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师课堂 | 当日教言解说6

第六课

皈依上师抵目地,起大敬信当日瓦!

前面说到无欺惑的皈依就是上师,在佛教的修学中,依止善知识非常重要。

今天紧接着说,如果我们皈依了具有法相、具有资格的上师,依靠上师的教言、指点、引导,一定会实现自己的目标。

有些人想从生死轮回中获得解脱,有些人想暂时得到人天福报,有些人想自他都获得圆满菩提果位,利益无量无边的众生。不管怎样,以什么样的发心而依止,都会得到自己想要的果。

依止过程中需要什么呢?需要信心、恭敬心。如果没有大信心和恭敬心,虽然上师德高望重,相续中有慈悲、智慧和无量无边的法藏,但是因为自己的因缘不具足,依靠这种缘起无法获得加持。因此,在依止上师的过程中,清净心和敬信心至关重要。

关于依止上师,很多人比较迷茫,尤其大城市里刚刚皈依佛教的人,但凡遇到一个上师,看到一则介绍,听到一段了不起的传言,就急急忙忙去依止,过一段时间,发现这个人并非是自己所想象的那样,根本不具足功德,又开始诽谤、抛弃。为了避免这些现象,我们一再强调如理如法地观察,之后再进行依止。

佛经中说,真正的善知识跟佛无二无别,可以说是如来的化身。当时释迦牟尼佛欲趋入涅槃,阿难等很多弟子失声哭泣,佛陀告诉他们:“不要伤心、不要哭泣,将来末法时代,我化现为善知识,利益汝等。”所以,上师中有佛显现人的形象来度化众生的,有菩萨乘愿再来显现上师形象的,也有声闻缘觉的化身,还有完全是凡夫人,不是圣者的化身。在名言中没有什么不敢分析的。

佛经中有没有善知识是佛的化身的教证呢?有这种说法。显宗中的《华严经》《妙法莲华经》记载过,密宗的藏传佛教里也非常多。汉传佛教中,包括唐译的经典和外续中,我也曾引用过很多,善知识跟如来无二、无别、无异的教证不胜枚举。

密意是什么呢?有一部分佛所化现的上师,是真正具有法相的善知识,密意跟如来同体;也有一些有慈悲心、有智慧的凡夫上师;还有一些只有上师的名称,实际上不要说上师的资格,连普通老师的资格也没有,甚至摄受弟子的初衷也完全是欺诳、欺骗。这样的人有没有呢?绝对有,而且经常发现。从发心到行为,所作所为全是为了某个目标而炒作,除此之外,根本没有想利益和度化众生,发心和行为都没有,只是个别人上当了。

比如说藏传佛教里有没有伏藏大师呢?历史上有过伏藏大师,但现在确实难得一见。我也听说了一些假伏藏师的传闻,在成都的武侯祠、青羊宫那边就有。他们先是挖坑,将看起来很旧,实际上只是喷了颜料的新佛像埋在地下,过后又跟大家一起拼命地挖,挖出来以后,周围有几个愚痴的弟子也欢呼雀跃:“啊!上师取伏藏了。”然后言说佛像如何珍贵,本来舍不得卖,但是上师为了修寺院,因此一定要卖几百万。

这种现象不是我说的,网上很多公众在议论。这些上师是不是藏传佛教公认的大德?这一点需要观察,不是我来分辨。若是真的伏藏,可以通过考古学等方面去了解,是不是莲花生大士来到深圳、广州、北京八大处、各个神山去隐藏的,有没有这种现象?也许有,但我确实怀疑,他们身边的弟子也说法不一。

这虽然是个别人小范围的现象,但在如今这个特殊时代,很多人依止善知识的过程存在一些问题,我特别希望你们真正遇到与自己有缘的善知识,因为善知识对你们来讲非常重要。

在藏传佛教中,有些人一辈子跟随善知识,有些人没有遇到善知识。没有遇到善知识的人,虽然行持佛法,但修行的力度不够;遇到过真正善知识的人,在死亡时出现很多验相,而且未死之前他的把握和境界,跟没有依止过善知识的人也迥然不同,这一点一目了然。

甚至有些出家人,曾经如法地依止过善知识,后来因为自己的因缘和业力已经还俗,但因为他曾经依止过善知识,而且如理如法修行过的缘故,面对死亡时也与常人完全不同。这样的人藏地有,我认识的汉地道友中也非常多。所以,在我们的整个人生中,依止善知识的确很重要!

为什么上师那么重要呢?上师在引导我们认识真理方面,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比如佛教中说父母特别重要,是恩田,这并非是因为他们的相续中有很高的境界,而是在我们获得人身上他们起主要作用。同理,在修行解脱的道路上,上师也代表着佛陀,即便我们遇到佛陀,佛陀也不可能身体显示一个神变,就令众生得到解脱,佛陀唯一的方法也是给大家宣讲取舍因果等佛法真理,有缘弟子按照佛的教导去行持后,才获得解脱。

我们虽然无缘面见佛陀,但是上师对佛法和修行有一定的经验和体会,他如理如实地宣讲佛教的真理,后学者按照他的教言去行持,就能够离苦得乐。从这一点而言,暂且不说究竟的解脱和涅槃,只是在人生中面对痛苦、享受快乐方面,佛法给我们带来的力量和智慧也无法衡量。因此,我们应该用恭敬心来对待,否则上师相续中有再多的功德,自己也不一定能得到。

诚如《毗奈耶经》所言:“弟子于师,以敬顺心,为供侍者,能令善法相续不绝。”弟子对上师以恭敬心和随顺心,供养或是承事护持,自相续的善法永远也不会间断。如果没有这样的恭敬心,则很难得到。

藏传佛教中常讲,把上师看做普通人,自己所获得的功德也是普通的功德;把上师看成真实的圣者,我们获得的境界也是超越世间的。这样的说法,在如今这个时代,大家都要关心。

否则现在藏地也存在这样的问题,上师就是一个老师,他所讲的是知识,跟学生只不过是地位不同而已,其实是同等的人,人类要讲男女平等、世间平等,用平等的观念来对待,有些人是这样说的。但实际上所谓的民主、平等都是西方传来的世间观念,在有些问题上根本不能以平等的观念来看待。

另外有些人又特别担忧,担心得过法恩以后再给上师提建议,会不会破了戒律?我觉得也没有必要,如果他是一个具有法相的上师,给他提一些建议就承受不了,心不欢喜,这样的现象应该是不存在的。

我以前讲过《事师五十颂》,里面对如何依止善知识的道理讲得比较清楚。尤其是在依止的过程中,倘若没有恶意,完全是为了上师弘法利生的事业,那么即使语言不善巧,也没有任何过失。

但有些人也太过分,将上师的一切行为都看做普通行为,如此想在相续中产生出世间的智慧,肯定会有障碍,因为这是一种缘起。

我特别希望所有人最初就遇到一位具相的善知识,学佛的缘起特别重要。有些人可能是福报问题,刚学佛就遇到不如法、甚至对佛教没有任何信心和境界的人,传授的教言也问题重重,即使弟子日后想改变观念,重新依止一位如法上师,即生中也难以成功。人的一生很短暂,没有很多过程,不可能几十年又几十年,尤其是很多汉地佛友,从小到大都没有信仰佛教,刚入佛门的确需要一条正确的路,否则在修行的过程中会有一定障碍。

当然,我们也要认识到,如今大城市里的人数不胜数,需要很多善知识来开化、引导他们,但这些善知识最好不要有自私的目的,比如想发财、想成名、想获得世间功德等,出世间的功德从来没有想过,却扮演着出世间的角色,这叫“口是心非”,是不合理的。

所以说依止善知识,弟子和上师都需要智慧。有一些人说:“上师全是佛,千万不能说任何过失。”我倒不这样认为,如果是真正的骗子,不管是“取伏藏”还是做善事都是故意骗人,那么不管他是什么上师,都可以举报,因为这跟世间的盗匪别无二致了,非常可怕。虽然穿的也许是佛陀的袈裟,但做的不但对佛法没有任何正面影响,甚至有害,因此举报也不为过。在这个过程中,如果是你的心眼不清净,本来是白色的海螺,却看成黄色,这是个人的过失。因此,不管是世间法还是出世间法,在依止善知识方面,都需要智慧。

依止善知识并非很抽象,只要知晓佛教的基础理论,并不困难。相比于讲如来藏的本来面目,或者讲空性的甚深意义,依止善知识更容易,按理不应该出什么问题。

就比如你读一所大学,要找一个老师,想了解这个老师的资质是轻而易举的。如果送孩子去幼儿园,想了解这个幼儿园内的师资情况,也并非难事。同理,在佛教中依止善知识,也一样不该出现很大的偏差。

但如今很多佛教徒,也许是自身问题,也许是因为长久的信仰缺失,在依止上过于简单,遇到心怀不轨的人,就出现一些问题。当然这个问题并不是大多数,如今很多城市中稍微受过佛教正规教育的人,基本上知道哪些是真正的善知识,哪些不一定是,学会观察非常重要。

对此释迦牟尼佛在相关经典中再三强调,后学者应该依教奉行。大家可能都学过《大圆满前行》,里面用很大的篇幅讲观察善知识。如果没有相互观察,会给上师和弟子分别带来什么样的过失,都讲得一清二楚。

大家一定要重视起来,否则佛教徒不讲修行,问题却层出不穷,这是我不希望在学会里看到的。有时候看到汉地佛教徒很生厌烦心,听不到“这个人修行很好、这个人越来越精进、这个人越来越稳重、不退转”的消息,常常听到的却是“这个佛教徒已经退了、那里也出现了一个‘善知识’”……都是些不合理的现象。可能末法时代众生太浊的原因吧,负面的信息铺天盖地,新闻上也是如此,不知是不是没有报道正面信息的原因。

其实佛教徒自己应该学习,世间中的学问很重要,佛教的学问更重要。否则佛教徒非常盲目,自身的境界连一个世间人都不如,难道佛学不存在超胜之处了?实际上并非如此。

有财之人有吝啬,无偏施舍当日瓦!

一般来讲,具有财富之人因为金钱越来越多,心里自然而然会产生舍不得的吝啬之心,这种吝啬不但会为今生带来痛苦,也会为来世带来更大的痛苦。

《入行论》中讲过:如果布施,我自己用什么?这种心态是饿鬼之道,如果我自己享用,给众生布施什么?这种心态是天人之法。

一定要思维布施的功德。佛陀在经典中讲,在家人以财布施为主,出家人以法布施为主。如果财和法都没有,那怎么办呢?按照以前噶当派大德的言教,为了遣除吝啬之心,拿自己最执著的东西,右手传到左手,左手传到右手,把右手当作自己,左手当作别人,稍后又把左手当作自己,右手当作别人,这样传来传去,吝啬心会逐渐消失。对修行人来讲,布施的心态很重要。

修行人对金钱的理念也有一些差别,像小乘出家人,尤其是比丘、比丘尼,不要说想拥有、储存金银珠宝,连接触也是犯堕罪或者轻罪,戒律中有规定。因此,对小乘南传佛教的戒律非常重视的僧人,一直不触摸金钱,从古至今不乏其人。

从大乘的理念来讲,不触摸金钱也有一些过失,无著菩萨的菩萨戒中讲过。当然,以自利守戒之心,小乘的观点完全合理,但是如果能利益众生则不同。比如我作为一个出家人,别人供养金子欲饶益众生,我却想:“我自己会犯戒的,不能接触。”这样想而不接触则有过失。而应想:“暂时放在我这里,即刻去帮助众生。”这样的心态就完全合理。

因此,在不同心态的摄持下,金钱观上大小乘的观点也迥然有异。但是这样会不会矛盾呢?其实不矛盾。

如果我们把金钱当作实有,它便成为束缚之因。有些人对金钱特别执著,对现金和银行卡比任何东西、乃至比生命还重视,念念耽著于此,连睡觉都放在心口,也有这样的。不看金钱的多少,主要看对它有没有执著。

那么我们活着的时候该以什么方式对待钱财呢?如果是无勤中得到,一定要无偏布施,不要只给与自己相关的人,不给普通人,尤其是怨恨的敌人,这种方式不合理,世间人的观念,才只维护与自己相关的人。

我有一个亲戚,他现在已经死了,在世时经常对我不满,不满的原因,他说:“你对没有任何亲缘关系的大学生,经常几千块几千块地给,我是你的真亲戚,你却从来不给我钱,即使给也只有一两百块,特别少。你小的时候,我对你很好,那些人从来没有帮助过你,你却对毫无关系的人那么好。为什么对我不好?我一直想不通!”他特别恨。

布施的过程中,有时与世间的观念相违,但是也没办法,真理是应该对一切众生无偏布施。

作为佛教徒,我们也不能按照小乘的观点,将所有的金钱全挡在外,其他宗教的教徒有他们的善巧方便,他们招揽大量的金钱来做慈善等回馈社会,弘扬自己宗教的教义。而佛教徒呢?所有的出家人都不摸金钱,大家都守着自己的戒律。如今是经济时代,谁都担心染污了自己,这样对社会的作用会变成什么样?如果所有的佛教徒都特别害怕钱,都讲过失,“金钱像毒,谁接触谁堕落……”自己不执著,慈善等饶益众生的事也不做,甚至弘扬自己宗教的活动都不做,而我们身边的很多宗教,却依靠各种善巧方便做社会公益事业,相较之下,佛教必将面临一些问题。

有时佛教徒应该奉行大乘布施和供养的理念,虽然小乘中讲财物的过失,但如果能真正利益众生,应把自己的利益暂放一旁。说实在的,金钱可以帮助特别可怜的病人,帮助特别贫穷的人,如果没有这几千块钱,他永远都是一个文盲,读不起书。我内心这样认为:帮助别人,更能体现金钱真正的价值,可能比塑佛像的功德还大。

昨天有一个道友问:“我修千手千眼观世音菩萨可不可以?我跟法师说了,法师要我问您。”我说:“可以,修千手千眼观世音菩萨很好。”但是有没有仪轨呢?我想了一下,告诉他:“可以修。”结果他所谓的“修”是要造佛像,法师问我:“会不会涉及到化缘,听说您已经开许了,真的开许了没有?”我说:“我不知道啊。”我以为他要观修千手千眼观世音菩萨,结果不是,他是要造。

学院有自己的原则,包括我办学会,虽然所有的光盘、法本给每个人都免费结缘,确实压力非常大,这边的发心人经常说如果人多,压力很大。我们没有什么生活上的压力,但是结缘的多有一些压力。我们不是专门做生意,因此希望这个道友还有其他人都不要特意四处化缘,学院始终秉持这个原则。

如果人们自己要随缘做功德、随缘供养僧众、随喜学院建筑,也没必要制止,我们不能堕入两边。“啊!我们都不敢接触,钱就是毒药,不要不要。”这样不是很好。或者拿一个传单到处去发,“我要修千手千眼观世音菩萨,修分内修和外修,外修就是要造像。”这也肯定不是我们的原则。

在涉及到金钱和财物的时候要有智慧,没有智慧一事无成,有智慧的话,世间和出世间法都能做得尽善尽美。

有权之人有罪恶,十指扪心当日瓦!

拥有权势、地位和金钱的人,虽然能做大功德,但是在某些意义上讲,造的罪业也相当可怕。所以,在掌握政权的过程中,你可以扪心自问,用十指放在自己的胸前,摸摸自己的良心。比如说一个领导,执政的时间是八年、十年,乃至二十年,扪心自问做得怎么样?

像美国历代总统,在执政过程中的所有工作,都由秘书专门记录文字,放在特定的纪念馆里,这也是一种方式。我们自己呢?比如说当法师、管家、部门负责人,或在世间中当领导、企业负责人,在这个过程中,你运用权势到底做了什么?如果人心不正,的确非常可怕。

我经常想:国家的总统、最高领导人,整个国家的命脉完全掌握在这些人的手里,如果他要发动战争,死伤无数,后世会很危险。如西方国家跟中东国家,一个人下令开战,老百姓死了多少人?所以,一些有权之人,容易造作很大的罪恶。

我们虽不是国家领导人,但是当一个组长、一个法师也容易造下可怕的业。像智悲学校的老师,一个人至少带两个班的课,加起来接近一百个孩子,如果是三个班,一百三四十个孩子将来的心态,就掌握在这个老师手里,如果老师各方面很优秀,那么学生自然而然会好。

法师也是同样,全班很多人的心态、修法都靠他,如果他掌握不好,还是非常可怕的。因此,有权是很好,但是没有善加把握则很危险。

包括汉地学会里的负责人,有些人特别可怕,他不好好管理,不好好给大家传达闻思修行的道理,却滥用职权,把成员带来带去说神通,将自己的一些迷迷糊糊的观念传与大家,等等。前一段时间我跟教务处说,以后我们要做整顿,让真正闻思修行、弘扬佛法的人做负责人,神神道道的人,虽然讲得比较动听,但也并非真实。我们应该征求大家的意见,众人都觉得可以,说明是可以的,大家都觉得这个人有问题,就没有必要让他当官,因此当官应该注意。

“一代做官,九代做牛。”汉地有这种谚语,藏地也有类似说法——即将堕地狱的时候会当官。《亲友书》里对维那师和管家怎么说的,大家也应该记忆犹新。一定要有智慧,否则在做官期间会有一定的危险。

前两天法师们开会,他们问我能不能去,我本来比较忙,但后来想“我也是管家,他们在努力工作,我也应尽职尽责,如果我懈怠,以病为借口而不去不太好。”我就去参加法师们的会议了,但是身体特别痛,一边输液,一边听他们商量,自己也学会很多。很多法师非常关心整个弘法利生的事业,不像以前那样推三阻四,我想现在法师们开始懂事了。

我希望汉地佛教团体中的负责人也慢慢懂事,有时候你们的所作所为并非是我的意愿,我的初衷也并非想让你们做非法行。不让做的事情经常做,让做的闻思修行都不做,热衷于世间法,或虽属佛法,却是佛法的支分,还是不要把支分当作主干,应该分析,否则做官也会有很多的危害性。

有句话叫做“一家温饱千家怨”,出自于宋朝的 张紫阳口中,他从二十几岁到六十岁在一个村落里为官,因为有一定的权力,别人对他也是恭敬有加。但他有一个习惯,每顿饭都要吃鱼,没有鱼就恼羞成怒。有一次他出去办公,仆女把午饭给他送去,里面本来有鱼肉,身边的人故意把鱼肉藏在梁上,他没有见到鱼肉,就对仆女破口大骂,可能是伤到了自尊心,仆女就自杀了。(我之前认为这种现象都是影视作品影响的,但古人也有。)过了几天,放在梁上的鱼肉渐渐腐烂发臭,才知不是仆女偷吃,他伤心欲绝,觉得自己行事有失,便说“半世功名百世愆”。意思是短暂时间的功名,却做了百世中也不能忏悔的事。

我想每个人也许都有当官的时候,无论是当大管家、小管家、组长还是部门的负责人,掌握自己的心态很重要。但更重要的是不能因为自己的权力耽误下属,作为一个负责人,一定要精进,当今社会讲求效率的高低,这也是修行中的重中之重,我是这样认为的。

在做饶益有情等事情的过程中,你到底做了什么,记一个日记就会一目了然。有些时候可能想:我是问心无愧的,做了半年、五年、十年,我都很努力,我的身心都全力以赴,只不过有些地方因能力有限而没有做好,这样不会有过失。但有些:算了吧,得过且过,马马虎虎,敷衍塞责。所谓的领导当不好的原因也在这里。还有一家之长,从负责人的角度,你也和一个国家的总统别无二致了。

每个人在掌权的时候,都容易积累罪业,因此应该扪心自问。我也在想,我在学院管金刚降魔洲这么多年了,好像也没有很多遗憾,这么多年以来算是恪尽职守,只不过有些地方自己的智慧不够,有些地方自己的力量不够,有些地方确确实实是外界的原因导致的,不管以后还能管理多长时间,我仍然会以这种心态做事。

每个人都需要有精进心,同时有一颗很纯正的心,这样就不会有太多的罪业,即使有罪业也是微乎其微。

人间世界无亲友,心依正法当日瓦!

人间世界中,你虽然有父母双亲、兄弟姐妹、亲朋好友等等,但是在你遭遇痛苦时,世间亲人对你也是无有助益。比如说当你死亡的时候,任何一个亲人除了哭以外,无能为力;当你内心特别痛苦的时候,世间的亲人也束手无策;甚至有时候,你往往对世间亲人抱有很大期望,但没想到他对你的伤害更大。

由此可见,这个世界中,谁也无法真正帮助你。

就像《入行论》里讲的,来时无依无靠、独自而来,去时独自而返,任何痛苦,也是独自感受。

《入行论》里怎么讲的?大声说。男众有没有人背过?女众背的人比较多,所以我往女众的方向看,并不是我偏心,男众可能比较稳重吧。以前法王如意宝讲课问事情的时候,大家都害怕,把头埋得很低,我要问的时候,很多人的头也低下去了,这样没有信心,问了也没用。藏文我知道,汉文怎么说的?来,你说。

……

好,没有听清楚。(众笑)

本颂在藏文中有两种版本,这里是:“人间世界无亲友,心依正法当日瓦!”还有一个版本是:“死后世界无亲友,心依正法当日瓦!”我看后者更好懂一点,人死了以后,在中阴或来世,亲朋好友都无可奈何,心的依处如果是正法,就是真正的依靠、真正的资粮。

马鸣菩萨造的《大庄严论经》中说:“亲爱皆别离,孤茕无徒伴。”所有的亲人都离开世间,自己孤苦伶仃,独自一人,没有任何朋友。“是故应庄严,善法之资粮。”此时庄严自己的唯是善法,只有善法才是生生世世真正的依怙,世间的亲人无论如何也无法帮助自己,对此我们也能感受得到。

就像汉地有个佛经叫《生经》,里面是这样说的:“在三界中,独来独去,无一随者,祸福追身,如影随形。”只有祸福相随,也就是只有善业和恶业跟随自己,其他都无法跟随的意思。

如果常行善法,对未来大有裨益。生活中所有的快乐和希望,千万不要寄托在某个人的手里,否则一旦这个人死了,自己也会一命呜呼或从此一蹶不振,因此没有必要。一定要把希望依靠在正法上,善加应用善知识宣讲的道理,不仅对今生有用,乃至生生世世都用得上,很多人没有懂得这个道理,特别可惜。

因此,藏地某些大德在互通书信时,信尾落款常有“未舍弃善法之某某提笔”的说法。没有舍弃善心,是人生中最大的成功,生也好、死也罢,遭遇顺缘也好、违缘也罢,没有舍弃善心,是很重要的成就。无论到哪里去,不要把法舍弃,始终随念三宝,这才是真正的修行人,不舍善心,何时何地都可以成为一个修行人。

散漫睱满人生尽,当机立断当日瓦!

人身非常难得,但如今是末法时代,生活容易散乱,在散乱中耗尽人生特别可怕。当今时代,浪费时间的途径不胜枚举,包括说的语言、做的事情、想的念头……城市中很多人天天拿着手机刷屏,看的大多都没有意义,看电视和与人交谈也是如此,在这种散乱中度过人生,是非常可惜的。

懂得此理之后,要立即修行,不要再拖很久才转变自己。有人说:“我现在不行,再过十年、二十年以后再修行。”有没有这个因缘非常难说。所以,应观察自己的所作所为。

每天所做的事情中,相当一部分对今生来世没有任何意义,有些对今生都没有意义。因此,我们的内心和智慧已经受到一定的染污。本来转生到这个世界已是非常难得,曾经很多大德都讲过,南赡部洲虽然众苦充满,但痛苦反成修行的助缘,我们在此修行,比起在其他清净、庄严的刹土修行,力度更大。

汉地《大藏经》中有一部《不退转轮经》,是刘宋时期宝云等人所译,这个经典里有一个公案很好,以前上师如意宝也经常引用,在精进修行方面,对我个人而言有一定的鼓励和提醒作用。

这个公案怎么讲的呢?

释迦牟尼佛时期,文殊菩萨和舍利弗,前往东方恒河沙数世界以外,一个叫做“不退转音声”的佛刹,那里的佛陀叫“华光开敷遍身如来”,非常庄严稀有。如来看到文殊菩萨和舍利弗后问:“你们是从哪里来的?”文殊菩萨回答说:“我们是从娑婆世界而来。”

此佛身边有两位菩萨,一位叫做美音菩萨,一位叫做妙音菩萨。两位菩萨问文殊菩萨:“你们的世界叫什么世界?你们的佛陀叫什么佛陀?你们那里有什么佛法?”文殊菩萨说:“我们的世界是娑婆世界,佛陀叫做释迦牟尼佛,有三乘佛法。”这两位菩萨问:“佛法究竟一乘,为何有三乘?”文殊菩萨说:“因为我们世界的众生根基低劣,究竟一乘来度化实为困难,他们根基有别,故用声闻乘、缘觉乘、佛乘三乘分别宣说。”

此时两位菩萨开始发愿:“世界上竟有如此秽恶浊世,太可怕了,我们以后生生世世千万不要转生到这些地方。”

此时华光开敷遍身如来呵责两位菩萨:“你们说错了,应该收回你们的语言,好好忏悔。虽然众生恶浊,但你们应该发愿前往,为什么呢?在我们的世界,二十亿百千那由他劫种诸善根,不如在娑婆世界一顿饭的短暂时间中,宣说波罗蜜多、皈依三宝、受持五戒的功德大。”

我们今天讲一堂课,肯定不止一顿饭的时间,至少也是两三顿。据我观察,班车在行路中途会停半个小时左右,因此,如果按快餐的时间,恐怕有四顿饭的工夫。在这些时间中皈依佛法、说波罗蜜多法、受持五戒,功德便远远超胜,何况说出家或以菩提心来饶益众生的功德,更无法描述。大家应该看一看这部经典,它文字不多,只有四卷。

你们想一想,虽然在这里,气候不好、天气不好、心情不好、身体不好,今天感冒、明天流鼻涕、后天背痛、大后天头痛,周围的人也不好,跟谁都不和,来自四面八方的刺激,拥有形形色色的痛苦。但在这样的环境中,哪怕修短短的法,做小小的善事,都有那么大的功德,这是如来之语,我百分之百相信。

有时候觉得生活在这样的娑婆浊世真可怜,有时候想,虽然我们不能把毕生时间都用在弘法利生和修持善法上,但是在这样的时代中,毕竟也听几堂课或者修一些善法,一生并没有白费。

在百千劫中我们肯定浪费了无数的人身,现在有这样的机会,在以后的时日中自我鼓励,也并非希望渺茫。为什么呢?因为在这里短暂行持持戒等善法都有那么大的功德,并没有白来。有些人说:“我修行不好,白来、白活、白吃、白睡。”有诸多“白开水”的形容,其实并非全部是白色,还有其他颜色,因此应该欢喜。

我看到这些如来的教言时,的确想到:虽然没有像果法时期和前辈大德那样,比如无垢光尊者等大德,修本尊马上就可以显现,都那么快、那么好。但是如来说,因为这里众生浊、世间浊,所以,修法的功德那么大。虽然有诸多不如意,但也有一种力量,在修行功德方面,的确有极佳的因缘。

以前上师如意宝也经常讲,转到天界或者转到他方世界都没有这么好的机会,刚好南赡部洲是造业之地,在这里做善事有最好的机会。

大家应该以欢喜心来珍惜人身,尽量闻思修行,做一些有意义的事情,前辈大德们已经为我们指点迷津,应该学会取舍,不要把没有意义的事情作为重中之重,有意义的事情不以为然,这样不对。凡是法王如意宝的传承弟子,至少也会鉴别真假,这也是我们修行中的一个成就。

因此“当机立断当日瓦”,当机立断各位,我们是现在的“当日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