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师辅导 | 三戒要解17

智诚堪布辅导

第十七课

《三戒要解》是宣讲别解脱戒、宣讲菩萨戒和宣讲密乘戒,三戒对于已经入了密乘的修行者而言,通达三戒、守持三戒非常重要,守持三戒会让我们尽快地获得殊胜的佛果,所以我们要了解、要取舍,通过取舍获得三戒所提供的殊胜妙果。

现在我们所学习的是三戒中的菩萨戒的内容,龙树菩萨的观点已经学完了(根本罪和支分罪),今天我们要学第二:

P212:“庚二(圣者无著之观点)分二:一、宣说根本罪;二、恶作参阅他论。”

无著菩萨也是佛陀在经典中亲自授记的大德,一般共同说法,龙树菩萨是登初地的菩萨,无著菩萨是登三地的菩萨,安住在发光地。无著菩萨对于广大行派的菩萨戒、地道的安立宣讲的非常非常殊胜、非常仔细,汉地、藏地、印度,对于无著菩萨的观点特别重视。我们现在也是从菩萨戒的角度学习无著菩萨的观点。

“辛一(宣说根本罪)分二:一、愿菩提心学处;二、行菩提心学处。”

也是从愿菩提心和行菩提心两个方面宣讲菩提心的戒律、菩提心的学处。

“壬一、愿菩提心学处:

无著观点愿学处,不舍众生念功德,

勤积资修菩提心,取舍黑白愿心戒。”

无著菩萨的观点是分为愿菩提心和行菩提心。

无著观点愿学处”—无著菩萨观点愿菩提心学处是以下五条:

第一,不舍众生,坚持自己的愿菩提心;

第二,忆念愿菩提心的功德,坚持我们的愿菩提心;

第三,勤积资。因为菩提心是一个很广大、很清净的善法,缺少资粮没办法真正生起;

第四,要修菩提心的修法,即缘它的正所缘观修;

第五,取四个白法,舍四个黑法,这样就可以守持圆满的愿菩提心。

愿心戒”—这就是愿菩提心的学处。

P213“接下来阐述无著菩萨宗派的愿心学处。根本学处不改愿心的方法:任何众生扰乱自心时,心里不禁暗想:我现在就算有能力也不饶益这个众生,也不制止其损害,断除此种舍弃众生的心态,即便他众恩将仇报,也以大悲心摄受不舍愿心。”

第一,不舍弃众生,不舍弃愿菩提心,其根本学处就是不改愿心,无论如何也不改变自己所发的上求佛道、下化众生的愿菩提心,此处主要是从不舍弃众生、要利益众生的角度出发的。虽然菩提心有两个体性:一是不舍众生,二是追求佛果,但其中最关键的还是不舍弃众生,因不舍众生,要利益众生故,才发誓成佛,成佛是为了利益众生而服务的。因此在此处根本学处不改愿心的方法中也是把不舍弃愿菩提心、不舍弃众生作为其根本学处、重要学处来进行安立。

怎么不改愿心呢?众生在修学佛法过程中,因为无始以来的习气,如果遭受到众生的扰乱,伤害我们,我们很容易对他产生一种厌烦心、背弃心、或嗔恨心、舍弃他的心,这与我们发的愿菩提心背道而驰。为了让我们不舍弃愿菩提心,不改变自己的愿菩提心,我们一定要守持这条学处。

任何众生扰乱自心时”此处提到的是任何一个众生,不单单是人,不有其他的猫猫狗狗、蚊子、苍蝇、或一些非人、魔鬼……打乱,让我们生病、遇到障碍、遇到违缘,有些人对于人的伤害容易安忍,但对于非人的伤害就不愿意安忍,会想方设法通过金刚、大威德、猛咒要降伏这个众生,这也是不对的。

此处讲我们发菩提心的对象是所有众生,是一切众生,故不管任何众生通过什么方式来打扰我们的时候,有时候是直接的打击、辱骂,有时从其他方面给我们的事业做障碍,不如理的做法、不如理的任意就是“心里不禁暗想:我现在就算有能力也不饶益这个众生,也不制止其损害,”这两句提到放弃众生、舍弃众生的一种心态。当我们受到伤害时,我们很不自觉地会想:“这个众生这么可恶,现在对我做这么大的伤害,现在也好,或以后出好,就算我具有能力,也绝对不会饶益这个众生;如果这个众生遇到各式各样的伤害,我也不去帮忙制止他避免这个伤害”。第一我们发愿不再饶益他,第二我们发愿不再制止他受到伤害,如果具有了这两种心态,就是已经舍弃了众生。

故无著菩萨教诲我们说:“断除此种舍弃众生的心态,”这种心态是不对的,必须要断除舍弃众生的心态。

那么应该怎么样想呢?“即便他众恩将仇报,也以大悲心摄受不舍愿心。”如果我与对方以前没有恩怨,但是现在对方开始伤害我,打乱我的心,对这样的众生我也不舍弃他;即便以前我对这个有情做过很大的恩德,给他做了很大的帮助,但现在对方恩将仇报,不但不报恩,反而对我做很大的伤害,对这种难以忍受的对境,也是以大悲心摄受,不舍弃愿心。这里也有一个极端的情况,有时候我们说,如果其他人伤害我也就算了,但以前我对你做过很大的恩德、很大的帮助,想不到现在你来给我做很大的伤害,对这个有情更加容易产生很大的嗔恨心,更加容易舍弃他。所以此处说,即便他恩将仇报,我们也应坚持自己的大悲心,通过各式各样的方式不要舍弃愿心,我现在虽然暂时受到了伤害,但这可能是以前我伤害过他,他现在对我报复相当于我偿还旧债;而且这些有情都曾做过我的父母,我的父母对我做这些伤害也可以忍受;如果没有这些众生,我的心没有办法成熟……等等,通过各式各样的作意让我们原谅对方,保持自己不舍弃大悲心,不舍弃愿心。

大恩上师在讲记中也提到,舍弃菩提心的过患特别严重,一般学习菩萨道不长的人,不会觉得舍弃菩提心是什么大不了的事情,如果以前没有学过佛法的人,认为不就是发一个利益众生的心吗,我不发了,我不干了,好像没有什么大问题、大过患。有些长时间学习过共同佛法,但对于大乘的菩提心、大乘利他的思想接触不多、接触不深的有情,他们觉得反正我也没有舍弃佛法,只不过我现在只是对某个众生不再饶益了,或者我舍弃菩提心开始修小乘,或者说我舍弃的又不是所有的众生,我舍弃的只是一、两个众生,怎么可能有大的过失呢?但这种想法是绝对错误的。我们发心时并不是说只饶益99.99%的众生,其他一部分众生不饶益,我们在佛菩萨面前发愿时是说饶益所有的一切众生。我们既然发了菩提心,当然也不能舍弃其中的任意一个众生,如果舍弃了任意一个众生,我们不想利益他的话,也是舍弃了众生,也是会犯这里的堕罪。我们应该长时间地学习大乘的教法,才能对大乘教法当中的教义很熟悉,才能理解这里所讲到的为什么过患这么大?为什么我们一定不能舍弃愿菩提心?为什么不能舍弃任何一个众生,不管什么情况下都要坚持利益对方的心?如果学习很长时间之后,就完全能够理解、完全能够接受大乘教义当中所提到的严重的过失。

如果从世间或一般情况来讲,如果杀了人、或有些人破了比丘的根本戒、破了居士的根本戒,我们就觉得这个人的过失特别严重,但是如果是舍弃了菩提心,我们就觉得没有什么。一方面认为大乘中舍弃菩提心犯了之后可以忏悔的,可以重受的,因为有这样一种开原,我们就觉得破了也无所谓、犯了也无所谓。但是我们舍弃根本戒律、犯根本戒律的次数越多,对我们内心再再重新生起菩提心,或在内心中生起大乘功德,本身就是一个很大的障碍。因为犯菩萨根本戒的过失特别严重,所以我们再再地犯根本戒,就再再地得到这些严重的过失,虽然可以忏悔,但是并没有说随随便便念几句金刚萨埵心咒就可以忏悔。因为过失很严重,通过轻视的心去忏悔,随便念几句忏悔文去忏悔,是不能清净的,所以最好是不要违犯菩提心,想方设法坚持自己的菩提心。也不要认为舍弃菩提心的过失不是那么严重,因为它的功德很大,反过来讲,过失也就很大。这个问题,大恩上师也是再再地提醒我们这些学习大乘的初学者一定要注意这个问题,把这个问题要提到一个非常高的高度来认知,加以重视,只有这样,才能时时提醒自己千万不要舍弃众生,千万不要发舍弃众生的心,千万不要舍弃愿菩提心。如果一旦出现苗头,不要让它发展,马上忏悔,马上扭转,这才是我们菩提行的过程当中修持的一种正确的心态和正确的行为。

P214:“不失愿心的方法:恒时忆念《华严经》中以二百三十个比喻而说明的菩提心功德,从而珍重受持”。

第二个是不失愿心的方法,怎么样才能不失去愿心呢?不失去愿心的方法就是恒时忆念菩提心的功德。在世间也是一样的,如果我们经常忆念某个东西很好、某个人很好,那么我们对他喜爱的程度也会越来越提高,也不会轻易放弃。如我们得到了如意宝,我们经常忆念如意宝的功德,它的功能是很强大的,它可以帮助我和其他众生都离开贫穷,得到很多的幸福,等等,经常忆念,我们就会很珍视这样的如意宝。同理,我们对于愿心也要经常忆念它的功德,忆念的越多,我们对菩提心越欢喜,越知道它的价值,也就越珍重它,越珍重它,我们就不会随随便便失毁菩提心。所以忆念菩提心的功德也是佛在经典当中开示的一个让我们守持菩提心的方法,也是无著菩萨根据佛经中的精要提炼出来的让我们不舍愿心的方法。所以我们要理解,必须通过其中的意义。为什么我们要忆念它的功德?忆念菩提心的功德,对我们守持菩提心、不失愿心到底有哪方面的帮助?二者之间有什么样的联系?这是我们必须要了解的。《华严经》中讲到了很多比喻,二百三十个比喻,里面也有宝瓶、如意树、犹如如意宝、犹如妙药、犹如点金剂……等等很多很多的比喻,让我们了解菩提心的功德很大,是整个世间中最不可比拟的、最殊胜的功德。平时我们觉得得到一个官位很殊胜,有时觉得中一次大奖很殊胜,或有时觉得找到一个很好的人很殊胜,觉得世间中很多利益很殊胜,但是所有的利益都是无常的、世间的,对于一切众生都没办法产生广大、恒常的利益。佛法中也有很多殊胜的功德,如出离心、无我见等等,功德也都很大,但是在整个佛法中利益最大的、对自己暂时或究竟、对于自己和他人等等,都有恒常的产生利益,就是菩提心的殊胜功德。所以我们要经常性地去忆念《华严经》为主的经典、论典中讲到的菩提心的功德利益,还有《入行论》第一品中也讲了菩提心的利益,是从摄义角度讲,归纳了所有菩提心的功德讲的,比较广的就是《华严经》中的二百三十个比喻。我们要一个一个地去了解,一个一个地去观察,一个一个地生起欢喜心,经常性地观察,经常性地生起欢喜心,我们绝对不会愿意那么轻易地丢失这样珍贵的如意宝,所以当我们遇到障碍时,尤其是遇到谁想要掠夺我们内心中的菩提心如意宝时,我们就非常非常地谨慎,非常非常地重视,一定不要让烦恼、不要让其他的恶人,把我们相续中菩提心的如意宝掠夺、抢走。这个来自于我们对菩提心功德的高度认知,非常非常清晰地知道它的功德,它成了我们血液中的一部分,这时我们才对菩提心非常重视,重视菩提心,内心中保护菩提心。反过来讲,我们越保护菩提心,我们内心中的功德就越大;功德越大,在修菩萨道过程中越容易成就,就步入一种良性循环。

P215“提高心力的方法:以善心为前提,尽心尽力积累二资等”。

第三是提高心力的方法。菩提心是要尽虚空、遍法界所有众生都要救度,而且从现在开始乃至于众生在轮回当中没有究竟成佛之前,要不断在轮回中流转、投生,我们要刻意投生在轮回中帮助众生,这样的菩提心对于心力的要求是最高、最大的一种修法。所以当我们在修菩提心过程中心力不够,心力很微弱,或心力不够高的话,我们要守持菩提心就非常困难。有很多修行者刚开始趋入大乘道时也是兴致昂然,但学了一段时间后,在佛经论典中提到如果要成就佛果必须要经过三个无数劫的苦行、积累资粮,或要度尽一切众生,自己成佛是之后就意味着广大利众的开始等等,永远没有休息的时候,就觉得做不到而退下去了。《入行论》中也讲了,舍利弗尊者在因地时曾经也在六十多个劫中行持菩萨行,最后也是不堪忍受众生的邪行退失菩提心;金舍(音,不知字是哪个001950)尊者也是60个劫当中行持菩萨道,也是因为众生的邪行不堪忍而退失菩提心。所以我们在这个过程中也会遇到这样那样的、乃至于我们内心、乃至于外在的魔王波旬的、乃至于恶人、恶知识很多很多阻碍,让我们想要退失菩提心。此时,我们要应对这些所谓有障碍提高自己的心力,如果自己心力够深、够广、够大,这些都不应成为问题。所以在有些教言中提到,蜘蛛网可以挡住一些小飞虫、小蚊子、小苍蝇等等,对他们造成障碍;但是蜘蛛网对于野牦牛而言,丝毫不会成为障碍,一下子就会冲破。所以世间中很多违缘、障碍、魔王波旬种种障碍,对于发心小的人会成为忘失菩提心、抛弃菩提心的因缘;但对于心力很大的人而言,根本不成问题,不管什么样的障碍、违缘,都没办法阻止他发起菩提心。

故对于修行者的心力需要比较高的要求,此处告诉我们提高心力的方法“以善心为前提,”首先要发一个善心,度众也好,成佛也好,以为利益一切众生这个善心为前提,然后“尽心尽力积累二资等”,此处有个“尽心尽力”和“积累二资粮”,“二资粮”一个是福德资粮、一个是智慧资粮;“尽心尽力”是我们不能得少而足。我们觉得天天都在发菩提心,都发了好几年了,有些发了几十年了,是不是应该可以了?按照经典中的说法,如果福德有形相的话,一念菩提心的功德可以把虚空装满,何况我发了这么多年的菩提心,功德应该已经够了吧,很容易对菩提心产生知足、满足的心。但这是远远不够的。我们在积累福德资粮、智慧资粮的时候应该“尽心尽力”恒常心地进行积累,因为福德资粮越多,就会支撑我们发起菩提心、生起菩提心、安住菩提心的殊胜基础、殊胜前提。菩提心是一个非常伟大的心,所以缺少资粮是生不起来的,即便生起来了,如果福德资粮不够,也没办法支撑它继续延续下去,此时就要求菩萨需要很强大的资粮。为什么我们看《白莲花传》,看佛陀在因地修行的时候,佛陀生生世世中都在尽量修布施,有时是辛辛苦苦以抛弃生命的方式、不顾生命的方式,到大海中历尽千辛万苦去寻找如意宝,找到后通过祈祷的方式给所有众生做大布施,没有想过自己挣很多钱,自己享用,而是把钱财尽量做功德,换成福德资粮。因为佛陀生生世世都在用自己的身体、生命、金钱或其他资具换取福德资粮,他的福德越来越深厚,通过这样非常深厚的福德资粮做基础、做支撑,他的菩提心也越来越深广,越来越清净,也越来越不容易退失,因为他的心力也提高了。他的心力、菩提心通过巨大的福德资粮做支撑,所以可以很顺利地修持。对我们而言也有非常重要的启发、启示的意义,我们自己也要尽心尽力地积累福德资粮。

当然我们现在积累福德资粮的方式与佛陀在因地的时候差得远,我们必须要了解这一点,虽然我们还没办法像佛那样做,但是在认知、知见上首先要有这样一种认知,然后在这样一种殊胜知见上尽心尽力地抛弃、清洗自私自利的心,为利益众生去积累各式各样的福德资粮,不管是放生、供灯、做慈善、做义工、修曼札……所有让我们快速积资的方法都要认认真真、尽心尽力去做,对我们提高心力的帮助特别大。

此处直接告诉我们提高心力的方法一是尽心尽力地提高福德资粮,二是尽心尽力地提高智慧资粮。智慧资粮就是了知万法的本性,了知万法的空性。某个大德讲过,菩提心就是一种平等心,对自和他都平等地饶益,对于亲人、中等者、不认识的人,对于怨敌也是平等饶益;自己想成佛也平等地愿众生成佛。而空性心也是平等心,不管佛也好,众生也好,在空性中都是平等的。从这个角度而言,如果我们经常尽心尽力地修持智慧资粮,对我们平等心的生起也是一个很大的帮助。另外,修持空性资粮也能帮助我们了知产生的所谓障碍本性是空性的,能够让我们知道所有的痛苦都是纸老虎,所有障碍都是纸老虎,如果我们了知这一切痛苦、障碍都是假相,我们就更有力量、更有把握冲破障碍。空性即能帮我们看破障碍,也能帮我们坚持菩提心。因为一切众生的本性都是空性,所有众生都安住在空性当中,所谓有不能引导众生发菩提心、所谓有众生刚强难化的特质等等都是假的,只要因缘具足都会改变的。对于空性、本性的道理了解的越深刻,对利益众生菩提心就更加有信心能承办,自己也能承办,因为一切都是因缘法。因菩提心本身是空性的,如果我们在空性中修持它的善缘、顺缘,善缘具足,菩提心就能生起。我们安住在空性当中,观待障碍,障碍本身是无自性的,我们安住空性中忏罪、对治障碍时,因为它无自性的缘故,也很容易看破、消除障碍。顺缘也很容易积聚,违缘很容易遣除,且空性与慈悲心本身就是相辅相成的,本来就是法界的两面,如果我们尽量积累智慧资粮,我们的智慧也会逐渐、逐渐增长,则我们对于修持菩提心、利益众生看法的深度也会越来越深,而不会像一般的智慧不够深的人看菩提心,最多也就认为这是一个善心,好像我们对众生发菩提心,众生已经欠了我们很大一笔帐,众生欠了我们天大的人情,然后就天天想:我对众生的帮助很大啊,我对众生的利益很大啊,没办法突破障碍。但是如果他的智慧很深,他不会停留在这样浮浅的认识上面,他会相应于法界方面发起菩提心,法界是无量无边的,众生本性也是空性的,自己相应于这样一种本性安住发菩提心,质量会特别高。

此处无著菩萨告诉我们,尽心尽力的积累福德资粮、智慧资粮,就是提高心力的最佳方式。

“增上的方法:通过修四无量、昼夜六时中发心、修苦乐施受法三种方式,恒常行持菩提心。”

第四是菩提心增上的方法:一,修四无量心;二,昼夜六时中发心;三,修苦乐施受法;通过这三种方法修持菩提心。

增上的方法、修持菩提心就是以正所缘来缘菩提心,来修菩提心。正所缘就是真正开始缘它的修法,怎么样才能修持菩提心?这就叫作“正所缘”,就是我们的心真正去观修菩提心,通过观修菩提心生起的方式来让我们生起菩提心,这叫作修持菩提心。其他方式有些是作为生起珍重心讲的,有些是从积资净障、遣除违缘,有些是具足顺缘,有些是通过提高心力的方法,通过不同的侧面让我们生起菩提心,但此处真正的方法就是真正观修正所缘。

四无量心是生起菩提心的前行,如果要有质、有量的修持菩提心,四无量心的修法一定不要放松,一定要引起高度重视。华智仁波切在《大圆满前行》中,在菩提心前面也是首先宣讲慈悲心,尤其是舍无量心为主的四无量心。在无垢光尊者《大圆满心性休息》第七品先讲四无量心,第八品讲菩提心,也是在菩提心品前首先讲了四无量。所以我们要真正有质有量生起菩提心的话,首先通过慈悲喜舍的四无量心修心是很重要、很关键的。在四无量心中尤其应该首先修舍无量,舍无量心修好了,慈无量、悲无量、喜无量才是不偏袒的无量心。不是念诵一遍,而是真正要落实到观修当中,修持四无量心。

第二是昼夜六时中发心。我们要通过念诵发心仪轨发菩提心,这也是在大多数道友的功课中必须要有的,六时当中不一定,但每天一次通过仪轨受持愿、行菩提心,是必须的。

第三是修苦乐施受法,在座上观修施受法。“施受法”就是借由呼吸的方式,把我们的安乐布施给众生,把众生的苦我来代受。呼气时把我们所有的善根、功德、安乐……等等等等善心全部布施给所有的众生,让众生都能生起这样的善心、菩提心,都能得到安乐;吸气时观想把所有众生负面的心态、破戒的过患、自私自利的心、罪障……等等,通过黑气的方式吸入我们心中,我来代受,众生因此得到一切安乐,离开所有痛苦。这是转变我们自私自利、我爱执的最佳的一种方式;也是让我们的心能缘一切众生、广大利他的一种殊胜的方式;通过这种殊胜方式内心中能很快生起利他的菩提心。

所以应该通过这三种方式恒常行持菩提心。

“不忘失的方法:取舍四白法与四黑法,此八法即是愿心学处。”

第五是不忘失的方法。取舍四白法和取舍四黑法就是不忘失的方式,下面这个颂词着重宣讲四白法和四黑法。

P216“欺骗应供令生悔,诽谤圣者谄诳行,

即四黑法当断除,相反四白法皆行。”

此处先宣讲了四黑法,间接方式宣讲了四白法,相反的四白法必须要行持的。

四黑法当中第一条是“欺骗应供”;第二条“令生悔”,让众生对于不应该生起后悔心的善法等产生后悔心;第三条是“诽谤圣者”;第四条是谄诳行,这是我们内心当中应该断除的四黑法,无论如何不能安住在这中种黑法中。

相反四白法皆行”四白法应该做,四黑法应该断,这就是取舍之道。

P216“虚妄欺惑成为应供处的上师堪布阿阇黎等”。

黑法中第一个是通过虚妄心欺惑成为应供处的上师堪布阿阇黎。上师、堪布、阿阇黎本是应供处,我们应该对他供养、恭敬,在他面前宣讲真实语、诚实语,但是对于本来是非常严厉的对境,对我们修菩萨道、修持佛法很大恩德的上师、堪布、阿阇黎等等,如果通过欺惑心来欺骗他们,对我们修持菩提心就是一个很大的障碍。因为我们的心完完全全是一种欺惑性,欺惑性在修菩提道中是很大的过失,尤其是欺惑具有殊胜功德的、对我们自己很大恩德的上师、堪布、阿阇黎,就会对我们修菩提心成为很大的障碍。

这是第一个必须要断除的。

欺惑方式有很多,大恩上师此处引用宗大师的教言,如果上师问你有没有犯戒?本来犯了戒此时应是在上师面前发露忏悔清净的一个好机会,但自己故意欺惑上师说没有犯戒等等;或有时自己想做一个事情,但不敢直接说,编另外一个借口欺骗上师,也是一种欺骗的方式,等等诸如此类的欺惑方式特别多,对上师阿阇黎不应欺惑,如果欺惑了,就是黑法第一条。

“别人成办本不该后悔的善事等,虽然对方最初无有后悔之心,但令其心生后悔”。

我们要让众生生起后悔之心应该是罪业,造了罪业让他知道不对,不要再做,或通过后悔心忏悔。但此处成为黑法第二条是如果众生做了善法而生后悔心(善法是不应生后悔的,因为在四种毁坏善根的因当中其中一条是对已做的善法生起后悔心),就会把他以前做的善根完全摧毁掉,这个过失也是很大的。如果我们投入的时间、精力、财产修善法,后面后悔了,我们的时间、精力、金钱都搭进去了,但没得到功德。本来众生高高兴兴地做善法,放生、听法、修法……我们故意让他生后悔心,说,你做的这些善法其实没什么意义,还说很多似是而非的理由,说很多似是而非的根据,让对方坚信自己做这个事情是浪费时间、精力、钱财,让对方产生后悔心,是黑法第二条。

如果我们遇到别人修善法的时候,应该赞叹、鼓励、随喜,让他更加高兴。对于修行有力的人,做了善法,他知道是有利益的,你怎么说他也不会生后悔心,这是个别少部分的修行者有这样的境界。但其他很多众生受环境影响,他如果做了一件事情,大家都在谴责,在世间这叫舆论压力,一般人的心力是根本承受不了,很容易自责、生起后悔心。如果做一恶业大家谴责他,他也会发现我做的不对,但如果他做了善业,很多人去谴责他,或我们作为一个菩萨说你这样不对,说很多似是而非的理由让他认真这个事情是不该做的,让他产生后悔心,就不对。

我们应随应于众生的心理特点,去鼓励他、赞叹他,说,你做的善法非常非常好,非常非常随喜,它的功德是很大很大,等等,让他特别欢喜,让他觉得自己是做对的,以后遇到善法时不愿意去做。

如果我们让他生后悔心,他以后也不愿意做了,因为后悔的缘故,自己的善根也会失坏了,如果我们故意让人生起后悔心,这个心不是很不好,没有安住在一个善心当中,从世间角度讲,我们是一个不厚道的人,产生一个不厚道的心;从佛法角度讲,我们的心是一个恶心,因为我们和真正利益众生的菩提行、菩萨行背道而驰,必须要断除。

P217“以嗔心言说圣者的过患,妄加诽谤”。

第三条黑法的发心作意是嗔恨心,或通过嫉妒心等等的恶心;加行是言说圣者的过患;对境是圣者。有时圣者隐藏某种密行和功德,外表做出让我们觉得非法的事情,但我们说过患的时候只是从表面上或捏造一些所谓有过患去诽谤,如果我们通过嗔心去宣讲所谓圣者的过患,枉加诽谤,也是毁坏、失坏我们殊胜的愿心。因为圣者很清净,我们对于清净的圣者做诽谤,我们内心当中得到很大的罪业,罪业本身对于想要成佛的修行者而言,就是一个大障碍。如果我们没有造诽谤圣者的过失,我们内心中的障碍就会少,成就圣果、成就佛果的速度也会快,则会利益很多众生。如果我们通过这种恶行让内心中产生很大的阻力、内心中产生很大的障碍,暂时是阻碍了自己成就、成佛的时间,从更长远角度讲也是伤害了很多众生的利益。本来很多众生就在指望这些菩萨成佛之后利益他,但现在某个菩萨在修道过程中因为诽谤圣者造下很大罪业,而延迟登地、延迟成佛,对众生利益就是一种很大的伤害。而且嗔恨心与善心、清净的菩提心本来就是矛盾的,嫉妒心也是一样的,诽谤的是一种圣者,会造很大的过失,从根本上犯菩萨堕罪。此处我们说的是圣者,但有些地方讲,只要是发了世俗菩提心的也不能诽谤,如果诽谤也会犯这第三条黑法。如果是圣者,对境要严格,范围比较窄;如果只是发了世俗菩提心,范围就很广、很宽泛,更容易犯。无论如何,作为一个修行人,认认真真调伏自心、反观自心,不要去说别人的过患,要经常性地控制自己的嗔恨心、嫉妒心,不要经常性、习惯性诽谤、说别人的过患,基本就可以避免造这个过失。

“在众生面前谄诳行事”。

这是第四条黑法。谄诳行就是通过不公正的心态欺骗对方。如自己本来没有什么功德,却在别人面前装做有修行的样子,装做一个菩萨的样子,欺骗众生,就是谄诳行,不正直。如果心都不正直,如何行持广大的菩萨道呢?绝对不可能的。菩萨道是更加正直、更加圆满的正直之道,如果我们在小事面前都不正直,就没有资格去修持菩萨道,对我们修持菩萨道也是很大的障碍。虽然我们内心存在谄诳的种子,或具有谄诳的烦恼,但我们不能让它现形,如果产生苗头时,马上要意念,这是黑法之一,必须予以断除,必须予以断绝。如果经常这样忆念,我们的谄诳心就越来越少,因为它遇到了对治。

“以上就是四种黑法,千万不要做”。

上面讲到的四种黑法,应该想方设法断除;犯了之后马上要忏悔,如果经常性地忆念,即便生起黑法,它的力量不会大;如果经常性不对治、不忆念、不观修,它生起来的时候,强力的烦恼产生,就很容易直接断除我们的愿心。

“与之相反,《迦叶请问经》中云:‘迦叶,若具四法,则不忘菩提心。’”

四白法是《迦叶请问经》中的教言。前面讲如果具有四种黑法就会违背菩提心;如果具有四种白法就不会忘失菩提心。

“又云:‘云何四法?不明知故妄;于菩萨作本师想;于众生无谄诳而以净心安住;将一切众生安置于大乘。’”

第一是不明知故妄;第二是于菩萨作本师想;第三是于众生无谄诳而以净心安住;第四是将一切众生安置于大乘。

一是不明知故妄。就是在上师、阿阇黎面前不欺惑应供,不说妄语,说诚实语,这样就不会忘失菩提心。对于该恭敬的对境有恭敬心,通过殊胜的缘起自己内心中的功德很容易生起,因为上师、阿阇黎是佛陀的代表,佛法的代表,如果我们对于上师、阿阇黎很恭敬,说明我们相顺于上师的教言,相顺于佛法的法义,也容易得到以佛为主的上师堪布、阿阇黎的加持,通过因缘具足,我们就容易保持菩提心,不忘失菩提心。这是第一个,它和欺骗应供是对立的。

第二是于菩萨作本师想。把所有的菩萨都作为本师来想,如果全部作为本师就不会通过嗔恨心、烦恼心去诽谤他们。我们知道本师功德是圆满的,如果把所有的菩萨,发了世俗菩提心以上的菩萨、圣者菩萨都当成佛一样观想,我们怎么可能去诽谤他们呢?不敢诽谤他们,这也是上面第一条的对治。

第三是于众生无谄诳而以净心安住,对众生没有谄诳,通过清净心安住在众生面前,实事求是的调伏自己的心,这是对上面第四条的对治。

第四是将一切众生安置于大乘,这是第二条黑法的对治。把所有众生安置于大乘,他们如果发了菩提心,我们赞叹他,让他在大乘道中继续行走,不单不让他们生后悔心,而且把所有众生全部安置在殊胜大乘道。

P218“《迦叶品》中所说的即是四白法,大家应随时随地奉行”。

四黑法应该断除,四白法应该依教奉行,对我们生起菩提心很重要。这里讲到的都是针对佛法中关键的菩提心生起的要诀,很多众生喜欢最殊胜的窍诀,这里对菩提心生起是很大的窍诀,如前面讲到的愿菩提心的学处、四白法、四黑法等等,如果我们都很通达,而且经常性串习,内心中会避免很多过失。大恩上师经常讲,假如我们从小就开始学习大乘法义,就像我们读书一样,就像我们接受世间知识一样,从小开始接受,从小开始训练,记得清清楚楚,训练纯熟,我们怎么可能在内心中经常性地产生烦恼?怎么可能经常性地产生舍弃众生的心态?我们经常性地训练大悲菩提心,经常性地训练十几、二十年,我们虽然没有成就,但是内心中的善心也应该是非常稳固的。但我们从现在开始对四白法、四黑法、愿、行菩提心等等认真学习,认真贯彻、实践,以后的十几、二十年中,因为专注殊胜菩提心的窍诀故,内心中也会生起非常坚固、清净的菩提心。内心中如果生起来了,我们要修生起次第、圆满次第、净土、大圆满等等,就会成为一个非常坚实的基础。这些不是书本上的理论,对我们生起菩提心,都是最实际的要诀。

“壬二、行菩提心学处:

赞自毁他贪名利,吝啬不施财与法,

以嗔恨心损他众,他人忏悔不接受,

愚信伪法而宣说,四根本罪行学处。”

行菩提心有四种根本罪,我们要了解。

首先是赞自毁他贪名利,以贪名贪利的心来赞自毁他。

第二条,吝啬不施财与法。这个是吝啬心为前提,不布施可怜的众生财物,也不布施希求正法的众生正法。

第三条,以嗔恨心损他众,他人忏悔不接受,他的意乐是嗔恨心。通过嗔恨心损害其他众生,别人忏悔时也是以嗔恨心不接受。

第四条,愚信伪法而宣说。“愚信”通过愚痴的心,抛弃殊胜的正法,相信伪法,把非法接受为正法,在别人面前把非法当作正法宣说。

我们看一下这四条根本戒的四种发心是什么。第一条是贪名利,贪心为牵引;第二条是吝啬心,吝啬也可以是贪心的一部分;第三是嗔恨心;第四个是愚痴心。后面讲到四种发心八种加行,四种发心我们前面已经分析了,贪、吝啬、嗔恨、愚;八种加行是每一个中两种,一个是赞自毁他,贪欲心中赞自是一个加行,毁他是一个加行;第二个是吝啬心下不布施财物,这是一个加行,不布施正法,这是第二个加行;第三个以嗔恨心作为他的发心,损他从是一个加行,他人忏悔不接受是第二个加行;第四个是愚,通过愚痴的发心,信伪法是一个加行,宣说伪法是第二个加行。

“成为行菩提心违品的根本罪,在很多佛经中零散存在,无著菩萨将这些内容归纳于《菩萨地论》中”。

行菩提心违品的根本罪,在很多佛经中零散存在,首先我们没有意乐、也没有时间去看这些佛经,即便看了我们也没有智力把所有佛经中零散的行菩提心通过智力方式进行归纳,但是大菩萨,三地菩萨,无著菩萨,他有这样的智慧,第一他看完了所有佛经,把所有佛经中行菩提心的违品的根本罪归纳起来,在他自己所造的《瑜伽师地论》的《菩萨地》中的“菩萨戒品”中,宣讲了这些根本罪(《瑜伽师地论》中有声闻地、缘觉地、菩萨地等等)

“为了获得所希求的名闻利养,赞扬自己而诋毁其他受恭敬者”。

这是第一条,他的发心是希求名闻,或希求利养;他所诋毁的对境一是赞自,一是诋毁其他受恭敬者;加行是通过其他的方式来赞扬自己,或者自己有少许功德把它加工,以夸大的方式宣讲、赞扬自己的功德;对于别人很小的过失,扩大成很大,没有的过失捏造一些过失,形成赞自而毁他。赞自毁他两条不必要全部违犯,或者自己赞自己、或者毁他,其中任意一条,都是违犯根本戒。

众生第一贪名利的心都是存在的,在贪名利基础上赞自毁他的行为也很容易做,所以对我们而言,这条是很容易犯的,所以把它列在第一条,让修菩萨道的人引起重视。最好通过出离心的方式熄灭名闻利养的心,则不会为了名闻利养去赞自毁他;要想到利益众生广大的利益,不要为了自己一个人的我爱执、自己的名闻利养去赞叹自己,诋毁他人。如果没有名闻利养,纯粹是为了弘扬佛法、利益众生,有时赞扬一下自己的功德,让别人跟随自己学习的时候有点信心,可有时为了调伏众生,呵斥呵斥,说说其他人的过失,这个也可以。关键是不能以我爱执,通过自己希求名闻利养的心赞自毁他,如果是这样,就与菩萨道根本上背道而驰,就会违背行菩提心的戒律。

P219“发心菩萨自己本来有能力,但因吝啬而对痛苦饥饿、无依无靠的乞丐不施予少许财物,或者对于想听闻佛法并堪为法器的补特伽罗不赐正法”。

这是第二条。第一菩萨本来是有能力赐给众生钱财,有能力赐给众生正法,但是因为吝啬心对于痛苦所折磨的乞丐不给他布施少许的财物,连一点点的财物都不布施,如果有时很忙、要断除他们过度的贪欲,为利益众生心不给财物也是有开许、开原的。但是自己没有其他的必要性,只是因为吝啬心,会犯根本戒。第二也是通过吝啬心对于想听佛法、且堪为法器的补特伽罗不赐正法,也会犯根本戒。有些人不是法器,给他宣讲佛法他可能会生邪见,或他听了也不会有什么改变,浪费了正法,此时不传也可以;还有一些根本不想听,不传也不要紧。吝啬心不传法是自己通过闻思修行、通过精进,掌握了一些佛法的要点、要诀,或掌握了一些难题,有时这些菩萨就会想:如果我把这些难题讲给其他人,他也懂了,就显不出我的厉害了,这就不是我一个掌握的佛法知识了,别人也不会像以前那样崇敬我了等等,他为了不失坏自己的名闻利养,或为了阻止别人也成为智者,吝啬不传法,不给别人讲要诀,不赐给别人正法。如此,一方面会阻碍别人在佛法方面生起这样的见解、修行的方法等等,一方面对自己也是不利于众生的表现,也会通过这样的方式失坏根本戒。以前小路尊者(就是周利槃陀,因他与哥哥均生在父母回家的路上,故哥哥讲大路,他叫小路),这一世特别笨,一个颂词都记不得,最后佛陀让他念扫帚,他对佛陀、声闻有信心,他通过给僧众服务、扫地、擦鞋子,很多人骂他笨也在消他的业,通过很多加行遣除了障碍,一下了得到阿罗汉果,辩才无碍,给很多众生宣讲正法。为什么他会这样呢?佛陀说,他以前是一个三藏法师(大法师),就是因为吝啬不给别人讲法所以今生当中特别笨;但也因为以前在佛教之下出过家,精通佛法,也发过善心等等,今生遇到释迦牟尼佛的时候也遇到调化。如果吝啬不赐予众生财物会成为饿鬼的因,如果吝啬不给众生传正法,会成为很笨的众生的因。这个我们要了解,这是菩萨道直接的违品,必须要断除。

P220“在猛烈嗔心的驱使下,仅是口出不逊、恶语中伤还不满足,竟然对他人大打出手等进行加害,并且别人忏悔也不接受,而是一直耿耿于怀”。

第三,发心是猛烈的嗔心,很大很大的嗔心,在猛烈嗔心的驱使下,不满足于口出不逊,恶语中伤,而且在嗔心驱使下,在骂之后还要去打众生,给众生做伤害,第一是在嗔心引导下伤害众生;第二是别人忏悔时他也安住在强烈的嗔恨状态中,不接受忏悔,而且一直耿耿于怀,没有消化掉嗔恨心。如果两个人发生冲突,另外一边诚心诚意地忏悔,他就会从罪业中解脱出来,但自己如果不接受忏悔,本身自己与别人冲突不对,又不接受别人忏悔,一直在嗔心状态耿耿于怀也不对。我们发了菩提心,有时我们会针对没发菩提心的普通人,我们对他们也不要以嗔心去打骂,别人道歉,我们要高兴地接受,对方看到我们接受道歉,也会释然,如果我们不接受,他会觉得事情没有了结,他自己内心中一直会耿耿于怀放不下。我们不接受道歉的原因一是嗔心没有消尽,二是不接受让对方痛苦,这样的发心是伤害众生的发心,这是对不信仰佛法的人,不是道友的状态。再有是学法的同行道友,或金刚道友之间,不可避免地会出现一些冲突,最好不要生嗔心,最好不要在嗔心基础上打骂,如果道友来忏悔,自己要接受忏悔。有时我们也会去调解,这时要劝他们接受忏悔,这样对大家、对整个团体都是有利益的。一方面我们要了解这个意义,一方面如果我们在法会、学会恰巧做一个负责人时,看到道友有冲突时我们要去调解,要让两方面相互忏悔,相互接受忏悔,就把事情化解了。出现矛盾不要紧,凡夫团体中或多或少都会有冲突、摩擦,这是不可避免的,但是事情出现后不要一直有疙瘩不解开,无论如何,想方设法要把内心中的疙瘩解开,解开之后就当事情过去了,道友还是在一起闻思修行,这就没有什么问题。这也是我们需要特别注意的。

P221“以愚痴心引发,毁谤大乘三藏不是佛语而舍弃,自他由于愚昧而信解假法,并说为正法”。

第四个的发心是愚痴心。通过愚痴心引发,毁谤大乘三藏真正的正法不是佛法而舍弃;自己通过愚痴心、也引导其他人因愚痴心把不是佛法的假法当成正法,让大家都信解假法,把它作为正法。只有正法才能引导众生、调伏众生烦恼,假法是引导众生趋向歧途,让众生堕入深渊的邪法。我们一定要有清醒的智慧,不能诽谤佛法,绝对不能舍弃大乘三藏;第二对于似是而非的,有些是外道的法,有些是邪法,有些是错误颠倒的解释,不应有愚昧心去信解它,去传播它,把它作为正法,这会伤害很多很多众生。因你推广假装法,让很多众生因信解假法而失坏内心中的法身慧命,中断他的法身慧命,这个过失非常大。而且正法没有流通,邪法流通,对整个正法在世间传播也产生很大的挫折,所以这点很重要。

如何才能不生起愚痴心呢?深入经藏,智慧入海。我们一定要好好学习,尤其要好好学习有系统传承的佛法。我们的学会是一个很好很好的平台,大恩上师流传下来的法毫无疑问都是很清净很清净的正法,宣讲者大恩上师也是三藏法师,也是大证悟者、大成就者,不管是从通达佛法的角度,还是从证悟佛法角度,还是从悲心等等,都没有任何的问题,传讲者是非常非常了不起的真正大德善知识。有这样的机会,我们认认真真学习,绝对不可能以愚痴心引发诽谤大乘、认为大乘三藏不是佛语而舍弃、通过愚痴心去信解一个其他的似是而非的假法、把这个当成正法去推广伤害很多众生、伤害佛法,绝对不会做的。所以我们一定要认真地学,内心中有了清净的见解和清净的智慧,就不会犯这个问题。

P223:“这四种根本罪从发心方面分为四种,就加行而言则有八种,断除这一切罪行,即是行菩提心学处”。

四种根本罪从发心方面有四种,前面我们讲了,第一个是贪欲,第二个是吝啬,第三个是嗔恨,第四个是愚痴。加行方面有八个:赞自、毁他、不施财、不施法、嗔心损他,不接受忏悔,舍弃正法和愚信伪法。断除这一切罪行,就是行菩提心的学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