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师五十颂略解》第3课
巴布拉尊者 造颂
宗喀巴大师 注疏
索达吉堪布 译讲
科
判
梳
理
一、内容归摄
1、回顾上两节课内容
前两课我们学完了本论作者的简介、造论缘起、初义、论义。依师方式中略说依师方式的部分内容,其中恭敬上师的合理性中讲到了十方如来于三时来到得过灌顶的金刚上师面前顶礼膜拜,何况我们业力凡夫呢?恭敬方式讲到要以大信心于三时手捧具花鬘的曼茶供养上师,三门恭敬顶礼上师足;为了避免师徒失毁誓言,师徒需要相互观察,弟子是否堪为法器,上师是否具足法相。经过观察,若具无有悲心、嗔心强烈、损害他众、贡高我慢、爱财如命、三门放逸、炫己功德七种过患之上师绝对不能依止。在所依止上师应具法相中已经学完了身体稳重、语言柔和、具妙高慧、安忍正直、无谄无狂、能依密咒和圣物运用自如地行持息增怀诛的密宗事业、具仁慈心、通达经论、了达内外十种真如,下面继续学习应具的其他法相。
2、归摄本两课内容
继续学习所依止上师应具的法相;广说如何依止上师,金刚上师是一切佛法僧三宝的总集,轻蔑金刚上师等于轻侮一切佛,现世感受病魔苦,来世长住无间狱。因此作为弟子无论何时何地都不能诽谤上师,一定要杜绝对上师的任何不恭敬,否则所谓的修行不仅不能成就,反而给今生来世带来无尽的痛苦。恭敬上师之方式讲了八个方面,本段主要讲了供养供品,金刚上师能赐予弟子在即身中获得无量俱胝劫亦难获得的正等觉佛果,因此应以清净心供养自己所拥有的一切,而令上师心生欢喜。
二、详解及重难点分析
庚二、应依上师之法相
稳重平和具智慧,安忍正直无谄诳,
了知密咒续部事,具仁慈心通论典,
了达十种真如义,擅长绘画坛城事,
精通传讲密宗法,极具敬信根调柔。
要点:
如果是下续部的金刚上师,必须要精通十种外真如;若是无上乘的金刚上师,则必须对十种内真如了如指掌。
颂词释义:
应当依止上师所具之法相:身体稳重、语言柔和、具妙高慧、安忍正直、无谄无狂、能依密咒和圣物运用自如地行持息增怀诛的密宗事业、具仁慈心、通达经论、了达内外十种真如、擅长绘画密宗坛城、精通密宗法传讲、恒时喜爱大乘法、诸根调柔不放逸。
重难点分析:
1、除了前段学习的内外十种真如,金刚上师还应具备如下法相:
1)“擅长绘画坛城” 是指对绘制彩粉图或彩线图极为擅长。制作坛城是密宗中不可缺少的一环,在灌顶和火供等时常需要做一些坛城,因此金刚上师应擅长坛城绘画。
2)“精通传讲密宗法” 意即对所传讲的密宗道十分熟悉,无论是教义、窍诀还是修法都要十分精通,否则无法遣除弟子心中的黑暗。
3)“极具敬信” 是指恒时喜爱大乘法。对大乘法特别是密乘极为恭敬,具有稳固的信心、甚深的信解。
4)“根调柔”是指以正知正念守护根门,杜绝散漫放逸的行为。
2、由于前诸续中的上师法相比较复杂不易观察,能否归纳?
宗大师将上述所有法相归纳为如下五条:
1)强烈的悲心,断除了自私自利,对待亲怨平等不二,愿一切有情离苦的大悲心。
2)对大乘法的信心恒长稳固坚定,纵遇命难也不舍大乘。
3)对大小乘的经论无所不知,以契合不同根机众生。
4)精通引导众生的道次第,具诸多善巧方便。
5)以正知正念严护三门,诸根调顺。
3、具法相之金刚上师必不可少的条件是什么?
《金刚帷幕续》与《戒源续》中都特别强调,金刚上师一定不能犯根本戒。
1)比如传小乘别解脱戒的阿阇黎别解脱戒必须清净。
2)传大乘菩萨戒的阿阇黎不能犯菩萨戒的根本戒。
3)传密乘戒的阿阇黎不能破根本誓言,因此三门防护恶行应当放在首要位置。
4)除此之外,金刚上师应当护持声闻之行为。
教证:《金刚鬘讲续》中云:“金刚上师外在言谈举止遵循别解脱的行为,内心喜爱甚深真义。”意即金刚上师的外在行为,理当遵循小乘别解脱戒,以免他人对佛法生邪见,内心的境界应通达离戏大空性,不可耽著于别解脱戒的法相。
4、具何戒阿阇黎最殊胜?
1)其实在密宗中,也承许具比丘戒的上师最殊胜,具沙弥戒的上师次之,不具出家戒的密咒师为最下等。
2)教证:如《时轮金刚本续》云:“通达十真如上师,其中比丘最殊胜,中等所谓之沙弥,在家身份最下等。”依此足以说明,守护别解脱学处并具密乘戒的比丘,是修持密法最殊胜的所依。
5、如何才能值遇具相上师?
首先虔诚发愿生生世世值遇具相善知识;其次积资净障,如念金刚萨埵心咒、百字明、三十五佛拜忏、做七支供、供曼茶罗等。金刚上师是一切悉地的根本,因此了知金刚上师所应具备的法相,并力求选择具足这些功德的上师非常重要。
6、弟子应具备的基本条件及具哪些过患的人不能摄受为弟子?
1)弟子应具备的基本条件:按照《大幻化网第一品》中云:“喜爱善法与修行,恒时恭敬上师尊,平时勤供诸本尊,若具此德即弟子。”其中恒时恭敬上师最重要,因金刚上师是一切悉地的根本。
2)“无有悲心怀嗔恨。” 作为上师应该明白,具有此等过患以及与前述的功德相反之过患的人不能摄受为弟子。身为弟子,了知弟子的此等功过后,应当竭力断除过患、具备功德。
丁二(广说依师之方式)分二:一、杜绝不恭敬;二、恭敬之方式。
戊一(杜绝不恭敬)分四:一、杜绝轻蔑诽谤;二、杜绝扰乱师心;三、来世之果报;四、彼等之摄义。
庚一(杜绝轻蔑诽谤)分二:一、总说;二、别说。
己一、总说
身为弟子若故意,轻蔑如是之上师,
则已轻侮一切佛,故彼恒时受痛苦。
要点:
此颂总说诽谤上师之过患。
颂词释义:
作为弟子,如果故意蔑视和诽谤具足法相、对自己有法恩的上师,则与轻毁十方三世诸佛无异,此人的下场必定是堕入地狱,恒时感受痛苦。
重难点分析:
1、怎样轻蔑上师才会遭致恶报?
故意诽谤上师之人,必将感受苦果。当然,若是无意中对上师不敬,说了带有诽谤性的语言,并没有那么大的过失。
2、诽谤的方式是怎样的?
《吉祥胜续大疏》中云,假如于上师面前口出不逊,说“你是破戒者”,“你整天懈怠度日”、“你特别特别笨”等等,要么当面侮辱,要么是背后谩骂,这些过失都相当大,与诽谤诸佛菩萨等同。
3、如果上师破了戒是否还应恭敬?
1)即使上师破了戒,小乘别解脱戒中说,弟子也应于上师前以身作礼。
2)密宗中说,对上师也应当恭敬。
4、如果听到别人诽谤怎么办?
按照无垢光尊者之教言:若有人恶言诽谤上师时,应当想方设法加以制止,倘若无力制止,则应边思维上师功德边捂住耳朵不要听他胡言乱语,切莫与此人亲密交往、畅所欲言。
己二、别说
诽谤上师之弟子,患传染病危害病,
中邪瘟疫染诸毒,大愚之人依此死。
遭受恶王及毒蛇,水火空行与盗贼,
妖魔鬼怪众所杀,堕入无间之地狱。
要点:
此两颂详细别说了诽谤上师的过患。
颂词释义:
诽谤上师之人,今生将感召传染病、危害、 恶疾、中邪、瘟疫、中毒等痛苦,依靠这些致人于死地的外缘而丧命。此外,还会遭受恶王的惩罚、被毒蛇所害,以及被食肉空行、土匪盗贼、凶神恶煞所杀,或者惨遭火烧、水淹之非时横死,并且来世也将堕入地狱。
重难点分析:
1、诽谤上师现世报有哪些?
诽谤上师所感受的痛苦,分为现世报应、后世报应两种。“患传染病危害病”至“妖魔鬼怪众所杀”,是指现世报应;“堕入无间之地狱”是指后世报应。
对于这些痛苦,宗喀巴大师一一解释为:
1)现世报应:
“传染病”指除了瘟疫以外,其他无法忍受的传染性疾病。
“危害”指除了下文中的众生作害以外,其余凶残动物的损害。
“病”指除了传染病及瘟疫之外的其他疾患。
“中邪”指中了天魔、龙魔等。
“瘟疫”指甚至一天也不能存活的不治之症。
“毒”即是合成毒等。
轻毁上师的愚蠢之人,因其滔天业力所感,经常不由自主地遭遇上述苦缘。此外,还常常遭受暴君刑罚、毒蛇噬咬、鬼魔作祟、盗贼抢掠等痛苦,以及横死于水灾、火灾等中。现世感受种种报应。
2)来世也要堕入地狱受苦。
2、所述果报有何根据?
《吉祥胜续》中云:“倘若何者恶诽谤,等同诸佛之上师,彼人已谤诸佛故,恒时遭受诸痛苦。受瘟疫毒合成毒,一切空行所损害,凶神恶煞众所宰,最终堕落无间狱。”
庚二、杜绝扰乱师心
何时何地永切莫,扰乱金刚上师心,
设若愚者如此作,定于地狱受炖苦。
要点:
此颂说明了扰乱上师心的过患。
颂词释义:
自己的一切所为,任何时候也不能搅扰金刚上师的心,而令其心生厌烦。假设有些愚昧无知的弟子扰乱了上师的心,则将于地狱中被煮、被焚。
重难点分析:
1、何为扰乱上师心?其界限如何界定?
1)我们平时的有些行为,稍微令上师不高兴,那不算是真正的扰乱,通过忏悔可得以清净。
2)但如果让上师心生厌离,从此以后与弟子恩断义绝、一刀两断,这才是扰乱上师的心。其界限应当如此界定。
2、与上师有特别严重矛盾的果报是什么?
1)无垢光尊者在《七宝藏》中说,与上师有极大矛盾的弟子,必定会招感地狱之苦,怎么忏悔也无济于事。
2)由于此业力十分强大,因而必然要感受果报。《般若八千颂大疏》说:“即使是定业依靠四种对治力也可得清净。”但若与金刚上师有特别严重的矛盾,尤其是过了三年仍未忏悔,那么,念四十万遍金刚萨埵心咒也难以还净。在一切密宗誓言中,上师与弟子的关系最为重要,这方面大家务必要注意!
发心师兄:定解G51
审核师兄:定解G03
终审师兄:定解G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