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师课堂 | 胜道宝鬘论21

《胜道宝鬘论》传讲(21)

《胜道宝鬘论》有二十多种法,每一种法基本上又由十个法组成,我们今天讲的应该是第二十种法。为什么要讲《胜道宝鬘论》呢?因为只是讲密法的话,可能有时候太高了;只是讲理论的话,有些可能跟自己的修行合不拢,有些对修行关心得不是很足够。这样的话,中间给大家讲一些修行方面的法。对于修行好的人,可以有一个提醒的作用;对于修行不太好的人,会有一点刺激性,觉得自己修行不太好,应该有个惭愧心,是这样的目的。

《胜道宝鬘论》里面实际讲了很多藏传佛教不同次第的修行法门,字面上非常好懂,我想在座的人没有一个不懂的,除非是刚皈依的初学者,从来没有闻思修行的人,也许里面的个别词不太明白。稍微对佛教有一点了解的人,甚至对世间文化水平比较高的人都非常容易。但要做到,要真的修行,《胜道宝鬘论》确实是很难,可以说里面的有些道理对我们来讲还是很遥远的。

今天跟大家讲一讲“真正之十法”,其中真正的见解有三种,真正的修行有三种,真正的行为有三种,最后所有的见修行果归纳起来,我执和烦恼越来越少的话,就说明我们获得的境界越来越高。就是这么一个内容。

第一个:诚信业因果,是下根者的正见。

见修行果都分下根者、中根者、上根者。比如说见解,有下根者的见解、中根者的见解、上根者的见解;修行也有下根者的修行、中根者的修行和上根者的修行;行为也分这样的三个,总共有九个。那么这样一听,可能很多人都喜欢做“上根者”。汉地可能因为禅宗的原因,很多人觉得自己根基很不错,求法的时候一定要求上根者的法,就是大圆满、大手印、禅宗,不愿意求下根者的法,因为自己相信自己肯定是上根者。

但这个“根”大家也知道,有信根、念根、定根、慧根、精根五种,有些是非常精进,精根很好;有些人信根很好,就是信心的根基非常好;有些是慧根很好,刚来不到几年就获得了很高的一种学位,就是他的慧根很好;有些人的定根很好,就是他禅定的功夫很不错——早上8点钟都还在睡觉,所以他的定根很好,对吧?呵呵,我是真正这样想的,不是开玩笑,8点钟还能睡得着的话,他的禅定肯定很不错。因为8点钟我们很多班都已经上课了,他还在“闭关”的话,那肯定他的定根功夫很不错。

今天我们这里讲的是下根者。你们不要认为,“我千万不要下根者的见解、下根者的修行、下根者的行为,我一定要有上根者的见修行果。”说是可以这样说,但实际上我们具足一个下根者的见解、修行和行为的话,就非常非常不错了,真的得到的话当然是很好的。所以翻译这个《胜道宝鬘论》的时候,我当时想如果这部论典能全部给大家讲是最好的,有这个缘分是最好的;如果没有的话,我想里面抽出几个重要的十法来讲,当时我就选择这个应该给大家讲一下。不然很多人自认为见解很不错、修行很不错、行为很不错,都要求上根者,但实际上都还不具足下根者的根基。就像我们很多人想读大学,但实际上从来没有读过中学和小学——“哇!这个大学的课本我很喜欢,我要读大学!”可实际上这个人以前没有读过小学、没有读过中学,有些可能连幼儿园都没有读过。刚刚上幼儿园就想追求大学的课本,这可能有点不太合理。

因此,这个问题上面我们一定要观察自身,自己到底有没有上根者的见解?有没有上根者的修行?有没有上根者的行为?今天听起来很简单,但实际上,我希望我们每个人应该好好地去思维一下啊!

首先第一个是“诚信因果是下根者的见解”,这就是我们经常讲的世间正见。世间正见是什么呢?就是善有善报、恶有恶报,就是不做不受、已做必受,这样的一种因果正见。这种因果正见对每一个人来讲应该是很重要的。实际上像藏地的一些老百姓,他们可能不是因为利根或者什么,是藏地的历史、传统赋予他的一种天性,可以说是一种见解吧。

我自己也是成长在这样的一个社会环境当中,周围的人断见、常见的几乎没有。现在的一些年轻人,尤其是到别的地方去求学的,在别的一些城市里面长大的这些人,可能不太相信因果,但大多数人信;但是不是真正明白道理而信呢?也许不是。很多人表面上特别信因果,“一定要信!”但实际上让他用理论来解释的时候,就有一定的困难。不管怎么样,相信因果就是世间正见。表面上看,这是一个最下根的见解,其实这是从更高的层面来讲的,这是下根者的见解,实际上因果正见从佛教的层面来讲,是很重要的。

比如我们有些居士,你有没有因果正见?有些出家人,你有没有因果正见?如果没有的话,表面上自己认为穿着袈裟很了不起,但连一个下根者的见解都没有。我那天不是讲了吗,现在西方有些人自称是弘扬佛法者,但实际上不相信因果和前世后世,这种人连一个下根者的见解都没有。见解是什么意思?就是有一个确定的智慧。我们讲《大幻化网》的时候,专门用印度的梵语引申的,所谓的见解,就是对某个领域有一个确定、坚定不移的信解,这样的智慧就叫见解。如果相信因果的见解都没有的话,那确实是很可怕的事情。

《华严经》当中也讲了“一切世间之所有,种种果报各不同”,我们世间当中所有的这些,实际上是每一个众生以前所造业的果报不同;“莫不皆由业力成,若灭于业彼皆尽”,如果我们用智慧来观察,其实世界上没有一个不是因缘而产生的。如果不懂得这一点,那因果规律就是完全不懂了。一旦我们的业灭尽,那所有的现象也会灭尽。因果的这种关系,通过《华严经》的这个教证也可以清楚。

我们现在有些人财富很不错、福报很不错;有些人长相很不错;有些人地位很不错,长期都很稳定。有些人各方面都特别特别差,再怎么努力也有一定的困难。每个众生的福报确实不同,前世的业确实不同,包括每个人心灵的感受也不同。我看有些人,表面上看来好像很成功,但实际上特别苦恼;有些人表面上看来,他的遭遇不是很快乐的,但实际上他内心很快乐;有些人可能在金碧辉煌的宫殿中天天哭;有些人流离失所当乞丐,但他却唱起非常动听的歌。这也是由于各自业力的不同。

这样的业力的确永远不会耗尽,做善事也好,做恶事也好,都不会耗尽的。以前我们用的《百业经》的教证,还有前段时间引用的《根本说一切有部毗奈耶》的一个教证,里面这个内容完全相同。还有《光明童子因缘经》当中的这个教证也比较相同:“一切众生所作业,纵经百劫亦不亡”,纵然过了一百个劫,众生所做的业也不会耗尽的;“因缘和合于一时,果报随应自当受”,一旦因缘汇合的这一刻,果报自己一定会感受的,这个跟《百业经》的教证也是相同的。我们原来也说过吧,《百业经》里面没有发现,但实际上《根本说一切有部毗奈耶》还有《光明童子因缘经》中是有的。

因此,我们每一个人应该看一看,你造善业也好,造恶业也好,有没有这样一种见解:“我不能造恶业,不管怎么样它一定会成熟的;我要造善业,造善业迟早会感受快乐的果报。”这是非常简单的一种见解吧。有些人可能经常讲:“为什么说善有善报、恶有恶报?干坏事的人经常就没有恶报,干好事的人经常有恶报。”其实并不是这样的,就像《亲友书》里面讲的:“有者所造诸罪业,纵未即时如刀砍,然死降临头上时,罪业之果必现前。”因果关系并不是像刀砍马上出血一样的,它需要有一种过程。《万善同归集》当中也说了:“乃至纯善修行之人,现世暂时头痛,则灭百千万劫地狱之苦。”纯粹行善的话,也许今生当中会出现头痛、牙痛,有很多痛苦,但却灭尽了来世地狱的果报。也许你什么病都没有、什么痛苦都没有,你今天很健康的,但是你前世所造的业即生当中没办法成熟,来世你就要一次性地感受地狱的痛苦。

所以我们即生当中,如果因为你行持善法、出家,这个时候好像很多违缘就出来了,很多果报就现前了,这是为什么呢?本来下一世或者再下一世你要感受地狱的痛苦,现在因为这个因缘……就像本来因为一些事情,你可能要被关在监狱里的,但是因为你各方面的关系不错,就不用关你监狱了。罚款500块钱,就不用拘留15天了;或者罚款几万块钱,就不用判有期徒刑3年了。世间当中也有比较重的罪,提前用另一种方式来感受的。

所以对因果,很多方面都有不同的解释,一定要明白。我们今天的听众大多数是有信仰的人,有信仰的话,光是“我皈依佛教啦!”今天在这里听个课、明天到那里依止一个上师、灌个顶……当然这些也很好,但解脱依赖于什么呢?依赖于上师的摩顶加持吗?全部都依赖于别人是不合理的,解脱依靠的是自己。依靠自己的话,首先你的见解是很重要的。

佛教的“见”“修”“行”很重要,这三个非常有次第地去完成的话,最后就可以得到“果”。如果你行为上每天都是拜佛、朝拜、念咒语,但见解根本上出了问题的话,那可能你再怎么样修行,十年、二十年、三十年,可能最终还是这样的人。见解一点进步都没有的话,那确实只是表面上的佛教徒。

所以佛教的教育很重要!我希望我们这里的法师也好、居士也好,经常应该传递一些因果方面的正见。以前麦彭仁波切的大弟子喇拉曲智仁波切,他的一个教言当中说,取舍因果方面的道理什么人都可以传讲。因果方面的、简单的显宗的这些道理,谁明白的话都可以讲。干坏事的时候,谁都没有开许你干坏事;做好事的时候,“不行,我不敢讲,上师老人家没有开许,我确实不敢。本来这方面我非常非常精通,可是我没有得过开许……”其实有些方面不需要什么开许,不需要给你个什么莲花帽啊,然后你才被允许、才有资格。像一些学校的话,有时候没有教师资格证不能上去讲;但要给你们每个人发个堪布证书你才能讲的话,那有一定困难。其实你在所化的众生当中,不一定非要非常正式的传讲,只是你个人的有些见解,给旁边有缘的人传递而已。当然有些属于大圆满、大手印的修行,包括生起次第、圆满次第的修法,你没有一定的资格之前,给别人传授对个人有些地方是有损害的,到底能不能传各有各的不同要求。

所以,关于因果正见方面,就像喇拉曲智仁波切讲的一样,我们在不同的场合当中,你的身份——有没有法师的证书也好,有没有什么都不是特别要紧;只要你不是欺骗别人赚钱,不是为了名闻利养,只要你是真正好心好意就可以讲。

我们经常看到身边的一些人,自称是佛教徒,其实佛教的道理一点都不懂;他们所做的事情绝对不是佛教的事情,可能稍微跟佛教的行为沾上点边,但实际上并不是真正佛教的行为。所以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尽量地跟身边的人讲因果方面的见解,比如你经常跟他讲这个不能做,做了的话会怎么怎么样;那个应该做,做了的话很好的……不能旁边的人做了什么你还带着微笑——“你看他好笨哦,本来不应该这样做的,但我不能告诉他,让他这样做,多好看呐……”心很黑的,这样的话很不好。

不过对于刚来的人,也不能太多的指指点点——“不能这样,应该那样……”有些自己都不懂,也开始指指点点——“这样不行,那样不行”,全是说不行,一个行的也没有。尤其对于刚刚入门的人,这样也不好。要看情况,有些不能接受的话,驳斥的不要那么多,应该多讲一下功德。像台湾和香港的话,很多法师都特别喜欢讲功德,因为很多人都比较接受。像以前我去香港中文大学的时候,有一个法师跟我讲,最好不要讲十种不善法,只讲十种善法好一点。我说为什么?他说因为现在的人特别喜欢听肯定的、正确的,不喜欢听否定的、有约束的。当时他演讲得好像很不错,比较开放,容易接受。到底是不是我也不知道,因为每个人引导众生的方法都不同,不知道怎么样。

第二个:证悟外内一切法为现空双运、明空双运、乐空双运、觉空双运——四种双运,是中根者的正见。

中根者是什么样呢?就是在刚才那个因果见解的基础上,通过上师的教言也好、中观的学习也好,证悟里里外外的一切万法,实际上本体当中是空性的,但是不同次第的有现空的部分、明空的部分、乐空的部分、还有觉空。这个可能按照中观的四步境界对应也是可以的,我们以前也讲过四步境界。

或者从字面上看,跟密法的四种灌顶——第一个宝瓶灌顶,让你相续当中生起现空双运的智慧,之后可以修持生起次第。刚开始显现和空实际上是无二无别的,这是依靠宝瓶灌顶的表示来让你获得的。第二个明空双运,实际上这是一种秘密灌顶所得来的意义。因为依靠秘密灌顶,自己心的光明跟空性也是无二无别的,得到这样的境界。之后可以修圆满次第当中解脱道的修法,这是明空双运的智慧。乐空双运的话,实际上是第三个智慧灌顶的意义。因为得到了智慧灌顶之后,自己的大乐智慧和空性就是无二无别的,完全是双运的。依靠智慧灌顶的喻义,最后你可以修持圆满次第当中的方便道。觉空双运就是第四灌顶,一般在密宗的无上瑜珈当中叫做第四灌顶,按照宁玛巴大圆满的说法叫做句义灌顶。依靠第四灌顶——句义灌顶的喻义,最后自己认识的觉性与空性法无二无别。得到这种灌顶之后,将来可以修持无上大圆满的本来清净和任运自成的意义。

对应四灌顶来修持,最后得到的是什么呢?就是每一个层次的智慧跟空性的法是无二无别的。因此,中根者的见解是什么呢?其实明空双运也好、乐空双运也好、觉空双运也好,凡是我们显现的智慧跟空性无二无别。在道位的时候它是有次第性的,实际上果位的时候没有什么差别。好像显宗当中,空和明双运的道理也是有所表示的,就像《大乘密严经》当中有一句这样说的:“如月与光明,始终恒不异。诸法亦如是,空性与之一。”意思是说,月亮和光明是始终不能分开的;同样的道理,我们在修行过程当中见解的智慧,实际上跟空性也没有离开;或者说诸法的空性,与我们证悟的智慧是无离无合、无二无别的。

因此,我们修行的过程当中,空性见解是非常重要的。如果你不懂得空性见解,而自认为是“中根者”,那根本算不上。你转坛城转得多了,就自认为“我是中根见解”,也是不一定的。当然你转坛城的功德肯定有,但是不是佛教当中中根的见解也不一定。虽然你一天转了多少个佛塔,有时候转着转着最后都晕了倒下去……有些佛塔比较小一点,我在挪威看到他们有些道场里面有小佛塔,包括挪威、瑞士,他们都有一些小佛塔。然后很多道友早上起来还没有去修行之前,拼命地转、拼命地转,最后他们说是比较晕。因为那个塔不是很大,如果塔大一点,像尼泊尔的大塔,可能稍微好一点,还来不及晕,因为转圈比较大嘛。

但你一天转多少多少,“那我是修行当中的中根见解”,也不一定;我们有些人念咒念得特别多,一天都是多少万多少万,然后一辈子多少个亿,但这是不是中根者的见解呢?因为你那个时候好像没有什么真正的佛教见解,不管是念咒语也好、持戒律也好、放生也好,其实这些是让我们获得空性见解的一个方法,是一个让我们进入的方法。我们不能认为,我一辈子做一个世俗的善根,那我就是上等修行人。

其实真正的上中下的修行人,是从见解上来分的。如果我们的见解很不错,那个时候你就能算是上等修行者。有些人可能只是以一个世俗的善根来评价,“哇,这个人的修行非常不错!”“为什么呢?”“因为这个人念咒语特别特别多。”有些可能以世俗的善根,“哇,这个人的修行非常不错!”“为什么呢?”“因为他跑的道场最多,印度的道场全部走遍了,尼泊尔的道场也走了,还有不丹的道场也都走了,现在准备去斯里兰卡……”走得是最多的,但是否是中等见解也不好说。所以,我们要有空性的见解,这个很重要,这是中根者的见解。

第三个:证悟所见、能见、见三者无别,是上根者的正见。

“所证悟的法、能证悟的人、证悟”这三者在根本上就是我们经常讲的三轮体空,所有的这些都是根本不成立的,这是上等者的见解。这个有点难啊。我们前年讲《六祖坛经》的时候说,有一个叫法达的比丘,他说我念了三千遍《法华经》,很傲慢的。后来六祖跟他说:“你念一万遍都不起作用,你不要傲慢。你这样傲慢的话,念多少多少遍《法华经》都没有用的。”所以我们如果见解上没有证悟空性,那你那些多少多少实际上是起不到作用的。

所以这里讲证悟所见、能见和见,这三者是没有什么可真正得到的,在究竟的见解上,就像我们最近讲密法的有些见解,也是这样的。包括行持善法也好,所有的一切一切,最终根本一无所得。这样的见解应该是最高的,是上根者的见解。这种见解一定要证悟,这种见解不是无缘无故来的,要么通过自己的修行获得,要么是自己前世的一种因缘而获得。如果没有这个途径,虽然见解是很美妙的一种歌声,可是对于我们作为修行人来讲,还非常遥远,遥不可及。

所以先不要空谈,不要特别特别爱说大话。有些稍微学了一点禅宗,就觉得自己见解很不错,其实真正中观里面讲到的般若空性的见解,到底我们的相续当中有没有呢?确实也非常难。所以上根者的见解可能我们很多人是愿意求,但它并不是那么容易的。因为在这种见解当中,所建立的一个法也没有,所驳斥的一个法也没有,完全是远离一切破立的。就像《定解宝藏论》里面讲的,一切都要破的,少许的破立都不存在。这样的道理看看我们能否了解,如果你没有了解,就什么都没有,善有善报也没有,恶有恶报也没有,一切都是没有的话,那这个就像《如意宝藏论》里面讲的“断见派”,是非常可怕的,是一种跟顺世外道没有什么差别的见解。

因此,见解上面一定要有因果正见。在这个上面,如果有一些灌顶,生起次第、圆满次第,这样带来的明空无二的见解,就是中等者的见解。然后到最究竟的时候,一切都是丝毫也没有动摇过的,没有任何执著的这种见解就是最高的见解。

所以我们修学佛法的时候,首先见解很重要。比如我们要学一个次第法,声闻乘的见解是什么,修行是什么,行为是什么;然后菩萨乘的见解是什么,修行是什么,行为是什么;密宗的见解是什么,修行是什么,行为是什么。我们经常讲见修行果,其实这很重要。我们平时看一个上师的弟子,首先说这个弟子的见解怎么样,“哇,这个见解不行,邪见很严重的。”一个人如果连一个因果正见都没有的话,那你再怎么修行也没有用的,行为再怎么样如法,天天都是像迦叶尊者一样非常非常注意,像现在有些南传佛教的比丘那样,看起来威仪特别庄严;但你相续当中因果正见都没有的话,行为再如法也没有什么用。修行再精进,白天晚上都不睡觉,“嗡玛呢巴美吽,嗡玛呢巴美吽,嗡玛呢巴美吽……”但是如果见解出了问题,经常对这个生邪见、对那个生邪见,连因果都不承认的话,那就没有什么解脱的希望。

下面讲修行也有三种,下根者、中根者和上根者。

第四个:安住于专注所缘的等持,是下根者的正修。

不管是修无常也好,修轮回的痛苦也好,修禅定也好,要心不散乱,专注一缘。《入行论》云:“然心散它处,佛说彼无益。”虽然经常念诵、苦行,但是如果心散乱到他处的话,佛陀说这是没有什么意义的。因此我们心要专注一缘,这就是修行。但你们不要认为“哇!某个人修行非常好!”“为什么呢?”“因为他八点钟还在入定。”这是下等的修行。心一缘专注,上课的时候都一直闭着眼睛——我们有些法师,不知道他是睡着了还是在禅定,包括我们有些堪布、堪姆当中也有这样的。他是习惯性的,上课的时候基本上不看书,就是这样……(众笑)偶尔稍微看一下……然后又这样,一直这样(众笑)。这种人是一缘专注还是……因为有些理论上的东西如果你不看书的话不一定能背。看起来特别的一缘专注,很好看,动也不动,一直这样,眼睛稍微看一下又闭着。但有时候看不出来是不是睡着了……

这种一缘专注,安住专注,不是什么很高的境界,是下等者的正修。你心好几天都不产生分别念,能好几个小时一直安住,当然它是一个修行,修行的基础就是心寂止当中安住,这一方面很好,但它不是很高的。

第五个:安住于现空、明空、乐空、觉空——四种双运的等持,是中根者的正修。

从四个观点也好,或者说中观四步境界带来的现空、明空、乐空、觉空无二——《定解宝灯论》当中也有这些词吧,在这样的境界当中一直安住,远离了所有明乐无念的觉受,真正安住于现空、明空、乐空、觉空的境界当中,安住很长时间,这是中根者的修行。

这个还是很重要的,你真的有一些认识,包括你在修大圆满的时候,给你带来的一些觉空无二的智慧也好;平时我们修生起次第、圆满次第的时候,认识自己心的光明和空性无二无边的境界,这样当中能安住的话,这就叫中根者的正修。

第六个:安住于所修、能修、实修三者无别、不缘的境界,是上根者的正修。

最后,能修也好,所修也好,没什么可执著的,就是三轮体空。修行上面,《七宝藏》当中经常也讲,能修、所修、实修,这三者都是根本不成立的,丝毫也是不成立的,就像用虚空来比喻。那么这个就是上根者的修行。

当然这个修行还是需要有正见的引导,不然你自己认为能修所修全部都没有,就像最近我们在密法里面讲到的有些法一样,心里面认为是没有,口头上也说是没有,但是心里一直专注于一种不存在的念头,这也是一个大的错误。

下面讲行为。行为也有上中下。

第七个:如眼珠般守护业因果,是下根者的正行。

下根者的行为就是把业因果守护得特别好,就像我们说的护戒如目,护持戒律就像护眼目一样。我们每个人对眼睛还是很重视的,稍微有一点刺激就马上闭着眼睛,保护眼睛,每个人有这种习惯。对因果非常重视的人,就像护自己的双目一样取舍因果,这就是下等者的行为。

当然这种行为也是很重要的。莲花生大师也讲了:“是故见比虚空高,取舍因果较粉细。”见解很高但是行为也非常高的话,有时候世间人接受不了,可能以这种行为害了很多人。因此,即使你的见解确实已经达到标准,但是如果行为错乱的话,也有一定的困难。行为一定要细致,要从基础上开始行持。

原来不是讲过吗,和尚玛哈雅那跟藏地的莲花戒论师进行辩论,当时他说:“我的行为应该是从上面往下,不是从下面往上,就像大鹏降下一样的。”莲花戒就问:“那大鹏飞翔是从高空当中直接下来的呢,还是刚开始的时候从地上飞上去的?”玛哈雅那和尚说:“刚开始的时候大鹏应该是从地上往上飞的,并不是从空中掉下来的,不是这样的。”莲花戒论师就说:“再高的行为先应该有个基础,从最低的往上去,这样才是合理的。”因为这句话,当时玛哈雅那就失败了。藏传佛教有个著名的《巴协》等等资料当中是这样讲的。

当然我们看到有些汉传佛教的历史当中,说玛哈雅那跟莲花戒的辩论是玛哈雅那得胜了,但具体怎么胜利的并没有明确说明。但实际上这不一定对,为什么呢?因为当时莲花戒造的《修习次第论》,藏传佛教的好多大德都经常引用,我原来也想翻译一下,跟大家讲一讲。它有第一个修行次第、第二个修行次第、第三个修行次第,这三个修行次第当中,都讲了禅宗的有些观点。按照这个次第一步一步修,最后修行是非常圆满的。

莲花戒造的这个论典应该有英文的翻译,汉文的翻译好像也有一个。我原来也想翻译一下,给大家传一下,我以前也得过这个传承。但是一直就……生命是有限的、时间也是有限的、精力也是有限的、发心也是有限的,还有智慧也是有限的,各方面的因缘也是有限的。

很多西方人他们也经常接受莲花戒的三次第修法,很多大德都在讲,那里面修行跟行为的次第讲得比较清楚;宗喀吧大师的《菩提道次第论》当中也讲得清楚;全知无垢光尊者的《大圆满心性休息大车疏》的颂词当中也讲得很清楚。所以说我们的行为一定要跟自己的见解相应。像大圆满的话,因为它的见解很高,也有很多无取舍的行为。包括密宗当中,如果见解确实是没有什么取舍的话,那行为跟着它也可以。但一般来讲,我们按照《前译教法兴盛之愿文》当中所说,“稀有的萨霍堪布的行为,无等龙猛菩萨的见解。”按照宁玛派的话,应该就是龙猛菩萨的中观见解跟萨霍堪布的行为,这两个要结合。中观的见解和小乘的行为,这个很重要。否则我们可能见解非常非常低,行为就特别不取舍、造恶业,那这样的话非常可怕。如果这样做的话,即使一个很细微的罪业,带来的果报应该是很大的。

《诸法集要经》中云:“如一微细火,则能烧诸物。”一个很小的火也会烧坏很大的森林、房屋等等;“愚夫罪少许,亦堕于地狱。”凡夫人的有些罪,表面上看来很小,但实际上如果没有很好地去忏悔、去对治,也许就会堕入地狱当中,非常可怕的。《中观庄严论》当中也有吧(上师念藏文教证)。《佛本行集经》当中也讲了一些,“棘刺头尖是谁磨,鸟兽杂色复谁画。”荆棘树刺很尖锐,那也不是谁磨的,一些鸟兽身上的杂色也不是谁画的;“各随其业展转变,世间无有造作人。”我们世间当中的万物,包括荆棘树的尖锐部分、老虎和野兽身上的花纹,这些都不是谁画的、谁造的,而是它自己的因缘。我们表面上看到,老虎身上花花绿绿的;荆棘树是尖锐的;豌豆是圆圆的,这些因缘其实佛陀完全都明白。包括我们世间当中有些人长相很好看,有些人长相自己也不满意、别人也不满意;有些人钱非常多,有些人怎么样也有困难;有些人身体始终都不好,吃了药都还不行,有些人不用吃药还经常给别人治病。

我们在这个世界上,表面上看来很不公平,实际上也并不是。每一个法都有自己的一种因缘,只要因缘具足,外在的法自然而然成长。就像苗芽为什么生长,因为前面有个种子;为什么我们今生快乐,前面有个种子;为什么我今生痛苦,前面有个种子。所以,很多事情不要抱怨外境,也不要抱怨身边的人,应该是自作自受,可以这么说。很多很多事情确实只不过是外在的因缘,只是一个外缘而已,实际上在你根本不知道的情况下,你曾经做过很多很多的坏事,正因为这样即生当中感受痛苦;在你自己不知道的情况下,你曾经做过很多善事的原因,即生当中感受快乐。这也是一个无欺因果。

这个道理很重要。希望大家,既然你学了佛,你自己在行为上一定要尽量地如法。当然完全如法、完全清净确实很困难,这个谁都很难做到。但是,不要无有因果正见、无有善恶正见,这个是非常可怕的,这种人最好在我们的传承弟子当中不要出现。我自己认为,上师如意宝的很多传承弟子,不管是藏族人、汉族人,应该有个比较不同的特点。什么特点呢?就是相信因果不是口头上的,大家都非常地坚定,“一定要懂得因果!”当然我们不一定每个人都能取舍得非常细致。像阿底峡尊者,他入了密宗之后,烦恼还是很多;所以我们凡夫人完全不犯戒、不犯错误是不可能的。但是我们尽量该忏悔的忏悔,该发露的发露,该怎么样做就怎么样做。总之,自己的见解不能出问题,然后行为一定要能对应。不然行为像疯狂者一样,然后见解连一个因果正见都没有,这是非常可怕的修行人。

所以,外在的一些行为一方面也很重要,我们经常——“我皈依了多少多少年了!”但是你反观自己,相信因果的见解你有没有?这方面的修行有没有?在佛教的整个修行当中,这算是下根者的见解、下根者的修行和行为。我们如果连这个都没有的话,更上面的见解和行为就很难说。我这是用比较简单的一些语言来跟大家讲,应该能明白吧。

表面上看来这是下等者的行为,但是这个很重要。包括我们选一些法师,做一些什么的话,“哦,这个人对因果很重视的。”包括一个发心人员,我们一看都说,“这个人说话特别不注意啊!”一点都不相信因果的话……我们选人的时候,首先是看他的见解和行为。如果他对因果特别注意,尤其是对僧众的财产、很多行为方面特别谨慎、特别注意的话,那他这个人肯定是很可靠的,从修行层面、做人层面,也是很相信他的;如果这个人非常马虎,非常不在意、无所谓,所做所为都特别的不注意,那通过这些行为也可以看出来他内在的见解。

取舍因果跟前面的相信因果,这两个是互相对应的。你如果相信因果的话,那你肯定会取舍因果的,这是很重要的。

第八个:以如梦如幻的方式行持一切法,是中根者的正行。

一切都是如梦如幻的,不要特别去执著。你有了一些空性的见解,有了一些中观见解的话,就不会特别的执著,行为也是如梦如幻的行为,这是中根者的行为。

第九个:不行一切,是上根者的正行。

因为在真正最究竟的行为上面没有什么,就像月称论师说的一样,“因为我没有任何承许,所以我没有任何过失。”因为所承许的什么都没有,信和不信都一样,做和不做都一样。但这对我们很多人来讲,除了口头上说说,很难做到吧。

你说信不信都一样,但实际你在行为上还是有一定的差别。你说做和不做都一样的话,那吃饭和不吃饭都是一样的,睡觉和不睡觉都是一样的,别人打我和不打我是一样的,别人骂我和不骂我是一样的,这样的话不要说上等者的见解,我们就连中等者的见解都不一定能做得到。

中等者的行为,所作所为所行一切真正懂得了如梦如幻的话,那就是在梦中建道场、梦中弘扬佛法,完全都是在幻化当中可以造作一切的事情。可是我们没有这样的见解之前,做中等者的行为也有一定困难。而上等的行为就是不行一切。这些道理可能没有依止过上师的人,字面上的意思都很容易搞错。不行一切也好、如梦如幻也好……我看到汉地念《金刚经》的人也比较多,然后经常说什么“凡所有相,皆是虚妄”“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但实际上你真的想过如梦幻泡影没有?如果没有上师的引导,我觉得很多人根本不懂什么叫做如梦、什么叫做如幻、什么叫做如阳焰。

我们文字上都可以读,但是你的行为呢?比如说你家里人死了,刚刚得到他死的消息的时候,你觉得“噢,这是如梦如幻的,梦中的人死了,我现在梦中哭。”我们没有见解的话行为上还是有一定的困难。如果我们真正学习了中观、学习了大圆满以后,“哇!真的是现实生活当中所有一切都是如梦如幻的!”虽然还在取舍当中,但并不是特别地在意,因为确实跟梦中的所作所为没有任何差别。有了这种中观的见解,有了一切如幻化八喻,就像《虚幻休息》里面所讲的那样的见解的时候,你平时的生活当中,不管是得到的——今天你得了奖,给你发奖的时候,你在讲台上如梦如幻;或者你今天考试成绩不好,或者是部门当中行为不好,被批评,要开除,那个时候你的痛苦能不能如梦如幻?其实我们在人生当中,有好的待遇、有不好的待遇,那个时候能不能幻化一样?有时候幻化是很厉害的一个幻化,梦也是很坚实的一个梦,那这样有点麻烦。

我自己认为,如果我们没有一个很好的善知识引导,如梦如幻也是搞不明白的。一切空明无二、明乐无二、空乐无二的话,没有上师的引导肯定不行的。有了上师的引导,自己大概明白,“哦,确实如梦如幻!”这个时候自己完全有一种定解。我自己也在想,如果没有依止过上师的话,连《金刚经》的这个教证都不好解释;也许口头上可以解释,但实际在行为上很难做得到。

第十个:我执与所有烦恼越来越减少、越来越寂静,是上、中、下三种根基者的真正暖相。

见、修、行、果全部总结起来——前面不是有九种见修行果吗,全部总结起来的话,就是我执和烦恼越来越减少,这就是上、中、下三种见解、行为、修行的一种暖相、一种成就相。

那意思是什么呢?我们的见解再高,行为再高,或者是修行再好,归根结底,所有修法的根本就是我执越来越少。我们学着学着学着,我执越来越强了,那这样的话说明修行不对。你见解再怎么高,“我是中观班,我是密续班……”但是你的我执越来越强,一天比一天厉害,那这样的话你的修行还是不成功的。你的烦恼,贪、嗔、痴、傲慢、嫉妒这些越来越强的话,那不管你闭关了多少年、闻思了多少年,你得的分数是一百分以上还是一千分,也没有什么用的。

闻思修行和世间的知识还是有差别,世间的知识只要把知识搞明白,肯定会得奖,因为理论上你会夸夸其谈。我们现在有些人非常聪明,讲得很厉害,写得也很不错,但是自己的相续并没有去观察。佛教里面讲修行,修行的结果就是看你的烦恼减少没有。

以前还没有闻思的时候,你的傲慢心也重、烦恼也重、我执也重,特别痛苦,后来通过修行,慢慢慢慢自己的见解上有改变,修行上有改变,行为上也有改变,最后你的烦恼也减少了,我执也减少了。当然有些可能是人老了的时候,自然而然有些烦恼减少,这个不算啊。因为你是四大的退化,原来贪心很重的,最后人老的时候贪心也没有了;原来嗔恨心很重的,最后人老了,四大退化或者是疾病的原因——因为你健康的时候烦恼很重的,后来病了很多年了,最后好像身体也特别瘦,然后我执也没有了。

我看到有些奄奄一息的病人,就像一个大成就者一样,那不算是修行好,虽然那时候我执也没有了,烦恼也没有了,但那个不叫修行人。米拉日巴经常说是“具证者”嘛,有些老年人的话,像具有证悟的人一样,别人踩在他的头上、别人践踏他,他什么都不说。其实这个不叫证悟。真正的证悟,不是因为疾病的原因,不是因为四大退失的原因,而是你通过修行的原因,原来烦恼非常重,后来好像什么都是很好的。

《大圆满前行》当中仲敦巴尊者讲了很多教言:功德之最就是利他心越来越广大;成就之最就是烦恼越来越薄弱,这是成就当中最好的成就相。我们有些人,“啊,成就者,是不是在那里驱除什么东西?虚空当中有没有彩虹?有彩虹肯定是成就者。”那不一定吧,彩虹夏天都特别多,尤其藏地。现在我们有些道友经常看到一些彩虹的时候就“——哇!成就相!你看那里有一个小彩虹,这里也有一个小彩虹,多漂亮啊!这里还有一朵花,好看呐!肯定某个人是成就者!”其实夏天长鲜花、空中有彩虹,这些不一定是成就相。真正的成就相,就像麦彭仁波切在《定解宝灯论》里面讲的一样,就像汉茶过滤一样,原来你的那些错误、过失非常多,最后通过修行,整个人就变好了;原来我执特别特别重,通过修行之后,我执我见减少了;然后智慧和慈悲心就越来越增上,这就是修行的相。

所以,这样的修行相,我们每一个人也应该经常自己去观察吧。看看到一定的时候,是不是什么都没有阻碍,“犹如莲花不着水,亦如日月不住空”,《华严经》里面讲的一样,莲花不会被淤泥染污,日月在空中运行没有任何的阻碍。从见解上、行为上,甚至我们在生活当中、跟道友相处的时候,真的有一些证悟的话,心是很广阔的。本来大家一起出去的时候,经常很容易生烦恼的,为了住处啊、为了一起吃饭啊,见解不同,行为不同,尤其你们有些人确实……

我们派一些人到寺院、学校里面去的话,我现在都是跟他们讲,首先你们内部要团结,这是第一个要诀;然后第二个就是好好发心。包括我们去一些道场、去一些团队弘法的时候,我就担心他们到了中间的时候开始发生矛盾,最后大家就分散了、就没办法了。这就是基本的一个人格,人与人之间的这种烦恼,单独的时候没办法发现,在一起的时候,通过一起的作用力,然后各自的烦恼就呈现出来了。很多人各自的我执都很强、烦恼很重,这样的原因就开始在别人面前也出现一些不和。

所以有些地方也经常跟我讲:“那些人发心都是很好的,但是团结不好,我们没办法调整啊。”不知道什么原因,有些道友一起的时候经常团结不好。连互相一起合作的能力都没有的话,那证悟明空无二、乐空无二这些根本就不用说了,对吧?

所以首先我们做人的话,你自己所在的场合当中,不要把所有的人看成怨敌、看成嗔恨的对境。应该所有的对境显为清净,最好外境的地方看是无量宫,里面的人是本尊,像文殊菩萨、观世音菩萨、度母。如果实在没有这样的清净观,至少这些人不是那么坏,不要好像所有人都是针对我,那叫“显现成为怨敌”,这是修行当中很大的障碍。我们平时的修行当中,有时侯是自己的误解,有时侯是自己的烦恼现前,有时侯确实是外在的因缘对你成了一种障碍——这是修行当中很大的障碍!所以,即使外面有很多的人和非人来危害你,如果你没有去执著、没有特意去破立,你安住在自己的觉性当中,或者是你按自己的方式继续弘法利生的话,就不会有大的障碍。

因此,《般若摄颂》里面讲,非常精进的菩萨不会有魔怨的危害;也不是特别精进,也不是不精进的那种人,魔王是最看中的,觉得是“哇!我要害他!他稍微有点精进,我如果害他的话,他肯定就不精进了。”对于特别特别精进的,不管别人怎么样,修行当中一点也不会改变,最后魔王也是追不上他的。

总而言之,修行就是要断除我执。麦彭仁波切也有一个修行的教言:其他都不是很重要的,所有的修行应该全力以赴用在摧毁我执上面。修行最重要的就是摧毁我执和证悟空性,这个是很重要的。现在佛教徒那么多,希望我们的方向不能搞错。你念咒语、放生、做慈善,这些都是很好的,但是最根本是什么呢?闻思修行。闻思修行的根本是什么呢?就是要认识自己心的本性。我们要认识万法的空性,同时对于没有认识空性的众生,要有悲心,要发菩提心来度他们。

我们每一次灌顶,观某个本尊的时候,首先会讲万法变成空性,这样的空性很多众生都没有懂得,所以要对他们生起悲心;悲心和空性的智慧无二无别就变成某个菩萨的种子字;种子字就变成了这个菩萨;然后我们自己的心变成了金刚萨埵、文殊菩萨、度母……这叫三种等持。以前我们讲生起次第的时候也讲过三种等持。

所以,作为佛教徒最根本的就是应该认识心性,认识万法的本性。为了达到这样的境界,我们做很多的行为,包括受戒、做善事、积累资粮、修五加行,这些都是为了自性融入法界的一个方便。这一点大家也应该要做到。所以最后一句话大家要记住,我们自己有没有暖相,修行当中的暖相是修行的一个相兆,就是修行的“相”。我们有些人,“啊,我修了好长时间,连梦中都没有梦到本尊,没有梦到上师……”有些人“啊,我梦到上师了!”梦到上师倒是没有什么,日有所思,夜有所梦,如果白天经常勤作,上师也好、本尊也好,或者是你的朋友,经常思念的话也许能梦得到,这不是很高的一个境界。

那什么是高的境界呢?以前是烦恼非常重的一个人,现在好像不是因为生病的原因,烦恼减少了一些;以前我执特别特别重,跟谁都合不拢,但现在跟谁在一起都可以,就像酥油融在稀饭里一样。华智仁波切不是讲了吗,酥油融在稀饭里的话,会完全融为一体的。所以行为也好、见解也好,好像跟谁在一起都活得很快乐。虽然生活当中每个人有时候都有烦恼、有痛苦,但是你完全有能力面对,这样说明你的修行有进步,你的见解也有进步,你的行为也有进步;如果没有这样,即使你在虚空当中像老鹰一样飞来飞去——这个外道也有,没有什么的。

神通、神变的话,现在有高科技,这些都不见怪。你看人工智能造出来的有些舞蹈演员,全部都跳得特别好,全是机器人跳舞、机器人唱歌、机器人提水……美国有些书店里面,都是机器人服务,要点什么法本,机器人“叮!”马上来了。来了以后我再点一杯咖啡,它就又过去,按电梯,下去另外一个楼里面拿着一杯咖啡再过来交给你。所以,神变神通的话现在是非常非常多,这个是没有什么的。但我们相续当中真正的空性见解能不能增上?无我的智慧能否增上?这就是修行的暖相、修行的验相。这方面大家也应该看看。

所以今天讲了“真正之十法”,见解的三法,修行的三法,行为的三法,还有全部加起来综合的一法,这就是“真正之十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