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师课堂 | 胜道宝鬘论24

《胜道宝鬘论》传讲(24)

索达吉堪布2018.11.07

今天讲《胜道宝鬘论》当中“不需要的十法”。确实不需要的十法对我们来讲,好像恰巧需要一样,因为我们很多人可能还没有达到不需要的境界;如果觉得不需要的话,可能有些不太合理。所以前面讲的“需要的十法”确实需要;不需要的十法,对很多达到一定境界的人来讲应该是不需要的。当然我一个人说了不算,看你们,观察自己的相续,每一个十法需不需要?

这十种法好像也没有什么可解释的,今天应该讲得比较快。

第一个:如果证悟了心性为空性,就不需要闻思。

很多人比较高兴,因为证悟空性比较好听,不需要闻思也比较好听。我们自己的心,未来、过去、现在都不可得,是这样的一个本性,或者说是光明和空性无二无别的本性。如果我们已经通达了心的本性,实际上不需要在善知识面前听闻佛法,然后再三地去思考。

每天思维、讲考,笔考、背考……背诵的时候也是很费劲的,为了背一个偈颂,要花很长时间。刚背完第二天一点印象都没有,然后又很苦恼,又开始背;然后背完以后,刚好到背考的时候又忘了,一直想不起来,尤其特别着急的话就更想不起来。其实思维的方法比较多,多种方法来思维。

所以,刚才讲了,如果我们真正认识了心的本性,开悟了,心的本体已经开悟了的时候,广闻博学也不需要,辩论也不需要,思考也不需要,确实是不需要。

但是有些人,明明自己没有达到这种境界,但认为自己已经境界很不错了,就对广闻博学非常反对,这种情况确实非常可笑。(上师念藏文)全知麦彭仁波切在《定解宝灯论》当中也讲了:“彼亦自诩已证悟,声称虽然未多闻,了知其一解一切,如是说法真可笑!”就是说有些人认为自己已经开悟了,声称不需要广闻多学,只要懂得一个就一切都通达了,这种说法是很可笑的。因为你自己从来没有闻思过,然后也没有什么境界,就声称通达了一个法就精通了一切法,这是很可笑的。

以前我们藏传佛教当中也有这样的,“你懂得大圆满的话,一切显宗密宗就都精通了”“你懂得禅宗明心见性的话,一切法就已经证悟了”,认为知道了一个法,轮涅所摄的法全部都已经精通了,确实不是这样的。(上师念藏文)麦彭仁波切在《定解宝灯论》当中也讲了:印藏的大德们经过长期地勤修才能获得证悟,呜呼!现在个别的愚者短短的时间当中声称已经开悟了,哪有那么简单?像以前班智达布玛莫扎,他是五百世当班智达最后才开悟的;萨迦班智达在《量理宝藏论》的后面说,自己当过五百世的班智达,勤奋修学,最后才通达了法相。

我们有些人可能不需要闻思,包括我们学会当中的很多人,好像都已经开悟了,他们都不想闻思,闻思的话也是非常表面,连一部论典都解释不了,好像一部论典都没有完整听完。因此我觉得我们现在的佛教徒,有一部分我觉得特别特别好,他们不管学什么法都很坚持,再忙再累再怎么样,都继续坚持下去,即使实在没办法而离开,后面也会想办法把这个法接下去。有一部分人是非常非常好,确实工作压力也大,家庭压力也大,特别特别累,但是法的意乐一直没有退失、没有降温。而有些刚开始有一点热潮,然而不过三分钟热气就已经消于空中了,啪!已经在空中蒸发了。

大家应该知道,闻思是很重要的。其实所谓的“闻思不需要”“已经证悟”的说法大家应该观察。获得了一地菩萨,虽然证悟了心性、证悟了空性,但是他听闻佛法也不会终止,因为三地菩萨还越过火海刀山求正法。讲三地菩萨境界的时候,他们也是有闻法意乐的。

所以包括我们学院的个别道友,我有时候想肯定他们已经证悟心性了,他们一般对显宗的法都不会去听闻的,肯定是得了一地菩萨、三地菩萨以上的境界了,因为现在根本不需要闻思了。开始刚刚皈依的时候,可能稍微闻思了一两部论典,之后就不闻思了,说明他们可能已经证悟了,对吧?但是真正跟他交往的话,感觉可能还没有证悟。

大家不要以为短短地闻思就已经满足了,“啊,我现在不用闻思了,我听了一部论典可以了”“我听了两部论典可以了”,然后就再不闻思的话,有一定的过患。因为不闻思的修行人的言行举止,很快的时间当中会暴露出来,很多都是不如法的。不要说开不开悟,连一般基本的修行方法都不懂的话,那开悟对他来讲可能还非常遥远。

我们今天本来讲“不要不要”,但是我可能反而会说“需要需要”,所以你们可能有点不高兴,达波瓦仁波切听到的话也觉得他的密意不是这样的。但是我认为我们很多人,包括我自己在内,从来没有想过“哦,我已经认识心性了,现在不需要闻思了”,从来没有想过。所以跟我一样的人,可能还要闻思,乃至生生世世发愿闻思可能是最好的。

其实闻思是最幸福的,我自己是这样认为的。不管什么时候,年轻的时候也好,中年的时候也好,年老的时候也好,闻思在人生当中是最有意义的;不仅是今生有意义,对来世乃至生生世世都很有意义。因此大家应该以欢喜心闻思,下大雪、没有电,这个时候更加努力——“我是求法的!前辈的大德们是怎么样求法的?比如以前藏地的高僧大德们去印度的时候,他们是怎么样求法的?以前汉地的高僧大德们去印度和藏地是怎么样求法的?我现在只不过是路上滑一点,这没有什么的。”我那天说路上雪地里容易摔跤,可能我发音不清楚,他们听成“睡觉”,边睡觉边滑冰(众笑),我说的是“摔跤”,当时我也没有讲清楚,所以你们也是一种享受,对吧?

“没有认识心性的话,需要闻思。”我们反过来这样纠正一下,对吧?

第二个:如果认识了无垢觉性,就不需要净罪。

如果认识了无垢的觉性,就像《法界宝藏论》讲的一样,认识了或者是证悟了,或者是通达了……认识跟证悟,字面上看起来,好像认识是很简单的,证悟的话比较高,但实际上这里的认识就是真正的明心见性,就是真正的自性、觉性已经认识了。那个时候就不需要什么呢?不需要再清净自己的罪业。

不管你造过什么样的罪业,因为你已经安住在本性当中,本性已经认识了,那在你的本性当中,所造的罪业、能造的这个人,还有造作的方法、心态,这些都是了不可得的。而且这种了不可得并不是理论上明白,而是实际上真正通达了这种道理,这个时候,实际上就没有需要忏悔的了。

因此我们经常讲,修行真正已经到达最高境界的时候,对自性的清净已经完全证悟了,自相续的本体已经证悟了,那时候就不用念金刚萨埵,也不需要念百字明,不需要磕头、忏悔……这些都不需要。但没有到达这种境界之前,自身的垢染一定要清净;如果没有清净,自性的佛性就不能明现出来,刚才讲的无垢觉性就不能显现出来。因为我们的佛性被很多的垢染遮障着,如果这些障碍没有遣除,不可能显露它的本来面目。

世亲论师——有些叫天亲,他造有一部《佛性论》,据说梵文当中现在已经没有了,藏文当中的也没有翻译出来,主要是对《宝性论》的部分内容进行解说。里面有一句话讲得很好,“聪明人次第,数数细细修”,有智慧的人应该次第地、数数地、细细地修行;“灭除自身垢,如金师炼金”,断除自性的垢染就像什么呢?像金师锤炼金子一样,数数地去修,才能真正显露它的本性;而且这些方法也是需要次第的,就是需要次第地修行;数量的话,不是修一次两次就可以了。以前上师也讲过,续部当中讲念十万遍金刚萨埵就可以了,但是末法时代要增加到四倍,念四十万遍,要数数地修;而且这样的修行要细细地,不是大概的、笼统的,或者是稍微观一下就可以,不是这样的,要通过闭关,通过一种很细微的方式来修行,这样的话自相续的垢染可以得到净除。这是我们一般人的一种修法。

这里讲如果真正认识了本体,那就不需要净罪了。《大解脱经》和其他一些经典的教证我们也引用过,《观普贤菩萨行法经》当中也说过,“若欲忏悔者,端坐念实相,”如果想忏悔的话,就端坐忆念实相,或者说安住于实相当中,那么“众罪如霜露,慧日能消除”,所有的罪障就像是露水和霜一样,在日光下面很快的时间当中就烟消云散,全部都没有了。这当然是指利根者。

我们看看自己有没有这个能力,没有能力的话我觉得还是需要忏悔。如果没有忏悔,自己也没有那种境界,我觉得可能是自欺欺人,这样很不好。你自己真正能观所观、三轮体空的境界一点也没有;安坐一个小时胡思乱想一个小时,安坐半个小时胡思乱想半个小时的话,那这个不叫安坐,不叫端坐。虽然你的身体是端坐的,但心没有端坐,心已经分别念四起了,这样的话,境界是没有的。

所以有时候听起来有些大乘经典和接近于实相的密法的这些经典,讲得好像非常非常容易,但实际上我们还是需要忏悔,对吧?没有无垢证悟的话,我们还是要忏悔。有些证悟境界非常高的大德们,他们也会忏悔。你看上师如意宝,在我们所见所闻当中如果有一个证悟的话,我相信上师如意宝应该是最了不起的证悟者,但是每次我们开法会的时候他都念金刚萨埵心咒,拿着念珠一直念咒语,是如此地重视;到印度神山的时候,上师身体那么不好,但是在佛塔面前一直磕头、忏悔,有很多这样的现象。以前我认识的很多高僧大德,越了不起的越觉得自己业力深重,一定要忏悔,“哦,我享用信财”什么什么的,非常地重视。

所以,我们即使真正认为已经证悟了无垢的觉性,但可能还是要忏悔,否则可能也是对自己的一种误导,这方面大家也应该观察。认为自己已经证悟了,不需要忏悔的话,可能你自己要观察观察,“我真的证悟了吗?”别人也不一定相信你。那些印藏大德们,包括汉地真正开悟的大德们,他们对因果取舍是什么样的,大家应该清楚。这是第二个不需要。

第三个:如果安住于本性道,就不需要积资。

如果时时刻刻都能安住光明空性无别的清净道当中,那么自己不需要积累资粮,包括积累福德资粮和智慧资粮。因为我们积累资粮就是为了自相续当中福慧增上,然后遣除二障,最后通达本来的道,就是这样的一个目的。但如果你依靠上师的加持力也好,依靠自己的能力也好,真正已经证悟了空性,证悟了本来的道——其实本来道、无垢觉性、空性、本来清净,这些都是不同的名称而已,实际上就是真正开悟了。如果你真正已经证悟,那就不需要积累资粮了,因为我们积累资粮就是为了开悟。

你已经开悟了,已经到达最高境界了,那你所有的积累资粮这些可能没有什么必要了,本意上是这样的。如果我们真的到达这种境界,那真的不需要资粮,我们经常修的福报、行持的善法,什么供曼茶罗、供养、磕头,很多都是积累资粮,包括闻思修行也是积累福慧资粮的一种方法,还有做慈善、做善事,这些都是积累资粮。但是如果我们还没有证悟,然后也不积累资粮的话,那是很危险的事情。

以前玛哈雅那和尚跟莲花戒论师在桑耶辩论的时候,有些历史当中记载,当时玛哈雅那准备了好多好多的佛经教证,大概有八十个教证。麦彭仁波切跟阿色格西辩论的时候说:“你是不是给那个和尚玛哈雅那做佛事?你引用那么多教证。”他们以开玩笑的方式说过,因为当时玛哈雅那准备了很多很多的教证。教证里面有说:不需要积累资粮、不需要忏悔……尤其显宗当中,包括我们现在学的《维摩诘经》当中,有时候好像烦恼也没有什么可断的,资粮也没有什么可积累的,很多声闻乘取舍的善法都好像不需要的……这样的教证在显宗当中特别多,密宗当中也特别多。据说当时因为历史的原因,好像藏地把和尚玛哈雅那的八十个教证埋葬了、隐藏了,后来从敦煌的文献当中又已经发现了。

据说现在有当时玛哈雅那的那八十个教证,这些教证是正确的,确实有这样的教证,显宗当中也有,密宗当中更多。这个不是和尚玛哈雅那的话,别人也可以找出来,尤其现在网上《大藏经》里面随便找。以前没网络,他找了八十个,现在你找八百个都没有什么问题,很快的。但这没有用,因为我们的相续还没有到达无取舍的境界,光有佛经当中的依据是没有用的。

当时莲花戒也并不是不承认这些教证的内容,他不承认的是什么呢?我们人还没有到达一定的境界,尤其是次第修行的人,没有到达这个境界之前,你如果以这么一个很高端的法来安慰自己,会失去很多积累资粮的机会。当时桑耶很多佛像面前的供灯全部都没有了,上面全部灰扑扑的,没有人清洁,觉得积累资粮跟造罪是无取无舍的。这样的思想,现在还是有,在藏地修大手印和大圆满的部分人,他们觉得一切都是心的造作,忏悔也不需要,积累资粮也不需要,“只要安住就可以了。积累?不要,太累了,没有什么用的。忏悔也不用啦!什么都不要啦!”其实他也不可能长期安住,确实是自欺欺人的行为。

汉地也有一种狂禅,什么都不取舍,什么都不执著,“不要执著,不要执著,吃肉也是可以的,没事!杀生也不执著就可以了。”很多人口头上说得很好的。确实佛经当中有不执著,什么都不取舍、攀缘、二取……但这些道理,对你没有什么用的。

所以我们作为修行人,不学佛是你的自由,完全可以的;但如果学了佛以后,真正佛教的思想到底是什么样的,这一点,很多佛教徒应该再三思维。到一定的时候,你品尝到佛教里面所讲的次第法门的内容,那个时候你弘法、修行都非常容易。否则的话,有些人因缘很好,皈依了佛门,但是后来因为没有机会系统地学习佛法,然后遇到个别所谓的上师也好,遇到个别所谓的大乘法本也好,然后就有几句话,或者不是专业佛教徒的一段文字、一段教言……然后你一辈子可能就断了慧命,非常可惜!然后不仅是你自己断了,可能你跟你的朋友、你的子孙,这些自然而然都受影响,这样的话非常可惜!所以积累资粮还是很重要的。

比较高的比如大圆满本来都没有什么取舍的法,其实跟这里面讲的是一样的,但是这个法没有讲之前,我们要求大家好好地修五十万加行,因为修加行至少也是积累资粮,是对自己的一个锻炼。然后慢慢慢慢就知道,佛教原来并不是一上来就安住,一上来就不执著,那是非常危险的。

现在汉地包括一些大学教授,佛教专业的、宗教系的一些教授,经常在课堂上“这些你们都不能执著,什么都是在本性当中不存在的……”确实他说的是对,本性当中不存在,但是我们到底了悟了这样的本性没有?人有自知之明,自己应该非常明白。“我们有了”不一定是“我有”,比如说“比尔·盖茨有那么多钱,你用就可以,没事;马云现在也比较不错,他在阿里巴巴那边有那么多钱,你想用就用”——虽然他们有,但是不是“我的”?要考虑一下,对吧?是不是你的?本性确实是无取无舍的,但是这样的无取无舍我的境界到了没有?跟我的心完全融入一体了没有?如果没有的话,虽然本体是这样,但是跟我的相续还没有完全地融入,那我们还是以凡夫人的方式继续修行可能比较重要。

我本来想十几分钟讲完的,结果,呵呵……今天我想没什么讲的,反过来好像有一点要讲,哈哈。

第四个:如果护持本来的境界,就不需要修方便道。

如果护持本来无取无舍的境界,那么就不需要修显宗当中我们最近讲的所谓的方便道,包括六度四摄,所有的这些方便,大乘的广大行为方面,这些道也不需要修;密宗当中“解脱道和方便道”的方便道的修法也不需要修。因为已经证悟了本来无有取舍的最高境界,证悟了以后,直接护持就可以了。

原来所证悟的这种境界,在你的行为当中不要让它失去,让它继续延续下去,这样就已经可以了。那个时候你修方便道也没有什么用,因为方便道是为了让你的境界越来越增上——没有产生的让它产生,已经产生的越来越增上。但是你已经完全通达了,并且安住在这样的境界上,那根本没有必要再修方便道。所以,生圆次第当中所有的勤作,或者我们广行菩提道时所有利他的方便道,对于真正认识本性的人来讲是不需要的,这些都是一种勤作、一种造作,这些造作的行为是没有必要的。从大圆满本身来讲,有些修法确实也是不需要的。

以前有一个叫意科喇嘛的,大家可能也听说过吧,我们以前也讲过。我看到他的传记,他是十八岁的时候才出家的,之前好像经常带着猎枪、长刀,是行为比较粗糙野蛮的一个人。后来宿世的因缘成熟,依止了很多上师,包括当时的伏藏大师列绕朗巴、第一世敦珠法王,一些特别了不起的开悟者上师。后来第一世敦珠法王介绍他到白玉,依止昂藏珠巴仁波切,非常有修证的一个老上师,在那里依止过一段时间。当时应该是二十几岁的时候在那里修学,之后证悟了大圆满。

我看他的传记还有很多证悟者的传记,有些前世的因缘,福报比较大的这些人,证悟得比较快,好像上师稍微给他讲一下,马上就开悟了。前世因缘不是特别好,尤其前世造的业比较严重的话,再怎么拼命勤修暂时也开不了悟。

他当时开悟了以后接近回来的时候,昂藏珠巴仁波切让他依止一个明妃,就是伴侣。当时意科喇嘛说:“虽然是上师的吩咐,但是我不能接受。”因为违背教言,为了不破坏与上师的缘起吧,后来他就留头发,披白色披单,终生虽然是出家但形象上好像在家一样。他后来一直在色达这边修行,七八十岁的时候才圆寂。

他是非常注重让大家修加行的,他即使有大圆满的最高境界,刚开始除了极个别非常有缘的利根者特殊开许之外,他要求大家一定要从共同加行开始——对共同加行他特别重视,然后一直到不共加行。他有一个宁提大圆满的注释叫《总集前行》,以前我刚来的时候非常有热情,有一个冬天在嘎多堪布那里听过。当时我们只有几个人吧,在嘎多堪布的门口,当时特别冷。我们那个时候哪有经堂,哪有在房间里面听课的,任何一个堪布面前听课的话,都是在外面。当时嘎多堪布的院子里面,他就随便放一些垫子,早上来的时候道友们就抢那个垫子。只有几个垫子,没有抢到垫子的就只有在地上坐着,有时候下大雪……今天下大雪的时候我就想起了当时的那个场面。

当时我听过意科喇嘛的那个前行,是龙钦心滴颂词的一个前行,当时嘎多堪布给我们传过,他非常重视。这样的一个大修行人,非常了不起,文革期间他的弟子基本上都不容易舍弃佛法,而且他们圆寂的时候,每个人多多少少都有不同的瑞相。很多人认为这就是重视《前行》的原因,因为基础打得很好,后来的修行就比较容易。

我们做任何事情,打基础是很重要的。修房间打基础很重要,学习打基础也很重要。不管是什么,学外语、学任何一个知识,先打好基础的话,那后面就比较容易;如果没有打好基础,刚开始起得特别好……比如从密法方面的一些最高境界开始,但是基础一点都没有,那就像冰上建筑,很危险的。

所以如果真正证悟了本体的话,方便道的修行确实是不需要的;但如果没有证悟这样的境界,点点滴滴智慧方便的、积累资粮的这些修行应该是需要的。

第五个:如果认识了分别念是法性,就不需要修无分别。

如果你知道所有的起心动念、所有的一切,就是光明法性的游舞和自现而已,除此之外根本就没有稍许的法存在,这样的话无分别也不用修。

我们经常讲佛的智慧、菩萨的智慧是无分别的,这种无分别是通过修行而得到的。如果你已经证悟了一切的分别念——好的分别念、不好的分别念全是法性,这样的话你就不用修无分别了。因为你的分别念全部都已经变成了智慧、变成了觉性、变成了法身,那你还修无分别念是没有什么用的。

可是反过来说,如果我们没有证悟一切分别念是法性,贪心就是贪心,嗔心就是嗔心,烦恼就是烦恼,那你就还要继续修,一定要获得佛的智慧。我们连阿罗汉的无分别、无我的智慧都没有的话,那我们还是要修,否则确实比较危险。

现在有些人可能因为开始修行的时候有些上师的引导不善,导致一辈子都可能修错。听说好像是在色达,有一个人家里有一个转经轮,他的父亲和他的爷爷一直都在转,到了这个儿子的时候,有一次他因为好奇心把那个转经轮打开了,结果发现里面的咒语全部是反的。至少他父亲那一代,还有他爷爷那一代,包括他的上半生都用过这个转经轮,可是如果经文颠倒的话,不但没有功德,反而有很大的过失,所以他当时非常后悔。

所以我们有些人刚开始遇到的人也好、法也好,当时引导得不正确,这样的话可能一直都是错的。有些思想错了的话,确实……我们现在很多人“不要执著啊,不要分别啊,一切都是游舞,一切都是智慧,一切都是禅。酒肉穿肠过,佛祖留心中。没有什么的,一切都是游舞,一切都是清净的……”这种思想确实误导了很多人。“世人若学我,如同进魔道”,后面不是还这样讲了吗?济公和尚确实有酒肉穿肠过、分别念转为道用的能力,但是我们有没有呢?

可能现在这个年代还算是好一点,大多数人没有这么说大话。大概是在八十年代、九十年代的时候,很多稍微懂一点佛法的人,当时少林寺的那个口号、那句话一直用,包括有些出家人,有些佛教徒也一直用。正因为这样,以前李连杰在有些采访里面说,他年轻时候拍的少林寺的有些内容觉得不太合理。但当时影响很大,很多人就觉得吃肉也没有什么,杀生也没有什么。确实影响特别大的一个思想,如果不正确的话,可能我们一辈子的修行都会搞错。就像那一家人的黑色转经轮一样,不仅是这一辈子的修行搞错,相关的人全部都修错了,这是非常可怕的。

所以我们如果没有认识分别心是法性的话,那还是应该认认真真求无分别念的智慧。通过祈祷,让上师、本尊的智慧融入我的心间,要经常祈祷。我经常喜欢读一些高僧大德的传记,一方面能产生信心,另一方面祈祷上师方面很管用。所以应该经常想到上师和三宝的无分别智慧融入我的相续,然后我跟三宝和上师一模一样,最后真正得到弘法利生的能力,这是一个很正确的境界。

如果真的到了一切分别就是法性的话,就像以前阿底峡尊者的上师说的:“一天产生一百个分别念的话,就是一百个法身。”所以我们大圆满的有些注释说,你产生多少个分别念都没有什么的,如果你认识它的本性,它就跟法身普贤王如来没有任何差别。对认识者来讲,确实是这样的;对没有认识者,可能还是用不上。

就像一块钻石,认识钻石的人可能会拥有、会珍惜;不认识钻石的人,他虽然眼睛看得到,但是不一定去接受,他觉得就是一个石块。我这里有很多的水晶,有些水晶很贵的,十几万块钱,但我看不出来;有些水晶很便宜,可能就几十块钱,但是我怎么看都分不清楚;一样的,有时候分别念是不是法身呢?可能很多人口头上都会说,我也会说,你也会说,但是自己真正认识没有呢?要观察自己的相续。这是第五个。

第六个:如果认识了烦恼远离根本,就不需要依靠对治。

如果你认识了贪嗔痴、傲慢、嫉妒等等这些是远离根本的——烦恼都是离根的,无有根本,我们用智慧来观察的时候,无烦恼无智慧也好,烦恼即菩提也好,烦恼它自己不清静的根永远都是得不到的。如果你真的认识了“烦恼即菩提”这样的道理,从那个时候开始,就不需要对治烦恼了。

通过《入菩萨行论》的窍诀、通过《亲友书》的窍诀、通过学因明等各种方法:生嗔恨心的时候用慈悲观,生贪心的时候用不净观,生愚痴的时候依靠缘起观,生嫉妒心的时候观别人的功德,生傲慢心的时候马上起来磕三个头“我太傲慢了!我要给你磕头。我那天特别傲慢,因为自心不清净对你产生了邪见,我现在真的要忏悔。你好好地安住,我给你磕三个头好不好?”实际上这些是一种对治法,对于没有认识烦恼本体的利根者来讲也是需要的,如果真正烦恼的根本已经不存在的话,那也是不需要的。

当时五祖也是,半夜三更的时候让六祖过来给他直指心性,然后“何期自性,本自清净;何期自性,本自具足”等等,讲了五种自性。这个时候其实他已经认识了,但衣钵交给他以后说“你现在赶快跑,不然有人会害你的。虽然你已经证悟了,但是现在你还是要跑。”那个时候他已经“本自清净”了,烦恼本身都已经清净了。

大圆满的《七宝藏》《四心滴》当中,这方面的窍诀是非常多的。但是我们没有达到这个境界之前,还是要尽量对治烦恼。不然的话我们现在有些人烦恼比一般的凡夫人还旺盛猛烈,但是对治烦恼的这些修法一一排斥,不愿意接受。尤其有些人可能因为自相续无始以来串习得非常严重的原因吧,对治烦恼方面确实能力一直很弱。

当然对治烦恼对每个人来讲不是那么容易,但是一定要想办法减少烦恼。如果产生烦恼或者是造了罪业的话,就像《地藏菩萨本愿经》当中所讲的一样,要学会忏悔,这样的话还算是一个佛教徒。这是第六个。

第七个:如果认识了见闻是虚幻,就不需要遮破、建立。

刚才讲的是我们内心方面的分别念和烦恼的认识,这里讲见到的所有色法、听到的所有声音,所有的见闻觉知,在你的六根面前显现的一切的一切,都是如梦如幻、显而无自性、没有任何实质的。如果已经通达了这样的道理,那就不需要遮也不需要破。

但我们现在需要破立,比如我们要建经堂,建立自己的观点等等;还要遮破邪见,遮破外道,遮破各种与佛教不相应的一切,有立方、反方等等这些。这是因为我们还没有认识到见闻觉知全是虚幻的基础上造作的,如果一旦真的见到了,通达了,那个时候确实也不需要破立了。

有时候可能你通过比如说学中观、学《虚幻休息》,暂时好像真的觉得是如梦如幻的,但这只不过是分别念的一个认识而已,并不是彻底的证悟。彻底证悟的话,你的实执就永远也不会再产生。而我们没有认识的时候——这叫做“不坚固”的一种境界吧,《净业障经》当中说“诸法犹如幻,凡夫生取着”,诸法是像幻化一样的,但凡夫人没有通达,他还是会去执著的;“幻性无坚固,贪嗔痴亦然”,因为他认识的幻性没有坚固的原因,贪嗔痴还是会产生的。

如果他对幻性已经通达得非常坚固,“确实是幻化的!”任何时候一点怀疑都没有……可能有时候,比如讲大圆满的时候、讲中观的时候,好像真的觉得如梦如幻一样,然后自己生病了、没有钱了、特别寒冷了,那个时候好像这个幻化还是很厉害的。虽然是如梦如幻的,但确实是“特别冷”,在幻化当中还是觉得特别冷。然后自己的亲人死了的时候,就像玛尔巴罗扎的儿子死了以后,他说是幻化当中比较特别的幻化。

原来上师如意宝的妹妹圆寂的时候,法王有一次也显得有点伤心,法王说:“玛尔巴罗扎当时因为他的儿子哭过,这次我也是。我的这个妹妹在我最困难的时候——文革期间的时候对我特别好,但现在她永远地离开了这个世界,所以我心里也是很不舒服的。”虽然如梦如幻,但是一些高僧大德显现上“这个幻化是比较特殊的幻化”,是“坚硬的幻化”,不是那么容易变出来的,这种幻化也是有的。

像这样的话,我们有没有破立呢?肯定是有破立的。如果不懂得幻化,该破立的就应该破立吧。比如正见就应该建立起来,邪见就应该破斥,好的行为应该尽量去做。比如我们发心的工作,一些有意义的事情,不要特别懒惰,天天都是一种负面的情绪,那么身体经常病,心态也不好……

刚才有些人给我看一张照片,说是很年轻的一个人因为感情、工作还有金钱的原因,跳楼自杀。现在很多人心里这个坎就是过不去,其他生活的坎都可以过得去,就心坎过不去,这是世界上最大的困难。所以他们确实不要说幻化,就连基本的人生都没有认识清楚。

所以我们佛教徒这方面的确是很好的,大家好像看破了一样,虽然有时候也会哭,也会伤心,但是一说到“自杀”的话——“那不可能的!”这一点,说明你的修行还算是有所开悟,对吧?

很多人认为:“我以前太愚痴了,太自私了,我如果早一点遇到这样的道理,我的一生不会这样挣扎。我只不过是知道得晚了一点,我现在绝对不会自杀的。不过我心里还是很伤心,某某人对我特别不好……”(众笑)

第八个:如果认识了痛苦是悉地,就不需要寻觅安乐。

如果所有的痛苦你都觉得是上师的加持,是三宝的加持,“遇到痛苦太好了!我获得悉地了!”——这个有些人有点接受不了。昨天我说没有电可以享受快乐的生活,结果很多人不同意这个观点。连没有灯观想为悉地都想不了,那人生当中真正的一些痛苦出现的话,观为悉地还是有一定的困难。如果你把痛苦看成悉地,那快乐就不需要寻找。痛苦都已经变成快乐了,那快乐就更不用说了。

以前《大方便佛报恩经》当中说,显现上提婆达多堕恶趣了,然后阿难尊者就去看他。阿难尊者很厉害的,他去到地狱里面问:“提婆达多在哪里?”当时好像是牛头阎罗说:“很多佛身边都有提婆达多,你到底是要哪一个提婆达多?”“释迦牟尼佛身边的那个提婆达多。”牛头阎罗就把这个提婆达多带过来了——就像我们有时候到监狱里面去看一些亲人一样的。当时阿难就问:“你现在怎么样?痛苦吗?”提婆达多当时说:“佛的加持,阿鼻地狱的痛苦对我来讲跟三禅定的快乐一样。”阿难就有点接受不了,回来告诉佛陀,“提婆达多说他在地狱里面特别快乐,怎么办?”佛陀说:“其实他并不是真的是那样,依靠他成就我成佛的很多因缘,所以他将来如何如何成佛……”讲了提婆达多的很多功德。

可能每个佛身边都有制造违缘的提婆达多,包括我们每个修行人,身边也有一些像提婆达多一样的坏人。像提婆达多一样非常严重的不知道有没有,反正每一个修行人的业力不同,生活方式不同。好像也有很多这种人,但实际上他们也是菩萨的化现,最终来说也是一种顺缘。

如果阿鼻地狱里面的感受也是快乐的话,那其他没有一个不是悉地。因此,我们在世间的生活当中,获得快乐的时候经常讲:“啊!三宝加持!三宝加持!”不知道没有电的时候是不是说:“啊,三宝加持没有电啦!”来电了的时候大家都是开心的,所有朋友圈都爆炸了。这样的话,不知道是安乐视为悉地,还是痛苦视为悉地,我不是特别清楚。但是应该有这种境界了!

第九个:如果证悟了自心无生,就不需要超度法。

自己的心本来就是无生的、空性的,这样的话,就不需要去超度。超度是因为他就要堕入到恶趣当中了,依靠法力超度他,让他往生到清净刹土;但如果这个修行人已经证悟,那就不用超度了。

我们密宗当中也有很多,包括当时德格有一个人,原来法王传记当中也讲过,《藏密佛教史》里面也有。有一个老人,他生前不是那么好的修行人,但后来死的时候,确实是很了不起的一个证悟者。他要求不用对他超度,也不用为他做什么佛事,只要求七天当中不要理他的尸体,结果七天以后都已经虹身成就了。这是非常真实的一个事例吧!在汉地也有这种现象,自己要求圆寂以后不做佛事,自己有把握往生清净刹土。

本来我们超度的破瓦法,有法身破瓦、报身破瓦、化身破瓦,或者说依靠上师的加持力,让他直接前往清净刹土,有各种不同的超度。但不管怎么样,对于认识自心者来讲,是不需要超度的。

第十个:如果所行均是利他,就不需要成办自利。

做任何事情都是利他的,没有一点自私的话,就不用特意去做自己的事情。

比如我们烧木柴的时候,灰是自然而然出现的;同样的道理,利他的时候,自利是自然而然会成办的。

所以,利他心非常重的人,自私心会自然减少。我们大多数的烦恼都是来自于自私,如果你一心一意地利他,一心一意地为众生做事,那自相续当中的很多痛苦和烦恼也是没有的。

以前藏地有一个故事,不知道是不是真的。说有两个修行人过河的时候,河边有一个麻风病的老妇女,她非常非常可怜,是个乞丐,她请求修行人帮她过河。有一个人比较自私,他说:“哎呀,那么脏,而且麻风病是有传染的,我才不干呢!”他自己就过河去了。

另外一个人特别有利他心,“哎呦,不管怎么样这个人是很可怜的,如果放在这里的话,她肯定会饿死的,我还是想办法吧。”然后他就捂着嘴,背起她说:“你好好的,不要特别接近我,我背你过去吧。”到了河中间的时候,感受好像轻飘飘的,回头一看,刚才那个女人变成了金刚瑜伽母,把他带到清净的刹土去了。

带有一点神话的味道吧,就像文殊菩萨五台山发塔的故事一样。不管怎么样,刚才那个自私的和尚非常伤心,也很后悔,刚才为什么没有背那个麻风病的老妇人?有这种说法。所以真正有利他心的话,也许在做善事的过程当中,自己所有的愿望也会实现。

当然我们有些人可能利他心是很强,但是自利一直没办法成立,一直连自己基本的生活也不能解决,这种个别的案例也是不能排除的,也有。最后就放下利他的事情,一味地做自利的事,然后就比较成功了,也有极少数这样的吧。因为在世间当中,众生的业力不同,不同的果也会现前。

其实真正的菩萨,还是需要做利他的事情,大乘佛教的基本思想也是这样的。我们每一个人,有时候做不了什么利他的事,就尽量地不要损害别人,这个很重要,这是基本的做人原则。不然现在我们的一些人,不要说什么大乘佛法、利他、利益众生,平时自己的行为,依靠自私自利的心,危害了很多的人。

尤其现在我们中国很多出去旅游的人,在外面影响很不好,网上很多人都在骂。不是所有的人,是极个别的人。但极个别的人,留下了很不好的印象。可能大家都知道,前一段时间,有些地方就连卫生间都注明某些地方旅游的人不能用,有明显的文字。很多人甚至在酒店里面,把自己非常不清净的东西放在电茶壶里面煮,给世人带来非常不好的印象。

尤其现在的年轻人特别自私,根本不要说什么利他了,单是自己的行为就根本不考虑。我们喇荣现在也来了很多旅客,很多确实素质比较低,随地吐痰、随地方便,什么事情都有的。

所以个人素质没有提起来之前,根本谈不上利他。利他是一个很高的要求,首先是自己做人。做人的话,至少基本的做人的品德是需要的。

但是很多人可能比较自私,只是想到自己享用,什么事情都是“自己、自己”,因为西方的一些自我主义思想,除了自己以外什么都不想。我们东方的大乘思想跟西方的自私主义完全是相违的,西方的自私主义,很多事情包括自己的父母也好、亲人也好,凡事想尽一切办法就是自己拥有。很多子女根本不照顾父母,父母一旦生病,他就来看有没有房子,有没有什么家产,这个一定要占有。除此之外,平时根本就不管。不要说其他素不相关的众生,就是跟自己的亲生父母、亲生子女、亲生姐妹、兄弟都没有关系。在一个部门当中,在一个单位当中,对人漠不关心,甚至想尽一切办法害别人,害别人的健康,害别人的感情等等有很多事情。

所以作为修行人,我们也许做不了非常多利他的事情,但尽量要发愿,通过自己的品德、行为,直接或者间接不害众生。不害众生的话,间接也是利他的一种行为,也是利他的一个基础。其实人很好的话,自利也是自然而然成就的。

比如一个人平时行为很不好,非常自私,他的语言甚至表情经常都给身边的人带来痛苦和负面的情绪,那很多人逐渐逐渐对你也不会有好感,你自己的下场也不是很好,你也很痛苦的。因为生存在这个世间当中,周围的人对你来讲也是一种因缘,这种因缘不好的时候,你的生存空间就不会很美。

所以可能刚开始觉得自私有什么呢?但是你越来越自私的话,自己就不好过了。如果自己非常有利他心,经常考虑别人的话,你的这种美德一传十、十传百,最后你的空间,你周围的氛围会越来越好。从大乘佛法来讲,这是利他心的一种加持力;从现在世间的概念来讲,这是心态的一种反作用力,反射到周围的时候,你自己的生活就得到促进,各方面就越来越好。

昨天他们说,我们学院的电工比较辛苦——我最近讲“电”比较多啊,他们准备拿一点饼干去供养电工,不知道后来去了没有。我当时心里想:可以啊,他们还是有报恩的心。我们有些发心人员确实很累的。但有些人好像特别无所谓,“为什么这样啊?”“为什么你们这里管理不好?”……全部是讲别人的过失,自己一点都不参与;而有些人将自己所有的修行全部放下来,无条件地做事情。

我们的付出和我们的所得有些时候是成正比例的。所以,利他心很重要。

原来想我今天可能讲得不够,结果超时了啊,不好意思。我最讨厌比较激动的人演讲,不考虑别人的时间。

好,今天就讲到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