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师课堂 | 胜道宝鬘论16

《胜道宝鬘论》传讲(16)

下面我们讲《胜道宝鬘论》。《胜道宝鬘论》总共有二十多个不同的法类,其中十五个“十法”已经讲完了,还有十多个“十法”。这个法,每天不同的人都可以听,只听一天也可以,因为里面的内容并不是连续性的,而是不同的法要、不同的教言类,用同一种方式展现。所以如果有机会,当然《胜道宝鬘论》全部听完是最好的;如果实在不行,不管你遇到什么样的教言,当天所听到的内容对你也是有利的。

这个法要内容上没有什么不懂的,我们每个人看了应该都能解释,它不像因明、中观、俱舍,谁都可以看得懂。当然学习的过程中有人讲解的话,也许能更多地引起一些思考,从中对自己的修行有所帮助。

这段时间跟大家讲的,一个是《胜道宝鬘论》,这个礼拜可能还有一堂课;另外还有《孝经》,明天和后天没有课,因为我这边可能有一些事情不得不去参与。本来原则上我想最好是一堂课都不停,但后来怎么样调好像都没办法。本来想白天讲一两堂,但现在大家已经习惯了,而且可能很多人白天上班的时候都比较忙;到了下午、晚上的时候很多人会争取听课。所以为了大家方便,这个礼拜还有两堂课——星期六有没有课我还没有定下来。

今天的课就字面上简单地让大家理解一下。这个法要主要讲一些修行方面的,我们有些人可能是研究理论的,这样你不一定能得到你所需要的。但作为一个虔诚的佛教徒,确实对照这些教言,有时候发现自己修得不好,自己就很惭愧;有些时候觉得自己的修行应该还比较到位。不管怎么样,我们每一次学习的时候,大家都要对这些法、这些窍诀有信心——信心很重要!如果我们对法和传法者没有什么信心,一开始就带着一副有色眼镜,以成见和邪见来听受的话,也许得到的不一定是非常清净的法。

我们在讲《大圆满前行》的时候,刚开始要断除六种垢染,其中杂烦恼就像有毒一样的过失。所以,大家不管是在哪一位面前听法,首先应该观察自己的心态,心态尽量的清净,这样你接受的法对你的相续就会有利。

今天讲冈波巴尊者“不可缺少的十二种法”。“不可缺少”指的是在我们修行的过程当中,而并不是什么科学研究或者搞世间生意的时候不可缺少,不是这个意思。作为一个修行人,一个修大乘佛法的人来讲,在你修行的过程当中不可缺少的有十二种法。这十二种法,我们在座的各位也要去对照自己的相续,有些可能离我们非常遥远,但有些……我们还是可以想象吧,也许能得到利益的。

第一个:最初,有一颗深深畏惧生死的坚固信心必不可少。

作为一个修行人,首先对生死轮回要有一种恐惧心,对前生今世也好、对整个业因果也好。从无边的轮回当中获得解脱,唯一具有能力的是谁呢?就是上师三宝!对上师三宝具足不可退转的信心是不可缺少的。

词句表面上看,对生死轮回的畏惧心并不完全是信心吧?我们大家都知道,实际上对轮回的恐惧心很重要,如果对生死轮回没有信心,不知前生后世,那没办法从轮回当中获得解脱的。因此,作为一个修行人来讲,首先不可缺少的是什么呢?就是信心!什么信心呢?对三宝的信心、对上师的信心!

这种信心并不是一种迷信。我相信我们佛教徒大多数是比较理性的,但也有些非常感性,这种感性甚至有点过头。以后佛教徒不管在任何场合当中,还是应该有一点理性的信心,不然……比如你遇到一个上师,大声地吼叫,哭啊、闹啊……的确有时候我们佛教徒在别人的眼里看来,好像是带有一种迷信、不正常,甚至可能自己也有点搞不清楚自己到底是信心还是像追明星一样。有时候我看到现在一些佛教徒有点……我也不知道怎么表达。他自己可能是发自内心的,但在别人眼里看来……尤其中国人的信心看起来不是特别理性吧。

有时候东方跟西方的佛教徒聚在一起,东方人的这种信心大家都有点怀疑。因为真正的信心是知道佛宝、法宝、僧众的功德,而且自己对佛法的真理,有了一种不可摧毁的、坚定的、不可退转的信心,这才是真正的信心。但我们有些人可能刚开始特别有信心,然后信心来得很快,退得也很快,就像发高烧一样,没有什么可靠的。

所以佛教徒不要在众人当中过于地……比如五体投地,我有时候看到有些佛教徒在路上,比如在一个十字路口看到他的上师、看到有些出家人,马上五体投地,有无数的人看着也不在乎,在十字路口也好,在公众当中也好。一方面我们也理解,这也是内心对上师三宝的一种信心,但另一方面也要控制自己的情绪。这种信心是不是坚固呢?不好说。因为有时候有些人哭的声音很大,但是这种人退得也比较快;有些人刚开始好像带有一种邪见的样子,但是慢慢慢慢信心也变得很坚固,牢不可破。

所以我们说信心一定要坚固。这种对佛法的信心是建立在什么上面的呢?建立在对生死轮回的道理明白的基础上。现在有些人认为佛教说的前生后世到底是不是正确?其实不用多余地去怀疑,前辈大德们的智慧比我们不知超越多少倍。像无垢光尊者、宗喀巴大师、麦彭仁波切等藏传佛教的大德,或者是其他佛教传承里的大德,他们的智慧、他们的广闻博学远远超过我们。有时候看到他们造的论,与我们自己孤陋寡闻的智慧相比,确实像大海跟牛蹄迹积下的水一样难以相提并论。所以我们对业因果和轮回有怀疑、邪知的话,完全是自己的一种无知,如果你长期学习的话也可以清楚。我们对三宝的功德不起信心的话,我觉得大多数是因为我们的无知导致。并不是因为你有理由而不信仰,而是你自己的智慧没有成熟,或者对道理一直没有缘分趋入,就是这样的原因。

因此这里讲:作为修行人,确实要对生死轮回、对上师三宝有个非常坚定的信心,对轮回有一种畏惧感。就像《法华经》里面讲的:“三界无安,犹如火宅;众苦充满,甚可怖畏。”三界当中确实没有任何的快乐,犹如火宅一样,在这里有各种各样的痛苦,包括行苦、变苦、坏苦,求不得苦、爱别离苦……各种各样的痛苦一直不断地折磨着。对这样的轮回本性我们应该产生恐惧心,并且从这样的恐怖当中真正获得解脱,唯一具足能力的是谁呢?就是上师三宝。所以我们对上师三宝要有一种坚定的信心、合理的信心。依靠这样的理论,我们可以通往解脱之道,这是不可缺少的。

所以,今天各位也可以观察,你对生死轮回到底有没有真的产生一种畏惧感?对三宝有没有不可摧毁的坚定的信心?如果没有的话,从今天开始,自己对自己提醒也好、勉励也好,今后应该生起这样的一种出离心、这样的一种信心。

信心是很重要的。可能我们有些出家人是半路出家的,有些佛教徒也是半路皈依的,这种人的信心经常出尔反尔,不是非常稳定。真正的信心应该从小就培养,这个很重要。尤其现在我们有些道友——在家庭当中也算是一个老师吧,你们自己有一些子女的话,从小就培养他的信心是很重要的。

我们现在的九年义务教育一般是7岁以后,在这之前很多都上幼儿园。在幼儿园也好,或者在自己的家里,一般要其他的老师讲一些信心方面的是很困难的,但父母可以经常跟孩子讲,比如说看一些佛法方面的动画片,或者是一些经书,这样培养起来的信心在人的一生当中是非常坚定的,而且不需要依靠其他的引导。因为我们小时候,尤其是3岁到10岁之间养成的一些习惯,对你一生起到的作用是非常大的。所以作为母亲,应该给自己的孩子培养正信,培养智慧,从小培养道德观念,这很重要!如果没有这样,有些人长大以后可能造各种各样的恶业,我们觉得那特别可怕。

现在有时候看到新闻里面公布的一些情况,确实那些人没有道德底线,而且并不是少数人,他们害了无数的人。依靠法律、依靠其他的方式来控制,都有一定的困难。所以人的信心、智慧要从小培养,而且应该是无形的一种培养方法。不是非要强迫性地控制,那样偶尔能起到作用,但大多数时候是“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然后自己的恶劣行为会变成恶性循环,这样以后不但害自己也会害很多相关的人。所以对真理的信心、对三宝的信心,对个人来讲非常非常重要;对整个社会乃至整个国家、整个世界,人有正信、正见、正念是非常珍贵的一种财富,非常有意义。

所以我们作为修行人,不可缺少的是什么呢?就是信心,这是第一个法。

第二个:有一位指引解脱道的殊胜上师必不可少。

作为一个修行人,修行的过程当中不可能盲目地去希求解脱道,最好从小有一个善知识,依止善知识来引导是不可缺少的。

如果你是一个缘觉,这一生不依靠上师,依靠前世修缘起力的原因,即生当中无师自通,可以自己获得解脱。但我们一般世间的人,尤其是学习佛法的人,一定要寻找一个明师,寻找一个具有法相的善知识。

如果没有找到一个很好的解脱道的上师,名义上看是一个上师,但实际上很难说。其实在佛教当中,所谓的上师的资格也好、条件也好、法相也好,讲得非常非常明白,可是我们很多佛教徒就像我刚才所讲的一样,非常盲目地去依止。当然这一方面是你自己的自由,但如果你遇到的上师其实不具足法相,他并不是引导解脱道者,只是引导一些世间的人,确实对你的一生来讲非常可惜!

我经常想,我自己很有福报,即生当中遇到的这些上师的确是能引导解脱道的上师。世间当中他们也是非常明智的,从出世间来讲更是非常有觉悟、有证悟、有清净戒律。

所以现在有时候看到尤其是内地的有些佛教徒……有时候看到也不好说。也许自己成见的原因,有些所谓的上师自己也是模模糊糊的,弟子也是,关系倒比较好,互相都有我和我所执——“我的上师”、“我的这个弟子”这样的。但实际上作为上师和弟子之间的关系,应该是佛法的解脱道之间的关系,如果这方面条件或者意义不具足,也许不叫“上师”,可能叫你的“老师”、你的“朋友”这样好一点。

关键是这个上师具不具足解脱道的一些闻思修行?如果他自己从来没有听闻过佛法,只是一个偶然的机会遇到你,然后他承认你是他的弟子,你也承认他是你的上师。像以前最初的时候有些弟子和上师——讲《三戒论》的时候讲过,“你就是我的弟子,我就是你的声闻”,佛陀和有些弟子之间传戒也有这样的。但我们可能不是利根者,所以我们要去观察。

现在藏传佛教当中有些人根本不具足上师的法相,在其他一些道友当中,他可能连一句法都不太懂,也没怎么闻思过,而这种人已经变成了很多人所谓的上师。其他也没有什么的,但所谓的上师依止错了的话,对自己整个一生乃至生生世世,都有一定的危害。所以希望大家在依止上师的过程当中,一定要先观察:一是观察他的智慧,作为依止的上师,首先这个上师的智慧怎么样?能不能给你讲解脱道?如果不能讲解脱道,那可能做你的朋友还可以。

你看现在世间当中的一个公务员,他也有最低的智慧要求。不仅仅是这里,全世界都是这样,整个人类现在的水平要求越来越高。以前某个地方评公务员或者评老师,需要大学本科生,然后是研究生或者博士生。对于比较有名望的医生,现在要求也越来越高,在很多医院,如果你没有博士文凭的话就得不到很高的待遇。

现在连老师当中最低的教幼儿园的幼师,至少也需要专科以上的水平,小学六年,初中三年,然后高中,然后才可以。像我们附近考幼师的,最好是本科生,如果没有本科水平,至少也要专科以上。其实教五六岁的幼儿园孩子,按理来讲有个中学水平都可以,因为跟他们一起天天唱唱歌,跳一下、玩一下,讲一点故事。但如果有些幼师见解不正,很多都对孩子没有利益,每天都是让他散乱。像有些地方,从小就给他们培养一点禅修、智慧、慈悲心,从小的有些故事里面就带有这些;如果是经常让孩子们看一些恐怖片,那长大之后杀父母都不知道。

所以,像最低的幼师都有要求,也需要考试,那引导解脱道的所谓的上师,智慧上至少在佛学院也好,或者按照佛教的传统,要读过十年八年以上的。你看现在世间读了九年书只能初中毕业,初中毕业的人能不能在全国范围内当一个具有教师资格证的幼师呢?办不到的!

我们佛教徒整体水平如果很低的话,老师的水平也很低的;如果老师的水平很低,那我们整个佛教的教育确实没办法提上去。这样一来,我们佛教徒不管是做世间法还是做出世间的很多事情,就非常盲目。如果你的善知识是非常有智慧、有能力、有人格、有道德的话,他所引导的整个佛教徒的智慧也会全面提升。《华严经》中云:“由见善知识,得无尽白法。”如果我们见到了非常具有智慧和悲心的善知识,我们能得到什么呢?——无穷无尽的智慧,无穷无尽的功德。这也是一个自然规律。

所以引导解脱道的殊胜上师很重要。你不能认为:我的上师很帅的、我的上师很慈悲的、我上师的笑容非常迷人的、我上师的财富、名声很大的,他的粉丝特别多……这些都不是我们希求的。真正出世间解脱道上师的相续中,就像《大圆满前行》里面讲的,“具有慈悲心,他真的能引导解脱道,我们按照他的教言去修行,至少不会误入歧途”,这样的一位善知识,那你就可以很骄傲、很自豪地说:“我有了我的上师啦!”这样确实很好的。

否则的话,有时候我们佛教徒有点盲目,也特别特别迷茫,自己所依止的上师也没有受过世间的正规教育,没有受过佛教的正规教育,只不过是偶然的一些机会,被他的笑容,或者他的庄严相貌,或者他某个前世的一些名称……被这些吸引。然而眷属再多也没有用,无垢光尊者在《心性休息》里面讲过:像蛆虫般的眷属再多也是没有用的。

现在网络时代,眷属多也不一定真正有德行。就像有时候唱得不是很好的一些歌星,喜欢他的歌迷也非常多,大家应该也清楚。所以有时候依靠人数,依靠外在的一些形象,绝对无法观察出所谓的上师,我们佛教徒头脑应该清晰一点。这并不是我针对谁,确实现在这个时代,有时候信息太方便,我们收到的“智慧”、宣传也是各种各样的。因此佛教徒自己也应该有比较敏锐的智慧,应该有一种警觉性,要懂得一些取舍,不要太盲目了。太盲目的话,包括一些愚笨的人也故意欺骗你、欺惑你,这是一种自然现象。一旦我们整个群体都是愚者,那么稍微有点聪明的人,经常趁此机会给你下各种不同的诱饵。

所以希望我们佛教徒,就像世间寻找幼儿园的老师,他虽然不需要有很多的智慧,但真正要教孩子的老师,还是要有一定的观察,要有一定的文凭、一定的智慧,才有资格教幼儿园的十几个学生也好、二十几个学生也好,才可以让他上岗。那么我们佛教甚深的教育,跟幼儿园的教育之间有什么样的差别?尤其是在大乘佛教里面——这里讲得也很好,“指引解脱道的殊胜上师是不可缺少的”。我们作为一个佛教徒,确实需要的是什么呢?需要的是引导到解脱道。并不是上师天天让你做饭、让你开车,让你做这些的不一定叫上师,你们之间可以叫朋友。真正的所谓上师,对弟子应该负起责任;如果对弟子没有解脱道的一些开示和指导,那是不是所谓的上师呢?可以去观察,可以去分析,对吧?这是第二个问题。

第三个:相续中有能知义取受的智慧必不可少。

作为修行人,对显密佛法、对大乘佛法要了知意义,知道哪些是合理的、哪些是不合理的,并且能接受合理的,这个就是真义的智慧,这是不可缺少的。

我刚才也讲了,不管是依止善知识也好,修行也好,做什么事情都要以智慧为前导;如果没有智慧,的确我们做的很多事情会是盲目的。

智慧有两种,有一种可能是俱生的,有些人天生不用特别勤学,自然而然精通一切,但这种人在现在整个世界上来讲,是非常罕见的;其他的就一定要通过学习来获得。如果是需要通过学习来得到的,尤其我们佛教的一些修行也好,佛教理论的研究也好,一定要经过长期地闻思,大家一起学才行。否则的话……我们自己的智慧大家应该并不是都满意吧?

像我们从小表面上也算是一直闻思,但是看到有些前辈大德的智慧,自己真的特别惭愧。我昨前天在自己的书房里看一些大德们的作品,他们讲的一些中观、因明,虽然自己在这方面也学过一些,也给大家讲过,但古大德的智慧跟现在很多人的智慧还是有非常大的差别。他们那种广闻博学,他们那种深度学习,和我们有一定的差别。

所以我们在自己的相续当中要反反复复地观察,看有没有真正了知意义,这种智慧有没有。佛经当中有了义和不了义,了义当中也有不同的次第,可是有些佛教徒就像刚才讲的一样,什么都混为一谈,自己没有取舍的智慧。

包括很简单的一件事情,像放生。放生的话现在很多地方都有一定控制,原因有些确实和各个地方的一些管理者的见解有关系;但另一方面,我们也不可否认是佛教徒自己的一些盲目行为导致的。比如把毒蛇放在别人的村庄里,这样肯定很多人非常害怕。放生的时候还有很多都不科学,包括有些鱼类放到根本不能活的地方。根本不看哪些是海水,哪些是水塘,这些都不去观察,随便去放;家养的和野生的鸟类也不分,然后给整个环境带来一些污染,给生物链带来一定的损害。这样的话,相关的媒体也不得不报道。

佛教徒自己有一些盲目的行为,再加上举行的放生活动比较大型,包括有些法会,我们应该科学地、合理地,以学习为主,并不是搞各种宣传。有些行为一看就特别不理性,看起来有点像国外的有些地方,特别稀奇古怪,参加的每个人都神神叨叨的。如果是这样的一些行为,那佛教徒确实不会取舍,没有一个很好的智慧。

《正法念处经》云:“若人无智慧,如盲入闇处。”人如果没有智慧,就像盲人去到暗处一样;“则不厌生死,非法诤斗笼”,这种人对轮回生死不可能有厌离心,而经常进入一些非法诤斗的笼子里面,这是很可怕的事情。我们现在很多佛教徒确实没有智慧眼,经常处于一种盲目的状态中,整天都是一直诤斗。一些佛教的群体,团结也特别不好,搞一些是非,“你的教派、我的教派;你的上师、我的上师”。甚至就一些鸡毛蒜皮的事情,整天都是争执不息,一直不安宁、不快乐。这就是我们佛教徒自己的无知导致的。

现在有些时候,一说佛教徒不好,大家可能马上都不高兴——其实也没有什么不高兴的。如果真的我们有些行为带有一种愚昧、带有一些非法,特别不受管理,对这个社会的次序有障碍,对很多方面都造成了一些不良的祸患,那肯定我们不会有很好的下场。

所以我想,我们相续当中,出世间方面如果没有一个甚深的智慧、没有一个取义的智慧,可能对佛教的教育也会误解、盲导、修错、误入歧途,这种也有。如果佛教徒在世间当中没有一个很好的智慧,那可能在世间人的眼里,我们也是一个怪物。不要讲出世间高大上的一些境界,至少你做人要有智慧,要能随顺别人。

我们上一节课讲到“独自坐不住又不会与人相处,实是修行人的过失”,现在有些人独自也坐不住,跟别人也不能相合,这就是佛教徒的过失,这些我们应该能发现。尤其有些佛教徒,在发心的过程当中也不会处理一些事情,自己没有智慧。按照《君规教言论》的有些教言,对自己的上师和自己的领导,要学会随顺。尤其是现在我们东方的很多文化、价值观,如果领导不开心,下面的人都不会有好下场。

所以,就算你心里对领导和负责人不满,但是表面上一定要经常跟他沟通——“你安排的事情,我现在做得比较不错吧?你觉得满不满意啊?我觉得你说的特别棒!你好有远见啊!你很有智慧啊!……”虽然可能带有一种口是心非,但为了你自己的生存,你想继续待下去的话,你可能需要有一种智慧。这种智慧按照大乘佛教来讲,法王如意宝也讲过“若欲长久利己者,暂时利他乃窍诀”,究竟想利益自己的话,暂时利他是窍诀。所以虽然你对这个领导可能不太满意,但他是领导的话……有时候我想学会里面的这些领导全部都应该是非常善良的,不会自私自利的,不会下面的人对自己好的就不断地培养,对自己不好的,虽然很有智慧很有能力,也不重用,这种情况我是不愿意的……但是也没办法,有时候是没办法的。

所以智慧确实很重要,相续当中智慧是不可缺少的。如果没有智慧,做什么事情都不方便。

第四个:具有铠甲精进与勇猛精进必不可少。

修行确实需要铠甲精进,你先要发誓愿。比如你要去作战的时候,身上要披一个铠甲,这样敌方的剑、矛、子弹等,都不会进入你的身体;同样的道理,我们在修学的过程当中,自己要有一个非常坚定的信心,无论遇到什么样的困难都不会退转,这个坚定的信心确实很重要。不管做什么事情,不可能都顺顺利利、一点违缘都没有,不可能的。哪怕是听一部法也好、做一件事也好、修一个法也好,肯定会有违缘。所以讲任何一个法开头的时候我会先想:“我在这个过程当中,肯定会遇到很多麻烦,但是我要坚定地去面对。”这就是铠甲精进。

第二个是勇猛精进。所谓的勇猛精进,就是我们对任何的善法都要持之以恒。不能今天开心的时候很精进,明天不开心的时候就懈怠、懒惰,不能这样。以前《四分律》当中有一个公案,讲的是一个修行人特别精进,到尸陀林里修行,全身都是血淋淋的,一直这样精进。后来昼辛吉和他说:“你这样太精进效果也不是很好的。你在家的时候擅不擅长弹琴?”他说:“弹琴很擅长。”昼辛吉说:“那琴弦应该很紧还是很松?”他说:“不松不紧。”

同样的道理,修行精进的也不能绷得太紧了。我们有些人刚开始修学特别特别地精进,晚上只睡两个小时、三个小时,“我觉得睡四个小时太可惜了”,但是到了最后,睡八个小时都不觉得可惜。刚开始太勇猛精进的话,之后可能会太懒惰、太懈怠,到最后学都不学。我们学会里面有一些道友真的这样的,刚开始太精进。包括我们这里有些出家人的“故事”……我有很多很多故事(众笑)。刚刚开始就觉得,“啊,你们这里闻思的时候怎么那么懒惰啊?应该早上4点钟起来才对啊,你们睡到6点钟,太懈怠了。”但是,到最后真的能持之以恒、坚持下来的很少。这可能是精进当中最重要的。

因此,在我们相续当中要有铠甲精进和勇猛精进,这个是不可缺少的,这种精进很重要。

第五个:不餍足修行三学与积累二资粮必不可少。

我们在修学过程当中不要觉得“我受了多少年的戒律就可以了”、“我禅定已经多少天就可以了”、“我五部大论完成就可以了”,不应该这样餍足。三学方面不能餍足,积累智慧资粮和福德资粮方面也不能餍足。“啊,我已经修完加行,可以了”、“五十万加行好累啊”……

真正的一些前辈大德是不断积累、不断修行的。以前《万善同归集》里有一个公案:当时有一个比丘,因为年轻的时候很有智慧,但老了没有人照顾。他的袈裟破了,自己想把它缝好,但针眼很细,眼睛看不清楚,线就一直穿不进去——我现在眼睛也有点不好,昨前天去草原上,看到好多花都是密密麻麻的,是不是跟这个老修行人一样的了。但现在穿线应该还是可以的(众笑)——他当时眼睛不行了,线穿不到针眼里面,然后他就大声地叫:“谁要积累资粮,帮我穿这个线?”

佛陀听到之后就来帮他穿线。这个时候很多比丘都说:“佛陀都已经资粮圆满了,怎么会这样?”佛陀就告诉大家:“虽然我三个阿僧祇劫当中福慧二资都已经圆满,但是我还没有满足,我还要继续做善事。”当时天人和世间的人们都非常吃惊。所以佛陀都还要积累资粮的话,更何况是我们有些法师、修行人?有些人好像到了后来做慈善、做很多事情的话,就觉得“已经可以了,我已经做了多少多少年了……”包括有些大施主,“我已经建了一个寺院了,可以了。”“我供斋了,可以了。”其实积累资粮方面,不管是福德资粮还是智慧资粮,只要自己有一口气,只要自己还有能力,还是不断地要学会积累。

包括我们的修行,希望大家不要只是刚开始非常精进。现在有些道友念课诵的话,刚开始还可以,有好多课诵,后来就什么课诵都没有了。当然我也知道有时候课诵好像是一段时间的,比如一段时间我对这个法很有信心,过一段时间没有那么大信心就又放下了,这种情况也有。但最好我们每个人每天都有一些课诵。现在藏地有些学生,他们每天都念《二十一度母赞》《普贤行愿品》《极乐愿文》,好多人从小依靠一些老师的引导,一直这样。所以作为佛教徒,希望大家为了积累资粮,自己每天的课诵不要间断。即使你今天断了、明天断了,过两天还是要尽量把它补上。这样的话最后会成了一种习惯,这也是无勤当中的一种积累资粮,持之以恒做下去,这就是不餍足。

有些人真的有点满足了,变成老佛教徒、老油条。老油条的话,什么都不想干了,可以了,好好玩一会儿就可以了。喝点茶啊,喝点咖啡啊,然后到处看看。这就是懈怠的魔自然而然、不知不觉已经进入到你的心脏当中了,做手术也没办法,看不见的,对吧?懈怠的魔有时候根本看不出来,别人也看不出来。自己有时候还是要看看以前的修行是怎么样的,有时候我们确实需要不断地重启。还是不要太懈怠了,最好每天对自己有一种强行的功课,念诵也好、修行也好、磕头也好,这些我觉得都是有必要的。

第六个:证悟所知实相的见解必不可少。

这些都很重要的!作为修行人最重要的是什么呢?最好就是可以证悟,证悟万法。“所知”,指的是一切万法的意思,所了知的对境。证悟万法实相的见解我们要有,包括自己的心也好,外在一切万事万物的法也好,它们真正的实相我们要通达。

通达的时候是什么样呢?在名言当中,在世俗当中,一切都是如梦如幻、显而无自性的,真正的本体远离四边八戏。这样的道理依靠显宗中观方法的话,可能通过观察和分析来证悟;依靠密宗方法的话,凭借上师的窍诀,然后自己安住,最后认识到一切万法的本性,这是不可缺少的。

如果有了这样的见解,你做什么事情真的都很方便。修行闻思过程当中,我也经常跟大家讲,得过灌顶、修过加行的就多看一些密法直指本性的窍诀,这样的话一定会认识自己心的本性;如果没有得过的,可以按照中观的观点,像《中观四百论》《中观庄严论》《中观根本慧论》《入中论》以及《般若经》的观点,不断地闻思,最后你会知道——“喔,一切万法真正的本体就是这样的!”不用怎么说,自己通过观察,虽然这是凡夫人的一种观察,但是观察之后,“喔,一切万法真正的本体是这样的,只不过我去执著它而已”,这种定解自然而然会出现。

就像宗喀巴大师在《三主要道论》里讲过的:“一旦无有轮翻时,现见无欺之缘起;断除一切执著相,尔时见解即圆满。”意思是我们现在现和空都是轮番的,一旦不用轮番了,真正见到缘起空性的道理了,那个时候就会断除一切执著相,我们的见解就圆满了,可以说是佛陀欢喜的道已经到了。实际上这样的见解比戒律还重要,“宁毁犯尸罗,不损坏正见”,意思是宁可戒律破了,但是见解不能破。见解是什么呢?就是中观无二的见解、业因果的见解等等。

见解非常重要,如果见解没有坏——就像帝洛巴尊者说的,“显现不缚执著缚,断除执著那若巴”,我们有一定见解的时候,当时可能也会有一些现象,但是你没有去执著你面前的一切显现,不破不立,那就是真正的见解。其实这样的道理,谁都应该可以得到。

第七个:心专注何处都能安住的修行必不可少。

刚才是见解,现在是修行,下面是行为,就是见修行果。

那么修行是什么呢?就是心专注何处都能安住,是这样的修行。专注出离心的话,在出离心上面可以修很长时间;如果专注菩提心,菩提心也可以修很长时间;如果专注无二慧,无二慧也可以修很长时间;如果是什么都不执著的这样一个最高的禅定境界,也是完全没有任何问题;甚至行住坐卧等一切行为都不离你的那种境界。

但这个我只是说而已,实际上自己也没有这样的修行境界,在大众面前好像装着自己很有修行境界的话,也是真的非常不好意思的。但它的意思应该是这样,专注什么样的地方心都完全可以堪能、可以听话。我们现在可能是安住两分钟、三分钟就开始胡思乱想,我们课前上师瑜伽要求安住三分钟的时候,从有些道友的眼睛看,可能在想很多今天的事情、未来的事情,这是一个充分思考的时间!(众笑)虽然身体是安坐的,但可能这个三分钟对你来讲是有很多东西回忆的——这就是我们平时没有修行;平时真正修的话,我们应该可以安住在自然的本体当中。

以前章嘉大师的禅修歌里也说过,“行也禅,坐也禅,语默动静体安然”,行也是禅的境界当中,坐也是禅的境界当中,说话和不说话也是在这种本体当中,包括运动、安静,一切的行为都是在禅或者说本性当中不离开。当然这是一个很高的境界,我们可能很有困难的,但是大家理论上要了解。只要有一个教学视频的话,今天我们讲到的这些字面上解释谁都会,但真正的修行确实需要自己下功夫。

所以我们也要求大家每年当中至少闭关七天。包括我们有些法师,讲的话像五部大论都是没有问题的,但是自己如果没有一点修证,没有一点这方面的境界,也许全是空口演讲。就像现在有些大学的老师特别会讲,讲完以后自己也不行持,那这是一种纯粹的“讲师”,对众生的相续不一定有利。

所以会说是一种,但是说的时候也没有必要无关的事情说得太多;应该是从修行、见解方面去说。然后自己尽可能早上起来的时候,晚上睡觉的时候,或者白天稍微有一点空闲的时间,就禅修、安住。这样的话,心刚开始确实像野马、野猴子一样,特别特别调皮,但慢慢慢慢地它可以调柔、调顺;到最后的话,不让你修你都要修。就像以前我们很多的大德,即使到了监狱里面,他会把监狱当做是一个很好的修行闭关场所,以此完成自己一生的修行。这种方式非常重要!所以平时安住是不可缺少的。

我们这里讲的每一个教言,确实对于修行人来讲很重要。对于不是修行人、对佛教一点信仰也没有的人来讲,这里面的很多道理好像跟你也无关,对吧?

第八个:一切所作转为道用的行为必不可少。

不管是好的行为、不好的行为,遇到痛苦也好、快乐也好,富裕也好、贫穷也好,别人赞美也好、挖苦也好,所有一切的行为,你要把它转为道用、转为修道的助缘。

在你的人生当中、你的生活当中,可能经常会有此起彼伏的现象,有时候非常快乐,有时候非常痛苦。无著菩萨的《快乐之歌》里面说:“无论如何皆快乐。”生病也是很好的,以前造的恶业得以消除;没有病健康的话也很好,依靠健康的身体可以积累资粮。生活当中的很多事情,甚至我们世间当中一些特别敏感、痛苦、急躁的事情,最好是作为一种修行的助缘,

作为一个修行人来讲,生活中的任何事情都要把它当作一种修行的助缘,不取不舍。很多修行人到了一定境界的时候,无论生活中发生任何事情他都不会去排斥。不像我们世间人,有时候特别特别痛苦啊、紧张啊、害怕啊、伤心啊,不是这样的。很多事情应该把它转为道用,也许是你成就的助缘。

《虚云老和尚年谱》里面讲到好像是云南那边的一个故事:有一个人有一些父母留下的家产,家里条件还比较不错,后来他娶了一个美女当妻子,过了一段时间美女有了现在所谓的“小三”。后来有一次他出去卖菜,他可能是个农民吧,卖了菜买了一些酒肉回来。那个男的在他家里还没有出去,听说主人回来了就害怕地躲到床下面。这个主人回来以后,做好饭菜叫他们两个过来吃,还准备了三套碗筷。美女说:“没有啊,只有我一个人,没有其他客人。”他说:“你不要装,我知道,让床底下的那位先生出来。”他说如果不出来的话我要怎么怎么的,后来那个男的就不得不出来了。

吃了饭之后,他向他们两个顶礼说:“从今之后,我的妻子,我所有的财产都交给你,你好好地保护。”刚开始他们两个都不肯,可能有点害怕还是怎么的。然后他说如果你们不同意的话我要把你们什么的,他拿着刀子威胁他们,后来他们就接受了。他把妻子交给那个男的以后,他说我要到山里面修行去了。

一段时间以后好像那两个人的感情也不是很好,因为刚开始不是特别了解,时间久了以后,对方的缺点就暴露无遗了,这个时候就不快乐了。那个女的不快乐了就准备去找她的前夫,前夫就是现在的和尚。他出家以前特别喜欢吃什么金丝鲤鱼,她就做了一些金丝鲤鱼的菜,然后去求他还俗回去跟她一起生活。和尚就说,这个是不可能的,但我可以把这鱼放生。她说鱼都已经死了,怎么放生呢?他说没事,我可以放生。他把鱼放到池子里面,结果那些鲤鱼全部活了。说是在昆明那边有一个叫黑龙潭的水池,我以前打听过,不知道现在是哪个地方,有没有不太清楚,说是那个地方还有很多很多的鲤鱼。这也是一种历史吧。

所以这个故事里面虚云老和尚也是讲,在我们世间当中,一般感情上的事情都特别难受,心里很痛苦,没办法转为道用。我们藏地有些佛教徒,“其他的什么我都可以,但是有些事情我不可能修安忍”,他们有些人也经常这样讲。其实这种事情也可以转为道用吧,你看刚才那位和尚,后来好像他已经得到圣果了,已经得到了一定的修行境界,死鱼都变成活的话,他肯定有了非凡的修证吧。刚开始他这种家庭关系是一种违缘,但因为他转为道用的原因最后变成修行的一种助缘。

其实我们生活当中的任何事情,有些看起来是违缘,但实际上是顺缘。比如得了非常严重的病,看起来这是一种违缘,但也许这是很好的。出现一些外敌的时候,无垢光尊者不是也说了吗?我们修行当中出现的大多数怨敌、魔障,都是你最好的修行助缘,是修行中不可缺少的。

当然如果我们没有一定证悟空性的境界,光是想:“啊,一切都是快乐的助缘,一切都是修行的助缘”,一边哭“呜呜呜呜……”内心没有境界的话,心里面想“这些都是快乐的助缘”,拼命地这样思考可能也不一定能起到作用,对吧?

第九个:断除魔障违缘与歧途的教言必不可少。

我们修行过程当中要断除一些魔障、断除一些歧途,需要上师的教言。像密法的话,一切魔怨和歧途依靠修上师瑜伽都可以完成。

所以修行过程当中如果比较坚强的话,应该没有什么的,可以断除很多的违缘。这也是一种教言。

第十个:教言不停留于词句的实修必不可少。

我们很多人都有很多很好的教言吧,包括我们在上师如意宝面前得到的教言确实很丰富。但现在很多人,包括我们的一些老道友,经常到哪里去灌顶、到哪里去听法,我都觉得有点想笑,但是也不敢笑。

应该说教言是已经得到得非常不错的,包括像《上师心滴》。本来密法里面你得到过什么特别高的密法,要跟别人说没有得到,比如说:“你得过《法界宝藏论》没有?”你可以说方便妄语:“没有得过。”“你得过《句义宝藏论》没有?”“没有得过。”“得到《上师心滴》没有?”“没有得过。”无垢光尊者说的,你可以这样说一些方便妄语的。

但确实我们得过很多的上师教言,但有些可能是留在词句上,并没有特别地实修。当然有些确实也不是完全没有实修……还是尽自己的一切能力吧。这么多年以来,至少从信心上面没有放弃、行为上面也没有放弃,力所能及当中,即使我们不能天天都修,但是经常带着法本,那这也是一种行为吧——“哇,这是我最重要的法本”,每次到哪里都带着,通过这种方式来慢慢慢慢串习。最好不要停留在教言上,书本包完了以后什么都没有,至少个别的教言和词句能记住,这个也是不可缺少的。

第十一个:身心分离时有心安的大把握必不可少。

当我们离开人间身心分离的时候很可怕的,那个时候有很多修行境界的人就非常胸有成竹,不会特别地心烦意乱、痛苦等;有些人修行境界一点没有的话,就开始大声地哭、双手抓胸,按理来讲,这种现象是不应该有的。

我以前讲过吧,《赞戒论》的作者丹增诺吾,他一直非常精进,在藏地历史上讲经说法是最厉害的——我以前也翻译过《赞戒论》,前面也有介绍。他最后离开世间的时候,洗了手然后念了一个偈颂“我是邬金莲花生,无生无死之佛陀,菩提心体无偏袒,沙门八果离虚名”,然后“啊啊啊啊……”站着圆寂的。在历史上是非常有生死把握的,不要说害怕、痛苦等,就是站着圆寂的。

还有宋朝的时候,有一个叫做德普禅师的,他年轻的时候出家,也是讲经说法非常好的一个禅师。他摄受了很多弟子,也建了一些道场。后来他跟弟子们说“很多高僧大德都是圆寂了以后再祭拜、做供养”,他认为人死完了以后,祭拜到底能不能享受也不知道;“不如像我的话,没有死之前祭拜是最好的”,然后他的弟子们就做了很多祭祀的食物对他供养,他们认为是在开玩笑还是什么的。他们连续做了大概四十来天,然后禅师问他们是不是已经祭祀完了,他们说已经完了。那天雪花纷飞,正在下大雪,禅师说:“明天雪也停了,我也走了,你们所有的供养也已经完了。”大家都没有把他的话当真,但第二天禅师真的已经坐化了。

所以确实有些生死自在的上师、瑜伽士、修行人。我那天讲维萨空行母传记里面的一个故事也是一样的,她想走的时候完全都可以走。当然这是上等的境界。

另外死的时候最好不要大声哭,不然给大家留下不好的印象。不知道我们死的时候是怎么死的,不好说。每个人的死法都不同,有些翻车而死、有些可能突然暴死、有些可能长期在医院里面受尽折磨后慢慢慢慢抢救而死,有各种情况。最好是离开这个世界的时候,要有把握,最好“啊啊啊啊……”就死了,这样就好一点。

大多数的修行人面对死亡的时候,好像都很开心。比如在医院里面收到病危通知书或者癌症晚期通知书的时候,一点都没有恐惧心,“本来我这个假合的身体随时都可以离开的”,没有什么的;特别苦的时候,他自己好像完全没有什么。我们这里以前也有很多很多的案例。其实这种方式来死的话,这就是最好的吧。

第十二个:任运自成三身的果位必不可少。

每一个众生本身法、报、化三身自然而然具足,任运自成;但是如果没有得到上师的窍诀,像密法那样今生成就的窍诀没有的话,即身当中也很难以实现。如果我们依靠密法也好,依靠显宗的禅修也好、念佛也好,这样修行的话,那么临死之前,你任运自成的三身果位,在短暂的今生当中都是可以成就的。所以我们应该通过修行来实现。

自己这一生当中遇到了佛法、遇到了善知识,有些人真的还是很好的,发愿“我今生当中一定要利益众生,我今生当中一定要发无伪的菩提心,我今生当中一定要即生成就。”今生到底能不能成就不好说,但是我们的这个发愿、我们的梦想还是很好的。为了这样的梦想,并不是“我今生当中一定要害多少人,我今生当中要对这个社会造成什么样的影响”。现在我们世间当中,包括有些恐怖分子、有些恶人,他们发的愿特别可怕,跟大乘佛教徒完全不相同。我们宁可粉身碎骨,也最好不要变成这样发恶愿的人。

我们每一个人要想:也许我们不能对整个社会利益众生方面起到很大的作用,但最底线是不要害众生,然后在这个基础上,我们要利益众生;而且今生当中要依靠修行得到一定的成就。这样的发愿确实是发善愿,发善愿得善果,“何人发何愿,彼果定成熟”,《文殊庄严续》当中也是这样讲的。所以我们自己的发愿还是很重要,平时我们发恶愿的话,这种恶的力量会慢慢强盛,最后可能会有很大的罪过。

现在藏地有一些老年人是文盲,但是他们早上起来的时候,也是为了利益一切众生如何如何、所做所为如何如何回向。藏族很有信心的那些老年人,文盲的人,但是他们的信心是非常正确的,是非常好的。有时候遇到他们好像自己收获很大的,“哎哟,我出家这么多年,自己早上晚上有没有这样发愿?”也会经常反省。

有时候遇到一些商人,那些商人的话,“我在这里买个地,在那里建个房子,我在那里也有个项目,我在那里准备建一个什么……”他们的这种内心很强大。我想,他们为了今生得到一些财富也是那么地精进,发的愿那么广大,我们作为一个大乘佛教徒,我们也应该这里要建个道场,那里也要做个什么,我们也应该这样。

我那天遇到一个商人,他都六十多岁了,走路的时候都需要两只手扶,旁边还有侍者,然后拼命要站起来。但是坐的时候,他还是很有那种思想的,“我准备在哪里买个地,哪里建个房子,在各个国家里面……”我想他现在六十多岁了,还建房、还怎么怎么样,但是我当面还是说,“是是是,很好很好!”

所以我们佛教徒利益众生的心还是要不断地广大、不断地发愿,任运自成三身的果位不可缺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