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笔记|《修心七要》耳传略释 第7课


《修心七要》耳传略释 第7课

加哲无著尊者 著释 

索达吉堪布 译讲 






 

宣讲论颂

甲七、(修心之学处):

学处和誓言的异同:一般来说,二者称呼不同,但意思都一样,而此处它们的角度略有差别,即誓言主要从“破”的角度讲,学处主要从“立”的角度讲。也就是说,第六部分的修心誓言是提醒我们在发了菩提心以后,哪些事情不能做,而本科判修心学处是告诉我们哪些事情必须做。

 

【诸瑜伽摄一】

颂词释义:

“瑜伽”是指日常的言行举止、所作所为,“摄一”就是全部归摄于利他的菩提心当中。

 

【我们还应当修学令修心之法不但不退失,而且要不断增长的方法。所谓“诸瑜伽归一”的意思,就是指修心者在修持包括饮食、穿衣等等在内的所有瑜伽中,都要以利益其他众生的念头摄持。】

重难点分析:

1、 如何让我们相续中生起的菩提心不断增长?

1)在平时的行住坐卧中,所有的威仪都要有利益众生的念头。

2)无论是穿衣、吃饭,还是走路、睡觉,甚至包括上厕所,不管是好的还是坏的行为,都要以利益众生的菩提心来摄持。

2、 修行人在日程生活中应避免自私自利的心态:

1)例如“今天我要出门办事,请上师加持我顺利”、“我在路上时,请保佑我不要出车祸……”

2)这就是大多数人最不好的一个习气,做任何事情都是自私自利的发心,这对于修行人来说,是非常不应理的。

3) 所以,我们必须要改变原有的习惯,一切威仪都以菩提心来摄持。

3、 真正具有菩提心的高僧大德,无论处于什么环境和地位,都不会舍弃利他的菩提心。

1) 比如,当他被众人恭敬赞叹时,不会认为我是多么了不起。

2)当他贫穷困苦,甚至被关在监狱里时,也不会考虑个人的安危,考虑的只是众生的利益,愿自己所受的苦可以代替一切众生的苦,而且在监狱里还为众生传法,开示取舍的道理。

3)如上师如意宝在美国不贪恋执著风景优美的外境,而是以菩提心摄持,将这种快乐回向给一切众生。

4)由此可见,发了菩提心的高僧大德,不管是在什么场合下,都与普通人不相同,他们能把所看见的、所接触的外境全部用上,没有一个不是用来修菩提心的。

 

【遇违缘修一】

颂词释义:

在遇到违缘时,唯一应该修利他的菩提心。

 

【我们在修持修心教法之际,如果出现因罹患疾病、魔鬼障碍、他人憎恨以及自己的烦恼更为猖獗等等,而令自己不想继续修持修心教法的时候,就应当思维:在这个世界上,有许许多多的众生都在承受着与自己一样的灾难,从而对他们生起不可抑制的慈悲之心。】

重难点分析:

1、当自己遇到违缘时,大乘修行人应该这样思维:

在这个世界上,有许许多多的众生正蒙受着和我一样的灾难,愿我来代替他们的苦,使他们远离灾难,永远快乐。

教证:

诚如《佛子行》中所说:“贫穷恒常受人欺,且为重疾恶魔逼,众生罪苦自代受,无有怯懦佛子行。”

2、如果相续中未生起菩提心,应该想到:

“菩提心真是非常难得,虽然现在没有生起,但是我一定要在不久的将来,想尽办法让它在自相续中生起来。”

3、世俗菩提心对我们来说,生起来并不困难:

1)如果是证悟胜义菩提心,或者通达无上大圆满的光明觉性,这对我们凡夫俗子来说是有点难办。

2)而世俗菩提心,只要你方法掌握了,在此基础上反复串习,我想在相续中产生也不会难如登天。

 

【并进一步观想:但愿能将这些众生的所有灾难全部聚集在自己的相续……从而修持自他相换。】

重难点分析:

1、当自己正在感受痛苦时,应修持自他相换菩提心:

1)当自己正在感受痛苦时,要知道,世界上还有成千上万的众生也在感受着和我们一样的痛苦。

2)此时应该发愿:通过修自他相换的力量,誓愿代一切众生受苦。

2、公案:

释迦牟尼佛因地时曾转生为匝哦之女,因为踢过母亲的头而堕入地狱,感受铁轮飞顶之苦,他发愿“世界上无数和我一样因忤逆母亲而感受这种痛苦的众生,但愿他们的痛苦都由我来代受”,以此功德他死后转生天界。此公案说明,当我们遇到痛苦和灾难时,唯有利他菩提心才能解救自己。

 

【初后行二事】

颂词释义:

“初”指早上,“后”指晚上,“二事”是指愿菩提心和行菩提心,或者世俗菩提心和胜义菩提心。意思是说,无论早上还是晚上,我们都不能忘记修持这两种菩提心。

 

【在每天早上,我们应当以“今天无论如何都不能离开两种菩提心”的动机来带动所有的行为;在白天,也要时时刻刻以这种正知正念来摄持;晚上睡觉前,我们也应该对当天的行为加以反省,如果发现有违背菩提心的做法,就要狠揭猛批自己的过失,然后励力忏悔,并且发誓:“今后一定要杜绝这种情况的发生!”;如果没有发现违背菩提心的做法,就应当在心中生起欢喜,并且发愿“我今后仍然要像这样修持。”】

重难点分析:

1、在一天的行为中如何修持菩提心?

1)早上起来时,应该想:“今天所做的一切,最好不要离开菩提心,也不要做违背菩提心的事情。”以这种心态来带动白天的一切行为。

2)在白天,也应时时刻刻以菩提心来摄持自己的言行。

3)到了晚上,应在临睡前,坐在床榻上,想一想白天都做了什么。如果一天的所作有违背菩提心、违背正法的,就要猛厉呵斥自己,并以惭愧心而进行忏悔;如果做的事情都是利益他人的,则将一切功德回向给众生。

这样的话,一天的所作所为就决定不离菩提心了。

2、遇到纠纷时,应该唯一对他人观清净心、对自己观过失心:

1)大乘的发心是利益众生。

2)在此过程中难免与人接触摩擦,若想避免对人挑三拣四从而失坏菩提心的话,就应该唯一对他人观清净心、对自己观过失心。

3)一生起恶念,马上就狠狠自责、励力忏悔,发愿从今以后一定要杜绝这种情况的发生。

3、世间的善行跟菩提心的差别:

1)世间的助人为乐,经常带着很多功利色彩,比如,能给我带来好处的人,我就愿意帮他;而对我无利无害的人,则根本不搭理。

2)但修行人与此截然不同,无论对自己有没有好处,只要众生有困难,都愿意无条件地去帮助。

3)例如齐美仁真堪布放生归来不顾自己劳累,主动帮一个老太太背她背不动的纸箱子。

 

【二境皆应忍】

颂词释义:

无论顺境还是逆境,一旦出现后,就都要学会安忍。

【在眷属、财物等等十分圆满富足的时候,我们应当不骄不躁地将这一切了知为如幻,并尽可能地将其转化成利他的方便;】

重难点分析:如何面对顺境?

1)财富、地位、名声、权势等都很圆满时,不应傲慢,而是应该想到,与以前的转轮王相比,这些福报是微不足道的。而且,福报的本性也无常,转瞬即逝,应观如梦如幻,并尽可能地以自己所拥有的财富、地位来利益众生。

2)法王如意宝把所有名声地位财富等等,都用来弘扬佛法利益众生。我们应该随学他老人家,尽自己所能,行持善法。这是最重要的。

 

【在衰落颓丧到除了地上的流水以外,再也没有比自己的处境更加落魄潦倒的地步时,也要了知这一切也是如同幻觉,并毫不畏缩地观想由自己来领受其他众生的没落衰败。】

重难点分析:如何面对逆境?

1)若有一天沦落到除了地上的河水外再也没有比自己更低下的人了,也不应一蹶不振,而是想到:这也是无常的,如梦如幻的。并且毫不畏惧地观想由自己代受其他众生的所有衰败。

2)文革期间很多高僧大德被批斗时,仍默默观想如梦如幻并修持自他交换,批斗结束后把功德回向一切众生。

3)这种毫不畏惧的精神,心甘情愿地由自己代受众生痛苦的心态,不仅对出家人很重要,对世间人也同样重要。

 

【舍命护二事】

颂词释义:

 “二事”是指总的誓言(三种戒律)和分别的誓言(本论所讲的修菩提心的戒律)。对于这两种誓言,纵然舍弃生命,也应当尽力保护。

 

【如果没有总的誓言,尤其是如果没有修心教法的誓言,今生来世就不可能得到快乐。因此,我们应当以生命来捍卫、守护这两种誓言。】

重难点分析:

1、誓言的重要性:

1) 总的誓言,即别解脱戒、菩萨戒和密乘戒。这三种誓言在修行当中不可缺少。

2)分别的修心誓言(指修菩提心的戒律)也非常重要,倘若舍弃的话,就不可能获得今生和来世的快乐。

3)所以,我们应当以生命来守护这两种誓言。

2、戒律和誓言是今生来世快乐的基础。

教证:

《大圆满心性休息大车疏》中引用过一个教证:“为了身体可以舍弃自己的财富,为了生命可以舍弃自己的身体,为了佛法可以舍弃自己的生命。”

3、如何才是失毁誓言?

1)守护誓言的落脚点就是:宁舍生命,不舍众生。

2)如果修行只是为了自己的解脱,而不是为了利他,这种心态就已经失毁誓言了。

 

【当学三种难】

颂词释义:

应当修学以下三种困难。

【在烦恼初生之际,首先能够认知是非常困难的;中途制止、对治烦恼的过程,也是十分困难的;最后断除烦恼的相续,就更是相当困难。所以,我们应当为了能够在烦恼萌生之际便立刻察觉,中间以生起对治力而加以断除,最后令这些烦恼不再生起而精勤努力。】

重难点分析:

1、这三种困难分别针对的是烦恼的三个阶段:

1)在烦恼刚萌芽的时候,能认知它非常困难。

2)烦恼生起来时,虽然认识到了,但采取措施把它断除,也很困难。

3)把烦恼的相续完全断尽,就像烧坏的种子无力生芽一样,更是难上加难了。

2、既然初、中、后有这么多困难,那我们应该怎么办?

1)烦恼初起时,马上觉察它,然后依靠正知正念消灭于萌芽之中。如《佛子行》教证“烦恼串习难对治,执持正知正念剑,贪等烦恼初生时,立即铲除佛子行”。

2)烦恼中间,通过各种方法与烦恼作战。最好的是大圆满(认识本性,五毒转为五智),其次是修自他交换,直接将贪心、嗔心转变为利他的菩提心。

3)最后就是根除烦恼的种子,令其一断永断,不再生起。

3、烦恼的产生方式不同,对治的方法也不相同。

《中观四百论》云“贪有从因生,亦有从缘起,从缘所起贪,易纠治非余”。

1)有些烦恼是依靠往昔串习的同类因而生,有些是从与境相近的缘而起。

2)从缘所起的烦恼容易对治纠正,比如离开这些外境缘,住在寂静的地方等。

3)而由因所引生的烦恼,若想真正断除,只有在获得圣地时方可。

 

【取三主要因】

颂词释义:

修菩提心时,不仅要学习三种困难,还要积聚三个主因(即三个条件)。

 

【修法的主因包括:第一是要能够遇到具德的上师、善知识;第二是要让自己的心能够具有胜任的力量,以便自己能进一步如法地修行;第三是要聚集一切修行所需的顺缘。】

重难点分析:

1、在修心的过程中,有三个主因必不可少:

1)第一、依止一位具有法相的善知识。尤其是当我们修学大乘菩提心的时候,所依止的上师相续中必须要具有利他的菩提心。

2)第二、让自己的心具有胜任的力量。就是所谓的心堪能,具体而言,是指对大乘教言有强烈的信心,能忍受修行中的种种磨难,并有战胜一切烦恼的勇气。

3)第三、要聚集修行过程中所需的顺缘,比如饮食,住处,衣服和法本等等。

2、此三因是修行人的基本条件。

1)如果真要修持菩提心,就应像《窍诀宝藏论》中所说的,必须具足一定的因缘和资具。

2)什么是因缘和资具呢?就是这里所讲的三种条件。

3)倘若这三样都已经具足,那么修行人的基本条件,就可以说是圆满了。

 

【如果这三个主因自己都能具足,就应当心生欢喜,并祈愿其他众生也能具足这三个主因;如果自己不具足这三个主因,就应当观想:在这个世界上,像我一样因不具足这三个主因而不能修持正法的众生实在是太多了!并继而对他们生起强烈的大悲心。】

重难点分析:

1、具足三因后应如何修持?

1)如果具足了这三个主因,就应当心生欢喜。

2)并发愿祈祷:“但愿所有的众生都能像我一样,有机会具足这三个条件。”

2、不具三因应如何修持?

若是自己不具备这三个条件,就观想“世界上和我一样不具备修心条件的众生太多了”,进而生起强烈的大悲心。

3、利益众生与弘扬佛法的关系:

所有的大乘发愿都包括在《普贤行愿品》中,其实它还可以涵摄在利益众生与弘扬佛法当中。

1)从因明的角度来看,他们不是单独的两个他体,而是一本体、异反体的关系。

2)只要利益了众生,那就是弘扬佛法,没有利益众生的话,就不叫弘扬大乘佛法。因为佛陀除了利益众生以外,根本没有别的事业。

3)所以大家在发愿的时候,如果提到了“受持大乘教法”或者“利益无量众生”,就已经包括了大乘的一切发愿。

 

【并进一步真诚地观想:但愿他们不具备三主因的过患全部能成熟在我自己的身上,使他们都能具足三种主因。】

重难点分析:

1、并进一步真诚地观想:

但愿他们不具备三主因的过患全部能成熟在我自己的身上,使他们都能具足三种主因。

2、这种发心非常伟大,对一般人来说,也是极其困难的。

1)没有这种发心,即使你再有能力、再有势力、再有智慧,也没办法利益众生。

2)人生极其短暂,以后不管遇到什么环境、处于什么场合,心里应该唯一意念的,就是利益众生。

3、有了发心,在生活中一定要身体力行。

1)发了多大的心,就要在实际行动中去做多大的努力,哪怕是一点点的事情,我们也要尽量做到。

2)如果有弘法利生的因缘,就算只能利益身边的三四个人,也应该尽心尽力地去做。只要有了这颗心,今后佛法就一定会在很多地方遍地开花。

3)如果心中有一颗金子般珍贵的利他心,则无论飘到哪里,都会发出闪闪的金光;反之,如果没有这颗心,相续中只是遍满了自私自利的话,将会像《忠言心之明点》中所说的“自欲乐生三界苦” 永远都没有安乐、解脱的机会。

 

【修三无失坏 成就三无离】

颂词释义:

应该修持三种无失坏:对上师的恭敬心不能失坏,对修心教法的信心不能失坏,对所承诺的誓言不能失坏。“成就三无离”指身、口、意三门不能离开一切善行。

 

【因为大乘的所有功德完全取决于对上师的虔诚与恭敬,所以,我们决不能让信仰恭敬上师的心念退失;又因为修心教法是大乘教法的心髓,所以,我们绝不能让欣然修习修心教法的欢喜心退失;对于大小乘包括极其细微的学处在内的所有学处,我们都要严加守护,不令退失。】

重难点分析:三种无失坏是指什么?

1)第一、不失坏对上师的恭敬之心:不仅密法需要视师如佛,大乘显宗也承认一切功德来源于上师,格鲁派的比喻很好:绒草和太阳之间需要火镜才能燃烧,同样的道理,我们与佛陀之间如果缺少了上师,就不可能得到佛陀的真实加持。

2)第二、不失坏对修心教法的欢喜心:菩提心是大乘佛法的精髓,华智仁波切说“修心修心自修心,若以菩提心修心,无有一分身语善,解脱道外别无处”,意思是说我们一定要好好修心,只要有菩提心,即使身口一点善法也没有做,这个人的结果除了解脱道外也没有别的去处了。

3)第三、不失坏所承诺的誓言:这里的誓言指的是戒律,包括别解脱戒、菩萨戒和密乘戒的所有学处。由于戒律是一切功德的基础,因此我们要严加守护,不令其退失。

 

【我们还要分分秒秒不离开身、口、意三门的善业。】

重难点分析:

宗喀巴大师的弟子华吉沃西,对这一句话是这样解释的:

身体不离开磕头、转绕等一切善法;口中不离开持诵心咒、赞叹别人功德;心中发起无上的菩提心,如此身语意三门时时要与善业相应。

 

【于境修无偏 遍且深修习】

颂词释义:

对于任何对境,不管是有情、还是无情,都应该平等无偏地修大悲心。同时,这种大悲心不能只停留在口头上面,而应在内心深处真正地修持。

 

【对于外境的众生以及非众生的器世间,我们都要毫无偏颇、一视同仁地以修心法门应对;】

重难点分析:

1、对于人和非人等一切众生,以及地水火风四大所组成的器世间,我们都要一视同仁地修菩提心。

2、如何对器世界修菩提心?

1)这里的“修菩提心”,指的是依靠修心法门来对待。

2)比如说,当自然界四大不调,出现一些严重灾难时,我们不会大发雷霆,怨天尤人,而是以修心法门来加以对治,这就是“于器世间修悲心。”

 

【对于内心所出现的一切,都应当以修心来涵盖,并且不能仅仅将这些停留在口头上、言词中,而是要深入彻底地将其融入心坎深处。】

重难点分析:

1、对于内心所出现的一切念头,都应该做到以菩提心来摄持,不仅如此,还要将利他之心融入到心坎深处。

2、公案:

1)恰卡瓦格西接近圆寂时看到了极乐世界,生起了想往生的念头,他毅然决然放弃往生,而选择代众生受苦。

2)尊者的发愿文:“凡是见到我、接触我、听到我声音的所有众生,但愿他们能够迅速圆满如来正等觉的佛果。” 这种至高无上的境界,就是这里所讲的“将利他之心彻底融入心坎深处。”

 

【于厉境恒修】

颂词释义:

面对严厉的对境,也应恒时修持菩提心。

 

【对于自己的竞争对手、势均力敌的同伴、自己未曾加害对方,而对方却来伤害自己的以及因业力牵引而让自己打心眼里讨厌的众生等很难让自己生起慈悲心的对象,我们更应当特别地修习慈悲心。】

重难点分析:对于任何人我们都应专门修习慈悲心。

1)对于自己的竞争对手,对于与自己等同的人,甚至对那些无端伤害自己的人,都应当专门修习慈悲心。

2)如果被一些人特别恨、特别讨厌,可能是由于前世伤害过别人的原因,遇到这些严厉的对境时,我们更应该难行能行、难忍能忍,以慈悲菩提心来对待他们。

 

【对于上师以及父母等严厉对境,我们更是要断绝那种伤害他们的想法和行为。】

重难点分析:

1、上师以及父母,这些都是严厉的对境。

2、在显现上不管他们对我们如何,我们也不能生起丝毫的嗔恨心,或者伤害他们的念头。

【不依赖他缘】

颂词释义:

修心的时候,不应该随外在的因缘而转。

 

【我们不需要观待拥有衣食等等资具,无有人与非人的伤害,以及身体健康等等顺缘的具备。在这些顺缘不具足时,我们就要以两种菩提心而将这种不具足转为道用。】

重难点分析:修心不应该观待外在的因缘。

1)比如说,有些人吃的也有、穿的也不愁,既没有非人的损害,身体也很健康,当这些顺缘都具足时,修行会日进千竿,看起来非常不错。

2)然而一旦衣不蔽体、食不果腹,人与非人天天加害自己,以至于百病缠身的话,原来的修行马上就退了。

3)作为真正的修行人,千万不能这样。按理来说,身体好的时候,应该修菩提心。身体不好的时候,更应该坚强地修菩提心。天热也好、天冷也好,早上也好、晚上也好,顺境也好、逆境也好,我们都要始终如一地坚持修心,不应该随着外境而转。

 

【今当修主要】

颂词释义:

现在我们应当修最主要的。

 

【从无始以来,我们以业力所得到的所有身体都没有丝毫价值,为了让今生今世能活得有意义,就需要修持一个主要法门。】

重难点分析:

1、为了让今生今世活得有意义,要修持一个主要法门。

1)无始以来,我们得到过无量无数的身体,但都是让它没有意义地白白空耗了。阿罗汉、菩萨的境界,是一点点都没有得到过,否则的话,烦恼也不至于像现在这样深重。

2)今生,我们又重新获得了人身,还遇到了大乘佛法,为了使自己活得有意义,就一定要修持一个最主要的法门。

2、什么是最主要的法门呢?

1)从密宗的角度而言,修大圆满是最好不过的。

2)但在这里主要讲如何修大乘菩提心。

3、修心之前,首先要观察自己的发心:

1)修心之前,先观察自己的发心是为了自己、还是为了众生?若是为了自己解脱,修心的利益就不会很大,故应为了众生而修。

2)若为众生修的话,那是为了他们即生的利益而修、还是为了来世的利益而修?应该是为了来世的利益而修。

 

【与现世的利益相比,正法是主要的;而在讲法与修法二者当中,修法又是最主要的;而与其他的修法相比,修菩提心又是最主要的;在修菩提心方面,与依靠教理进行修持相比,依靠上师口诀而潜心修持又是最主要的;而与其他修行的威仪行为相比,坐在卧榻之上进行修习又是最主要的;与舍弃外境相比,依靠对治法又是最主要的。我们应当尽力修持以上这些主要法门。】

重难点分析:修行中的几个对比:

1)修持正法,比现世利益重要。因为来世要解脱只有靠正法,现世利益没有用。

2)以菩提心摄持的修法,比给别人讲法重要。尽管讲法利益也不可思议,可真正与菩提心的修行相比,还是修行最重要。

3)修菩提心,比修其他法重要。若没有菩提心的摄持,修法徒成恶趣之因。

4)修菩提心时,上师口诀比经论教理重要。因为经论太多,我们一生也无法学完,而依靠上师口诀,则可归摄所有的大乘修行为一个要诀,使人轻而易举地就能明白修心的关键所在。

5) 修上师口诀时,坐在床榻上修习比其他威仪重要。初修菩提心的时候,最好采用闭关的方式,如果没有这种条件,那每天坐一两个小时观修,对自己来说也很有帮助。

6) 在床榻上修习时,对治烦恼比舍弃外境重要。我们不可能将产生烦恼的外境全部铲除,只要降服住了自心的烦恼,就可以避免烦恼所带来的一切痛苦。如《入行论》云:“何需足量革,尽覆此大地,片革垫靴底,即同覆大地。如是吾不克,尽制诸外敌,唯应伏此心,何劳制其余?”

 

编写:定解G53

审核:定解G82

终审:定解G87