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师课堂 | 解义慧剑7

第七课

在遣除三种诤论中,除不容有之诤与除不成立之诤已经讲完了,现在讲除无必要之诤。

子三、除无必要之诤:

不析量非量,唯依世人见,

趣入胜义谛。

前面讲,二月的显现以及眼翳者前显现的黄色海螺等是非量,一个月亮的显现和见白色的海螺等是正量。但有些人认为量和非量的分析没有必要,应该世间人怎么样承认,我们也这样承认就可以了,因为月称论师在《入中论》中说:“我依世间说为有。”既然中观应成派也跟随世间承认,那我们也没有必要在量和非量之间区分,应该世间人怎么样承认、我们也如是承认就可以,因为以此方便完全能证悟胜义谛,所以没有必要这样分。修行人当中也有人这样认为,学因明有什么用,只要开悟就可以了,除此之外没有必要学很多知识。

此说虽不遮,见此生彼果,

世间之现量,依之比量故,

未称不舍义。

当然我们也不否认这种说法,因为不以因明中的量和非量来观察,而直接进入胜义谛的情况的确是有的,像六祖惠能大师、米拉日巴尊者等藏汉佛教的个别成就者,他们确实没有学过量和非量,也没有以这样的理论来观察分析,但最后都获得了非常大的成就,展现了特别大的弘法利生事业。对于中观应成派的不共所化来说,也不需要长期闻思,就可直接趣入离一切戏论的胜义谛的修行。

但是,如果以世间人怎么样承认、我们就应如是承认的观点,来遮破量与非量的安立的话,就不太合理,因为世间人从未否认过量与非量。比如,在见到青稞的果是从青稞种子产生的现象时,世间人会确定“此生彼果”是亲眼所见,毫无欺惑可言;他们之所以要种庄稼,就是因为他们坚信:春天的时候播下种子,秋天的时候就会有收获,其实这就是量。如果种下青稞却想收割麦子或稻子,那不容有,世间人也明白这是不可能的事情,其实这就是非量。由此可见,虽然世间人并一定不知道量和非量的名称,但实际上已经承认了量与非量,至少也承许了这种意义。

如果我们向农民询问:“你懂不懂现量和比量?”可能他会回答:“我根本不知道什么叫现量和比量。”如果我们问:“种下青稞之后会长出苗芽,这一点你见过没有?”他会说:“看见过。”那我们就可以说:“这是你现量所见。”如果问:“春天的时候种下种子,秋天的时候就会有收获,这一点你知不知道?”他说:“知道。”那我们就可以告诉他:“这就叫比量。”所以给农民上因明课并不是很困难,因为他们也知道合理与不合理的界限。

牧民也是同样,他们在夏天的时候天天都忙着挤牛奶、做酥油,原因是什么呢?就是因为到秋天会有一坨坨酥油与一袋袋奶渣的可喜收获。可见他们也知道量与非量,因为不知道就不会这样去做。工人也是,知道量与非量的缘故,他们才会整天做工。你看那些修经堂的工人多么精进,晚上都不睡觉,这是为什么呢?就是过一段时间他们会得到人民币。世间知识分子也是,虽然他们不一定懂得这些术语,但实际上也会以亲眼所见和各种推断来得出正确的结论,其实这些就是现量、比量的另一种说法。

所以,完全可以这样说,一切世间人无不知道量与非量,虽然并不一定都知道现量、比量等的名称,但这样的意义从未舍弃过。故完全不用分析量和非量的说法并不合理,相反,分析量和非量非常有必要。

癸二(别说)分三:一、除观察名言量之诤;二、除观察胜义量之诤;三、一致摄义。

子一、除观察名言量之诤:

无二名言量,净见成虚妄,

不净见海螺,白黄真假非。

前面讲名言量分观现世量和净见量两种,但对方认为这种分法不合理,说根本没有必要这样分。作者遮破说,如果名言量没有这样分,那就有如下两种过失:

第一种过失是“净见成虚妄”。“净见”指圣者相续中拥有的,继入定缘如所法性之后、在后得照见广大所知界的有境智慧。《俱舍论释》云:“声闻阿罗汉、麟角喻独觉、人天导师佛陀的天眼依次能照见二千世界、三千世界与无数世间界,这也是就现行而言的;不就现行而言,前三者按次第能照见一千、二千与三千世界。”凡夫人不要说一千世界,连一个山沟都看不清楚。像我,连一个小小经堂里的人都看不清楚,虽然坐在高高的法座上,但只能看清坐在前面的道友,后面的人到底是谁也不知道。但圣者的所见完全不是这样,众多世界他们也能照见。而且,声闻缘觉所见到的无数众生,佛陀在一个车轮大的范围内也能照见;在密宗瑜伽师的清净显现中,四大都是佛母,比如见水大为玛玛格佛母等,这些都是净见量。不说圣者,天人也将水见为甘露。所以境界越来越高,上上的所见越来越清净。

如果没有净见量,那么观察名言的量就唯有观现世量,这样净见量就成了虚妄,因为它并非名言实相。如果普通人的所见是正确的,那么圣者的道就没有用了。佛在经中讲:“设若此等根是量,圣者之道有何用?”意思是,如果眼耳鼻舌等诸根是正量,即凡夫人的所见是正确的,那圣者的道还有什么用呢?绝对没有用。但实际情况并非如此,所以我们不得不承许净见量。

以前具髻梵天与舍利子辩论,具髻梵天说释迦牟尼佛的所化世界是非常庄严美妙的清净世界,根本不是你所说那样凹凸不平的污浊世界,但舍利子一直不承许。最后释迦牟尼佛说,我的世界本来就是如是的清净庄严,只不过你未能见到而已。所以,净见量与清净的显现本来就是存在的,乃至我们现在所处的刹土也完全是清净的,只不过凡夫人根本见不到。其实,这正是我们应忏悔之处,怎么能因看不见就否认呢!

第二种过失是:“不净见海螺,白黄真假非。”意思是说,如果不承许净见量,那不清净者所见海螺的白色是真相、黄色是假相的安立也不合理,因为对方已经否认了实相与现相的差别之故。如此一来,见白色海螺也应变成见黄色海螺,有这个过失。但这是谁也不会承认的事实。在不清净凡夫的观现世量面前,有眼翳者见海螺为黄色,这是假的,它只是现相;而在无眼翳者前海螺是白色的,这是真的,是实相。同样,名言中无眼病者看见虚空中有一个月亮是真的,看见有两个月亮则是假的;黄昏时将花色绳索认为是毒蛇是错的,认为是绳索则是对的;将水认为是水是正确的,将阳焰认为是水则是错误的。如果名言中不分观现世量和净见量,暂时的假世俗和真世俗也不能分析了。但名言中很多真假必须要分清,比如到市场上买东西的时候,有些产品是假的就不能买,而只能买真的产品。可见对方的观点实在荒唐。

这是宁玛巴麦彭仁波切的不共殊胜窍诀,大家也应如此承许。否则,如果像藏地其他教派所许那样在名言中不能这样分,那圣者的清净显现就不能成立了。因为这种清净的显现肯定不能安立在胜义谛中,而世俗谛又全是假的,二谛之外又没有其他安立,自然就不存在了。

现在有些人这样问:“世俗的显现全是假的,而胜义又是空性的,那极乐世界是不是不存在呢?”我们可以这样回答:从名言的角度来讲,它是真正的实相,因为它是净见量的对境之故。所以名言量一定要分两种,如果没有分,那在这些问题上很多人会迷惑不解。在藏传佛教中,个别论师就是因为没有分净见量和观现世量,所以在安立二谛的时候非常迷惑。对汉传佛教来讲,了解名言中有这么一种分析方法也很重要,以此才能在名言中正确安立极乐世界与娑婆世界,很多问题也就自然而然得到解决,否则也有一定的困难。所以大家一定要搞清这些问题。

子二、除观察胜义量之诤:

无二胜义量,不知二谛融,

胜义堕戏边,自我毁灭矣。

有些人认为,胜义就是一味一体的法界,它怎么能分呢?其实这种想法并不合理,如同名言量必须分两种一样,胜义量也必须分两种。其原因是:因为所量胜义分暂时和究竟或相似和真实两种,所以观察胜义的有境智慧也必须分两种,即暂时的相似胜义(单空)与究竟远离戏论的实相胜义。如果没有这样分,那就“不知二谛融”。意思是说,没有分开两种胜义就无法了知二谛圆融无违的道理,因为只是受持否定所破的单空执著相之故。

下面讲一下中观的四步境界:一切显现法皆可以理抉择为空性,这叫“空性”;通达显现和空性无二无别,即现即是空、空即是现,这叫“双运”;这样的现空双运并不是在分别念和文字上安立的,它超离一切言说思维,这叫“离戏”;长期修习离戏就能现前诸法自性等性,这叫“等性”。如果真正能了知中观的四步境界,那就一定能深深领会本颂的深刻内涵。

如果观察胜义的量只安立在相似胜义的层面上,那单空和显现怎么圆融呢?如果你说这就是现空双运,那这种现空双运实际就像麦彭仁波切所说的那样,成了白色的绳子和黑色的绳子搓在一起的东西,又怎样安立现空无别的道理呢?这样一来,你们所许的胜义谛要么堕入常边、要么堕入断边,或者是有边、或者是无边,除此之外绝无别的去处。那这是不是诸佛菩萨的究竟密意呢?肯定不是。《中观庄严论》云:“生等无有故,无生等亦无。”这一句话讲得很清楚,生住灭等不存在的缘故,观待它的无生、无住、无灭等也不存在。如果进而对缘起与性空无违的道理生起殊胜的定解,这就是现空双运。在此基础上,如果破基显现与所破空性结合起来执著的妄念也消逝无余,从而现出远离破立且自然安住的离戏相,这种境界就是所谓的离戏。对这样的离戏再再串习,从而观待有法的法性各自分开的偏袒所缘行境也得以清净,并对诸法自性等性生起殊胜定解而趣至究竟,这就是等性。如果胜义谛不是这样的等性境界,而仅仅是语言和思维可及的单空,那胜义就堕入戏论之边了。其实以理分析之时,这样的单空根本站不住脚,它必将自我毁灭。

因此,大家一定要受持麦彭仁波切的殊胜窍诀,既要通达暂时的单空,也要通达远离一切戏论的大空性。我看见藏地个别论师讲,释迦牟尼佛在般若法门中所讲的空性,只是眼耳鼻舌身等不存在的单空,古今中外个别论师也有这样承许的。汉地个别高僧大德在讲《金刚经》的时候说,所谓空性就是碗里面没有水一样,大家一定要悟这种空性。如果空性真的是这样,那幼儿园的小朋友和牧童也都轻而易举地开悟了。我常这样想,大家若能深入《定解宝灯论》,对空性就一定会有深刻的认识,如果真正证悟离戏大空,那一切戏论全都会消于法界。

子三、一致摄义:

所量世俗无,能量心自证,

析无如水月,终无别一谛,

涅槃真实际,诸法究竟故,

识境无别身,智相离中边。

在真实中,所量世俗万法根本不成立,分析起来能衡量的有境七识与自证也没有,显现和空性无二无别,犹如在江河湖泊等处的水中显现的月影一样。《三摩地王经》也这样宣讲了一切万法无实的比喻,还叫我们如是作观,颂云:“秋季夜晚之水月,澄清无垢河中现,水月空虚所取无,一切诸法如是观。”《大圆满心性休息》等论典在讲诸法无实时,也用水月来比喻,以此就能对现空无别的道理产生定解。

秋天的月亮特别好看,不知道你们有没有这种感觉。我觉得现在喇荣景色非常美,就像天界一样,尤其皎月发出光芒照射到大地上的时候特别舒服。昨天晚上我在院子里观了一会儿月,觉得是那么美,如果我是一位诗学家,一定要用笔来描绘它,可惜现在已没有这样的兴致了。

倘若对二谛穷究到底,就是远离一切戏论、不可分割、独一无二的真谛。龙猛菩萨在《六十正理论》中云:“涅槃唯一谛,诸佛所宣说。”意思是说,唯有一谛乃涅槃,这是诸佛之所说。佛陀在《宝积经》中也讲,唯一的一谛乃灭谛,也就是涅槃。虽然佛陀在显现上也讲了二谛、四谛等很多谛,但实际上就是唯一的涅槃,也即“真实际”。其实,涅槃乃一切诸法的究竟实相,并非指佛陀或上师示现圆寂。而究竟胜义、大空性、大离戏、大圆满、大中观等词,皆是涅槃的异名,都诠说了一切诸法的究竟实相。

由于一切诸法皆安住于实相真如之中,也就没有较此更高的境界了,因为已达究竟的缘故。此时,能知的心与所知的境无二无别之身,就是所谓的智慧身,它的智慧显现也完全远离中边等相之一切分别念。

可能是世俗谛习气比较浓厚的原因吧,很多人在做世间事情方面还是有一些能力,但在胜义谛方面却明显串习不够。不想成佛则已,想成佛就必须通达释迦牟尼佛所宣讲的般若空性,《般若十万颂》云:“须菩提,所有江河入于恒河大江,彼等随同恒河而入大海;须菩提,如是五波罗蜜多若以智慧波罗蜜多摄持,则至一切智智位。”所以我们一定要懂得般若法门的重要性,且通达般若空性。

我们能遇到这样殊胜的教法,真的很有善根和福报,没有善根福报的人,想遇到这样殊胜的法门也不可能。《解义慧剑论释》讲,步入佛教、追求涅槃的补特伽罗一定要懂得佛教精华,作为显宗来讲,佛陀亲自授记的龙猛菩萨与无著菩萨所开创的深广二派殊胜无比,所以应将唯识宗和中观宗结合起来修学。去年大家都学习了《中观庄严论》,我觉得很多人已经打好了非常坚实的基础,对唯识和中观也有重新的认识,所以大家应该知道自己该怎么做、该怎么修了。其实,这就是佛陀最甚深的妙道,大家一定不能舍弃。

现在有些人认为,闻思没有什么用,只要实修就可以了。很多高僧大德都认为,这是一种魔障,是魔王波旬在制造违缘,因为真正佛陀的教法和证法都建立在闻思的基础上。所以我们应该在守持清净戒律的基础上,在善知识面前听闻浩如烟海的妙法,随后如理思维大恩上师所传的法义,并对义理消除疑暗,在生起真正定解的基础上,还应不遗余力地实际修持。

但闻思修也要具备三个条件,即信心、出离心和菩提心,这三者缺一不可,否则难以成为正法;有了这三者,闻思修行才能得到真正的利益。如果既没有信心,也没有出离心和菩提心,表面上虽然在闻思,也在修法、念经,甚至整天都在禅修,这些并不能成为解脱之因。

大家在修行的时候,一定不要贪著今世。我常常这样想,所有荣华富贵和显赫地位不值得羡慕,最值得羡慕的,就是世间当中有一位知足少欲、清净戒律的真正修行人,自己发自内心深深地仰慕他们。“不要贪著今世”,这是所有佛教宗派的不共教言,前辈高僧大德都异口同声地说:所作所为不是为了自己的名声、地位,而是为了众生和佛法,这样的修行人才算是真正的修行人。

在座的各位,人生确实很短暂,有些人能活到七八十岁,有些人只能活到三四十岁;这个人身就像秋天的鲜花一样,什么时候遭到无常大霜的袭击也很难说。所以在短短的人生当中,所学的法、所知道的教言应该要用上。怎样才能用得上呢?平时要多多祈祷诸佛菩萨,而且相续中的烦恼也要尽力灭掉,如果不能灭掉,也要尽量压制,在这方面下功夫的话,就是真正的修行人。

我们不但遇到了极为殊胜的显宗法要,而且还值遇了密宗,这的确是大家的福分。大家都应该知道,在具有法相的善知识面前获得灌顶,并依上师的窍诀来认识自己心的本性,尤其是密宗大圆满当中有句义灌顶,依靠上师的表示方法来认识心的自然光明,这种教言更是难得。所以,在有机会遇到显宗、密宗这些法要的时候,大家千万不要舍弃。

在座各位道友,不知你们有没有这种感受,我在看了以前学过的法本时总是这样想:在末法黑暗如是炽盛的时代,我们有这样的机会确实非常难得。前段时间,我在闭关期间翻阅了《释迦牟尼佛广传》、《中观庄严论释》、《七宝藏》、《上师心滴》等论典之后,内心非常感激上师如意宝。上师如意宝在这么多年当中,不知不觉已经给了我们这么多教言,而且这些一个比一个殊胜,现在我们虽然没有全部消化,但是遇到这些教言也极为难得。

如今末法时代,有些人是为了名声而奔波,有些人是为了财富而奔波……在不知不觉中人身已经荒废。我自己虽然没有特别高的境界,但在依止上师的过程中,确实是“十年寒窗无人问”,默默无闻地一直坚持闻思,所有的时间和精力都放在闻思和翻译上。而现在,明天死了也不后悔,我觉得这个人身还算是有价值,已经闻思那么多年,而且在短暂的人生当中,好多年的闻思应该用得上一点。在如今这么一个不好的时代当中,这确实非常有意义。

总之,大家遇到这样殊胜的显密佛法,一定要珍惜。

戊二(宣说彼之作用四法依)分二:一、总说;二、别说。

己一、总说:

如此深与广,慧眼睁开已,

定见佛佛子,诸具大慧者,

由经之妙道,显密乘法理,

难得谁已获,莫令空无果。

这两颂的意义,《解义慧剑论释》的作者——麦彭仁波切的弟子拉色丹毕嘉村尊者,在前面作了详细解释,其实放在这里解释好像好一点。不过我也随顺作者,在前边谈了一下自己的感想。

通过再再闻思上述二谛甚深广大的实相,在以正理的渠道而见的美妙慧眼睁开以后,自己必定能见到十方三世诸佛、诸大菩萨以及二胜六庄严等圣者所由经的乐乘、乐入、乐径的妙道。接着,我们也可毫无畏惧、毫不怯懦地踏上此道。那这样的妙道到底是什么呢?就是在信心、出离心和菩提心摄持下的次第闻思修行,或者说,就是显宗的深广二派以及密宗内外续所宣说的所有教言。这种妙道基安乐,道安乐,果也安乐,可以说毫无痛苦可言,因此大家都应义无反顾地迈入此道。

要踏入此道,就必须系统闻思显密佛法。如果没有闻思,那连什么叫做显宗、什么叫做密宗都不懂。现在有些人根本不懂佛法,但却以无知而造下了诽谤佛法的严重罪业,所以大家务必要花一定时间来学习佛法,这非常有必要。现在末法时代,人的根基很差,很多人都没有勤奋学习显密佛法的基础,但却想开悟,恐怕这只会南辕北辙。

在座的道友,不知你们有没有这种体会,我是这样想的:今生能遇到这样的佛法和上师,确实很幸运、也很有福报。在现在的社会,不要说真正的显宗、密宗,就是世间正道,像中国传统文化的孔孟之道,学和讲的人都非常罕见,越来越多的人受东西方垃圾文化冲击,连基本的人规都没有,实在可怜!在这样混乱的时代当中,我们遇到了像昙花那样难以现世的佛法如意宝,这的确不容易。不但遇到了这样的佛法,而且自己还有信心,尽管有些人有出家的因缘,有些人没有出家的因缘,但都有闻思修行的意乐和缘分,我觉得这非常难得。机不可失,失不再来!因此大家千万不要空过。众生的根基不同,有些人该学习的佛法不学,不该学的垃圾知识却兴致勃勃,这就是业力现前。如果没有享受到佛教的甘露美味,来到这个世界随随便便就过了,那就毫无意义。

智悲光尊者形象地宣说过一些恶人的修行状况:有些恶人刚开始的时候就像野牛一样,根本不趣入真正的佛教;到了中间,对闻思非常憎恨,可谓毫无兴趣,每天都不断奔波忙碌于世间法;最后,这些人随着恶友业际颠倒,以前是修行人后来变成了非修行人,这种人就像处于密林中的野人一样,处境非常可怜。现在邪知邪见的人非常多,虽然表面上看,这是大学生,有一定的学问,但只是造恶业特别擅长,造善业一点兴趣和意乐都没有。这种人在我们周围相当多,大家应以之为鉴,千万不要变成这样!

有时候我这样想,人早一点死也好,因为现在已皈依佛门,对佛法僧三宝的信心也比较虔诚,在这样的状态中死去,应该会有很好的去处;如果在业际颠倒、生邪见等时才离开人世,那就非常糟糕。所以大家遇到再大的苦难,也不要舍弃佛法僧三宝,这是我们每一个人都应有的誓言。自己也应经常在诸佛菩萨面前如是发愿,在早上起来之后以及晚上睡觉之前,都应这样祈祷:“但愿我生生世世不离上师三宝,但愿我生生世世不离出离心、菩提心和无上大圆满的殊胜境界。”时时都如是发愿祈祷的话,逐渐我们的心就会转变,因为它毕竟是有为法,以前虽然很刚强,但渐渐就会调柔,最后也会出现一些新的境界。

具此四种理,具备妙慧光,

不随他转智,定生四法依。

不具如此慧,如盲依盲人,

为名句易了,四依成颠倒。

《解义慧剑》真的非常好!我不管学什么法、讲什么法,虽然自己学得不好、讲得不好,但信心还是很强。

那么,怎么才能品尝到显密佛法的甘露美味呢?这必须要依靠正理的智慧,否则也享用不了;就像世间的财富虽然很多,但没有福报的人也不可能拥有一样。所以,必须先通达前面所讲的四种正理:作用理、观待理、法尔理和证成理,并以之再再观察,从而产生对二谛所摄的深广妙法不但自己明了、还能让他人明了的胜妙慧光,依靠这种不随他转的智慧力,就能生起坚不可摧的四依定解,从而真正品尝到佛法的甘露美味。

我看见一些寺院,除了早晚课之外就是供佛、拜佛、念佛,根本没有学习佛法。当然念经、供佛等善法也有很大功德,这没什么说的,但心中能不能真正生起佛法如意宝无比殊胜的定解呢?恐怕很困难。所以,我们一定要通过四种正理的途径来充实相续,这样一定能深刻认识到佛法的殊胜性。如果一点闻思也没有,恐怕人身难得、寿命无常也很难修圆满。

我看见有些人,虽然皈依或出家已经多年了,但是佛教的基本道理都不懂,整天都是造恶业,这极不应理。如果我们能通达四理,那相续就会被佛法的智慧所转,从而就能在一切境缘中坚持诸恶莫作、众善奉行。我常想,虽然在座的各位很多都没有获得天眼通等境界,但是闻思的时间比较长的原因,一般的逆境恐怕很难让大家转变。

我刚来学院不久就回了一次家,有位领导与我一晚上都在辩论,虽然他不承认佛法,但我学了一些因明和中观,所以在道理上他根本讲不过去。但那个人很生气,一直说“绝对不是、绝对是假的”,除此之外什么理由都说不出来。虽然在读中学的时候我们耍得比较好,但是我们的见解完全不同,他说毛泽东很好、佛教是假的,信心没有、因果没有……现在想来,如果我当时没有学过因明和中观,可能就很危险,因为一方面我们关系也比较好,关系好的时候就很容易为对方所转;另一方面他当时的口气也很坚定,也说了很多相似道理。

下面讲四依:

首先是依法不依人。“这是某某上师!听说这是法王,很了不起!”只是一个名声。如果这个人的境界中没有真正的佛法的话,那就是依人不依法。现在末法时代这种现象特别多,尤其是大城市里,依法的人很少,依人的人非常多——“这是我的上师,他是某某大寺院的活佛,很了不起!”但他有没有功德根本不观察,很明显这与依法不依人相违。

其次是依义不依句。法里面有些词句非常好,有些意义非常好,但我们应依义而不应依句。为了随顺众生,佛法中也有一些诗词、戏剧,但词句并不重要,一定要取意义。那意义是什么呢?就是出离心、菩提心等方面的正法。

第三是依了义而不依不了义。意义方面也有两种,一种是了义,一种是不了义,但我们应依了义的意义,而不应依不了义的意义。众生的根基不同,所以佛陀也暂时宣说了一些不了义的法要,但我们要选择最究竟的了义法。

最后是依智不依识。了义法中有些是心识境界,有些是智慧境界,我们要依智慧而不应依心识。心识境界的就像闻思《金刚经》和《入中论》等经论后,所产生的万法是空性的定解,但这只是通过闻思了知了法义,所以不应满足,还应进一步以实修来现证超离言思的智慧境界,或者说这并非究竟依靠,一定要依靠真正的智慧。真正的智慧到底是什么样呢?就是诸佛菩萨现量所证之远离一切戏论的大空性,或者说净等无二的实相。对凡夫人来讲,不依心识不太可能,但一定要知道终极的目标,千万不要止于化城。

所以,大家一定要通过四种正理在相续中生起胜妙的智慧,依凭这种不随他转的智慧,就一定能生起谁也无法转变的四依定解。否则,“不具如此慧,如盲依盲人。”如果没有具足不随他转的智慧,这个人就很危险,就像盲人依靠盲人一样,很可能堕入悬崖当中。拿现实生活来说,如果自己不具足上面所讲的四种正理及其作用四法依,就很可能人云亦云,像萨迦班智达所说的那样:“智者自观察,愚者随声奔。”愚者的话,他没有什么正理,听说这个上师很好,就跑到这个上师那里去;听说那个上师不好,是假上师,他就马上开始诽谤,这非常可怕。

我去广州的时候,有一个居士这样说:“有些人说这个上师很好,当我们去那里依止两三天后,好多居士却说这个上师不好,那个上师好;当我们依止那个上师三四天后,别人又说这个上师不好、那个上师好……我现在也不知道怎么抉择?上师非常多,好的人很多,不好的人也很多,我现在应怎样抉择?您给我开示、开示。”但这样开示也很困难,如果自己有智慧,就不会管别人说什么,只是按经论所讲的内容去抉择就可以了。

现在有些人,因为这个人名声很大而去依止,这是依人不依法;有些喜欢优美的词句,如华丽的诗文或美妙动听的歌曲等,很多人只听这些、根本不修行,这是依句不依义;义有容易通达的不了义法和心识对境,以及不容易通达的了义法和智慧对境,可是我们很多人不依智慧对境、也不依了义的法,只依心识对境和不了义的法。如果这样,那就有四依颠倒的过失,但四依不容颠倒,这是无诤的事实。

《解义慧剑》文字不多,只有104个颂词,但却非常深。很早我就有这种想法:如果给大家传讲,肯定有很多人会从中获得非常大的利益。但光是在课堂上讲一下肯定不行,希望你们把科判、颂词和讲义三者结合起来,一步一步地分析,比如:胜义谛是哪些?世俗谛是哪些?胜义谛里面,真胜义谛、假胜义谛是怎样分的?世俗谛当中,真世俗谛和假世俗谛是怎样分的?它们之间是什么样的关系?这样分析之后,心就会被真正的智慧所转,从而生起牢不可破的定解。到那时,不要说世间普通人的歪理邪说,就是世间最顶峰的科学理论,也不可能动摇我们的信心和定解。在这个基础上再不断修持,佛法的奥义就会通达。否则,只是表面上学一点,那实际的收获就不一定很大。因此,大家一定要对这样殊胜的论典认认真真地学习。

遇到这样殊胜的佛法,不知你们有什么感觉,我觉得这就是真正智慧中所流露出来的最了义、最精华的醍醐,我们有幸闻思修行,这就是最大的福分。所以,在拥有这样殊胜机会的时候,大家千万不要空过,一定要再三思维;既要关心自己的今生来世,又要想到众生的利乐和痛苦,这样的话,我们的修行就会成功。否则,学的人多、成的人少,这就是末法时代的通病。

因此,大家始终都要祈祷上师三宝,并反复思维这样的妙法,学到一点点的法都要出离轮回、利益众生,这样我们的人身就有实义。真的,在这个世间哪怕只住一年,甚至只住一天,对我们来讲,这样的生活也有意义。如果整天都混日子,那就毫无实义。那天有一个人说:“你同学当中混得最好的,是不是那个人?”我开玩笑说:“我的同学全部天天都在‘混’吗?不要这样侮辱他们。”其实也是,世间人真的就是混日子,得过且过。希望大家千万不要混,不要把思维全部都放在吃饭上,除了三顿饭以外什么都不考虑,一定要想怎样利益众生、怎样修行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