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师课堂 | 当日教言解说2

第二课

《当日教言》是单巴桑吉尊者对当日地方的佛教徒所做的开示,近一百个颂词,前面讲了最初的缘起,今天紧接着讲:

今若无义空手返,人身难复当日瓦!

从字面上看简单易懂,有小学三年级的水平,字面解释没有问题,但即使学问再高的人,懂得它的意义也有一定的困难。佛学理论上的知识跟实际上有很大差别,我在宣讲理论的同时,跟大家简单地讲一些修行引导法,否则,一直偏重于逻辑、辩论、分析,真的离开世间的时候,可能一无所成,空手而返,有这个危险性。

学习五部大论有没有必要呢?非常有必要。学习世间知识有没有必要呢?我觉得也需要。因为世间众生不计其数,每个众生的根基也千差万别,我们在饶益众生时需要智慧,不能对世间的知识一无所知,对个别众生来讲,通过一些世间知识,就可以将他引入正道,有这样的情况。

此颂中说:我们虽然来到这个世界,但是没有很好地修持佛法,获得的人身就会白白浪费,整天浑浑噩噩地虚度岁月,等到离开世间时,未造任何善业,却积累了无量恶业,这样死去非常可惜。为什么呢?因为按照佛经的教理来讲,人身的确非常难得!

可能有人想:“现在人类越来越多,从三四十年前到现在,数量翻了一番,有什么可难得的!”是不是这样人身就不难得呢?人身的确难得,尤其是珍宝人身,造恶业的人身就不是那么难得了。米拉日巴尊者也曾对猎人说:“本来佛说人身难得,但像你这样的人身并不难得。”

我们已经来到佛法兴盛的南赡部洲,遇到了大乘的善知识,同时更重要的,还有幸听到了开示取舍的佛法,获得成就的因缘都已经具足,如果即生中能好好修持,必能获得成就。

佛陀在《大乘理趣六波罗蜜多经》中讲过:如果一个商人到了宝洲,却没有带回珍宝,空手而归,人们都觉得他是愚痴之人。同样的道理,获得了人身,却没有行持任何善法而离开世间,比这更愚痴!

道友们应该知道,我们在这个世间不会停留太久,从年轻到年老,也是转瞬即逝。可是很多人把生命的核心价值用在了什么方面呢?一直在金钱、财富、感情方面奔波,有个别人完全活在虚无缥缈的世界中。

很多人根本不知道生活的意义,尤其是汉地城市里,因为很长时间的信仰缺失,人心没有归属,大多数年轻人把世间的明星、歌星、球星作为偶像和依处。在他们的价值观中,既没有宗教,也没有艺术,其他高层次的追求更没有。

有时感到很可怕,比如台湾、美国,包括中国的一些大腕明星演出时,好几十个人当场昏倒,明星到场前,主办方就已经备好了救护车,有人昏厥就随时送往医院。听说某场演出结束后,有39双鞋留在了体育场,因为人在昏厥后都被立即送往医院了,不知道鞋掉在哪里。我一直无法理解,为什么明星唱一首歌就有人昏厥,很奇妙!这是怎么回事呢?其实是内心没有依处。

我去过的一些学校,很多大学生把大大的明星海报挂在自己的寝室,每天都盯着看,把他当做佛陀。一些藏族年轻人也是如此,有一次我问:“这是不是你心里最崇拜的人?”他忙点头称是,我说:“可以、不错。”虽然我这样讲,但心里并不赞叹,为什么呢?明星们唱得再好,演的电影再精彩,追星族根本得不到任何利益。他拍的电影,你最多是看一看,他唱的歌,你想唱可能嗓子也不行。为根本追求不到的对境浪费人身,有什么意义?而且这些明星心里尤其空虚,因为他们把全部的生活放在没有意义的事情上,当生活中真正遇到痛苦、挫折的时候,他们就无法面对,非常恐惧。

所以,大家需要思考:我的人身是什么样的人身?我要以什么方式生存在这个世界上?不应该别人说什么我就趋之若鹜,我们也不是牛,如果是牛,群牛往哪边走,我们没有思考能力,只能跟着走。但我们都是人类,应该反思,追随明星到底有没有利益?如果没有利益为什么要追?很多年轻人比较空虚,原因是没有信仰和精神的依托,生活变得迷茫、苍白,活得百无聊赖,有时根本不知道为什么活在这个世界上!

有些人一味地追求钱财,以为富裕就会快乐,其实不是。世间中的任何欲妙,当你没有得到时,觉得是那么美好。而当你拥有、品尝到它的滋味时,毕竟是有生有灭的有为法,它的价值当下就变成了泡沫,破灭了,破灭之后,你失望至极,原来认为的美好,得到后仍感受不到如是的幸福,那时可能会怨天尤人、垂头丧气,有各种情况。

因此,现在获得人身时,一定要精进,不要懈怠,佛经中讲:“常当一心勿为懈怠。”恒常要有一颗什么心呢?不懈怠之心。如果整天都在懈怠中,就无法修行,得到有意义的人身是很难的。

佛在《大涅槃经》中讲过:“有一次,他从大地上拿了一点尘土放在手上,问迦叶尊者:‘我手上的土多不多?’迦叶尊者说:‘不多。’‘那么除了我手上的尘土以外,大地的尘埃多不多?’‘非常多。’佛陀紧接着说:‘从恶趣当中获得人身的,如同我手上的尘土这么多,而人或其他善道死去堕入恶趣的众生,比大地尘土更多。’”《大般涅槃经》三十一卷中有详细的比喻。《大圆满前行》中也象征性地引用了一些。

我们要懂得人生的价值,要有一种难得之心,很多人常把人身难得挂在嘴边,但除了极个别的修行人以外,都没有真正体会到人身究竟有多难得!

身语意三勤妙法,为事之最当日瓦!

身体、语言、心,这三门所做的一切事情应为符合正法而努力,不要与正法背道而驰,这是一切大事中最重要的。世间中最有意义、最有价值的事业是什么呢?就是身口意一味地精勤于佛法。《当日教言》每一颂都意义深远,如果能背诵此论,对修行会有很大的帮助。

今天来了一些“拉萨瓦”!藏地的很多年轻人,现在通过汉语来学习佛法,这一点很好,以前因为语言、文字等各种原因,并没有特别了解到佛法的深意,现在课堂上也能看到来自拉萨、安多等地的年轻人,有些是长期出家,有些是短期学习。我们以后想办法通过纯藏语来传授佛法,希望拉萨、青海等地的年轻人也能利用现代的网络平台听课。因为网络平台非常便利,在世界各个角落都可以利用,现在是信息化的时代,通过网络授课,美国、新西兰、澳洲、英国、法国等各个大洲和国家的人都可以听到。

前两天我还和个别法师一起探讨,藏地的语言文字需要多方面的学习、保护和继承。很多藏族的年轻人不但用汉语来接受佛法,还可以用藏语。上过学的年轻人用汉语听法比较方便,我也发现每天晚上在因特网上听课的人中有藏族人。但是更重要的,为了保护各个地区的民族文化、语言、文字、传统,用各自民族的语言来传授佛教和传统文化更有意义。

现在整个世界是个地球村,非常容易接受各种信息。在此过程中,应该做到法王如意宝所讲的“莫舍己道,勿扰他心”,自己的传统不能放弃。很多人喜欢买一些国外的奢侈品,国外各式各样的衣服、仪器,但汉地也有一部分人,持守自己的民族文化,包括使用电子设备,他们“不舍己道”,用自己国家的产品,在这方面修行人也要思考。

如今很多国家、民族的人在学习和保护藏传佛教,但是比较遗憾的是,藏地本土的年轻人,虽然有相当多的人在了解、研究、学习、修行,同时也有一部分人对本民族的文化和宗教兴味索然,对此问题恳请大家关心一下!

这是刚才话筒不正常,从中插的几句话。

下面接着讲:我们的身口意三门只应该行持佛法。身:本来可以做诸如锻炼、按摩等事情,但更重要的是用它来磕头、转绕,做利于今生来世的善法更有意义;口:本来可以唱歌、朗诵等,但更重要的是念咒或背诵,与闻思修行有关的语言更有意义;意:分别烦恼盈千累万,虽然动念此起彼伏,但更重要的是修持出离心、菩提心、无二慧、清净观、胜解信等,保持正念更有意义。所以,我们的身口意三门一定要以正法来摄持,这是最大的一种善法。

佛陀在《别译杂阿含经》中说:“若人欲自护,常护身口意,修行于善法,有惭亦有愧。”要做一个真正有用的人,先要保护自身,怎样保护自身呢?善护身口意。“我的身体能不能去城市?我是一个修行人,不能去;我的口中要怎样说话?不能说脏话、无意义之语;(我下午刚刚批评了一个道友,他说话特意随意。我们说话时要时常护持自己的语言。)还有我的心,要像奔公甲一样用正知正念来护持。”如若没有这样自我反省和护持,信心很难保持。

如今在此世间,如果没用正知正念来护持自心,就会非常可怜,有时候看到世间人做事的确不合情理。如果身口意能够经常用在妙法方面,这样的人生最有意义。

大家都知道,身口意的善法还有十种善业,是自性善。“若人自爱身,应修行善业。”这是《正法念处经》里讲的,修行善业,才是真正的护持自己。《大宝积经》里讲:“懈怠之人多受众苦。”懈怠的人即生中会感受各种痛苦,来世也会感受地狱、饿鬼、旁生的众多苦楚。

我们不敢说百分之百行持善法,连一刹那的恶事都不做,这对凡夫有一定的困难,但是身口意三门应尽量做福德之事。我经常提倡大家,在寺院或道场中,为众生做一些有意义的事情,表面上看这是一个世间行为,实际上功德无量。

有一部经典叫做《佛说诸德福田经》,讲述了凡夫能够做到的,与梵天福德相同的七种事,我们应该经常在生活中做这七种事。

第一个:为僧众建造房屋。修经堂、修僧舍等等,功德非常大。

第二个:建造浴室、栽种树木。改造生态环境也是功德之事,我们生存在这个世界上,无论是出家人还是在家人,都需要优美的环境,如果环境极为不悦,恐怕修行也不一定成功。

第三个:给药治病。自己有能力的时候应布施药物,救护病人,比如在医院发心。在学院扶贫医院发心的有些医生跟我讲:“我在这里当医生好痛苦啊,我是来修行的,不是来做医生的。”做医生非常有功德,也是一种修行,关键是很多人能不能把它看作是一种修行,倘若心态很好,完全以利他心来行医治病,就会获得很多功德,做护士护理病人也是同样。

第四个:造船。在海边建造船只,学院里无法行持,但与乘骑有关的,比如修车,功德也非常大。

第五个:建桥修路。为人们行路所需建造桥梁等,也很有功德。

第六个:没有水井的地方挖水井。为荒凉的沙漠等干渴地带,或者提水非常困难的个别道场挖水井,功德也很大。

第七个:建造卫生间的功德非常大,环境需要大家共同保护。

个别发心人员认为这些不是闻思修行,可能与五部大论的闻思修行是没有关系,但是,如果你心态好,最初发心,中间在无缘中行持,最后回向,也许功德完全超越个别用傲慢心来学习五部大论的人。

总而言之,如果身口意三门能够行持善法,这是一切工作中的重中之重。本来世间中有各种各样的工作,农民、工人、商人、飞行员……大家都觉得自己的工作有意义,但最有意义的是什么呢?是行持善法。只不过很多人不知道它的价值,这也是非常可怜的。

诚心诚意皈三宝,自得加持当日瓦!

我们应该想办法让没有皈依的人皈依。

有些人觉得皈不皈依都一样,只要心善就可以,这种说法是不对的。如此说来,世间中的很多事,做与不做都一样,只要有一种表示就可以了,难道很多仪式、行为都形同虚设?所以,皈依相当重要。

当然,我们不能光是名相上、表面上的皈依,只是办个皈依证,取个法名,内心中没有坚定的誓言,就不是真正的佛教徒。如果誓言坚定,“从此之后,我要一心一意地皈依佛,一心一意地皈依法,一心一意地皈依僧。”有这样的决心,才算是真正的皈依。三宝的加持不可思议,只要诚心祈祷,自然会获得加持和功德。

华智仁波切曾说过,心性调柔的僧人,为你念十万皈依偈,一切违缘自然消除,一切顺缘如愿具足,再不需要任何其他名目繁多的保佑、救护。自己念诵也有同样的效果,当你遇到痛苦和灾难的时候,从内心中皈依三宝、祈祷三宝后,违缘当下就变成了顺缘,真的非常稀有。

憨山大师12岁出家,到19岁时,身上长了一个可怕的疮,病得非常严重,接近圆寂。那时他就一心一意地想:从此以后,我要全心全意地皈依三宝,同时发愿心无旁骛地念诵十遍《华严经》。结果,所有疾病自然消失。

当我们罹患重病时,要想到:“这就是三宝给我的加持,只要对众生有利,我的身体再差也无所谓。”如果你有这样的心态,很多不悦意的状况自然消除。再加上一心皈依的人,会有很多白法护法神竭力保护。

有一个经典叫《佛说灌顶经》,经云:“受三归已当有三十六善神王随逐护汝身。”皈依后,会有三十六个白法护法神始终跟随保护你。的确如此,一心一意皈依三宝的人,无论到哪里,即使遇到罗刹和恐怖的魔王,只要能真诚地念“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一定会遣除一切违缘。

对于真诚地祈祷三宝,即生中的一切违缘、恐惧一定会遣除这一点,要有百分之百的把握和信心。同时还要想到:虽然我以前造过很大的恶业,但只要我一心一意地皈依,相信三宝不可思议的“加持阳光”,定能把“罪障雪花”全部融化无余。

汉传的《三宝感应要略录》中说:“释迦如来末法中,一闻三宝生少信,三世罪障尽消除……”意思是说,释迦牟尼佛的末法时期,如果我们听到了三宝的名号,比如佛、法、僧,仅生起些微信心,三世所造的罪业,当下就可以消除,这个教证非常重要。

我本人而言,对三宝的信心源于骨髓、坚定不移、牢不可摧,可以自信地这么讲。因为从感受上,在我的人生中,确实感受到了三宝不可思议的加持和威力;从理论上,这么多年的剖析和研究,让我深知,完全可以依靠理证、推理、逻辑来证成三宝的加持不可思议。

在座的人看上去都是佛教徒,但有没有其他目的的非佛教徒很难说,有也非常欢迎,也能种下善根。只要听到佛法僧的名号,生少信或未生信,都有一定的功德,我们要时常意念三宝的加持和功德。

阿底峡尊者是印度东、西方非常著名、无与伦比的班智达,他来到藏地后一味地弘扬皈依,有人说:“尊者呀,您应该多讲一些甚深的论典,作为印度非常有名的班智达,来到藏地,却四处宣讲皈依三宝,别人都称您为‘皈依上师’。”阿底峡尊者听后却显得非常欢喜,认为这是对他的赞叹。

法师们讲深法的时候,有些道友似乎很有兴趣,讲皈依、发菩提心、人身难得的时候,“唉!这个我听过,听过无数次了。”我们确实都听过、看过、学过,但是相续中有没有诚心诚意皈依三宝的心,如果有,遇到违缘和困难,会想到这是三宝给自己的特别加持;完成一些重大的事情,也会想到这不是自己的能力,而是三宝给予的加持。

有些佛教徒有这类的口头禅,这样很好,比如生病的时候,“哎呦!身体很差,但这应该是三宝加持我消除业障吧。”“今天这件事情我做得非常成功,应该是三宝的加持吧,否则我哪有这个能力。”

舍弃今世求后世,为计之顶当日瓦!

修行是要做什么呢?舍弃今世、希求后世,这是一切计谋之最。因为今世的目标和理想都非常短暂,没有多大的意义,而后世却极其漫长。所以,我们不要一味地耽著今生、舍弃后世,这种行为不合理。

然而,现在的社会与之截然相反,各位都清楚,像我们学院或个别的佛教道场中,多数人对积累后世资粮很重视。但是其他的世间团体,芸芸众生中的很大一部分人,只追求今生的幸福快乐,一讲到来世就“哈莫古”,什么意思?没有兴趣,不愿意去了解。

为世间人讲课,不敢讲后世,讲后世就像讲十四无记法一样,不成为对他的利益。他完全站在今世的立场上,对于来世,一方面很模糊,另一方面根本不承认,在这样的群体中,再怎么讲也意义不大,社会已经成了这样。

出家人的见解比较高,将家庭、名闻利养等现世法全然放弃,一味地好好修行、希求后世,这是成立的。对在家人而言,我在任何场合发言,都没有主张他们刚学佛就抛弃一切,我不赞叹这样,因为很多在家人没有达到这种境界。这个时候,你一方面可以学习佛法,另一方面对家庭、工作、亲人、朋友的责任还需要承担。否则,佛教徒都离婚了,在家群体都消失而全部出家,这是不现实的。即使因别人的劝导,或偶然、暂时的出离心出了家,仍然容易还俗,很多人都是这样。

但是最根本的是什么呢?我们要懂得,今世和来世相比,来世更重要。法王如意宝在接近圆寂时说:“世间法和出世间的佛法相比,我最重视的是出世间的佛法;今世和来世相比,我最重视的是来世。为什么呢?因为它更漫长。”

其实这样的理想也贯穿于平时的生活中,比如我们很小的时候,需要多年的刻苦努力,才能达到晚年幸福的目标。农民也要勤勤恳恳地在春天耕耘,他们为什么早出晚归那么辛苦?(不信你们看色尔坝那边,春天就开始耕耘了,现在用拖拉机,以前是用几头牦牛。)就是为了收获秋天的庄稼。城市里的人为什么买养老保险?他觉得年轻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年老时,如果没人照顾、看护,会很可怜,因此年轻时一直在努力,这是很多人对未来的一种奋斗。所以说他们都是管未来的,并不是只管今天。

那我们有没有理由证明来世不存在?没有理由,而且有千百万的理由可以证明来世存在。那为什么不能为来世奋斗?不为来世奋斗,是一种愚痴的行为。

对于世间人,暂且不说完全舍弃今世,这一点佛教徒也难以做到。因为完全舍弃今世要像米拉日巴尊者那样,抛却一切住山修行,这是很高的层次。我经常说:“出家人和在家居士是不同的,看破的比较多,不能对每个人都用高标准来衡量。”但是佛教徒应该思维:今世有多重要?它能维持多少年?来世如果转生到地狱、饿鬼、旁生中怎么办?这更重要!所以,作为一个修行人,要权衡利弊,佛教徒不能盲目,一定要有自己的原则。

我以前讲《开启修心门扉》时也讲过,曾有一个叫宁莫的人问萨迦班智达:“舍弃今世的因是什么?”萨迦班智达回答说:“懂得世间的一切万法都了无实意,就是舍弃今世的因。”他又问道:“舍弃今世的缘是什么?”回答说:“舍弃今世的缘是明白轮回的过患。”然后又问道:“舍弃今世的量是什么?”“是舍弃世间八法。”最后问道:“舍弃今世的验相是什么?”萨迦班智达回答说:“舍弃今世的验相是世间八法对他没有丝毫染污。”

一个完全高标准的修行人,是对世间八法“八风吹不动”的境界,如今我们难以做到,那要怎样做呢?至少也应知晓即生的事情重要还是来世漫长的轮回重要,如果注重来世,那么处理今生事宜的同时也会尽量地行持善法。一些有信仰的民族或地区,那里的人会为来世做好准备,死的时候也很快乐,就像一个商人购置了很多宝珠,离开时心里也会非常充实一样,对这些概念你们应该正面理解。

夫妻无常如市客,莫争吵骂当日瓦!

夫妻姻缘极为无常,就像市场上聚集的客人、商人一样。大家都知道,在一些大城市中,商人时常汇聚于市集,现在两个人为了共同的利益聚在一起做生意,过一段时间就各奔东西,不可能永远聚在一起。所有所谓的夫妻和家人,也是因缘和合。

佛陀在《大宝积经》中说:“恩爱合会必别离,一切有为不久住。”一切的恩爱也好、会合也罢,因缘灭尽,决定离开,没有永远不离的缘分,这并不仅限于一对夫妻或师徒之间的因缘,世间中的所有因缘都是如此,我们应该提前知晓。

前两天有一个道友的亲戚死了,他可能想起了之前我们讲的那个故事,虽然很想哭,但是一直在忍耐控制,这样很好,哭也无济于事。要知道一切万法都是无常,都受制于因缘。之前讲的那个故事希望你们备着,以后能用上。相聚在一起的因缘来之不易,应该珍惜,但是一旦缘散而分开时,也不要太过伤心痛苦。

慈诚罗珠堪布去新加坡了,他刚才给我发了好几张照片——18年前法王讲课的地方,等等,因为18年前(1995年)法王去新加坡的时候,我和慈诚罗珠堪布都去了,我们当时做翻译。我故意问他:“你哭了吗?”他没有再给我回,不知道如何回复吧,我的问题很好,如果他说哭了,好像不像个修行人,说没有哭,又好像不想上师一样。(众笑)

此处讲世间的无常,尤其是在家人经常吵架,夫妻之间吵架,朋友之间也吵架。吵架很不好,为什么呢?从佛法角度讲,本来是一个和合的缘起,不要破坏。有人说,即使吵架,也不能砸东西,只能吃东西;不能冷战,只能“热战”,任何事情当场解决;就事论事,不能算旧账,因为很多人吵架时,把“好几百年”的旧事翻出来指责,这不太好。

现在很多人在电话里也吵架,用电话吵架应该以现代文明的方式来吵,是什么呢?以正确、确凿的理由,通过辩论来吵架。如果对方很激进,你又特别生气,也千万不要在吵架过程中挂机。刚才有一个道友打电话和我说学院建筑的事情,他还没说完我就挂机了,挂完有点后悔,觉得不该如此。我也有这样不好的行为,你们也许有,也许没有,这在现代的确不是好行为。

作为佛教徒,打架现象不应该有,但我在此也要提醒,佛教徒中也有关系紧张的。我到城市里的时候发现,有个别非佛教徒本来想学佛,进入佛教团体后,发现佛教团体也相当复杂,里面各种拉帮结派、说是道非,这样不好。虽说这是极个别的现象,不能代表所有佛教徒,但是作为道场、学会、寺院、中心的人,更应该懂得佛教的因缘关系,要尽量做到有事当场说清楚。

如果从内心对别人生嗔恨心来吵架,非常不文明,不管谁发生这样的行为都要改正,这一点一定要提起正知正念。

当今时代比较特殊,我看到很多在家人一点都不快乐、不幸福,整天都在吵闹,果真如此为什么还愿意在一起?有人说已经吵了四十年,很有勇气啊!

当时单巴桑吉尊者说:世间一切都是无常的,不要吵架了,再也不要吵架了,一定要注意。

下一个颂词:

财物如幻欺惑性,莫为吝缚当日瓦!

世间的财富是无常的、也是欺惑性的,即使你很富裕,家财万贯,但也如幻如梦,不要以吝啬心来束缚。

好像在《经律异相》中讲:有一对婆罗门夫妇特别富裕,有很多金子,却没有孩子继承,临死时特别伤心,知道自己大限将至,把金子吞到肚子里后就撒手人寰了。按照当时印度的习俗,尸体被放在一棵树下。身体慢慢腐烂后金子露了出来,被佛陀的眷属们发现,他们用金子买来食物供养僧众,为他们二人做回向。后来问佛陀此中因缘,佛陀说:“本来他们因为吝啬心转生到饿鬼,但因为供斋对他们做回向的功德,已转生善趣、获得解脱。”

有些人舍不得吃,舍不得穿,却一直辛辛苦苦地积累着。

《杂阿含经》里也记载了一些令人遗憾的公案:有些特别富裕的人,一辈子都在积累财富,可是死后什么都没有带走。佛陀也说,人死以后,财富不能带走,只有五家共用。

《华严经》中说:“合会须臾散,荣贵尽无常,人命如电光,强力皆归死。”世间中所有的荣华、富贵、会合、人命,到最后全部都会化为乌有,很强壮的人,死的时候也极其脆弱和可怜。

所以,大家不要把财富当作真实。我看到有些没有受过这方面教育,特别富裕的人,根本不知道自己的生命是无常的,好像会长生不死一样,可是事实并非如此,智者对此不会生起贪恋之心。

佛陀在《大宝积经》中也有这样的教言:“财物如幻亦如梦,愚痴众生被诳惑。”财富如梦如幻,愚痴的众生把它当作真实,异常执著,而被它束缚、诱惑。“刹那时得刹那失,何有智者生爱心。”智者根本不会对财富生起贪爱之心,因为财富会刹那得到,就会刹那失去。

看到一些世间人,时而成为世界首富,高高在上,时而企业倒闭,或者受贿犯错,一败涂地。有的贪官被曝光,一个人拥有几百个亿、几百辆车、几百间豪宅,不知道一个人要怎么用,到最后也只能在监狱里“闭关”,非常可怜。

荣华富贵不可信赖,对于这一点,修行人早有准备,不管是身体、生命还是财富,一切的一切,到最后都没有什么可信赖的。因此,在修行中拥有财富时,应该尽量上供下施,做一些有意义的功德。尤其是帮助身边需要帮助的可怜人,这是人类很需要的品质。

可是多数人恰恰不会如此,他们认为财富唯应归为己有。贪执强烈的人,不可能不吝啬,光是口头上说不吝啬不起作用,而是要懂得财富的性质是什么,要知道财富如幻、如梦、如泡影,古往今来愚者始终被它所欺惑,智者对此不屑一顾。

有一个法师在讲课时经常说:“作为一个圣者,金钱跟不净粪没有任何差别。”他自己也常年苦行,过知足少欲的生活。

因此,作为修行人,如果有一些如梦如幻的财富,在不执著的情况下,应随缘做一些功德,十方来十方去。没有财富也要开心,有的话就把它用在如理如法的事上,这样对自己也有利。

我觉得全世界99%的人都对金钱执著,早晨起来是“钱钱钱”,晚上睡觉也是“钱钱钱”,在“钱”中起床,“钱”中睡眠,但是始终寻求不得,痛苦难耐。要怎样做才不被吝啬束缚呢?对它没有执著,知晓如梦如幻就不会吝啬。“我死的时候带不走,活着的时候也不是我的。”财富真的不属于自己,为什么瑞士特别富裕?瑞士银行里的很多钱根本找不到主人,新加坡也开始效仿瑞士,开设了大大小小的银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