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师课堂 | 当日教言解说10

第十课

从字面上看,《当日教言》除了个别的颂词比较难懂,大多数都很好懂,但是修行和行持并非易事。在座的各位99%都是佛教徒,可能只有极少数人未曾皈依,但不管怎样,通过修习佛学、佛经,对你的相续一定会有很大的助益。人身难得、佛法难闻,我自己这样认为:今生中最幸运、最快乐,最有意思的事情,就是遇到了佛法。但是仅仅遇到还不行,对佛教的基本道理也应该有所认识,这样你的见解和行为才会有所改变,包括遇到生活中的各种违缘,才可以勇敢的面对。

现在讲的是帕单巴桑吉尊者对当日人们所说的教言,这个教言也是后人断除烦恼、解除痛苦的一个特别殊胜的窍诀。

空性中旋觉性矛,见无阻碍当日瓦!

此处的“旋”也可以是“挥”,或者是“舞”,是挥舞之意,“旋”有多种意思。

此处见解讲得比较高,有些没有遇到过中观、密法、禅宗见解的人,直接接受其中的意义有一定的困难。今天的内容主要讲见修行果,这很重要。小乘、大乘和密乘中都有见修行果,这里所讲的是接近密法大圆满的见修行果,但我用的是近似于禅宗和大手印的方法来解释的,因为在座的个别人没有得过正式的密法灌顶。

颂词可以这样解释:在空性中,旋舞或者挥舞觉性的矛,这种见解无有阻碍。大家都知道,见解很重要,任何一种知识都有它独特的见解,任何一个人都有自己的行为。见解,在世间来讲是一种观念;修行,是平时的生活;行为,是日常的德行;结果,可以说成效益。用通俗的语言可以这样来解释见修行果。

比如说,大学生和博士生都有各自的见修行果,跟小学生的见解、修行、行为均不相同,所得之果也是不同的。一个小学生最后的果是什么?就是小学毕业,一个大学本科生,他的果是大学毕业。所以,密法的见修行果跟小乘的见修行果,也完全是大相径庭。

而此处所讲的是大乘中最高的见解、修行和行为,见解是什么呢?空性中挥舞觉性的矛。不管显宗、密宗,证悟空性至关重要,没有空性的境界,谈什么样的境界都是好高骛远。空性的见解,有中观的观察方法,也有上师的直指方法,还有其他的表示方法。传承上师的书函表示方法,比如说密法中全知无垢光尊者的《法界宝藏论》,很多大德都是通过这部法证悟的,华智仁波切在《劝阅七宝藏》中讲它的功德时,前面其他的几个“宝藏”只用一两个颂词来赞叹,而讲到《法界宝藏论》时,却用特别大的篇幅来赞叹。

每个人证悟空性的方法都不尽相同,但不管怎样,在空性的见解中要具足什么呢?具足觉悟、觉性,就是密法中所讲的认识心的本来面目。我们经常讲见解通彻无碍或赤裸觉性,觉性指具有空性见解的、光明通彻的觉性,将觉性比喻成宝剑或矛,持着这个武器在空中挥舞的时候,没有任何阻碍。同理,依靠上师的窍诀或者中观的方法来观察,最终会认识到心的本来面目——空性和光明无二无别,而这种觉性无论在任何时间、空间都无有阻碍。

但是凡夫人的心态是有阻碍的,本来是一件非常微小的事情,却因心有阻碍,便无法穿透它。世间人们在感情上、生活上或者自心中的各种小问题,在见解无法突破和穿越时,就会非常痛苦。如果我们拥有禅宗和密法的见解,就像兵器在空中挥舞无阻无碍一样,心无挂碍,这个时候,修行继续护持境界,行为无取无舍,果位无有希忧。后面会讲的。

所以,见修行果中最根本的就是见解。为什么我们讲《光明藏论》的等净无二时,密法的见解讲得特别多?而讲《中观根本慧论》和其他中观论典的时候,也是中观的空性见解讲得非常广?只要有正确的见解,随后的修行和行为会非常容易,如果在见解上没有通达和突破,那么言说其他怎样的境界也毫无意义。

显宗和密宗都很注重见解,学佛也是学见解。所谓的见解,在不同场合有不同的定位,比如说我是一个小乘行人,我的见解就是人无我的见解;如果我是大乘佛教徒,我的见解就是中观的空性见解;如果我是禅宗或密宗的修行人,那我就应该有在此基础之上的明心见性的见解。见解分不同的层次,如果我们真的有空性和光明觉性的见解,任何时候都会自在。

世间上很多人心有障碍,有抑郁症等,有些修行人也非常苦恼,这是什么原因呢?就是没有通达见解,没有认识心的本来面目。

前一段时间,我在北京遇到一个90年代非常著名的中国商人,他是一个上市公司的老总,90年代时去美国深造,将掌握的网络技术在中国开发之后,很多钱落到了他的腰包。他说那时的他特别狂妄,觉得太幸福了,一会儿包个飞机跑到巴黎去喝咖啡,一会儿又包机去三亚等等,什么都享受过,但后来可能因为竞争越来越激烈,心态也越来越浮躁,压力太大了,在很多媒体前都公开承认过自己得了抑郁症。遇到我的时候,他说:“我特别痛苦,一直熬不过去,有什么办法?”我想也没办法讲密法,让他念一些咒语吧。这种情况,如果通达了通彻的觉性,就可以用上,但是有些人的觉性之矛用不上。

原来华智仁波切说过,本来想用通彻觉性的矛来刺穿对方、摧毁怨敌,但是还没来得及用,矛杆就断了。本来不太愿意披上《入菩萨行论•安忍品》的铠甲,但是不得不披,因为在敌人面前只能修忍辱。所以,在遇到较差的对境时,在违缘面前,很想安住在大圆满的境界,但是力不从心,安住在禅宗明心见性的境界也无能为力,只有把《入菩萨行论•安忍品》的旧铠甲披上,以修安忍来保护自己,只要别人不刺入自己的身体就可以。若修得很好会用上觉性的矛,实在不行,还是披上安忍铠甲吧,华智仁波切都这样,我们更不必说。

刚才我和法师们开会时,有一个堪布,显现上眼睛红红的,一直在跟另一个堪布说话。我想,可能每个人都有心态不好的时候,在别人的眼目中会认为:“此人是不是没有证悟空性啊?为什么会这样?”有很多疑问。

可能道友们在天气很好、身体不错,周围也没有违缘的时候,心态就好,也喜欢讲修行的话题——“我的见解是什么、修行是什么、上师是什么、所修的法是什么、唱的歌是什么”等等,讲得很多,但是遇到违缘和不顺的时候,就很难再想起你的上师、你的教言、你的佛法,也想不起能用得上的窍诀。但不管怎么样,我们还是尽心尽力吧,修行人也不可能很快就把一切所学都运用自如。

以上是讲见解方面。

无念中放无散哨,修无沉掉当日瓦!

见修行果当中,现在讲修,修行是在无有动念的状态中放无散的哨。一般要保护国王、保护珍宝等等,才会站岗放哨,此处是指具备见解以后需要修行,怎样修行呢?是在没有起心动念的无思、无修、无散的状态上修行。这是什么样的修行呢?这种修行无沉无掉,没有内在的昏沉,也没有外相的掉举。意思是说,在得到一定的见解后,最初是有修的,修加行、禅定、风脉明点、光明等等,但最后达到一定境界的时候,其实也没什么可修的。

在见解无有散乱、无有间断的状态中,护持通彻无碍的觉性相续,这个时候没有沉掉。

不会一直瞌睡地往内昏沉,最后全无所知,就像昨天讲《现观庄严论》时,有些人听不懂就睡着了,有些人虽未睡着,但是打哈欠,有些人睡着了以后,开始打呼噜。这恐怕就是“依教奉行”吧,因为我在讲课之初说过:“你们听不懂就好好睡觉。”后来果真如此,这叫做昏沉。

有些人是掉举。人虽然坐在听法的行列当中,但是心已经飞到外面去创造新世界去了,这种情况也时有发生。

真正的修行,既没有昏沉,也没有掉举,却在护持自心的状态。比如说已经认识了心的本性后,无论在任何状态中,没有昏沉,没有散乱,但原本的状态始终不会舍弃。

以前米拉日巴尊者的一个弟子问他:“像大海那样的心值得接受,可是波浪一样的分别念涌来时很难接受。”米拉日巴尊者说:“其实波涛不离大海,只是你自己不认识而已,如果你始终护持波涛的本性,那么大海的本体从来也不会离开。”

从修行上讲,我确实很惭愧,观察自己时,内心状态并不好。但是理论上,许多传承上师的教言,的的确确在耳边听了无数次,从理论上知道什么是见解、什么是修行。修行分一般的修行和最高的修行,这里讲的是比较高的修行,这种修行,无论你是沉睡或是觉醒,你的状态没有外散也不会内收,始终都可以在原有的光明和空性无二无别的状态中度过,这就是真正的修行。

如果学了《七宝藏》等密法或者禅宗的相关道理,就应该知道,真正的修行无需刻意。当然刚开始时需要特意打坐,很多道友都问怎么打坐,其实这是初学者的行为,到最后无论行住坐卧、吃饭说话,在任何场合都能处于护持自心本性的状态,这就是修行。这种修行境界,远离昏沉、掉举,更没有散乱,是非常好的修行状态。所以这里说“修无沉掉当日瓦”,每颂后半句的意义都非常重要。

见、修、行、果中,下面讲行为:

自性无灭修妙力,行无取舍当日瓦!

以上讲了见解和修行,那么行为是什么样呢?行为就是把这种修行的状态,现前在你的身语意上。之前讲见解无有阻碍,修行无有沉掉,自性无有灭尽,其实它是一种光明的妙力或妙用,不断地持续护持这种妙用,这叫做行持。所以颂词是“自性无灭修妙力”,我们理解这些词汇的时候,希望大家要尽量逐字去理解其中的意义,千万不要随便乱改。

前一段时间,我们这里要求排版《大圆满心性休息大车疏》,在排版的过程中,我还在汉地,有人在电话里跟我说:“里面有特别多的错误已经列出来了,怎么办?”我说:“我回来以后再看看。”结果回来以后花了很长时间校对,好像有一两个错别字,其他都没有错,我想怎么错了呢?前两天我打电话问是谁改的,有个道友说:“这是我们那天反馈的。”我说:“反馈的人到底是你还是谁?”“是我,大多数都是我。”我说:“你改的是错的,为什么要改?”“因为我看不懂,所以改了。”(众笑)

看不懂就随便乱改,这是不合理的。希望以后校对法本不要改,以前无垢光尊者、麦彭仁波切的论著,他们的一些传承弟子连很明显的错别字都不敢改。我们原来校对无垢光尊者的《七宝藏》时,本来非常明确、明显的错字,也疑惑到底是不是错字呢?我们都不敢改,只在旁边放一个括号,比如说德格印经院的版本、纳唐的版本、拉萨的版本、北京的版本,各是什么样,把不同版本里不同的字标注在括号里。

但现在很多道友,不要说显宗,连密法都无所顾忌地随便改,看不懂就随便乱改。去年有一个男众校稿的时候也是如此,可能是自己心态不好还是怎样,也改得一塌糊涂。希望大家不要乱改前辈大德的法本,我们没有这个资格。

有些特殊开许的翻译和讲记,可能不得不做一些润色,但是有些重要的问题,不问作者,也不问传讲者,随便删掉一段是不行的。其实这与做讲记的人的心态有关系,比如说他特别喜欢中观,中观的部分就原原本本地保留,他不太喜欢世间知识,凡是世间知识全部删掉,最后一看讲记,我的心都很疼!对修行人来讲,这一段话不应该保留,但是对一些世间人来讲,他们很喜欢听,我特意说那些话是专门针对他们讲的,但是讲记中全部都砍掉了。当然,对你们来讲可能此中分寸难以把握,但还是希望你们重视,不要认为这没什么,砍掉!砍掉!砍掉!

做讲记的人,每个人的喜好不同,有些人喜欢加,有些人喜欢减,有些人比较中等,掌握分寸,希望你们应该多研究,不要随心所欲,这样不好。比如现在讲的颂词,倘若你不懂,自性应该不是自性,无灭应该是有灭,这样乱改一气,便失去了本意。

因此希望以后不要更改诸佛菩萨的金刚语,比如说无垢光尊者的有些教证,明明是经典出处有误,但是我们都不敢改,最多加个括号,打个问号,表示此处有疑。

你们一定要注意,以后千万不要乱改法本,不然即生当中也可能现世现报,故意篡改有很大的果报。很早以前我翻译的《佛子行》,有一个人刚开始学佛,完全不懂,他就乱改《佛子行》,还印很多本给大家发。后来他一生之中出现很多违缘,修行不成功,故而我一直认为他当时是故意的,这样不好。

从因果上讲,藏传佛教对法本非常重视,尤其是翻译。比如说我所讲的课程,我已经亲自交给你们,你们可以做一些讲记,这是有特殊开许的,可能不要紧。但是我翻译的显密法要,除特殊情况,希望大家要认真对待。

比如这一颂,你从来没有学过,或者不懂原文,“自性无灭修妙力”,是不是不懂就改得面目全非?这样不合理。意思就是说,行为是不断去护持见解和修行中的境界,护持的过程中,行为无取无舍。暂时对初学者来讲,行为肯定是有取舍的,行持善法值得接受,是取,而十不善业等的恶法,该舍,有取有舍。但是在究竟的行为中,无取无舍。

很多人一讲到佛法,就只是以一个初学的行为来判定,“这个人会不会吃肉?吃肉就不好。”“这个人有没有道德?有道德就很好。”用部分行为,作为整个佛教的规范或行为准则来衡量。但这是个别佛教徒的行为,行为的背后是离不开他的见解和智慧的,如果他的见解和智慧高,肯定会突破一些世间常理。

比如说真正的大成就者,会行持很多无有取舍的行为,这种行为在禅宗当中有,密法当中也有,但以初学者的见解是无法接受的。包括汉地很多人对修行人的要求,只看个别人的行为,因为除了行为以外,根本不了知他内心的智慧。但是有些佛教的见解,很可能在某些情况下与社会道德、佛教戒律以及公认的行为规范相违。

有一些显密成就者,提到最高的见解“烦恼即菩提”时,确实是证悟了这样的智慧,在他们面前,就不需要有初学者的约束。就像一所学校的校长,小学三年级的纪律对校长的身份来讲,他已经突破和超越,不一定要遵守小学生的行为准则。比如说小学三年级的时候不准抽烟、喝酒,但是你当校长的时候就不一定,某些特殊的情况是存在的。

不过我们没有他心通,没有真正的智慧,有可能有些人装成大成就者、修行人等等,内在任何修行、境界、智慧都没有,外在行为上却显现无取无舍。所以,莲花生大士说:你的见解再高,行为要像细粉一样小心取舍,不要过于狂妄,否则就是疯狂行为。

佛教的行为都是按照戒律的标准来衡量的,这样很好、很保险,但是我们要知道,佛教的行为跟见解配套,一个人的修行和行为跟随他的见解。见解也高低有异,分小乘、大乘、显宗、密宗的各种见解,当然见解也需要你的智慧能跟上。

四身无别自心圆,果无希忧当日瓦!

见修行果中,下面讲果。

先通达见解,然后修行,最后通过行为现前果,果当中讲法身、报身、化身、本性身,这四身圆满于自心之中。并不是有些人所想的那样,我们现在修法,最后获得一个具有相好的化身果位,这时有报身、有法身,也有本性身。

除心之外寻不到四身的果位。密法和禅宗都讲,心的本体是空性的,空性指法身;它的自性是光明的,称为报身;空性和光明无二无别,这叫做化身;三身在心的本体中本来自性圆满,这叫做本性身。每个人返观自心,认识自己心的本性时,其实这四身就已经圆满了。

我们说“一切众生具有如来智慧德相”,当佛陀成就的时候,已经现前了这样的果位,这是以自性清净身和离垢清净身两种方式来讲的,每一个众生,都具有自性清净身,在希求果位方面,没有希望也没有担忧。

有些修行人非常担忧,“我什么时候能证得好的结果?”好像离自己本性的果位越修越遥远一样,很担心也很伤心,很希望快点现前果位,或者快点看到本尊,看到佛菩萨的化身等等,但这是心向外求。

讲禅宗的时候很明显,讲密法和窍诀的时候也知道,真正的果,在心的本体中已经圆满具足,从来没有观过心不一定知道,如果你返观自心,当你成就的时候,只不过是认识自己心的本性而已,除此之外也没有从很远的地方,找到一个特别明显的东西。每个人的开悟,是从心上开悟的,并不是从外面获得的。

因此说“果无希忧”,密法中也是到最高境界的时候,无有顾虑、无有担忧、无有希望。现在我们可能没有达到这种境界吧,会患得患失,想很快现前成就,其实你越担心、着急,越得不到真实的果位。反过来说,烦恼的本性也是自己的心。

轮涅根本归自心,心无有实当日瓦!

轮回和涅槃的根本,归根结底可归纳于自己的心当中,而心没有任何实有的本性,这就是给当日瓦和我们的教言。意思就是说,释迦牟尼佛所转的大乘F轮中,第二转F轮讲空性,第三转F轮则主要讲心性、光明、如来藏等等。一切万法抉择为自己的心,清净涅槃的成就之法,以及不清净的轮回烦恼之法,全部都归于自心。

在学习《中观庄严论》等很多唯识道理的时候,也知道“万法唯心造”。“涅槃与世间,无有少分别。”《中观根本慧论》中是这样讲的。知道所有的轮回、涅槃,归根结底就像萨绕哈的道歌里所讲的,归于自己的心。

而心到底是什么样呢?其实心并不是一个实有的东西,唯识宗虽然在个别论典中承认是一种明清的本体,但是这种本体,按照中观第三转F轮的智慧进行抉择的时候,它也是远离四边八戏,没有任何实质的。

我今天在微博里说:所有的烦恼,它来源于自己的心,而心就像空中的云彩,它来于虚无,最后也归于虚无。虽然显现上是存在的,但它不会留驻,也不会伤害任何一个人,除非我们把它当作真实的东西。

如果把它当作真实,烦恼是真实存在的,心也是真实存在的。但如果去仔细观察,对于每个人来讲,外在世界的一切物质,全都是用心来造的。如果你没有心,又怎么能接受外在的法呢,所有外在的法,全是梦中的外境一样,依靠心而想的。而心的本体,从时间上讲,就像《金刚经》中所说的“过去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从密法的窍诀来讲,心没有颜色、没有形状、没有本体、没有生灭等等。此时我们特别耽著的法到底是什么?我们认为外境有金银财宝、轿车洋房、俊男靓女,好的进行追求,不好的进行排斥,但这一切的操作者是谁呢?就是我们的心,如果心没有参与,对于外界所发生的一切的一切,会不会忧伤或者欢悦呢?都不会。

不必多言,我们稍微内观自心就会了知,从小到大,从无始以来到现在,所有清净和不清净的轮涅显现,除了心以外都没有。当我是孩童的时候,我对玩具特别执著,但这是我的心造的;当我成年的时候,我对事业等方面非常执著,这也是我的心造的;当我晚年的时候,我对健康和家人很关心,这还是我的心造的。所以,心在轮回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

我们要知道,“心无有实当日瓦”,一切的根本就是心,当悟到了心的本性时,就是成佛,没有悟到心的本性时,就是轮回。但是心的本性不是依靠其他而悟,而应该是具有加持的传承上师,依靠个别的言教来直指,直指之后,当你返观内心的时候,“哇,原来就是这么简单!”恍然大悟。就像麦彭仁波切在《大圆满愿词》中所讲的一样,“噢,原来心的奥秘是这么简单啊,只不过无边无际的芸芸众生,都没有在这方面内观,因此他们一直在漂泊、一直在迷茫、一直在狂妄,非常可怜。”

这时你也应该知道,这是最重大的事情,一切获得中最大的获得。我们在世间获得的只是部分,比如说有些人追求钱财,有了钱财以后还不够,还需要地位,有了地位的时候还不行,还要其他的,“部分”无法满足“一切”。

如果我们追根究底已经掌握了心的本性,认识到心的本来奥秘的话,那就像树根已经砍断,树叶、树枝、树花、树果也全部会倒。同样的道理,如果抓住了心的本体,那么外在一切的一切,全部都会掌握在你自己的手里。

本来还想讲,但是我要开会,没有时间了,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