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师课堂 | 胜道宝鬘论20

《胜道宝鬘论》传讲(20)

下面我们继续讲吾等达波瓦尊者讲的非常殊胜的、具有加持力的窍诀——《胜道宝鬘论》,前面讲了自讨苦吃的十种法,这一节课我们学习自给自恩的十种法,就是自己做的这些是对自己有极大恩惠、极大恩德的,主要讲这个道理。

哪些行为、哪些修行是对自己有恩德的呢?这种提法可能比较特殊。我们之中,有些人根本不顾自己,自己把自己毁了;有些人是自欺欺人;有些人是自利利他;有些人可能在生活中自我矛盾,或者有很多对自己不负责任的事。那么我们今天这一堂课,主要是讲自己对自己带来极大恩德的法——我们经常说别人对自己有恩德,那自己对自己有恩德的事,肯定自己是要做的。那么,哪些十法是自己对自己有恩德的呢?

第一,断除世法的贪嗔、行持微妙正法,实是自给自恩。

也就是说,断除世间法中非常强烈的贪心、嗔心以及痴心等非常粗大的烦恼,断除了这些烦恼之后,自己尽心尽力地行持佛陀所讲的微妙甚深广大的妙法,这样是自己对自己有恩德的。

表面上看,每一个字句都比较简单,可能我们不到十分钟全部看一遍、学一遍都可以,但如果我们详细去思考,里面还是有很多内容的。我们在世间当中,世间人有世间人的一套,按照世间的规律,没有贪心、嗔恨心肯定是不行的,对吧?世间人有自己的欲望,包括护亲灭敌的概念;但是作为修行人,不能有强大的贪嗔烦恼。虽然完全断除可能只有获得佛果或者菩萨果的时候才能做到,但是我们自认为是佛教徒、自称是修行者的话,应该尽量断除世间人们经常讲的那种非常强烈的贪嗔。

所谓的贪就是自己不应该凝聚的一些强大的欲望、贪爱。现在世间有些人太贪婪,各个国家都出现很多贪官、腐败,出现很多不如法的现象,这是我们的贪欲导致的。由于我们的嗔恨心非常强烈,家庭、村落、民族之间,或者说国家与国家之间,有很多不平衡的心态和行为。表面看现在这个世界是和平的、风平浪静的,但实际上每一个国家都准备着很多前所未有的核武器、潜艇。所以,一方面与上个世纪比较起来,现在算是比较宁静、比较和平的,各个国家表面上有一些合作、访问;另一方面,每个国家实际上都已经准备了各种各样的高科技暴力武器,随时都准备着打,这方面应该是非常可怕的。

真正的修行人应该断除这些贪嗔,行持妙法;如果没有断除这些贪嗔,我们的修法可能根本没有办法进行。世间人本来就在贪嗔的波涛当中,麦彭仁波切在《君规教言论》里面有一个非常好的教言:“愚者认为诸苦乐,皆从他缘而产生,”愚者认为所有的痛苦和快乐依靠外缘而产生;“恒时散于取舍境,贪嗔波涛杂念中”,经常散乱于对境,散乱于灭敌护亲的境界当中,经常在贪心和嗔心的波涛中汹涌蓬勃,这是愚者的做法。这个教言我很喜欢,确实我们世间很多人,要么经常处于嗔恨心当中,要么处于贪心当中,而且非常强烈,就像大海的波涛一样。麦彭仁波切紧接着也说了:“智者了知诸苦乐,悉皆来源于自身,”智者知道所有的痛苦和快乐来源于自身;“恒时向内观自心,审视自己不放逸”,经常向内观、不放逸,处于一种正知正念当中。智者知道所有的快乐、痛苦实际上跟“我”、跟自己有关系。

有一次我因为出国没有出成,有一个领导跟我讲:“我最近看你的微博,看你说 ‘一切都是自己的错’,你现在知道了吗?”(众大笑,上师笑)所以有时候自己写的东西……有些人说:“这次你没有出去成不是外缘,是你自己的心导致的。”这种说法是对的,智者经常观察自己,所有的一切、所有的不合理,他会责怪自己:是自己的烦恼、自己的业力、自己的分别念……而我们世间当中有些人全是责怪别人,这是非常可怕的。

当然完全断掉贪心和嗔心有一定困难,但是希望大家听了这一节课以后,至少不要起那么强烈的嗔恨吧。那天好像是在我们学院这边,有两个女众在电话里面吵得很厉害,我当时心里想:哇,嗔恨心那么严重,在电话里面都哭得很厉害。我们世间人有时候可能自己也没办法,因为嗔恨心一旦出来,用其他的方式很难控制住,以前我也引用过佛经的教证。因为凡夫人的嗔恨心顿然出现,没有什么因缘,它想生起就生起,突然就出现了,是很可怕的事情。如果我们的修行稍微到位,以后不管是在家里、在朋友之间、在群体当中,尽量不要生嗔恨心,对吧?

我听说有些人跟别人吵架的时候经常把手机摔到地上,其实这是非常愚痴的一种行为,手机跟你又没有任何关系。吵着吵着就摔了,自己稍微清醒之后也知道,“哇,好可惜啊,几千块钱的手机……”其实这也是现在的一些电影、电视导致的。如果我们从小就遇到了正法方面的教育,那是不会这样的。你也许痛苦,也许伤心,但不会做这样无聊、愚痴的事情。否则,这样可能慢慢会成为习惯,当你真正嗔恨心生起的时候,可能用刀子杀自己或者杀别人,或者特别伤心的时候就跳楼自杀……这些都会出现的。

所以我们作为修行人,以前做过的很多愚痴的事情自己要好好地忏悔,在上师三宝面前发愿,我们可能做不到完全不产生烦恼,但是我们尽量在产生烦恼的时候不做愚痴的事情。你可以哭,眼泪可以流,但是不出声(众笑),就一直这样,大概10分钟左右,你的力气就没有了,那个时候基本上不会发生什么了。所以要断除这些世间的贪嗔,如果这些没有断除,修行是根本没有办法的;断除这些以后,就能行持真正的妙法。

我看到有些寂静处的、闭关的修行人,他们很清静,每天都安住在自己的出离心、菩提心、无二慧的修行中,根本不会像我们世间人那样吵吵闹闹或者非常急躁、痛苦、忧郁,最后得忧郁症,得各种不健康的疾病。这是非常危险的,本来可以活到80岁,结果今天跟这个吵架、明天跟那个发脾气,最后还不到50岁就死了。这是有可能的。我们心性的特殊波动对健康是非常有害的,有些人经常边吃各种各样有营养的药,一边发脾气骂人,这对个人而言是特别不利的。

所以说我们应尽量断除世间的贪嗔,过一个非常清净的生活。也许生活中会发生一些无法面对的痛苦,这个时候你作为一个修行人,跟其他人不同的是有面对这些痛苦的能力,这才是真正的修行人。如果你真正能做到,这就是自己对自己的恩惠。

以前特别暴躁的人,后来通过修行、出家……我们学会里面有些居士真的很好,以前因为个人的性格,对家人、在单位都特别糟糕,自己也不知道为什么是这样的一个人,自己对自己都产生了怀疑。后来通过学习佛法,真正发生了变化。这一点,你对自己是有恩德的;传承上师们给你传授佛法,对你来讲也是有恩德的。

我经常想,遇到了这样的善知识还是很幸运的,一方面转生到末法时代,我们是很痛苦的;但另一方面遇到了具有大乘境界的特别好的善知识,自己也基本上知道取舍,这样之后人生确实是很有意义的。我自己是这样认为的,不管是独自思维,还是到别的地方去,看到我们这个欢欢忧忧的、非常嘈杂的世界,内心感触是比较深的。

第一个自己对自己有恩惠的,就是断除贪嗔、修持正法。我想我们很多人是有这个机缘、有这个机会的。

第二,离开家眷与亲朋而依止圣贤上师,实是自给自恩。

这里是对我们修行人,尤其是藏传佛教的一些出家人和修行人而言的。当然,我们现在大多数的在家修行人,完全离开自己的家庭、完全离开自己所有的亲朋好友确实是有一定的困难;但真正的修行人,可能对家庭也好、亲朋好友也好,世间的这些牵连尽量地断除了很多,也就是说离开了家庭、眷属,还有周围这样那样的人,因为他们可能给我们的修行带来许多的违缘。

真正的修行人一心一意地依止具有法相的、善贤的善知识、上师,这对自己而言,恩德是非常大的。因为如果我们没有依止一个很好的善知识,一直沉溺在轮回当中的话,确实没有解脱的机会。就像以前米拉日巴尊者也说过:“尔若欲随吾修行,应知亲友乃魔网。”如果想跟着我修行,你应该知道,所有的亲友实际上跟魔网没有什么差别。我们一旦落入魔网当中,是无有逃脱机会的,所以米拉日巴说:你要是真的想跟着我修行,应该断除世间当中的很多牵念,否则你想要变成一个真正的修行人会有一定困难。

当然,要将现实生活中所有的亲朋好友全部放弃,对你们很多在家人、在家居士恐怕是不现实的。尤其现在这个时代的生活压力比较大,我们的老人、我们的子女,还有我们需要照顾的这些人,如果唯一的——现在稍微有能力的你,全部舍弃那一大堆需要扶贫的人,也有一定困难;即便没有完全舍弃他们,但不要经常跟随他们的一些见解行为散乱,自己保持一个很好的修行状态,那也有修行的机会。

总而言之,我觉得现在跟以往有些不同。以往你要依止一个善知识,一定要到寺院、到寂静的地方去依止善知识,不然城市里面根本找不到善知识。我看过一个传记,以前我们从色达到白玉的昂藏珠巴道场,要二十多天的时间,尤其是中间甘孜这边和白玉那边河水一涨,七八天都没办法过河。以前依止一个善知识确确实实是非常困难的,现在我们很多人只要有信心,可能住在大城市里面,不离开自己的家庭,白天跟家人一起工作,晚上依靠电脑便可以学习善知识的所有教言,这跟以往稍微有点不同。

以前确实你要想解脱的话,需要跟着一个上师,而这些上师不一定在都市里面,可能在寂静的地方,你一定要舍弃亲朋好友才能找到这个上师;现在可能有些不同。因为我们需要上师的话,实际上是需要他的教言,并不是上师的身体、上师的住处,并不是需要上师其他的什么亲眷,最主要的就是上师的言教。《缘起赞》当中也讲过,所有佛的身语意当中,语是最重要的。为什么呢?因为要依靠语金刚来获得解脱。所以这里说,如果真正离开家眷亲朋,依止一个很好的善知识,那对自己的恩德很大。

依止善知识确实很重要,就像《前行》里面用《功德藏》玛拉雅的比喻,大家都非常清楚。还有一个经典《诸经要集》里面说“若有手执沉水香,及以藿香麝香等”,如果你手里拿着沉水,或者藿香、麝香;“须臾执持香自染,亲附善士亦复然”,他的手自然而然会染上妙香;同样的道理,短暂的时间中依止一个善知识,他的加持也好、功德也好,也都能得到。我觉得这个教证很有意义,有些人以前贪嗔痴非常严重,后来因为依止了一个善知识,好像有很明显的变化,善知识所有身口意的妙香,好像全部都染上了。就像普通的一个木头,在玛拉雅旃檀树林中,很快就浸满妙香;同样的,我们有些人依止了一个月、一年、两三年的系统闻思,后来他的行为就有变化。

有没有依止过善知识,有没有好好地闻思,差别非常非常大。反过来说,如果你没有依止善知识,可能以前很有智慧、很有善根的人,后来因为依靠一些恶知识,身心很快也有变化。我看到《佛说华手经》——我们藏文当中也有,里面说依止恶知识有很大的罪过。具体怎么说的呢?“勿近恶知识,令住非法者,若近行非法,令人失心目。”也就是说,如果你真的亲近了恶知识,你的眼目和心一定会染上。我们现在藏地有些学生到了学校之后,学校风气比较好的话,他回来的时候行为是非常如法的;如果学校道行都不怎么样的话,那他呆了半年、一年,或者三四年的高中也好、大专也好,读完以后,完全变成了另一种人。所以确实依靠善知识或恶知识的因缘,你也会变成善人或恶人。

有时候我们看到那些刚刚大学毕业的人,他去一些教授、老师等群体当中,很快他的仁心有好的改变;如果他们去一些比较带有暴力取向的群体当中,两三年以后,这个人整个心包括眼神都会有点不同的。我在这方面观察得比较细致,包括很多熟悉的孩子,过了几年、几个月以后,有很大的变化。

所以我们作为修行人,依靠善知识的教言来自我完善是很重要的。刚才这两个教证我觉得很有意义,比喻也很有意义。

第三,抛弃繁乱琐事而闻思修行,实是自给自恩。

抛弃世间各种散乱、繁乱的琐事,比如我们说的护亲灭敌、世间八法等,各种各样没有意义的事情全部抛弃,一心一意闻思修行,这就是自己对自己有恩德的。

作为一个佛教徒,我们也一直在讲,闻思修行千万不能放弃。如果没有闻思修行,表面上看是高僧大德,但如果他从来没有闻思修行过,或者现在根本不闻思修行的话,所谓的“高僧大德”也许……除非真正像萨绕哈巴那样显现的——我觉得是很难的。作为一个佛教徒,不管你做的贡献再大,对社会也好,对整个慈善事业也好,一旦对闻思修行没有丝毫兴趣的话,那可能你的所作所为不一定很如法。

我们有些人生来就对闻思修行很感兴趣,一直不间断,多年如一日;有些人刚开始有点热情,“哇,我要好好闻思!”——我不太信任那些刚开始特别急躁的人:路上特别激动地哭啊、喊啊、跑啊、跳啊……激动得要命。这些人看起来像是不管看到什么样的上师、什么样的人,甚至看到一群猴子的时候,都会“——哇!”特别激动。

其实我们有一些感性是可以的,一点知觉都没有,很麻木的样子——国外有一些,一点知觉也没有、像植物人一样待着,这种人也不太好。但是太感性的话,你所有的兴趣全部通过五官迸发出来了,一会儿就没有了,可能会不稳定。所以我们佛教徒——尤其是一些女性同志,有时候要稍微控制一下,你的这种信心也好、热情也好、欢喜心也好,甚至痛苦也好,不要全部都外露出来。比如说三分之一可以爆发出来,三分之二暂时保留一下,留一点余地。有时候我们佛教徒不管在哪里,有些可能是很长时间没有遇到了,凡是看到上师——什么样的上师都可以,并不是只对某个上师,就会“哇!上师啊!”——不知道这种人对闻思到底有没有兴趣?

真正来讲,闻思应该是比较长期的,不是一天两天。作为佛教徒,对佛教的听闻,每天至少也是听一节课、两节课,如果不行的话,一个礼拜听一两节课——像一些城市里面的在家居士,每天听课可能不现实。以前我在师范的时候,经常看一些佛教的书。我们有一个拉萨的奔巴老师,他现在已经圆寂了,他经常看不惯我:“你天天拿一个经书,‘公就萌就’! ”——“公就萌就”不知道是拉萨那边的糊里糊涂的意思还是什么,他经常用“公就萌就”,因为看不惯我。这个老师虽然是藏族人,但他觉得我对课堂有影响,可能是这样想的。所以我们有些居士天天看佛教经书的话,可能家人也好、单位的人也好,就会认为你是“公就萌就”。

不过我们还是要尽量调整一些时间,现在学会这边给大家提供的学习平台,一个礼拜当中就是一两节课,这个是完全能做到的。但是有些人说:“啊!压力太大了!”其实你去玩、去散乱的时候,压力一点都没有,好几个小时好几个小时的,熬夜都一点没有压力,听课的时候就压力很大,“一个小时了,二个小时了……”这就是我们的业力现前吧。

我们每个人一定要有闻思,佛教徒一定要有闻思!以后也要闻思,不闻思的话真的不懂佛法。表面上看来你是佛教徒,实际上一点都不懂。我们大多数的人觉得:我老了再修行,我现在还年轻,现在要赚钱……其实你现在可以赚钱,你现在可以做生意,但你现在有青春活力的时候还是要闻思,否则到了五六十岁,慢慢老了,那时候可能贪心也没有、嗔心也没有,闻思的兴趣也没有了,每天好像除了吃喝以外,兴趣谈不上了,人越来越老,越来越糊涂。我们藏地也有好多人:“我现在好好赚钱,我以后……”原来不是说过嘛,有一个领导说:“我六十岁的时候退休,七十岁的时候准备把家人带到拉萨去朝拜。”——但是你七十岁的时候可能走都走不动了。有些人一直这样等待,不是很好。

现在有机会的时候,尤其是你们年轻人,在年轻的时候一方面需要做些世间的事情,不然你们全部出家、全部学佛什么都不做的话,我们也有更多的压力;另一方面——一个人只要有心的力量,同时做几件事情应该是可以的——一面研究佛法,一面好好地做自己的事情,这样很有意义。如果没有这样,整天都做一些琐事、在散乱当中,肯定不行的。

《大智度论》里面也说了,比如灯火被风吹动,灯光是没办法遣除黑暗的;同样的道理,我们的心如果在琐事当中散乱,连世间法都不能成功,更何况说是出世间的佛法。因为真正的闻思修行需要一个寂静的心,要断除一些无关紧要的琐事,然后一心一意地专注,才能有听闻的智慧、思维的智慧、修行的智慧。我们经常说“定中生慧”,在禅定的心当中可以产生智慧。所以希望大家不要认为:“啊,压力很大,学一点就好。”也有些人认为:“分别念不用学,我要一心一意地修行。”这些可能是自己对自己的一种安慰、借口,也许是在制造一些魔语。实际上闻思修行是每一个人都不可以缺少的。

我十年前也这样强调,二十年前、三十年前一直这样强调,强调什么呢?就是我们作为佛教徒,闻思修行是核心。所以我们学会建立的主要宗旨,也就是闻思修行,这个是最主要的。闻思修行没有的话,有个团体又有什么用呢?虽然放生的功德很大,但是闻思修行更重要!其他这样那样的事情……你们可以有那样的团体,但是真正我们个人的解脱、弘法利生,这些方面确实要知道闻思修行的重要性。

所以我们每一个人内心应该发下这种誓言:在我有生之年当中,一定要力所能及地闻思修行。我们学院当中确实有很多人,一方面发心特别棒,非常努力;另一方面闻思修行也是尽心尽力。最近我们考试当中也可以看得出来,很多人还是很努力的,对吧?这个是很需要的,这就是佛教真正的精华,这一点大家一定要知道!我们学什么东西、做什么事情,每一个人要有主次之分,重要的是什么,次要的是什么。不然我们有些智慧不是很高的人,这个也做、那个也做,到最后什么事情都做不成。所以人生当中,我们要选择重要的事情!

我个人也是这样的。你们在座的很多人可能都熟悉,有些人可能不是特别熟悉吧。刚才有一个人说:“我要出家。”我说:“慢慢来。”“啊?慢慢来?”这些人我们可能不是特别熟悉。所以我说“闻思修行”,可能“——啊?闻思修行?什么事啊?”可能会这样。

第四,远离城区与熟人而独居静处,实是自给自恩。

作为一个真正的修行人,会远离各种散乱的城区,远离各种特别熟悉的人。因为这些特别熟悉的人天天跑到你家来,然后这个聊天、那个聊天,也没有什么意义的,但又不好拒绝。“我来了!”敲门。“你来干吗?”“我吃早饭来了。”本来自己看书、修行很好的,但又不好拒绝,因为平时比较熟悉,所以说这些人要远离。

以后熟悉的人都不让进来,所以我也是……早上吃早餐的时候,有几个堪布来敲门,本来自己的事情就比较多,就不想开门,但是——他们可能在听课也不知道,不说了哦,这不好意思的……(众笑)

所以有时候,要远离这些对修行有障碍的,还是需要独自居住。一个人居住的话,修行就很方便。以前寂光论师也说过:“一个人是修行成佛的助缘,两个人对修行有点帮助,三个人以上对修行有障碍。”无垢光尊者也说“独自居住吾忠告”,应该一个人好好修行。当然这个对于一些女性也不一定特别方便,男性现在完全独自安住也有一定的困难。但作为修行而言,独自安住是很有帮助的。

有一个佛经叫做《如来秘密藏经》,就是《大方广如来秘密藏经》,这里面讲“常乐独静处,思念于如来”,经常喜欢在一些寂静的地方,一个人好好地思念如来的功德;然后“善摄如是法,修行心不乱”,同时也思维法的意义,三世之佛的佛法,这样的话修行的心不会乱。确实是有差别的,比如我们有时候在寂静的地方住一两天,好像觉得很多境界就出来了;如果在城市和一些散乱的地方,好像出离心、菩提心什么都生不起来。所以确实是有一定的差别吧!

有一个佛经里这么讲的:“宁独守善,不与愚偕。”宁独守善,宁可独自守护善法;不与愚偕,不愿意愚笨的人陪伴。“愚偕”的“偕”是 “亻”一个“皆”,这个我觉得还是很有感触。因为一个人修行的话确实很好的,如果旁边有一些……尤其是愚笨的人,就像现在很多家人吵架,为什么呢?因为一个人比较愚笨的话,他天天非常固执,天天跟你吵,很痛苦的。

所以有时候我们出家人的生活,可能有些在家人是很羡慕的,尤其是在家人吵架的时候,他们很羡慕的。因为吵架时候的痛苦是很强烈的,所以为什么中国很多电影里面有一些家庭不成功啊、吵架啊、最后表演出家的这种相——当然这不是很恰当,但确实生活当中有时候可能遇到一些家人脾气不好,或者说是压力比较大的时候,经常可能带来各种痛苦吧!因此独自修行也是自己对自己有恩惠的。

第五,斩断欲妙的牵绊,无贪安住,实是自给自恩。

世间八法、世间的一些欲妙,要断除,然后无贪安住。完全无贪是有一定困难的,但是我们最重要的是要有一些修行,其实贪心、贪欲对我们的修行会带来很大的痛苦。

以前我们讲过《离四贪窍诀》,讲了萨迦祖师12岁的时候文殊菩萨亲自给他讲的四句教言:“贪今非教徒,贪世非出离,贪自非菩萨,执著非正见。”意思就是说,如果贪执今世就不是一个很好的修行人、佛教徒;如果贪执世间就不是很好的出离心;如果贪执自利就不是真正的菩萨;如果有执著的话就不是正见。这里面讲到了,我们对这个世间贪恋很严重的话,连修行人、很好的佛教徒也不可能成的;从三界当中出离也是没办法的;贪自利的话,成为菩萨就更不用说了。所以说我们要无贪而安住,对吧?

当然这不是那么容易做到的,如果你真正断除世间很多的贪欲或者说完全断除无法做到,也不要贪得太过分。我们的心是贪得无厌的,永远不可能满足,如果自己不对治的话,它永远是个无底洞,一直会有各种各样的欲望。我们的心态如果没有一个约束的话,确实是很可怕的。所以作为修行人,到一定的时候,不能有特别大的贪欲心。

第六,仅有简陃之物便知足,不贪图精美之物,实是自给自恩。

我们平时的现实生活当中,有一些比较简单的资具、住处、生活用品就应该知足了,不要贪图非常豪华、奢侈的物品,或者说名牌,天天都这样的话,对个人而言可能不是非常有利的。

我们现在有些佛教徒也不能太土了,吃也不卫生,穿得也不干净,那样的修行人也不对。那是怎么样的呢?就是不能过于奢侈,否则不是修行人。世间人也是这样,因为我们过于地贪执、过度的欲望……其实我们的五根和意识是有差别的,眼耳鼻舌的满足是比较有界限的,比如我们的身体穿什么样的衣服,只要不冷不热,那身根就已经可以了。包括鼻根和眼根、耳根,只要在它的对境当中出现一些,你只要接受它就已经可以了,太过分的、刺激的,它也接受不了。

可是我们的心完全不一样,比如身体穿一件衣服、两件衣服、三件衣服都可以,但是我们的心,可能有一百件衣服心里还是不满足。有一百件衣服的时候,看到别人在别的国家买到一个更好的名牌,就不行了,一定要超过他。所以我们心的欲望是无止尽的,我们的五根识是有止尽的,心识是无止尽的。如果我们这样的欲望一直没有控制,我们的身体跟着它的话,那就很累了。身体也很累,语言也很累。我们的身口意当中,意识有一定的能力,如果没有控制好,会给我们带来很多的痛苦。

所以世界上的很多人,他们为什么都不快乐呢?有一部分人确实是基本的生活需求都满足不了,包括世间当中的一些乞丐、一些贫穷者,他们的基本要求都满足不了,肯定是很痛苦的,这样谁都会痛苦;但是大多数的人,基本需求的满足是完全没有任何困难的。有些人可能有好几百万、几千万,可是心里还不满足,还要投资,还要挣钱,还要理财,最后也给自己带来痛苦。

所以世间人当中有些人是因为一万块钱而痛苦,有些是因为一千万、一百万而痛苦,有些是因为一个亿,有些是因为几个亿,有些是因为几百个亿。他们自身身体的需求能不能满足呢?应该可以满足的。其实我们的生命是无常的,我们的身体是有限的,一个人能活多久?活到一百岁就已经阿弥陀佛了,对吧?但我们做的准备、我们做的一些事情,好像我们是为一千年打造的。

所以,一方面我们人类应该是非常聪明的,不管是从宗教学、哲学……哪个层面来讲,人类还是发明了很多的。但有时候看人类又是很愚痴的,这个肉身能维持多少时间?这个肉身需要多少?而且对自我、对他人关系的平衡也不是特别成功,我们对别人的评价有时候也不是很有智慧。比如我们看到一个人,是在他最低谷、最坏的一天,于是就认为这是他一生的价值。比如我们都知道一个人犯了一个大错误,其实可能那只是他人生几万天或者多少天当中最坏的一天,但是可能我们每个人就说:“哦,他就是个坏人。”一个人可能也有最成功的一天,比如他得了诺贝尔奖,也许他还有很多很多的坏处,但我们总把最好的那个点作为对他的评价,“哦,他是得奖的那个人”,“他是当总统的那个人。”所以人有时候有很多迷乱的、错误的因,我们对自身的评价也好,对他人的评价也好,其实并不是很有智慧。

刚才讲到的知足少欲很重要,以前莲池大师也说过:“我们作为出家人应该要节约。像以前尧舜禹,都是住茅棚,穿非常破烂的衣服。当时皇帝住的都是这样,那更何况我们现在的出家人。”不管怎么样,有些修行人确实一辈子都是简单的生活。包括我们现在的喇荣,很多旅游的人来了以后,他们有这种感觉:“啊!你们住在这样的一个小房子里面,自己做饭呐!哇!原来在这个世界上有这么一群人,以这种方式来活着啊!……”有些人很惊讶的,有些人对我们产生了极大的怜悯心,有些人是发自内心的随喜和羡慕。反正不同的人感觉不同吧!

总的来讲,就像爱因斯坦说的那样,我们对这个人身不要要求特别高,这样可能好一点。不要有竞争心,别人的福报跟你的福报是不同的,别人开好车、住豪华的房子,他有这样的福报和能力;你也可以争取、努力,但是你努力不到、争取不到的时候,也不要特别痛苦。我们佛教里面讲的因缘,你前世根本没有造过这种因的话,今生当中再怎么想,不管是财富方面、家庭方面,要创造一个最美好的结果,会有一点困难。我们很多人都在追求最美好的路上,人已经到了尽头,一辈子追求最美、最好、最棒,可是一直到最后,自己筋疲力尽也没办法,有这种情况。

反正不要太贪、欲望不要太大,这是自己对自己的恩惠。真的有很多修行人,学了佛以后有一些感触吧。不然,人生是很痛苦的。

第七,独立自主而不寄托别人,誓愿坚定,实是自给自恩。

一个人应该独立自主,不要把“鼻绳”交给别人、整天都是被别人牵着走。自己的“鼻绳”在别人的手里,别人说上去就上去,别人说下去就下去,自己一点主张都没有,一点头脑都没有。有些人是别人说什么就跟着什么,其实这是很恐怖的事情。我们在这个世间当中,尤其是作为修行人,到一定的时候,自己依止善知识、依止修行,这个时候要誓言坚定,不要完全跟着别人走。(上师念藏文)自己是自己的怙主;做善事、做恶事的话,自己也是自己的证人——作证者,佛经当中也有这样的。

我们有些人一点头脑都没有,别人说:“啊,我们要朝山去。”“好,朝山去。”“我们今天好好闻思。”“对对对对,我们好好闻思。”“今天我们不闻思,我们去玩吧。”“对对对,我们去玩。”……一直特别轻信,这样不是很好。一直这样的话,不一定会快乐的。

我们自己的希望、自己所有的一切都寄托在别人身上的话,也不是很好。有一部大乘经典叫《无畏授所问大乘经》,怎么讲的呢?“三有独怖无亲爱,妻子眷属假相亲。”三有当中其实没有真正亲爱的人,包括自己的妻子、眷属,这些关系实际上是假象;“愚人取以为乐因,但增苦恼及忧戚。”很多愚人认为依靠他人,自己的子女、家人,可以获得一种快乐,把自己的快乐寄托在别人的身上,这样的话,可能会增加更多的烦恼、痛苦、忧伤、哀伤。我们现在大多数人的哀伤,不是因为自身而哀伤,而是家人、亲朋好友带来的哀伤。原来你一直认为他会给你带来快乐,结果呢,在人生的路上,不但没有给你带来快乐,反而带来很多的痛苦。所以我们以后跟亲朋好友的关系,互相都不要带来很多的痛苦吧。有时候是互相抱怨,其实也很不好。

我前两天说了嘛,再怎么努力,我都没办法满足所有的人。刚才上课之前,我一直很努力地做加持,大概一个多小时,最后手都痛了。做加持就罢了,有些人态度上很不满,说:“啊!我想出家!”“慢慢来”“啊?什么慢慢来!”我不得不说慢慢来,不可能我今天第一次认识你,然后就让你出家——“好好好,我给你剃头!”不可能这样的。所以人与人之间,尤其关系比较好一点的,要减少抱怨,不然的话,“你为什么不给我打电话?你为什么对我不好一点?”早上也要求,晚上也要求,白天也要求。包括有些父母也好、亲人也好,要求很高,“你为什么这样?为什么不请假?……”互相都这样约束的话,原来你认为依靠亲朋好友可以给你带来快乐,最后互相都带来很多的约束,而对方也很痛苦。我看现在很多家庭不和合的因缘,因为互相有一些约束,要求很高,对方也实在是没办法满足你。

我有时候都这样想,我不能满足很多人是肯定的嘛。我看你们有些人,自己一辈子当中,用自己最好的智慧来观察选择的人,最后也满足不了,离婚了。所以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很复杂的。包括我们讲课的很多法师也是这样的吧,班级里面所有的人全部要满足的话,有一定困难。希望你们不要要求太高了,法师的精力也是有限的,管家的精力也是有限的,我们技术人员的精力也是有限的。包括我们现在讲一些课的时候,“啊,你们的这种态度不好啊,你们的做法不好啊……”全部是怪别人,不是很好的。其实我们很多的发心人员也好、法师也好,包括我在内,为大家做一点事情其实是很累的,说实在的,但是我们还是在尽心尽力当中。尤其学会当中,互相抱怨能不能减少一点?就像刚才引用的教证一样,如果我们整天都是互相抱怨,那大家都不快乐,对吧?

所以这里讲,每个人都要有独立自主的能力,不要把所有的快乐寄托在别人身上:“啊,你为什么不给我快乐?你为什么这样?”现在很多人一直是怪别人,自己好像什么不做都可以,而别人一定要给我什么什么。这种行为不好的。

第八,无视今生暂时的安乐而修行永久安乐的菩提,实是自给自恩。

按理来讲今生的快乐其实不是很重要,名声也好、财富也好,这些不重要;最重要的、永久的快乐,就是获得菩提。所以修行菩提是非常重要的,这是自己对自己有恩惠的。

我们修行人的话,要尽量地发大乘的心,做利益众生的事情。

第九,永断实法的耽著而实修空性,实是自给自恩。

要永远断除执著,对任何法的执著,而好好地修持空性。我们前面也讲过,所有的修行当中,菩提心的修行很重要,空性的修行很重要,大圆满的修行很重要,这些修行都是很重要的。

那么我们世间的耽著要断除实执,我们应该懂得一些名言当中如梦如幻的教言。《中观四百论》云:“空无我妙理,诸佛真境界,能坏众恶见,涅槃不二门。”无我空性的妙理,实际上能断除一切恶见。《入行论·智慧品》云:“空性能对治,烦恼所知障,欲速成佛者,何不修空性。”空性是所有耽著的根本,为什么不好好地修行空性?

第十,身语意不处于平庸状态而精勤圆满二资粮,实是自给自恩。

我们的身体和语言,最好不要处在庸俗的状态当中——身体天天都做一些无聊的事情,语言说一些无聊的话,心里就经常是贪嗔痴慢疑,这样就是处于一个平庸的状态当中。

那我们的身语意不处在一种平庸的状态当中是什么样呢?身体经常做一些修行的事,磕头也好、转绕也好、打坐也好,做一些利益众生的事情。包括发愿啦、发心啦,做这些方面的事情;语言方面有很多吧,包括讲经说法也好、辅导也好、背诵也好,这些都是不平庸的状态;那么心经常处于一种出离心、信心、智慧、悲心等等,处于这些状态当中,能圆满福慧二资粮。

所以不管是在家人也好、出家人也好,希望大家要精进一点。“功德皆随精进行,福慧二种资粮因”,月称论师也是这样讲的嘛,我们所有的功德都是随着精进而聚积的。特别精进的人,有很多世间和出世间的功德;一点都不精进、非常懒惰的话,世间和出世间的功德都不会有。

所以我们的身语意都要注意。我看我们现在很多人还是可以的,福德资粮方面,比如手里拿着念珠、拿着转经轮,还有计数器——我们看到有些人在路上、有些上班不太方便的时候,计数器一直在按着,还可以的,这是身体方面的世俗善根;语言上面的话,念咒语——有些习惯还可以的,一直有习惯念咒语。念咒语很重要,我们有些人发愿念很多咒语,虽然内心我们看不到是怎么样,但通过身体和语言来修行的话,那心应该也会修行的。

所以我们大家作为修行人,自己对自己经常要有一点约束,不然过一段时间又不精进了。比如我们有些人一直拿着念珠,到了城市里面以后念珠也掉了,然后再也没有了,有这种人;然后转经轮也是这样。有些是在我们这个经堂里的时候,因为这是一个比较硬性的规定吧,不好意思就拿来了;回了家里以后,就扔到很远的地方,根本不管了,这样也不是很好。所以我希望大家好好地用转经轮。学院这边的如果没有的话有点不好意思吧?

但是学会当中有些人到今天还不会转,已经进入密法班的有些人还不会用转经轮。所以你们看一个人是真正密法班的、还是假密法班,如果他现在用转经轮还是“恰恰恰恰……”那这种人肯定不是真正密法班的,他的那个加行肯定有问题的,连转经轮都不会用。这种情况不是很好。

希望以后念诵的前面和后面都要用转经轮,如果你们实在是买不起转经轮的话,给我说,我可以想办法——当然是真的买不起的哦。(众笑)

另外不管是什么课,如果有时间的话,尽量7点半的时候就开始念,我们每天念的这些课诵都很重要的;然后一直到上完课,后面还有《普贤行愿品》的念诵。如果实在是……比如生病,或者家里有特殊的事情,没有赶上前面的念诵也可以;或者说实在是念不完,或者自己补上,这些都可以的。一般我们藏地的很多修行人,对这些是特别执著的,从开头到最后结束之前是非常重视的。所以,积累二资粮,这就是自己对自己的恩德。

你们不要想“啊,堪布这样说,那我给他个面子吧,我今天念完《普贤行愿品》再走吧。本来我想回去好好地睡觉,但是既然这样说的话,那我给他一个面子。”其实对我没有什么的,是你们自己对自己的恩德——“自给自恩”,不是给我的。我不需要什么的,你念和不念,念诵的时候走了几个人,你念经的时候不拿转经轮,这些对我都没有什么。我看也看不到,现在眼睛也越来越不好,所以尤其是坐在后面的,你走的话我根本不认识。就只看到一个穿红色衣服的走了,一个穿蓝色衣服的走了,男的女的我都看不清楚。从女众的门口走了,就可能是女士,除了这个以外我也分不清楚。

我们每个人,哪怕是念一个《普贤行愿品》的话,也是不要处于平庸的状态当中,大家还是应该很精进地积累二资粮。从长远来看,这对我们每一个人的今世来世都是非常有意义、非常有恩德的。

今天,我们学了达波瓦尊者给我们讲的“自给自恩之十法”。这每一个窍诀看起来文字很简单,但实际上应该是很殊胜的,对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