找出他们的过失。我下来到门口的时候,遇到其他一些人,我是笑着出来的,你们不信的话可以问一下,好吧。

你们有些地方还是有一些……发心过程当中好像没有发现自己的错误。所以有时候互相说一下过失还是有用的,稍微有些不高兴的话,能说出来自己所想的。就像我们有些在家人家里吵架的时候,心里平时不说的东西全部能说出来。平时要面子就不说,但吵架的时候就全部说出来了,说完以后自己也舒服了,没有变成冷战也算是好一点。所以有时候我们修行也需要找出过失,这是第四个问题。

第五个:戒律严谨却没有离开欲望,实是修行人之过失。

表面上看戒律非常清净的,不管是出家的戒律、在家的戒律,都很清净;但是没有离开欲望,贪心和嗔心非常重。有些是对人的贪心,有些是对财物的贪心。表面上看好像这个人守戒很清净的,但实际上欲望非常多。

以前“文革期间”吧,在藏地有一个出家人戒律很清净的,大家特别特别的尊重。但是有一天晚上来了小偷,小偷偷东西的时候他就发现了,他当时特别生气,拿着刀准备杀他。后来那些人说我们一点东西都没有拿,你不要过来,你如果过来的话我们会把你打死的。因为他拿着刀,所以他们可能也害怕。但是他特别生气,可能是他自己的业力吧,他说你们肯定拿了我的财富。其实那时候藏地很穷,没什么可拿的,最多一袋糌粑,几斤酥油,除此之外肯定没有什么的。但他就一直拿着刀追,最后到了路途中间的时候被枪打死了。

后来他们都知道了,说是这个出家人戒律很清净的,但其实他的嗔恨也好,贪欲也好,非常严重。我们可能经常在修行过程中看起来好像很好,但实际上自己的欲望、嗔心很大。说是非常清静的人,但实际上遇到一些事情的时候——“哇,原来这个人对这些事情是那么重视。”以前有些人表面上看来好像是有很多贪欲的,你看频婆娑罗王有那么多的财富,但是佛陀说他是最知足少欲、没有欲望的人。以前蒋扬钦哲旺波也是,有那么多的财富,但是他跟华智仁波切说“我对这些财富连你对木碗的执著都没有”。所以有时候我们不一定能看出来。

表面上看起来严谨戒律,但是自己欲望没有离开的话,这也是修行人的过失。

第六个:觉受证悟善妙却没有调伏自相续,实是修行人的过失。

觉受算是比较善妙的,但确实自己的相续没有调伏。好像经常受到本尊的授记,自己证悟空性也不错——可能自己以为这样吧,如果觉受证悟真正很善妙的话,自己的相续不可能不调伏,因为这是矛盾的。按照因明的观点,两个相违的东西不可能同时存在。如果你有证悟空性的话,调服自相续是肯定的。但是他自以为自己觉受很不错,证悟也很不错,但确实自相续跟刚才讲的一样,一点没有调伏,那这就是修行人的过失。

像以前的提婆达多,在现在印度电影《佛陀》里面,他从小就跟佛陀作对,就是一个坏人。但在一些佛经里面,包括《出曜经》,说提婆达多十二岁之前是很善良的,修行也很好,一直修到四禅以上的境界。他广闻博学,能背诵的经书有大象驮的那么多,背诵的智慧、禅宗的修行都是很好的。但后来他恶劣的念头越来越强盛,开始跟佛陀对比,最后就想毁坏佛法、杀害佛陀,这些恶念都出现了。其实他当时已经完全可以安住在四禅的境界当中。

所以有时候禅定的境界、有一些好的授记,这些都不是特别重要。现在内地的修行人稍微好一点,但还是有经常说什么神通的。连自己做梦的一些境界最好都不要到处说,“我昨天梦到本尊,梦到什么什么”,这些也少说一点为好;尤其自己修行的一些境界尽量不说。

有些人可能是说妄语,什么“文殊菩萨叫我到藏地去”——我好像经常遇到一些境界特别高的人,什么是哪一个菩萨派的,观音菩萨派的、释迦牟尼佛梦中派的、在境界当中显现的……刚才给你们讲的一样,我刚开始是怀疑。如果他不说“我是文殊菩萨派的”,我就不仔细看,然后一说“我是文殊菩萨派来的”,我就看一下这个人啥模样(众笑)。我为什么要仔细看呢?因为也许这是一个大成就者,大成就者到底长什么样的?我就要仔细看一眼;也许是一个可能会说各种各样话的人,那他会不会还给很多人这样说?有些人是这样的,别人一说就特别信——“哇,那你很了不起啊。我想当你的徒弟,你可不可以给我传个什么啊?”就这样的。

所以自相续的调伏跟觉受有关系的。

第七个:已入佛门却没有断除世法的贪嗔,实是修行人的过失。

已经皈依了佛门,已经出了家,但是没有断除特别严重的世间人的贪嗔。当然完全要断掉的话,现在是不可能的,因为到了十地末尾的时候贪嗔的习气才可以完全断掉。但是作为一个修行人,作为一个佛教徒,至少你入了教以后要与众不同。

我们有些人学了两年、五年以后,言行举止等很多方面变化非常大。有没有闻思,接触一段时间就完全能看得出来,看他的行为如不如法。有些人虽然学得很好,什么什么全部都毕业了,甚至我们有些密法班的,不知道怎么进来的,有些人的行为不是很……我们在外面的一些密法班,算是在我们群体当中学问比较高的,但确实可能没有好好地学习,所以我也并不是全部认可。虽然你们不管是通过修加行也好,还是通过什么样的途径已经上来了,但有时候行为、相续里的贪嗔痴,好像有一点那个——反正我用语言来表示的话有点困难,自己内心就比较清楚。

入了佛门以后完全断掉是有点困难的,但是我刚才讲的一样,非常严重的嗔恨心、贪执心,哪怕是听了七天的甘露妙法,你的相续还是应该有一点收获。有一些利根者,前世有一些宿缘的人,听了非常短暂的法,然后相续改变得特别特别快,有明显的立竿见影的效果。所以入了佛门之后,完全就变成什么什么有一定困难;但至少自己的行为,以前是什么样?现在是什么样?

我印象最深的,以前我们小的那个房子里面,当时两个道友有点冲突。有一个后来变成堪布,不知道怎么再后来又消失了,他当时说过一句话:“我现在是学佛出家了,不然按我以前的脾气,我把你捏死了!”所以说明他还是有进步,虽然他还是想把他捏死,是吧?他好像是山西人还是什么人,他说的是“我想把他捏死”,所以这说明还是有进步的,对吧?我们有时候也可能会有这样的。

第八个:舍弃世间法而进入出世法,却放不下尘间俗事,实是修行人的过失。

有些人虽然出了家,舍弃了世法,到了寂静的地方,又开始搞第二个家庭,搞各种各样的事情,放不下世间的尘事。这种现象还是有的,包括我们喇荣。出家是很好的,但出家之后好像世间八法还不断地在做,这样也不是很好。

第九个:理解意义后没有实修,实是修行人的过失。

闻思过程当中,五部大论等很多意义就比较理解,但是内容没有好好修。比如像出离心、菩提心、空性,道理上大家都会讲。尤其是学过中观的人,对空性意义肯定会讲;学过戒律的人,对出离心也肯定会讲;学过《入菩萨行论》的,大乘的菩提心肯定会讲。但这些光是口头上讲,没有实际修的话,那可能没有什么意义的。

世间人也经常讲知行合一,王阳明的很多书里面一直讲知行合一。我去过很多学校,有好几个学校的校训就是知行合一。说得是很好的,但有些教师也是说的一套、做的另一套。我们佛教也是,如果真的完全是做一套、说一套的话是不行的。真正对众生有一种责任感的话,自己再怎么样,只要对众生有利,我们还是要尽心尽力的去做一些事情,这就是所谓大乘佛法的修行。

知行合一,先是要知道,不知道肯定是没办法行的;知道了以后,光是口头上、文字上或者表面上说说而已,那没有什么用。所以要去修行,要去利益众生。我们现在发心的话,也是应该真正有一种责任感去做,这就是一种修行,是一种很好的修行。

我跟法师们也讲,我们有些法师可能在世间当中跟人接触得比较少,出了家当了法师以后,好多弟子对你各种吹捧,然后自己也觉得这个世界可能是这样的。我们世间的一些老师也是这样。但实际上这个社会是各种各样层次的人构成的,我们自己真正融入世间的时候,才知道自己的修行,自己知道多少、了解多少,那个时候可能会有很大的利益。所以我们所有的道友们,在修行的过程当中,自己知道多少看能不能去行持?那样应该很好吧。

这里讲出了很多修行人的过失,我们自他都把它看作一种镜子来对照自己。这样至少听了一节课以后,或者说学了一些法以后,自己的内心还是有改变的。然后过段时间又学,人需要不断地学习。

而且学习的话,我希望你们还是要集体学习,集体学习的效果是非常好的,它自然而然的有一种力量。如果不集体学习的话,自己一个人修行和闻思,力量是真的薄弱。再加上现在外面的环境可能不是很好,你一个人再怎么强大,过段时间可能就没办法了。

所以我也特别感谢我们喇荣这里的很多人,如果没有大家的话,我们可能也没办法一起学习。有了一起学习的机会,自己会有一种惭愧心……现在我们外面很多道友,自学的这些人,大多数都退完了;共修的这些人大家互相就有一种……因为大家都有一个面子,集聚在一起考试、背诵,自己跟不上的话,好像有一种压力。

现在那些学英语、学日语的,也是必须要有一个集体的群,如果没有集体群,一个人自学的话,最后自己会消失的。因为谁也不知道你的情况,也没有不好意思,自己慢慢会消失的。如果有一些群大家在一起互相有一种监督。

今天就讲到这里,十八种过失下一次再继续检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