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笔记|《修心七要》耳传略释 第4课

《修心七要》耳传略释 第4课

加哲无著尊者 著释 

索达吉堪布 译讲 







-、总说前言起信:

《修心七要》是噶当派恰卡瓦格西通过七个要点来宣讲修持菩提心的窍诀,耳传略释是《佛子行》 《入行论 · 善说海》的作者无著菩萨所作的注释。法王如意宝以前曾再三讲过:“无论什么人,只要看过、接触过、忆念过这位大菩萨金刚语所造的论典,其相续中一定会生起菩提心。” 《修心七要》是一部比较简略的论典,但对于大乘行者来说非常重要,视其为修行的核心,依靠本论,即生就能获得圆满的佛果。

二、承上启下:

本课继续学习七要诀中第三个要点“将恶缘转为道用”的内容。

上节课讲“以世俗菩提心将恶缘转为道用”时,主要谈了两个问题:一个是“报应皆归一”,所有的报应,祸害全部归于我执;另一个是“于众修大恩”,将所有的众生观为大恩父母,把他们作为自己成就功德的对境。

下面接着学习“以胜义菩提心将恶缘转为道用。”


本课内容


丙二、(以胜义菩提心而将恶缘转为菩提道用):

【迷境观四身 空护为最上】

颂词释义:

此颂词是总思维处,遇到违缘损害时,如何思维以胜义菩提心将其转为道用,分为两种情况:

迷境观四身:将迷乱的对境,直接观为法、报、化,本性四身;

空护为最上:将能损害者、被损害者、损害过程三者观为空性,以此作为最无上的护轮。

(另外应了解:颂词“空护为最上”,依贡智仁波切的解释是观修空性乃最好的护轮。)


【依靠烦恼以及内外器情世间的损害,就会产生种种痛苦。然而,这些烦恼和痛苦都是因为心的迷惑而产生的幻相,其体性是稍许也不可能成立为实有的。】

重难点分析:

1、观察如何由迷境产生痛苦?

众生产生痛苦的途径主要是由自相续烦恼、四大不调和外器世界(如自然灾难)以及有情世界 (人、非人) 的种种危害导致。

2、其体性是否实有?

1)这些痛苦依正理抉择,就会发现都是心幻化出的迷乱显现;

2)其体性根本不存在。


【世俗谛的这些现象,就像在梦中梦到自己被烈火焚烧、被洪水冲走时的悲惨状况一样,都是因为将无实执著为实有而产生的灾难。】

重难点分析:

1、此处是从世俗谛的现象分析痛苦是心的幻化。

2、具体分析:

(1)从世俗的角度了知现实如梦,一切的感受在梦中虽然真实存在,但醒来时所有的痛苦快乐都会荡然无存。

(2)同理,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因外境的变化,心生种种烦恼、痛苦,但如果静下心来,对这些烦恼的心、损害的外境进行观察,就会发现它们同样也是虚幻不实,就像一场噩梦一样。

(3)《中论》和《现观庄严论》中皆讲过:抉择二谛时,胜义中远离一切戏论,世俗中则如梦如幻,尽管有种种显现,但其自性根本无法成立。


【在胜义谛中,因为一切法的体性无论如何也不可能成立,所以,如果观察烦恼以及痛苦的本面就可以发现,因为它们首先从何处也无生,因此就是无生法身;既然无生,也就无灭,因此就是无灭报身;既然没有生灭,当然也就不可能存在中间的住,所以就是无住化身;而(法、报、化)三身体性的无二无别,就是本性身。这些将一切幻相观为(法、报、化及本性身)四身体性的方法,就是直指四身的教言。】

重难点分析:

1、此处是从胜义角度观察运用四性身和最上空性护轮;

2、何为四性身?

即无生法身、无灭报身、无住化身、三身一体的本性身。

3、四身如何对应迷境观修思维?

(1)首先通过中观宗的“金刚屑因、有无生因等”胜义量观察,产生 “一切法的体性在胜义中无法成立”的定解。

(2)接下来思维迷相中的四性身-直指四身:

      1)先观察烦恼和痛苦本体的无生法身:比如我们正在对怨敌生嗔恨时,这个嗔恨源于自心,而这颗心通过里里外外观察,就如同石女的儿子一样,根本找不到产生之处,倘若认识了这一点,就是所谓的“无生法身”;

     2)既然发现烦恼和痛苦从何处也无生,如同石女的儿子没有出生,便不可能死亡一样,嗔心的本体没有产生,就不会存在毁灭,从这个角度,可称之为“无灭报身”;

     3)石女的儿子连出生、死亡都没有,中间就更不可能有做生意、发大财的生活过程了,同理,嗔心之前没有产生,之后没有灭亡,那中间也绝不会有它的安住,这称为“无住化身”;

     4)法、报、化三身,体性无二无别,就是所谓的“本性身”。

当明白了这一切烦恼皆为四身之幻相后,这就是直指四身的教言,此种抉择方法,在显宗中是最甚深的窍诀,也即禅宗经常谈到的“烦恼即菩提”。

4、空护最上的道理及观修方法

(1)我们在值遇违缘、魔障、人、非人等种种损害时:

      1)应把自己的身体观为空性;

      2)外面的魔怨观为空性;

      3)损害自己的方式也观为空性;

这就是最无上的护轮,也是在胜义当中将违缘转为道用。

(2)通过一观空性,就会发现这一切的违缘、障碍、损害等所产生的烦恼痛苦都是自己的分别念而已,分别念是空的,外缘也是空的,观空性就是最好的金刚护轮。


【另外,这些害己者也是促使激励自己修炼世俗菩提心和胜义菩提心的善友,所以对自己有很大的恩德。】

重难点分析:

1、以下是把世俗、胜义结合起来的观想方法。

2、此处是观察外境害已者,运用窍诀将烦恼痛苦转为道用的观想方法;

修学大乘菩提心的人,如果遇到有人加害自己,也应该认为他们的恩德相当大。

3、具体如何观修:

(1)先通过对比,在内心抉择取舍:

      1)在遇到违缘时,有些道友依靠这种外缘,生起了极大的嗔恨心,当时道心马上就退了;

      2)然而,有的道友看到这些无常的景象时,切实感受到了佛法难闻、轮回痛苦,对于那些造违缘的人生起了难忍的大悲心,而且菩提心日日增上,对他们来说,这些违缘是难得一遇的修法良机。

(2)再观想往昔大德的做法:

     1)“文革”时期一些大乘修行人,把牢房当关房,别人侮辱打骂他时,他将这个人当作自己圆满忍辱度的善知识;

     2)打骂过后,马上将刚才修安忍的功德全部回向,把大乘佛法用到了实处。

(3)最后观想我们现在所处环境:

     1)在有漏的三界,修行从头到尾一帆风顺是不可能的,但是就算以后遇到了违缘,依靠所学的教言,我们也能想方设法将其转为道用。

     2)如同一个人在饿的时候,则只要能填饱肚子,什么东西都可以吃,同样,我们在遇到违缘时,只要能将其转为道用,就什么窍诀都可以尝试。


【只因为我们远离了对治之法,才会在不知不觉之间生起烦恼,正是仰仗着这些害己者,才让我了知这一切。所以,他们就是上师、佛陀的化身。】

重难点分析:

1、为何会远离对治之法?

(1)由于对于心中的烦恼不了知才不能有效对治;

(2)了知后才能运用各种方法窍诀胜伏、对治,最后断除它。

2、烦恼在众生相续中存在的方式:

(1)《中观四百论》中说,众生烦恼的存在方式有两种:一种是以种子的方式存在,一种是依靠对境而现形。

(2)前者比较细微,一般不容易发现,后者只要有了对境,烦恼马上就会产生。

(3)所以,在害我的对境没有出现时,我无法发现自相续中潜藏的嗔恨烦恼;一旦他人伤害我,引发了我的嗔心,我才知道自己相续中的嗔心竟然还是那么强烈。

3、观想害已者恩德如同上师佛陀:

(1)正是仰仗他们的提醒,才让我认识了相续中的烦恼,所以害我者对我的恩德非常大。

(2)阿底峡尊者也说:“三宝、本尊、上师、五趣众生(天与阿修罗归为一趣),全部都是我的至尊。”

4、如何观修:

(1)我们平时不接触人时,看起来非常寂静调柔、和蔼可亲,然而一旦接触外人,听到几句贬低自己的话后,马上就火冒三丈、怒不可遏了。

(2)这个时候,就应该反观一下:这个让我生气的人,实际上对我的恩德很大,因为没有他,我就不知道自己原来修得这么差,通过他对我的毁谤,就把我的嗔心种子挖出来了,我才明白自己其实还需要修持,所以害我的人跟我的上师、佛陀没有什么差别。


【还有,在出现患麻风病等异常痛苦时,也应当思维:假如没有这些痛苦,我反而会落入追求今世者的行列,并将正法忘得一干二净。承蒙这些害己者的逼迫,才使我能够忆念正法,它们的确是上师三宝事业的化现啊!】

重难点分析:

1、此处是讲观察自身病痛时,运用窍诀将烦恼痛苦转为道用的观想方法;

2、先树立正见:

(1)周围的环境并不重要,关键是要调整自己的相续;

(2)修行人只要拥有了佛法妙宝,世界上的一切磨难就全都可以转为修行的助缘;

(3)如同高明的医生能运用善巧方便,能将致命毒药变成活命良药一样,因此鉴别违缘、顺缘的标准,不在于外境的好坏,关键是内心能否将自身的违缘障碍转为道用。

(4)教证:龙树菩萨云:“此等如意宝,妙瓶如意牛,故如本尊师,应当依彼等。”

3、面对自身病苦,如何观修菩提心:

(1)此时应数数思维:“正是因为这些痛苦,才使我有机会舍弃今世、忆念正法,它们的确是上师三宝的化现!”正是由于这些违缘的逼迫,我们才有了趋入正法、步入解脱的机会。

(2)直至生起定解:这些害我的违缘就像无价之宝一般珍贵,我们应当视其为本尊、上师,恭敬依止。


【最后观想:总而言之,有如依靠上师可以生起菩提心一样,依靠伤害我的众生以及这些病痛,就能使我的相续生起两种菩提心。因此,我应该从心灵深处来感谢它们。】

重难点分析:

1、此处是讲同时观外境与自身生起菩提心而感恩:

2、建立正见:

依靠上师传授的修心窍诀和依靠怨敌、疾病的危害如理观修,二者都能令相续生起相同的菩提心;因此应同等恭敬顶戴。

3、如何观修:

(1)先观想一头牦牛为对境,观想它沉溺轮回所感受的各种痛苦,依靠它的因缘,在相续中生起了强烈的菩提心;

(2)再观想自他通过所依止的大德传授的教言,相续中同样也生起了菩提心。

(3)这两个菩提心,其实在价值方面是完全等同的,不能说依靠牦牛生的菩提心价格便宜,而依靠大德生的菩提心就价值不菲。所以不管什么样的众生,只要能让我们的相续生起菩提心,就是值得恭敬的大善知识,与自己的上师没有任何差别。

(4)既然如此,那为什么我们只对上师恭敬顶戴,而对怨敌、疾病却恨不得灭之而后快呢?

4、检测观修是否到量的标准:

(1)如果观修到量,在遇到痛苦违缘时,根本不会斤斤计较,想方设法避免违缘的损害,而会心平气和地完全接受,并且将之尽量转为道用。

(2)若观修不到量,则只要遇到一点点违缘,马上就心急如焚、焦虑万分,这就不是真正大乘修行人的表现。


【下面讲述以集资净障将恶缘转为菩提道用的殊胜行为。】

【四行胜方便】

颂词释义:

在行为方面,具有四种殊胜的方便方法:积累资粮、净除罪障、布施魔鬼、供养护法。


乙二、(将恶缘转为菩提道用的行为)分四:

一、积累资粮;二、净除罪障;三、布施魔鬼;四、供养护法。 

丙一、(积累资粮):

【第一个殊胜的方便法门,就是积累资粮。当自己遭受痛苦的时候,心中时常会想:“如果能没有这些痛苦,那该有多快乐啊!”但在此时,我们却应该这样观修:这一切其实是在告诉我们,如果你不想遭遇痛苦而只想得到快乐,就必须通过行持乐因来累积资粮。并尽力供养上师三宝、承侍出家僧众或为魔众供施食子等等。】

重难点分析:

1、积累资粮是获得快乐的因:

(1)多数人在遭遇痛苦时,都希望自己能够远离痛苦;

(2)要想获得快乐,必须要有产生快乐的因。

2、具体方法:

如供养上师三宝、承侍僧众、为魔众施食子、供灯、磕头、做泥塔、念经、转绕坛城等等,甚至有时将自己吃剩的饭,以观音心咒作加持后布施给众生,也能积聚很多的福报。

3、注意事项:

(1)供养三宝时:如果有条件,最好用真实的上乘的供品作供养;倘若没条件,则哪怕是一根香、一盏灯,或者在心中作意幻供养,也都是可以的。

(2)供养时一定要具备清净的发心,若能在此基础上同时具足菩提心,福德将会更为圆满,千万不可以夹杂吝啬心。


【总之,就是要用我们的身、口、意三门尽力地积累资粮,并皈依三宝、发菩提心、向上师三宝敬献曼茶罗,并且殷切地祈请:“如果自己生病能更有利,就祈求你们加持我生病;如果自己病愈能更有利,就祈求你们加持我能够痊愈;如果死亡对我更有利,就祈求你们加持我,让我死亡。”就这样将一切希求、疑虑抛之脑后,专心专意地诚恳祈祷。】

重难点分析:

1、如何积累资粮?

(1)在依身、口、意三门尽力地积累资粮的基础上,作皈依、发心、供曼茶罗,并且殷切地祈请等等;

(2)《大圆满心性休息》中说,所有的积资净障都可以包含在“七支供”里面,因此,平时我们应该多修“七支供”来积累资粮。

2、修学菩提心为最上供养:

(1)相续中菩提心的价值,已经远远超胜于世间的金银财宝。

(2)比如说,相续中生起刹那菩提心与十斤黄金与相比,即使只有短短的一瞬间,价值也绝对超过了十斤黄金。

3、祈祷的重要性:

(1)依祈祷可以断除相续中的希疑。

(2)因此具菩提心的修行者会在三宝面前恭敬合掌,依《断除希疑祈祷文》 一心一意地祈祷:“如果生病对我的闻思修行以及利益众生更有利,就请加持我的病怎样都治不好,病痛一刹那也不要停息;如果我病愈对自他更有利,就请加持我的疾病早日康复;如果我死亡对自他更有利,就请加持我快点死亡;如果我不死对自他更有利,就请加持我暂时不要死!”


丙二、(净除罪障)

【我们还应当这样思维:这些伤害我者,其实是在告诉我,如果我不想遭受痛苦就应该与痛苦之因——恶业一刀两断。】

重难点分析:

净除罪障必须具备的两个条件:

1、善因得善果,恶因得恶果:这是一个自然规律,如果我们不愿遭受痛苦,就千万不要再造恶业。

2、对以前造的恶业励力忏悔,发誓今后绝不再造此业。


【并对往昔所造的恶业产生深切的后悔之心,这就是破恶对治力;发誓今后纵使遭遇命难,也决不再造恶业,这就是恢复对治力;皈依三宝、发菩提心等,就是所依对治力;而修习空性、念诵殊胜咒语等等,就是现行对治力。我们应当在具足以上四力的前提下励力忏悔,直至将罪业忏除清净的验相出现为止。】

重难点分析:

1、掌握如何将恶业忏悔清净的方法:

(1)与“金刚萨埵修法”中讲的一样,忏悔必须具足四种对治力,才可以忏净。

     1)破恶对治力:自己对往昔所造的罪业,就像误喝了毒药一样特别后悔。

     2)恢复对治力:发誓今后纵遇命难,也决不再造此恶业。

     3)所依对治力:皈依三宝,或在上师、佛像前发菩提心,以其作为忏悔的所依对境。

     4)现行对治力:观修空性,念诵金刚萨埵心咒、百字明,传讲大乘菩提心的甚深经典、造佛像、供养、持名号,这是寂天菩萨在《集学论》中所讲的六种现行对治力。

(2)作为修行人,早晨起来时还应最少念21遍百字明,以遮止罪业的增上。

2、罪业清净的验相:

比如梦见日月、自己身着白衣、沐浴、罪障变成黑色的东西从体内排出等等。


丙三、(布施魔鬼)

【向(伤害自己的魔鬼等等)布施食子,然后祈祷它们:“你们是督促我修习菩提心宝的助伴,对我有无比的恩德,希望你们能帮助我,使所有其它众生的痛苦能够成熟于我的心相续。”我们应当如此这般地向它们祈请。】

重难点分析:

1、布施魔鬼的作用和功德:

(1)对于害自己的妖魔鬼怪,大乘的修心方法与常人的思维背道而驰,但作为大乘修行人,必须要这样做。也只有这样做,才能令我们的心力不断增强,心的力量增强后,积累资粮就易如反掌了;

(2)相反,没有这种强大的心力,成佛遥不可及!

(3)《释迦牟尼佛广传》曾有一个公案:嘎乐嘎国王将忍辱仙人的四肢砍断,仙人对他却没有生丝毫的嗔恨,以此忍辱的功德,刹那圆满了八万大劫的资粮。这就是心的力量!

2、利根者如何对害己的魔鬼祈祷而修持菩提心:

“虽然你们这次害了我,让我生病,让我发疯,但却是对我修菩提心最大的帮助,对我具有无比的恩德,所以非常感谢你们!希望你们能够继续害我,让我生病,给我制造各种各样的违缘,而且使所有众生的痛苦都成熟于我的相续。”


【所讲的方法如果没有办法做到,就应当向魔鬼布施食子、修持慈悲心,并且向它们祈祷:往后我一定尽力让你们得到眼前的利益和究竟的利益,也希望你们不要来障碍我的修行。】

重难点分析:

1、心力不够者如何修持菩提心?

(1)向魔鬼布施食子。

(2)对它们修自他交换菩提心,同时心里默默祈祷:“我会将自己念经、修行等一切功德回向你们,尽力帮你们获得暂时与究竟的利益,以此希望你等不要再给我制造违缘,障碍我的修行了。”

2、这样做的意义:

通过这些方便法来转变“愿自己获得快乐”的自私心,成为释迦牟尼佛的真正追随者。


丙四、(供养护法):

【向护法供养食子,祈求它们加持自己能够平息修法过程中的违缘障碍,并帮助自己能够成办修行中的顺缘。】

重难点分析:

1、大乘供护法的界限:

(1)大乘的供护法是为了“众生遣除违缘”;

(2)若只是为了个人的利益,就不是大乘供护法的方式。

2、《修心七要-日光藏》中大乘供护法应该具备的三种发心:

(1)愿我相续中利他的菩提心早日成熟;

(2)愿我见闻觉知的一切众生皆获利益;

(3)愿能遣除众生修行过程中的所有违缘。


【为了能将突然遇到的恶缘转为菩提道,(故于颂词中云)】

【所遇修道用】

颂词释义:

将自己所遇到的顺缘、违缘,全部转为修行道用。

【当病魔、鬼怪或者敌人等忽然出现,使自己产生极大痛苦的时候,我们应当思维:在这个世界上,有着无量无边的众生,它们也同样遭受着如此的极大痛苦。并对它们生起悲心,观想将这些众生所有的痛苦,全都聚集在自己身上。】

重难点分析:

1、依自身修:

(1)当病魔、怨敌、违缘等给自己身心带来极大痛苦时,应生起强烈的大悲心,

(2)通过修持自他交换,观想将这些众生的痛苦全都集中在自己身上。

2、如何观修:

数数思维:“在这个世界上,肯定还有很多众生正在感受着和我一样的痛苦。我依靠上师教的窍诀,都无法对治、忍受这些痛苦,那么这些众生从来没有听过善知识的教诲,也没有任何的对治方便,他们的痛苦就更不言而喻了。”


【或者观想:这些伤害我的众生,是帮助我修习菩提心的善友,它们就像上师一样,对自己有着极为广大的恩德。】

重难点分析:

1、观想恩德修菩提心:

(1)另一种观想方法:正是依靠这些害我的众生,才使我生起了菩提心;

(2)所以它们对我的恩德极大,与我的上师没有差别。

2、上师恩德无与伦比:

为了能令弟子生起菩提心,上师也会通过呵斥弟子,来激励他们生起菩提心。


【当看到其他众生遭遇痛苦的时候,就应该马上观想由自己来领受这些痛苦;当自己或其他众生生起极大烦恼的时候,就应当情真意切地观想:但愿其他众生的所有烦恼,都能够聚集在我自己的身上。】

重难点分析:

1、依他众修:

当看到众生正在遭受痛苦、正在产生烦恼时,应立即发愿代众生受!

2、如何修:

(1)当下应马上观想:希望诸佛菩萨加持,把他们的痛苦、烦恼全部转移到我的身上。

(2)如果看到某个众生正在生贪心、嗔心、邪见等恶分别念时,应该观想:但愿这人相续中所有的恶分别念,都聚集于我的相续。

(3)即便偶尔听到有人在惊叫这样的小事,也要马上想:愿这个人的恐惧成熟于我的相续!


【朗日塘巴说:“转恶缘为菩提道的这些殊胜方便法门,其实就是在灭除我们的期望及疑惧,并将我们推向通往究竟的、远离期待与疑惧境界的通衢大道。现在对亲怨二者所做的修持,就像想法将一根弯曲的木条绷直的过程一样。”】

重难点分析:

1、依靠本论的殊胜窍诀,能断除一切的期待和疑惧。

(1)朗日塘巴尊者说:“将所有恶缘转为道用的殊胜方便,总而言之只有两条:灭除我们相续中的希望与疑惧。”

(2)《修心七要》的修行窍诀,只要听过,当违缘来时也完全可以将其转为道用,更何况数数观修菩提心和空性,并熟练掌握运用,它是成佛的方便。

2、对亲怨修持平等或自他交换菩提心,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倘若自己太急躁,反而会欲速不达。

(1)尊者说:“我们现在对亲友、怨敌所做的修持,应该像将一根弯曲的木条绷直一样。”要将一根弯木绷直,需要很长的时间和繁琐的工序,才能逐渐达到预期效果。

(2)要想一下子完全转变护亲伏敌的习气,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如同将弯木一下子拉直就容易折断一样。

(3)阿底峡尊者是当时印度最有智慧的班智达,智慧远远超过的他的金洲上师,但仍在上师座下修了整整十二年菩提心,值得我们反思!


发心:定解G50

审核:定解G86

终审:定解G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