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笔记|《事师五十颂略解》第8课

《事师五十颂略解》 第8课

巴布拉尊者 造颂

宗喀巴大师 注疏

索达吉堪布 译讲







承上启下:

上一课我们学习了论义之“依止之时间”的前半部分,接下来我们继续学习本科判的内容。


乙二、依止之时间

意乐清净之弟子,已于三宝前皈依,

此部事师五十颂,应当施彼读诵也。

颂词释义:

对于意乐清净、皈依三宝的弟子,这部《事师五十颂》应当赠予彼读诵。

重难点分析:

1、遣疑:若有人说:“灌顶之前传讲《事师五十颂》是不合理的,因为论中牵涉了密宗的誓言、法义,对未受灌顶的人讲说,会有泄密的过失。”

1)其实没有这种过失。因为论中的密宗术语非常非常少,个别说法也只是略而带过、极不明显,所以,在灌顶之前宣讲没什么不合理。

2)又如,弟子在最初祈求灌顶时,灌顶资具、护轮尚未准备齐全的话,上师为了守护弟子,在没有灌顶之前,可特意给他们传授一些密宗的忿怒本尊的修法,这在密宗中也是有开许的,如此不成为泄露秘密。同样,并非随随便便地传给所有人,而只是为那些修过共同道并想入密宗的佛教徒讲授《事师五十颂》,并不算是泄密。

3)其实,对皈依佛门、发菩提心的人来讲,学习《事师五十颂》极有必要。现在很多人想依止善知识,但依止善知识的方法根本不懂,所以不管是哪一个宗派,懂得如何依止上师都相当关键。

2、关于灌顶前弟子可观修某些本尊的道理:

1)《金刚空行续》中云:“令弟子于足掌上,观想如弓之风轮,脐间观想智火焰,彼之光芒燃心间,火焰遍布而增上。傍字变为丑陋相,罪业由经鼻孔出,尔后观想忿怒尊,彼将一切均食掉。”弟子在脚掌上观想一个弓状的风轮,脐间观想智慧火,此时身口意的所有罪业变成“傍”字,“傍”字又化为极其丑陋的昆虫形象,从鼻孔中全部飞出来,忿怒尊将这些昆虫统统吃掉。本来这种观修属于生起次第,按理来讲,对未得灌顶者不能传讲,但在特殊开许的情况下,灌顶之前也可以修。

2)又云:“观想所修本尊相,当令所护弟子观。”这里的“本尊”,许多论典中说是观想普贤王之身相,这并不是上师为弟子讲说时,上师自己如是观想,弟子却不必观想,而是指上师与弟子一起观想。《金刚鬘续坛城仪轨》云:“甘露旋咒亦为念诵而赐予弟子。”《十真如》中也说:“所诵之咒语亦赐予弟子。”因此,上面所指的是上师与弟子共同观修,而不是弟子未得灌顶前不能修。有些密宗的特殊修法和特殊誓言,可以提前让弟子知晓。

3、诸道的根本即是依止上师的方式:

1)一般说来,无论进入大乘还是小乘,最初了知依师方式都至关重要。

2)尤其是,诸多续部中都郑重强调了:金刚乘的所有悉地,均由依止上师而成。

4、清楚依师道理之后,必须依靠正知正念而精勤守护誓言:

1)如此久久串习,罪业会越来越少,也必将如同《华严经》中的善财童子和《般若八千颂》中的常啼菩萨一样获得成就。

2)否则,对此道理一无所知,或者了知这些道理却不守护誓言,就极易沾染过失,无法获得成就。


乙三、如何堪为法器

传授欲学密咒等,令彼堪为妙法器,

后当读诵与受持,密宗十四根本戒。

颂词释义:

了解依止上师的方式之后,应当通过传授密咒等,使此等弟子堪为妙法器。堪为法器后,首先要读诵与受持密宗十四根本戒。

重难点分析:

1、堪为什么法器呢?

堪为妙法器。“妙”是指诸佛,“法”是指佛陀开演的能说诸珍宝续部、所说之道次第。也就是说,应成为听闻、修行此等妙法的法器。

2、通过什么方便而成为法器呢?

1)通过传授密咒等,《诸誓言仪轨集》中云:“后依赐予密咒语。”

2)所谓的“密”,是指依靠保密而得以成就,并不是非法器的对境。“咒”语,梵文为曼札拉,曼是意识之义,札拉是救护之义,咒语的意思即救护意识。

3)《密集续》中云:“一切根与诸对境,以此缘生一切意,所谓之意称为曼,札者即是能救义。”救护意识虽有许多方法,但此处以灌顶来救护意识,将意识从轮回深渊中救护出来。因此,密法中令弟子堪为法器,是从赐予灌顶开始的。

3、从何处救护意识呢?

按照贤德巴大师所说,从恶趣、三有痛苦、小乘中救护意识 (毕竟对无上密法来讲,小乘也是一种歧途) 。

4、已堪为法器后,首先要做什么呢?

1)首先要做的是,不失毁灌顶时所受的誓言与戒律。否则修行就没有基础,无法成就,佛法也不可能长久住世。所以,接受灌顶之后,立即要守护堕罪与非堕罪的界限。

2)很多人灌顶之后不懂守护誓言,或者上师只灌顶不讲守护誓言,这都是不合理的。


甲三、末义

为利随学师弟子,造此无垢之论典,

以我所积诸善根,祈愿众生速成佛。

颂词释义:

此《事师五十颂》,是为了利益无边有情、缘无上菩提而造,作者以著论所积的无边善根,愿一切众生迅速获得佛果。

重难点分析:

1、造论功德回向给何人?

1)作者撰著这部论典的最后,并没有以自私自利之心回向给自己,而是回向给一切众生成就佛果。所以,我们做任何善事也应该回向给天边无际的众生。

2)造论等善根回向一切众生的道理,在其他外道中绝对没有,这是佛教特有的一种广大善巧方便。

3)教证:《殊胜赞》 中云:“所积福德之资粮,悉皆回向诸有情,除世尊您所说外,其余论中未宣说。”

2、本论是一部极具精要的论典:

1)能令舍弃我行我素而随顺上师的弟子获得暂时与究竟的利益。

2)并无有未说、邪说、赘述等过患。

3、依止上师,不止是藏传佛教的特有宗风,对汉传佛教的学人也同样重要。

1)诸多经续中一致强调:依止上师是成就的根本。

2)如经云:“当知胜义俱生智,唯一积资净罪障,具证上师之加持,依止他法诚愚痴。”《弥勒请问经》亦云:“弥勒,当知诸声闻、缘觉、无上佛陀之解脱及彻见诸法之智慧,皆来自于依止善知识;弥勒,当知众生之一切利乐,皆源于自之善根,自之善根亦来自善知识。”所以,在依止上师这一点上,显密宗派并无差别。


发心师兄:定解G53

审核师兄:定解G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